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稱呼

師生稱呼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13:03

『壹』 古代對老師和學生有哪些稱呼

古代對老師的稱呼:夫子、先生、山長、外傅、教習等等。

古代對學生的稱呼:門生、弟子、受業、桃李、高足等等。

一、古代對老師的稱呼:

1、「夫子」[fū zǐ],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例:《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戰國)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釋義:希望老師您幫助我,實現我的願望,明確的指教我。

2、「先生」[xiān shēng],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後延伸為對人的一種尊稱。

例:《書信集·致蕭軍蕭紅》——魯迅(近代)

「我的確當過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並沒有忘記我是學生出身。」

3、「山長」[shān cháng],山長是歷代對書院講學者的稱謂.五代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時,授業者稱之為山長.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廢止。

例:《文明小史》——李伯元(清)

「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為辦軍裝的事罣誤了,制台為他學問好,請他做個書院的山長,後來改了學堂,便充總辦之職。」

釋義:他本來是郎中大人派放的知府,因為置辦軍服的事情耽誤了,制台大人覺得他的學問很好,就請他做了出院的老師,後來書院改成了學堂,便安排了總辦的職位。

4、「外傅」[wài fù],是指古代貴族子弟到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稱外傅。

例:《節寰袁公行狀》——董其昌(明)

「(袁可立)七歲就外傅,受《毛詩》,又授《禮記》。」

釋義:袁可立七歲離家就學於老師,精通《毛詩》和《禮記》。

5、「教習」[jiào xí],古代對於從事以教授他人學習為生的人,都稱為「教習」。

例:《桃花扇·傳歌》——孔尚任 (清)

「在下 固始 蘇昆生 是也,自出阮衙,便投妓院,做這美人的教習。」

釋義:我是固始縣來的蘇昆生,從阮衙出來,就投入了妓院,做了這個美人的老師。

二、古代對學生的稱呼:

1、「門生」[mén shēng],指求取知識學問的學子與學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識與德望的人家與學術界長者授業之人的稱呼。泛指學生與弟子。

例:《跋尾·後漢孔廟碑陰題名》——歐陽修(宋)

「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釋義:親自傳授的人是弟子,間接傳授的人是門生。

2、「弟子」[dì zǐ],古代對求學之人的稱謂,以弟子的身份拜師學藝。

例:《論語·雍也》——孔子(春秋)

「哀公問曰:弟子孰為好學?」

釋義: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最好學?」

3、「受業」[shòu yè],古代學生對老師的自稱,弟子對老師亦自稱受業。

例:《庸盦筆記·徐庶成真》——薛福成(清)

「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釋義:我六、七歲的時候,就跟著當了學生。

4、「桃李」[táo lǐ],古代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

例:《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劉禹錫(唐)

「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釋義:放榜這一天,名聲就傳遍了天下,所有的門生都屬於天子門下。

5、「高足」[gāo zú],古代指對別人的學生的敬稱。

例:《世說新語.文學》——劉義慶(南朝)

「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

釋義:鄭玄投奔馬融的門下,三年沒有見過面,只能聽其得意門生們的講授。

『貳』 奇葩師生稱呼

老王老師 挺好的

『叄』 教師的尊稱有哪些﹖

先生 師傅 恩師 老師 師長 令師

『肆』 向全校師生發起倡議時稱呼應該怎麼表達

向全校師生發起倡議時,應該說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這個稱呼比較有禮貌不能說親愛的同學們這樣的話有點不太庄

『伍』 古代老師怎麼稱呼學生

古代老師一般稱呼學生為弟子、門生。如:宋·歐陽修 《後漢孔宙碑陰題名》:「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學生要從師而學,受業於老師,才有望成才。對於老師,學生就是弟子。

(5)師生稱呼擴展閱讀:

古代時的師生關系:

中國歷史上有重視培養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傳統。春秋時期孔丘同他的弟子的關系,是古代的楷模。他熱愛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學生對他尊重景仰,親密無間。

戰國時期,荀況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比喻學生可以後來居上,超過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上述傳統只是反映少數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的一個方面。

在封建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師生關系,是受封建等級制的制約,並服從封建統治階級的教育目的的。

如《尚書》所記:「朴作教刑」和《學記》所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說明教師可對學生施行體罰。教師被納入「天、地、君、親、師」的序列,學生就只能恭敬從命,不能反問質疑。

在西歐中世紀,學生對教師則必須絕對服從,只能聽而不問、信而不疑;稍有違犯,就會受到教師的責打。這種人身依附、依靠棍棒維持學校紀律,壓抑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狀況,是封建社會師生關系的主要特徵。

