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師德鑄師魂心德體會
關鍵是得有飯吃,讓人感到干教師也有前途,否者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㈡ 《加強師德修養,樹立五種意識》的心得體會
師德教育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靈魂,是教師所有修養中最重要的修養。我們知道,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其行為一般要受到兩種約束,一種是法律,一種是道德。而師德師風是屬於道德范疇,它往往是一種自律行為。我們常常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為風范,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我們進行為期兩天的師德師風集中學習,暨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百姓呼喚好老師,教育行政部門也制定師德標准來規范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我認為我們要大力弘揚「五種精神」,恪守「依法執教」的師德底線,做人民滿意教師。
一、大力弘揚「五種精神」
一是要大力弘揚富有愛心的「園丁」精神。
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像父母一樣,關愛學生,像園丁一樣執著工作,向摯友一樣真誠與共,像碩士一樣引領世風,像文人一樣自知自明。花草樹木有千萬種,性情品質各不相同,有易栽種的,有難扶直的,但在園丁的手中,他們都能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作為教師,就要做到愛生如子,特別是要關愛那些「學困生」、殘疾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留守學生,切實做到「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的博愛精神。
另外,要平等對待所有家長。對待學生家長,不論經濟條件好壞,社會地位高低,以及學生成績優劣的家長,我們要保持良好的職業形象,要一視同仁,熱情接待,要耐心、虛心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對個別家長的誤解、偏見、甚至指責等,要保持冷卻的頭腦,耐心地進行溝通,消除誤解,達成共識。
二是要大力弘揚以校為家的「主人翁」精神。
每位教師都是學校大家庭的一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經營好一所學校必須依靠大家奉獻熱情,貢獻智慧,需要大家謀事出力。我們希望全體教師要牢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意識,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無規矩不以成方圓。沒有組織紀律的隊伍是一盤散沙,沒有規范的群體是一群散兵游勇。團結就是力量,愛校樂群,工作才會開心,做多點說少點不會吃虧的,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除了觀念明確,團結協作,自尊自重,還應專深廣博,精心施教,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己,不斷加強教學科研,塑造完美的人格魅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明星偶像,那才是我們的個性,我們的追求。
三是要大力弘揚甘於奉獻的「燭光」精神。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教師如燭,師德如光,足以光照人間」。蠟燭最讓人感動的是什麼?是她照亮了別人,奉獻了自己。
胡錦濤總書記在優秀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廣大教師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奉獻是教師的職業特徵,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清貧。近些年,我們的待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和有些行業比較,和經濟待遇較好的地區比較,我們還有差距,這是現實。發揚甘於奉獻的精神,是職業賦與我們的要求,也是客觀現實的需要。我相信,隨著政府對教育的重視,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將會迎來美好的春天。
四是要大力弘揚勇於進取的「爬坡」精神。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競爭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有句話說得好「事業猶如逆水舟,不進則退」。這句話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充滿競爭的時代,原地踏步走,也是後退。我們的學校要發展,就必須增強發展的主動性;我們的工作要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牢固樹立勇於進取的意識。爬坡要遇到困難,要遇到磨難,也有摔倒、跌倒的危險,這就需要我們把困難當作機遇,把磨難當作挑戰,把摔倒、跌倒作為經驗財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更怕不去想。那些庸庸祿祿,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撞鍾和尚,最終將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
五是要大力弘揚開拓創新的「沖浪」精神。
要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作為教師,面對每一個學生、面對每一個課堂、面對每一個細小的教學環節,都要有一種站在浪尖,高瞻遠矚的「沖浪」精神,不斷刷新自我的認知水平、實踐經驗和理論修養,不斷形成自己科學的教育風格;不斷在教育科研上出成果,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出成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創新精神,立足實際,開闊視野,工作出新招,教學有特色,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闖出一條我們自己的路。
二、恪守「依法執教」的師德底線。
教師不是神,是人。是人,就免不了會犯錯誤。但家長把我們看作神,那我們就要努力的對得起這份責任。每個人都要常常想想:怎樣做,才能不犯錯誤,使自己的工作更優秀呢?
