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紀念品

師生紀念品

發布時間: 2020-12-30 06:05:13

❶ 學校要舉行師生足球賽。每個人都有份紀念品。本人不知道買什麼紀念品。急求!!

便宜的可以買球星卡通鑰匙扣,中檔的可以買球星抱枕、球衣等,高檔的可以買球鞋

❷ 清華 北大紀念品各是什麼

清華紀念品簡介 類別主要商品1竹木類如泰克牌、樟木套裝、竹筒、畫框等2鍾表計時專類手錶:主要是屬石英、機械類紀念手錶、萬年歷、鬧鍾等3文具類印刷品:光碟、書籍、賀卡、明信片等
本類:筆記本、信紙、相冊等
筆類:鋼筆、簽字筆
書簽類:紙書簽、金屬書簽
4玻璃、陶瓷、漆器類水晶類:各類水晶工藝品
杯子類:瓷杯、保溫杯、保健杯等
器皿類:瓷器、漆器、陶器5金屬類金屬製品類:工藝二校門、銅版畫、金銀盤、工藝金扇等
小金屬製品類:鑰匙扣、紀念幣、紀念章、領帶夾等6針織、包類針織類:各種文化衫、雨傘、領帶、帽子、毛巾、浴巾等
包類:手提袋、帆布包、電腦包等
皮具類:錢包、鑰匙包、真皮皮包等7其他類師生藝術創作品、奧運禮品

❸ 緊急!!畢業送老師什麼禮物

透視校園送禮現象 傾聽各方人士評說

●送禮是學生的自願還是家長的「代言」?●送禮是否會影響教育的公平性?

●怎樣看待送禮與正常的師生關系?●不要讓弱勢群體為送禮發愁。

編者按:節假日,中小學生自願給老師送賀卡、台歷、掛歷,或自己親手製作小紀念品,以此向老師表達敬意之情、感謝之意本無可厚非。然而,近年來,記者發現一些學校在送賀卡的同時,悄然派生出一股送禮之風。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我們該怎樣去看待這個問題?在送禮的背後應引起我們哪些思考?為此,新年伊始本報特邀請一些人士就如何看待學生給老師送禮的話題進行評說。

記者現場目擊

為了解學生給老師送禮的現象,記者選擇了「教師節」這個特定的日子,在北京地區的幾所學校進行了隨機采訪。

2002年9月10日北京D小學門口早上7點20分。身穿校服的學生陸續走進學校。記者發現在進校的的2/3學生的手中都拿有鮮花、賀卡,還有包裝精美的小禮盒。在離校門不遠處,一位穿戴樸素的母親用無奈的眼神目送女兒走進學校的情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並上前與她攀談起來。談話中得知她與丈夫都下了崗,家庭生活拮據,今天是「教師節」,女兒提出想給老師買點禮物的心願沒能滿足,心裡感到很對不起女兒,不過她已向女兒保證明年一定滿足她的願望。不一會兒,一位推著自行車,穿著得體大方的年輕母親送女兒上學,在女孩的手上拿著3朵美麗潔白的百合花,記者趕上前詢問:上學為什麼要帶花?為什麼帶3朵?花是什麼時候買的?原來,女兒是個班幹部,母親認為女兒的成長是老師培養的結果,今天是「教師節」,所以頭天晚上媽媽陪著女兒特意排隊為班主任數學英語老師各買了1朵百合花,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情。

7點40分,記者來到北京Z小學。在距學校20米開外的西北處,一位賣花人被上學的學生簇擁著,不到5分鍾,桶里的鮮花被一搶而空。在進校的學生流中,一個沒有帶任何禮物的男孩,邊擦眼淚,邊責怪送他上學的爸爸,為什麼沒有給他准備送老師的禮物。

7點55分,記者又趕到G小學,這時學生都已進入了教室。在校門口記者了解到,該校今天為學生開設了一個「我跟老師說句心裡話」的信箱,以次作為學生送給老師節日的禮物。這個「禮物」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點20分,記者又走進了曾經采訪過的打工子弟學校——北京希望小學。年輕的肖校長告訴記者,今天是「教師節」,學校放一天假以示慶賀。在老師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插在玻璃瓶里的鮮花和包裝不太講究的禮盒。操著河南口音的男老師告訴記者,鮮花和小禮物是學生昨天下午送來的。這是他第一次在教師節里收到禮物,他很意外,也很感動。

事情雖然過去了幾個月,但一種難以名狀的心情,卻始終縈繞在心頭。下崗女工那雙無奈的眼神;邊哭、邊責怪父親的男孩等,怎麼也揮之不去。為什麼學生要給老師送禮?對那些沒有給老師送禮的學生老師會怎樣對待他?一個原本很單純的事情,如今卻夾雜了如此多而難以明辨的「內涵」,使這話題談起來如此的沉重!