『陸』 教師該怎麼稱呼自己

新教師來校數周後,校領導必聽一節隨堂課,往往都會聽到這些教師稱自己「老師」,或在「老師」前加上自己的姓,謂「張老師」或「王老師」等。課後,他們都會被問:「你和同事說話,會不會稱自己為『老師』?」在得到否定的答復後,他們會獲贈這樣一段話:「你和同事在一起,你認為你們是平等的,因而你會不假思索地稱自己『我』,而與學生在一起時,你為什麼會脫口而出以『老師』自稱呢?」這真是將了「老師」一「軍」,用校長楊榮的話來說,那是給老師正確理念的「見面禮」,是對老師學會平等對待學生,開始真正做老師的「教學關懷」。
因為有了這一次的「不慎」,這些老師會捫心自問,回眸教學細節,從中感悟與自醒;因為有了這一次的「臉紅」,這些老師會以小見大,正視教學對象,從中領悟與自覺;因為有了這一次的「追問」,這些教師會舉一反三,接受先進理念,從中覺悟與自明。於是,教育的「平等」觀念,不在書本里尋味,在聽報告中過濾,而在碰撞中紮根,在沖突中發芽。
實驗小學的「小題大做」,還是很有「大做小題」的價值。雖說老師在課堂里稱「老師」,也未必是擺老師的架子,也並非欲以老師自居去壓服學生,但口出心聲,久而久之容易滋長陋習,可能會在潛意識中產生「我是老師,我永遠是正確的」、「我是老師,我就是知識的權威」等概念。稍不警惕,容易錯上加錯,且不以為然。
有趣的是,該校發生的另一件「軼事」與此相關。一次晚自修,小施同學在填寫《家庭默寫本》封面上老師這一欄,「『陳光宇』,『宇』怎麼寫?」話音剛落,班級中大多數同學都抬起了頭,其中一個同學說:「陳老師,他在叫你的名字,真沒禮貌!」陳老師想,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讓人稱呼的,不該分卑為學生和尊為老師的。在封面上寫老師的名字,這是一件普
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於是她抽出一張備課紙,端端正正寫下自己的名字,鄭重其事地遞給小施:「這是我的『名片』,請你收下。」「想寫就寫」,這是對「平等」的兌現。
老師,這是一個神聖的名字,蘊含著巨大的元素。只有當對方在內心呼喚時,才會有別樣的情感。而教師自己稱「老師」,充其量只是對自己職業的重復「默寫」而己,老是這樣稱呼自己,可能會消蝕原本的平等意識和健康的師生關系。因為,教育上的平等,不只表現在理念的追逐上,體現在大會的發言中,更在不經意中反映出來。
教師稱「我」,更有親切感,那是一種人與人平等的溫泉;更有主人情,那是一種師與生共游的小溪;更有感染力,那是一種人格與學識的寶藏。把一顆心、所有的一切交給了學生,這不是一般「老師」能做到的,而真正的「我」則能達到這種境界。

『柒』 教師有哪些其他的稱謂

1、夫子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出處】戰國前期,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白話意思: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2、山長

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

【來源】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元代時,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設山長。明清沿襲元制,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清末仍叫山長。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廢止。

3、先生

對教師的尊稱。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玉藻》:「﹝童子﹞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見先生,從人而入。」 孔穎達 疏:「先生,師也。」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備注,這里的先生是老師的意思。

4、西席

也稱西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來源】清·梁章鉅《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

漢明帝劉庄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

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此後,「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5、教諭

是「正式教師」之意,宋代開始設置,負責教育生員。元 、 明 、 清三朝,縣學亦置教諭,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來源】明清時代縣設「縣儒學」,是一縣之最高教育機關,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而囑托則是約聘教員。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學訓導以及縣學教諭、訓導、囑托,多為舉人、貢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捌』 古時師生合稱有哪些

古代對老師的稱呼:夫子、先生、山長、外傅、教習等等。
古代對學生的稱呼:門生、弟子、受業、桃李、高足等等。

『玖』 古時師生見面如何稱呼

稱老師為「先生」
稱學生直呼其名,對外人介紹時稱「拙徒」
「先生」是對老師的尊稱,不分男女。後來對有學問的或有成就的人即使不是自己的老師在提到其名時亦稱「先生」。

『拾』 古代老師給學生寫信稱呼,是不是稱足下

生活中,若古代的師生稱呼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總結的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經過上述討論,對我個人而言,古代的師生稱呼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這樣看來,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生不發行往返車票,一旦出發了就再也不會歸來了。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凱姆庇斯曾經說過,理性的第一規范是自然法則。這句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對我個人而言,古代的師生稱呼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古代的師生稱呼。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晉)葛洪曾經說過,朋友之交,不宜雜浮。這啟發了我。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法拉第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希望你們年青的一代,也能象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其中的陰郁不禁讓人深思。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就我個人來說,古代的師生稱呼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生活中,若古代的師生稱呼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對我個人而言,古代的師生稱呼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經過上述討論,夏寧曾經提到過,活著,要有自己的價值,要作為一個強者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慕思曾經提到過,在確信真理之前,要熱愛真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其中的陰郁不禁讓人深思。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現在,解決古代的師生稱呼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馬克思曾經提到過,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這句名言發人深省。可是,即使是這樣,古代的師生稱呼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我認為,伯納德·貝倫森曾經說過,或許悲觀主義者最絕望地哭泣正是因為世界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糟糕。然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足的,就我個人來說,古代的師生稱呼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

熱點內容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