「依法執教」,是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師德底線。霍校長會組織老師們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一定要嚴格執行《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這些法規是我們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位教師行為最起碼的准則,是紅線,是雷池,決不能逾越半步。
師德修養貴在自覺,修養是教師自己對自己的教育,也是一個復雜艱巨的自我教育過程,除了不斷學習,不斷磨練,更需不斷自省和長期的身體力行。冰凍三尺,非
一日之寒。忘我地修行,習慣必成自然。加強師德修養,做一個思想完美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應該是我們的畢生追求,也是我們為人師表的必由之路。我們舉行師德師風培訓,就是要弘揚優良的師德師風,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力行師德規范,進一步提高我校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希望廣大教師常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內鑄師魂,外塑師表,在教育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學習張麗莉臨危不懼、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境界,學習她大愛無疆、捨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學習她恪盡職守、敬業奉獻的優秀工作作風,踐行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在各自崗位上爭創一流,成為一名最「美」的教師。
㈢ 幼兒園教師,立師得,鑄師魂
感謝同志們為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有機會把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我今天給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立師德、鑄師魂」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看一所學校,一所幼兒園,並非是看它的房子有多麼漂亮,設施有多麼完善,設備有多麼的先進,而關鍵是看教師的素質、能力、水平。——教師才是一所幼兒園的靈魂!雖然這是個老話題,但我覺得永遠也不落後。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畢生的追求。
怎樣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是「愛」字當先,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有較高的師德風范,
下面說說第一個問題:「愛」字當先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優秀的人應具備那些素質:誠實守信、 正直、 善良、 積極 、樂觀 、 要有執著的事業心、 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個性品質 、要有較強的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等等,一個優秀的教師除要具備這些品質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道德——愛
我認為「愛」應該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也是首要的職業道德。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心智尚未成熟、個性尚未形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成人有很強的依賴、馴服傾向。幼兒教師承擔的角色是:教師、母親、同伴、朋友。對如果兒童沒有真摯的愛心,或不能接受、保護兒童,不能與兒童進行真誠的心靈溝通,就失去了作為幼兒教師的基本資格。
羅索說過:「與愛祖國相比,教師更應該愛他的學生,否則的話他就不是一個理想的老師。」
那麼愛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1、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美國有位校長進行過這樣的實驗,一天早上,校長舉起兩株矮小的、栽在相同花盆裡的常青藤長向孩子們宣告:「今天我們要開始一個偉大的心靈實驗。」她說「我這里有兩株植物,他們看起來一樣嗎?」所有孩子都尊重的點了點頭。她接著說:「我們將給這兩株植物同等的光照,同等的水分,但不一樣的關注。我們把一株放廚房的陽台上,遠離我們的關註:另一株則放在教室的壁爐台上,我們一起來看看結果會怎樣。」校長對大惑不解的孩子說道:「孩子們,現在我們每天都對這株常青藤唱歌,我們要對它說我們非常愛它,它非常美麗。我們要讓虔誠的心靈裝滿對它的美好祝福。」
一個月後,孩子們睜大了眼睛覺得不可思議,廚房裡的那一株瘦瘦的、病懨懨的,一點也沒有生長,但是教室里的那一株,由於每天都能聽到歌聲,沐浴在美好的思想和語言里,竟然長到原來的三倍大,葉子濃綠肥厚生機勃勃。
誰說草木無情?萬物隨愛生長!
2、愛是最好的老師
例: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 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交談,分析了各種數據,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布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已經長大成人。有的還在那裡住著,有的已經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其中的180人取得了聯系。他們發現只有4人進過監獄。
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么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通過進一步的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
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麼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著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想知道答案。
「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3、愛需要表達
我們做教師的,尤其是幼兒園教師,因為決大多數都是女性,天生有著一種母性的愛,因此,一般來說我們不缺少愛,缺少的是愛的藝術,愛的表達。通過什麼去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們,又如何激起愛?
語言 告訴孩子你喜歡他,讓孩子知道你的愛,還有說話的聲音、語氣……
動作 伸出雙手:教師的雙手能帶給孩子依賴、溫暖的情感體驗。摸摸孩子的頭拉拉孩子的手
教師的親吻和擁抱給孩子幸福、接納的感覺效應。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幫助孩子排遣煩惱、不安、焦慮的體驗。因為「擁抱也是一種教育」。(斯賓塞,美國人。醫學博士,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鋒、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他的許多觀點,讓成千上萬的人發現了生活中的簡單真理,使人們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輕松。)
蹲下來與孩子說話,是以平等與尊重的心態 與孩子建立關系,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同時蹲下來能看到孩子的眼睛,孩子也能看到你的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對孩子是關愛、是喜愛、是同情、還是厭惡……你的眼睛會告訴孩子;你的目光給孩子是安全、信任的自由空間,還是……稍大一點的孩子就能讀懂,能夠體驗理解。從孩子的眼睛裡,你也能夠體察孩子孩子細微的變化,能夠溫暖和撫慰孩子幼小的心,能夠接納孩子、包容孩子,給予他們安全和信心,這一切可以透過老師親切的目光傳遞個孩子。
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能反映你的態度,我們也會用自己的表情來告訴別人你的態度。
4、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 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學習特點。心理學家馬斯落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自尊需要是人類特有情感,也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是人向上的內在動力,是個體身心和諧發展的前提。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嚴,處在成長期的幼兒自尊心是敏感和脆弱的,更需要我們細心呵護。