快要過年了,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送什麼禮?又成了不少孩子和家長為難的事情。(本報記者 陳曉蓓)

讓家長解脫 還老師坦然

趙忠心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你對我好,我也不能辜負你。在一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無可厚非。

但是,在有的交往中就不宜採取互送禮物的方式來表達某種關系和感情。比如,干群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群眾給幹部送禮,學生給老師送禮,很容易把「正常」的干群、師生關系給扭曲了。

目前,在學校里,學生給老師贈送禮物的現象有相當的普遍性。前些年,一般在新年到來之際,學生給老師送個掛歷,說來這也沒什麼,花不了多少錢;有的還是借花獻佛。

近來,有的地區或學校,學生和家長給老師送禮物,相互攀比,日益升級,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應當承認,家長讓孩子給老師送禮物,絕大多數還是為了表達對老師培養、教育孩子辛勞的感激之情,並無其他非分的意圖;但也有個別的家長,存有一些不大正當的想法,比如希望老師在平時能「偏向」或關照自己的孩子一點兒等。

不知道家長們想沒想過:當孩子得知家長給老師送了禮物,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究竟是更加激勵孩子求學上進,還是會使他們產生一些依賴、放鬆思想?

做老師的如果欣然收下了家長贈送的禮物,老師想沒想過:我們收了學生和家長送的禮物,很容易產生一種「欠賬感」,你還敢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嚴格要求、管理學生?學生犯了錯誤、違反了學校紀律還敢不敢批評?常言道:「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

另外,要是一旦嚴格管理學生,把學生管「翻」了怎麼辦?別的學生知道這個家長給老師送了貴重禮物,會有什麼想法?別的老師知道某個老師收了家長的貴重禮物,會對你有什麼看法?有的家長沒送禮,有的送禮貴重,有的禮物不大值錢,老師在工作中還能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嗎?做老師的尤其應當想到自己的身份:我們是公職人員,就像國家幹部,代表國家行使教育的權利,盡教育學生的義務。收了學生和家長的禮物,老師在民眾中的形象就會發生變化,老師的人格就會在家長和學生中大打「折扣」。

當然,絕大多數老師面對學生和家長送禮物的現象,是左右為難:收下吧,不合適;不收吧,會讓家長多心,是不是認為「禮太輕」了?

我看,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最好的辦法是學校領導在家長會上公開表態,謝絕一切用禮物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學校領導代表老師表示「心領了」。這樣,既可以幫助老師從「收」與「不收」兩難中擺脫出來,也能使家長從「送」還是「不送」的尷尬中解脫出來;既維護了老師的清白和在學生、家長中的威信,也使那些拿不起禮物的家長徹底「鬆了口氣」。(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局長說:禮要分「輕」、「重」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教育局 賴每

學校作為社會道德的源頭,應當是一片凈土,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一股送禮之風也刮進校園。尤其是過節、過年之前,學生們除了送賀卡、鮮花、小紀念品等普通禮物外,送化妝品、項鏈等貴重禮物的也逐漸出現,而且攀比之風日益嚴重。有些學生送禮並非出自自己的意願,而是家長的意思。造成學生送禮風的起源很復雜:尊師重教的傳統,家長的討好心理,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等等。

學生該不該給老師送禮?筆者認為簡單地全盤禁止不太現實。問題出在這個「禮」的輕重上,如果禮物價格高,已成為學生(家長)的負擔,這種禮就會引起不良的後果;如果禮物「輕」,比如學生親手製作的賀卡,或老師病了,學生們集體送一束鮮花慰問等,這種禮既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而且能很好地表達學生對教師的真誠感情。應該說,這種禮是高尚的,是有積極意義的,沒必要禁止。

