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家訪後教育採取措施

家訪後教育採取措施

發布時間: 2020-12-30 03:56:14

Ⅰ 為什麼要關愛和保護農村兒童和留守兒童

現階段留守兒童的特點:由於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但留守兒童總體和非留守兒童相比,學習成績普遍較低,品學兼優者更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行為習慣欠佳,有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於看電視、游戲等不良行為。家庭管理一般僅限於吃飽穿暖,重養輕教,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督促和引導,行為習慣得不到及時的指正,品德修養很難提升,嬌生慣養、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得力不從心。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監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系發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將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我們應該做好留守兒童工作,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實行留守兒童的普查登記。我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准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學校安排老師專門負責,使這些留守兒童在學校的管理日常化、正規化。 2.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 3.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和關工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 4.學校各科老師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疏導教育,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5.大力開展校園活動。如演講比賽、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六·一」等活動。以此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留守兒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緩解他們的厭學情緒。 6.實施制度化的家訪,逐步建立起了學校與「留守兒童」監護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7.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制道德觀念,不斷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8.重視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幫助指導留守學生解決各種困惑和疑難,對其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其健康和諧發展。建立對「留守兒童」的幫扶制度,設立「留守兒童」檔案,經常性地與他們溝通情感,彌補其缺失的親情,使「留守兒童」在學習之餘得到生活上溫暖。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人人有責。做好了留守兒童工作,不僅有利於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關繫到廣大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其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Ⅱ 家訪後應採取的教育措施

通過家訪,能夠發現很多現象的根源,良好的家訪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取得內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容有助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於師生關系的融洽,也能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

應當做好充分的准備,首先要提前告訴家長,否則,學生家長不在家,白跑了一趟,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目的。第二,必須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情況,做好克服困難的心理准備。第三,應針對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想要說什麼,最好在心裡有個提綱,到時一五一十,侃侃而談,從容不迫,有條有理,家長聽起來肯定認真,覺得老師工作細心,很負責任。

Ⅲ 家訪記錄表班主任采訪後採取的教育措施怎麼

家訪活動記錄表:學生在家學習、生活情況:主要寫的是,xx同學在學校里邊的表現,可以自己看到的上課表現,以及學生反映的情況,綜合學習成績方面自己對他的評價描述的。突出問題、困難:可以寫上課的一些不好的表現,成績方面不足的地方,和家裡的經濟方面的困難;後邊的三條,不能亂寫了,要去家訪學生後,有意識的和家長溝通,引導他們回答這些問題,將他們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之類的內容總結出來概括的。

如何轉化班級後進生

(一)正確認識學生是轉化後進生的前提。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學生的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教師首先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全方面去考察和評價學生。要樹立「不是學生不可以學習,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的觀念,不斷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後進生一般都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特別是和好學生在一起,便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但同時又有很強的自尊心,面對老師的當面批評或指責,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他們也有上進求好的願望,但缺乏毅力和自製力。班主任做後進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就要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教育工作,通過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和學生交談,家訪等形式來了解學生,努力做到對他們的特點情況了如指掌,然後一步一步慢慢地運用各種方法來促使他們轉化,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後進生的必要條件。
學校中的教育活動總是以師生關系為基本前提,並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良好的協調一致的師生關系是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具有激勵、調節和德育等多種功能,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為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樹立典範,使學生受到感染,學會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做人。
正確認識、了解後進生各方面的情況特點之後,班主任便要試著去走近他們,和他們建立感情的聯系。要以情感人,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要給他們以關懷和愛護,從而使他們感到老師親,願意接近老師和接受老師的幫助。

Ⅳ 幼兒心理行為干預措施及效果

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主要原因: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於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即所謂的自我分化不良。

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但是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傷,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查彩慧舉了一個案例:一位媽媽為了給6個月的寶寶斷奶,狠心將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幾天,這個孩子後來有嚴重的吸吮行為。

干預技巧: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喜歡咬指甲、撕手皮

表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以至於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對還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還喜歡撕手皮,一看到有一點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長關心不夠,家庭關系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父母期望過高或學習壓力大等。

干預技巧:尋找心理焦慮原因,轉移注意力對於愛咬指甲的孩子,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或外出活動,對減少孩子焦慮,糾正咬指甲有好處。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導孩子糾正咬指甲行為,比如可以訂立親子合約,切忌斥責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可能會加重心理問題。

除了心理治療,對於愛撕手皮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減少皮膚起皮的現象,有利於減少孩子撕手皮的機會。

熱點內容
小學師德述職報告 發布:2025-09-13 08:53:41 瀏覽:468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
學校師德師風考核表 發布:2025-09-13 04:34:41 瀏覽:432
生物倫理 發布:2025-09-13 04:03:46 瀏覽:960
office英語 發布:2025-09-13 02:30:29 瀏覽:12
武士刀教學 發布:2025-09-13 01:09:54 瀏覽:148
客房英語 發布:2025-09-13 00:55:23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