例:有一位老師發現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舉手要求回答問題。可是當問他時,他卻答不上來。老師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不會也舉手時,這個學生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老師由此感到學生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他私下裡告訴這個學生,下次提問時,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就高舉右手。此後,每看到他舉左手,老師都努力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舉右手時就不讓他回答,一段時間後,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慢慢變得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後來,這為老師又把這個方法偷偷告訴別的孩子,結果他發現這個班班風都變了。
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鼓勵,少批評,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始終保持溫暖、親切、關愛的態度,給他們安全感和親近感。
5、教師的愛與家長愛的區別:
家長的愛是專門的、特定的、偏愛自己的子女,以子女的幸福為第一優先,在必要時,會犧牲其他的兒童。而教師的愛是普遍而廣泛的,需要將自己的愛給予全體兒童而不只是個別兒童,並保證他們享有同等性質的教育機會。同時,教師在與兒童交往過程中,應該處理好情感與理智的關系,和幼兒保持適度的距離,以客觀、中性地觀察分析兒童,並給予幼兒適宜的發展空間(我不提倡教師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級:一種情況是你可能過分偏愛、溺愛自己的孩子;另一種情況是苛求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拿自己的孩子與最優秀的孩子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好。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同樣領導與員工之間,太親近就會有失公平,有調查顯示:很多事端都是由不公平引起。
第二個問題: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要振奮教師職業精神
首要原因:振奮教師職業精神的首要原因社會給予我們的約束。
中國的歷朝歷代政府和社會公眾也都對教師的師德風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師就該是聖賢,容不得有過有失,舉個小例子,比如說當今的群眾們、領導們就對教師在麻將室里打打小麻將,表現得忍無可忍。其實真正玩賭的人家恐怕在賓館里開房玩也說不準。不過說回來了,老師在公眾場合玩賭這當然不對,是要嚴厲禁止的。但這里至少說明一點:教師這一行當是置於最嚴厲的社會監視和社會苛求之下!一個人是不可能獨立於一定的社會士壤和民族傳統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們不得不接受,沒必要煩惱、埋怨,必須接受這種約束,這種約束,其實主要在於師德上的約束。
什麼是職業精神呢?職業精神是指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一個人一旦從事特定的職業,就直接承擔著一定的職業責任,並同他所從事的職業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對一定職業的整體利益的認識,促進其對於具體社會義務的自覺責任。這種自覺責任可以逐步形成職業道德,並進而升華為職業精神。
那麼教師應該有怎樣的職業作風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進步的教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
按照孔子在《論語》里說的,「學而時習之」則是首要的任務。而如今,我們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實則就是順應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演變過程,教師作為新時代的引領者,有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如果死抱著一層不改的老知識,怎麼能成為不斷給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時日不久便水枯桶幹了。時常聽到有老師在抱怨二期課改變得不好,誠然有知識結構體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摻雜著不願再學習的私心。一張文憑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新課程內容中,諸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等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保持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個反思性的實踐者。要知道「變是永恆的不變」,只有這樣才能時刻面對挑戰,留有適度的發展空間。
怎樣培養職業作風呢?我們首先要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單兵作戰」,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彼此之間的孤立與封閉現象,學會與他人合作,包括與同類學科教師的合作、與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要很好地堅持每周的集體備課,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聚在一起研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其次,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不僅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在新課程中,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以學生的求學需求為主線,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教師與學生合作,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是與學生一起分享。
第三,加強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課程改革牽涉到千家萬戶,有必要讓家長們也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師要積極地與家長合作,在和家長的談話中向家長們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家長來了解新課程的科學理念、認識新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發展。
應該講,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樂於合作、善於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能者為師,是一個廣泛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優點,能互相補足,才能共同進步,這何嘗不是件樂事。
(二)、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精神
1、愛國主義精神
教師所承擔的重任是培養和造就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獻身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的事業。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好壞「簡直可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之治亂」。因此,教師必須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去熏陶、教育、培養學生產生愛國主義之情,樹立報國之志,付諸報國之行,偉大導師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們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