但是,有部分學生送禮是帶有個人目的的,希望送禮後能得到老師的特殊關照,例如能評上「三好」學生或當個班幹部等,這種禮已變質,對學生本人、對學校的學風和教風都會產生消極影響,這種現象應該堅決制止。還有個別學生送禮是帶有商業性質的,如用錢買文憑、買分數等,這已是腐敗行為,應當依法懲治。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又是學生禮物的接受者,要使學生的「禮」是恰當的並具有積極意義,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因此,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送禮行為。首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絕對不能暗示、提倡學生送禮,對有一定價值的禮物不能接收。因為教師是孩子成長生涯中的重要角色,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給成長期的孩子們做著榜樣,要培養出高素質的新一代接班人,要想我們未來的社會風氣更加潔凈,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從學校教育抓起。一名真正德行高尚的教師,需要的是學生及社會公眾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愛戴,而不應該是強調物質上的任何錶示;其次,對有消極意義的送禮行為要加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因為學生正處於接受教育的階段,有些學生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仍難以有個清晰的認識,加上部分家長為了討好教師,不顧孩子的感受,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不惜花重金送禮。作為教師,應該加強教育及引導,讓學生明白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不是靠送禮送出來的,而是自己努力爭來的。

教師還要注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和溝通,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最後,教師絕對不能因為接受了禮物而對學生產生偏向,從而影響教育的公平性。

校長說:表達心意不可攀比

江蘇省常州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邵蘭芳

教師作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實踐者、創造者,其工作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關注、尊重與贊譽。廣大家長在滿意的同時希望孩子在學校能獲得的更多。於是,家長通過孩子或自己直接給老師送禮的情況便屢有所聞,在某些地區或學校甚至已經成風。作為校長——學校的管理者怎麼看這種現象,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此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教師的辛勤勞動應該得到全社會及廣大家長的認可與尊重。中國是禮儀之邦,素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家長願意表示一點心意亦屬人之常情,不必諱言,更不必談「禮」色變。但這人之常情卻有個度的問題。

說到底,首先要涉及到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書育人為教師天職,對每個孩子負責,為每個孩子提供優質教育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之交淡如水,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應該是君子之交。既是君子之交,彼此看重的就應是精神層面的東西。物質交往,則應以淡淡如水為度。家訪時的一杯熱茶,一聲謝謝;節日的一個電話,一句問候;教師節的一張賀卡,一朵鮮花,都是表達心意的方式。

我們學校的老師就曾在教師節的時候將過去的、現在的學生送的賀卡貼在辦公室的牆上。望著琳琅滿目的卡片,教師心裡充滿了自豪與溫暖,特別是那些家長與孩子親手製作的別具一格的卡片更是令教師愛不釋手,細心珍藏。當老師滿頭銀絲的時候,這些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樣禮物表達的是誠摯的心意,留下的是溫馨與感動;它會激發教師愈加熱愛教育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生。

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向老師表達心意的方式不宜物化,更不能以金錢多少作為衡量的標准,甚至形成攀比,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作為教師要堅決避免與家長關系的庸俗化,並將此提高到師德、操守、人格的高度上來認識,不然此風盛行,不但污染了社會風氣,還玷污了教師這個以育人為天職的神聖職業。「因為與家長的關系而影響與學生的關系,妨礙公平、公正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貽誤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這樣的結果大概也是家長所不願意看到的。

教師說:禮物,教師價值的體現

北京市房山區第四中學 楊濤

送禮的緣由,自是多多。筆者認為,學生給教師送禮主要是為人格魅力所折服。

我的愛人身為教師。平日里,她幾乎所思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班裡的學生。早餐前、晚飯中、睡覺前滿嘴都是她的學生如何如何。家裡的電話也成了她與家長溝通的「熱線」。

歲末,她也收到了學生給予的大小不一的禮物20餘件。此時,眼前的一師一生,讓我感到:學生送禮,是對教師的一種慰問與祝福,是對教師為師之道的一種認同,甚至是對教師人格魅力的一種「另類」詮釋。

試想,今天的學生遠不像他們祖輩、父輩那樣的「乖順」、那樣的「膜拜」。他們敢懷疑、敢質詢,同時也更敢以自已的方式去表達愛與恨、喜歡與厭惡的情感。因此說,學生給老師送禮的前提是師生間曾有過生活樂趣的共享、情感的溝通與共融,心靈的碰撞與彌合,思想的共振與共鳴。惟其如此,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方是亦師亦友、民主平等的好老師。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賴。看來我們的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的交往中,隨意與不隨意的言行,學生都會做出相應的評判。如果教師人格魅力流失了,最終會導致教師在學生的視線中失落。

追思過去,筆者上中學時,也曾給一位女老師送過自家產的粒粒飽滿的花生。因為這位班主任的豁達開朗、聰慧睿智慈祥如母,令我陶然於濃濃的師情之中,令我身處於「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之中,於是我便用花生去表達我的尊重、敬羨與愛戴之情。

現在,筆者雖廣義亦為師,但實則為「中層幹部」,所謂的教育管理者,與教師接觸遠遠多於與學生的共融,其自身所謂人格魅力也無緣展現於學生面前,這就註定了去年歲末,筆者未能收到任何來自於學生的禮物,哪怕是一張小小的賀卡。這不又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學生給教師送禮,所要表達的是對教師的崇敬、關心甚至感戴之情嗎?

但願這種如清泉之澈,無任何銅臭與功利的學生給老師送點小禮物之風,不要肆意滋延,以維持師情可期,育韻繚繞的美好境界吧!

家長說:校園送禮要有規矩

王煥現

近些年來,越來越盛的校園送禮問題,怎麼都難以看成是學生對老師真摯情感的真實表達。事實上,送禮之風一經個別人帶起,師生間正常的高尚的感情就被摻了沙子。現在有錢人多起來,一些學生和家長動輒給老師送價值幾百甚至上千元的禮物,或請老師吃飯,或資助旅遊。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難免會對相關的學生多些「關照」。事實上,這樣的「關照」成了老師對家長和學生的一種「回報」。而這種回報,直接挑戰的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原則,它已不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了。當然,其他學生和家長不會心甘情願地承受這樣的不公平,於是,在社會沒有規范的情況下,只好加入給老師送禮的行列,以期同樣得到老師的「關照」。面對這些寄託著期望的禮物,老師是受之難,卻之更難。因為,無論這禮物輕重厚薄,它們都是一份寄託,而哪個老師能拒絕家長和孩子對自己的寄託呢?於是乎,校園送禮問題就進入了現在這樣一個怪圈。

必須承認,盡管這些年我們的立法步伐加快,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但仍然有一些盲區。比如,在學校和社會的關系方面,在師生關系方面,校園送禮這樣的問題,就暴露了一個不小的法律法規的盲區。而類似的問題在法制相對完備的國家就不會發生,因為他們早就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我至今記得在英國參加的一個聚會,那是為紀念系裡一位80歲老教授的生日。聚會的氣氛相當熱烈,但全系送給老教授的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一張有全系所有教師簽名的生日賀卡。這不能說他們情誼不深,但他們的深情都凝聚在這張卡上了。有位英國朋友還告訴我,無論是就學還是找工作,有關人員包括教師決不會接受當事人的禮物,當事人不會送,有關人也不會接,在這個過程中任何可能損害當事人人權和利益的言語和行為,都有可能被控告。

在今天的中國,市場經濟的確立,教育需求的增加,眾多新問題的產生,也都在要求新的理論境界,新的解決方法。既然存在師生關系,就要求有相應的師生關系的規范。既然有學生、教師、家長、學校、政府、社會的關系,也就都要求有相應的法律和法規。當然,有些規范應該是著眼於道德的,但僅有道德規范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著相應的法規盡快面世。到那時,我們將學習工作在一個「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教育環境中,老師和學生都坦坦盪盪,心情舒暢。

過節送什麼禮物好?