我國著名科學家童第周在30年代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學習研究胚胎學,當時中國國家地位很低,其它國家的每個學生都不把童第周這個中國學生放在眼裡。童第周和一個學習經濟學的俄國青年皮諾住在一個房間里。一天他做實驗回來,皮諾搖晃著腦袋譏笑他說:「哈哈,我一看到你,就想在你的國家,東亞病夫……哈哈……東亞病夫……」童第周聽了,壓不住滿腔怒火,像頭怒吼的雄師,走到皮諾面前,大聲地斥責他:「不許你侮辱我的祖國。」「你聽著,從今天起,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我和你一起去學胚胎學,比比看咱們誰先取得學位。」皮諾張口結舌,一句話都答不出來。童第周憋著一般勁,在日記中寫下他的諾言:「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後來他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後,他拋棄了國外的優越生活,沖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國,把自己的全部才智都貢獻給祖國和人民。
2、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服務精神,犧牲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是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教師的奉獻精神體現在,熱愛自己的職業,堅守自己的崗位,不為金錢所動,不被權勢所屈,甘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識無怨無悔地傳授給學生。千萬不要把教書育人和商人出售商品必須獲得利潤等同。
3、愛崗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十分豐富,它凝聚著教師的多種精神,「愛崗」就要有務實精神,「敬業」就要有奉獻精神。作為教師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對學生傾注全部心血,甚至對個人利益做出重大犧牲,用自己的先進思想和高度責任感,教育影響和感染學生,既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又要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樹立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血汗澆灌桃李愛崗敬業精神。
4、開拓創新精神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教育教學的艱巨性,不僅要求教師追求新知,不斷進取,而且還要有創新精神,開拓精神和革新精神,即開拓創新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教師教育的全過程中,教師的言行即為求真知,說真話,付真行,育真人,站在科學與教育事業的前列,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領域及其規律,善於實踐和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過的路。解決前人未解決的問題。敢於沖破影響教育和科技發展的觀念的束縛、不滿足於當個「教書匠」,要「有魄力講科學,敢開拓、勤實踐、把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地發現出來」教師的職業是傳播真理,培育真人的職業,教師自身必須具有執著地追求真理,誠摯地熱愛真理,勇敢地捍衛真理,不懈地傳播真理的精神。要象陶行知他說的那樣「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創造出值得自己驕傲的事業。
5、廉潔自律精神
教師必須堅持清正廉潔,「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做到嚴格自律,不做違背黨和國家利益的事,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堅決按教育政策辦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愧為人師,努力擔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之大任。廉潔自律精神就是要「以人為鏡」,「見賢思齊」「見不賢內省」。這樣才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有決心矯正、缺點和失誤,才能不愧為人師。
總之,為人師表,無私奉獻就是教師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旗幟,正是由於有了教師的愛國主義精神,才使得愛國主義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大,使中華民族成為偉大的民族。
最後一個問題:有較高的師德風范
1、一個忠誠: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對於教師,教書育人是職業,更是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用江總書記的話,「國運興衰,系於教育」。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講的就是一種忠誠事業的奉獻精神。教育家韋力說教師要有「四顆心」――事業心、責任心、自尊心、上進心。
2、兩個服從:服從大局、服從領導
教育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里,大局與小局,全局與個人,總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作為系統中的一員,服從大局,接受組織調遣是應有的品質。否則,既影響了大局工作,又損害了自身形象。具體到一所學校,服從大局就是服從領導的正確領導。一個學校是一個集體,一個集體必須服從一個首領。一般說來,領導是站在全局考慮問題的,工作又十分辛苦,雖然工作中總會難免存在疏漏、差錯、失誤、不盡人意的地方,管理藝術也良莠不齊,但主觀上大多力求盡心、科學、公正。因此,作為下屬,有向領導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權利,更有服從領導,令行禁止,顧全大局,維護集體利益。不給領導添麻煩的應盡義務和道德職責!實際上這也是一名教師應有的道德理智。
3、三個熱愛: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生
這是忠誠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先決條件。古今中外對此論述頗多。而論述的最多也最一致的是兩塊內容,一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二是師愛是師德之本。國家頒布的中小學師德規范,幾乎二分之一內容就是在講這三熱愛。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僅僅像父母一樣愛學生,那麼他將比那種雖然讀過許多書,但卻不愛事業、也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熱愛學生,必然強烈地體現在感情上。教師對學生的感情如何,直接關繫到教育的效果。教師如果經常接觸學生,善於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便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師生心理上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情緒感染和情感體驗對學生的感知、記憶、理解、思維、想像等認識活動和思想活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愛如果達到了像有些名師說的那樣「一旦離開學生,離開班級,離開學校,就產生無聊、空虛和失落感」的程度,那麼,愛之深,愛之切矣!工作起來就有使不完的勁。有的老師說,我也想去熱愛它們,可就是愛不起來。是的,有時候是有這種無奈,這種困惑。校園內、班級里、學生身上經常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甚至令人煩惱、氣惱、惱火的事,但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們必須挖掘其可愛之處。人有時候很怪,當你不想去愛的時候,滿眼都是不順眼不順心,一旦去愛的時候,滿眼碧草青青花艷紅,可愛之處多多。那麼,如何去挖掘呢?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有辦法,關鍵在於心理的自我調適。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教師愛學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這叫愛的回報。教師以愛育愛,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於是出現愛滿教室、愛滿校園、愛滿天下的暈輪效應。這是一種多麼有意義的良性循環!怪不得有人乾脆說,沒有愛的人,請你離開校園,你不配做老師!台灣著名教育家高震東的忠信學校,老師們的座右銘是: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家蘇霍姆林斯基,四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勇於實踐,平凡的鄉村教育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