北京農學院 張祥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學生給教師最好的禮物是:學生接道,收業,提問——學生者,所以接道收業提問也。

如果一個小學生在教師節那一天對老師說:我今天按照您的教誨幫助媽媽多打掃了一個房間;或者,今天我多做出一道難題,那麼,就是送給老師的最好的節日禮物。

對於中學生來說,如果更多地理解父母的辛勞和關愛,或者消弭一件與同學的齟齬,或者把更多的知識融會貫通,或者提出值得老師用些心思去思考的問題,那麼,就是送給老師的最好的節日禮物。

大學生送給老師的最好的節日禮物可以有較多的表現形式,但是應該只有三類:接道,收業,或是提問。

如果已經畢業的學生在教師節那一天向老師表示問候,或者用自己的工資為老師買一件小禮品,也是非常好的禮物。

在校學生自己沒有經濟來源,即使收到了獎學金,也應該孝敬父母,除了病危急救等特殊情況,師生之間不應該出現物質關系。物質經濟的關系只能發生在父母或監護人與校方之間。師生之間只有文化的精神的關系:道、業、惑。

能不能建立起正常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教師是強勢者,學生是弱勢者,強者支配,弱者服從。所謂的師生平等只是一種矯情的虛言,即使在歐美國家的大學之中,也已經開始反省,更不用說中小學。學生離開學校之後,強弱格局才發生變化,所以如果已經畢業的學生給教師送禮品,不說明師生關系不正常,相反,說明當初在校時的師生關系良好。

即使教師重道,敬業,敏惑,如果社會風氣低糜,也不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作為強勢者的教師,在自己的班級內仍然具有一定的迴旋餘地,尤其是小學,其次是中學,最後是大學。
參考資料:《中國教育報》2003年1月17日第4版

❹ 同學聚會贈予母校紀念品什麼好

個自己成長感悟,幾十年後師生合影做的紀念品之類的,最好的就是回母校看看,不忘感恩

❺ 昨天老師給我畢業後的學生送紀念品,那個老師要求要抱我一下,於是我答應了,他還說我變樣了有一年沒見。

╭(╯^╰)╮,抱下都不行

❻ 給英語老師送什麼紀念品

送一套你們師生之間的相冊吧,做的精緻一點,可以把相冊弄掛歷上送。

❼ 給老師送什麼紀念品什麼好

小學老師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別送。您就口頭或者簡訊說一聲節日快樂就行了。實專在不行,您寫張賀屬卡也ok的。

送禮物的話,不實用吧佔地方,實用的吧,又有收禮的嫌疑,所以乾脆別正經八百送禮物了,搞得大家都挺麻煩的。

也收到過家長或小朋友的禮物,目測價值超過20元的都退回去了,像小朋友給的小零食啊之類的都收下了。一般的小孩兒就是給一塊巧克力,一小包葡萄乾,一盒潤喉糖什麼的,有兩個小朋友給我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一個小朋友拿來一個巨大的茶葉盒子,說是出去旅遊自己炒的茶,一定讓我嘗嘗,還打開讓我看,里頭就是一小撮,剛好能泡一次的量,小朋友興沖沖地跑我辦公室給我泡了一杯茶。確實是很香。

還有小朋友拿保鮮袋裝了一把辣椒面,說我是湖南人,他媽媽也是湖南人,他家的這個辣椒面特別辣,我一定很喜歡。哈哈,辣椒拿回來炒了好幾頓菜,其實並沒有覺得很辣。

教師節是否送禮物這事兒,其實一點兒也不影響師生感情,不用太在意。

❽ 適合送老師的紀念品

畢業適合送給老師的禮物是創意U盤,賦予它特別的意義,U盤裡面的內容可以是班上同版學參權加各種活動時的留影,班上各種活動的小視頻,或者是專門為老師製作的小視頻,小影集等等,只要是你想到的有紀念意義的都可以。U盤的外形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DIY定製,比如像圖片這樣的,也可以DIY班上同學的畢業照在外殼等等

❾ 與學生分別送什麼紀念品

紀念冊啊,這樣大家都有回憶

❿ 高考畢業了給老師買什麼紀念品

天底下除了親情之外,最可敬的便是師生之情了,一切可以用金錢買到的東西在這種情誼面前都會黯然失色,買個紀念冊吧,讓同學們都寫上幾句話

熱點內容
小學師德述職報告 發布:2025-09-13 08:53:41 瀏覽:468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
學校師德師風考核表 發布:2025-09-13 04:34:41 瀏覽:432
生物倫理 發布:2025-09-13 04:03:46 瀏覽:960
office英語 發布:2025-09-13 02:30:29 瀏覽:12
武士刀教學 發布:2025-09-13 01:09:54 瀏覽:148
客房英語 發布:2025-09-13 00:55:23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