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警示
教育部對於八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事項准則的問題進行了公開曝光,曝光的教師涉及各個省市,各個年齡階段,有大學教師多次性騷擾學生,有中學教師組織有償補課,在管理學生過程當中言語粗暴,有小學教師帶領學生應援娛樂明星,有大學教師性侵學生,還有使用低俗不雅方式授課,以及體罰學生體罰幼兒等。
一直以來,教育部都在嚴抓師德師風敗壞的教師,但是想要因此杜絕師德敗壞的問題,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一直以來,教師隊伍都急缺人才,即便抓到有教師的違規問題,只要情節不嚴重,一般都是檢討或者停職,所以很多教師都沒有危機意識。而且教師師德敗壞,很難被發掘出來,畢竟孩子還要繼續和老師相處,家長們就算知道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雖說曝光違規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師德問題,但是只要教育部繼續嚴懲,加大整治和打擊力度,一定會讓那些師德敗壞的人心存戒備,不敢做出敗壞師德的事情。也希望每個教師都能嚴於律己,無愧園丁這個稱號。
㈡ 家長對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有何其他建議
希望老師能夠更耐心細致地
進行教育,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㈢ 在師德師風建設上要堅持四自,不正確的是
劑濃別害凶求濕賤吸覽
㈣ 教師師德不合格會有什麼後果
11種教師師德失范行為
●在教育教學活動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
●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路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行為;
●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事宜的行為;
●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有猥褻、性騷擾行為;
●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或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在招生、考試、推優、保研、就業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閑等活動,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假公濟私,擅自利用學校名義或校名、校徽、專利、場所等資源謀取個人利益;
●其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校相關部門將視其情節輕重作出決定,給予處理的教師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幹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和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的,給予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等方面的其他處理。情節嚴重的行為,高校可依法依規作出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處分。公辦高校可對處理的教師給予開除處分,民辦高校教師或者未納入人事編制管理的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並解除其聘用合同。
對教師的處分,在期滿後根據悔改表現,按照相關規定予以延期或解除,處分決定和處分解除決定都應完整存入處理教師人事檔案。
㈤ 丹東市對受到警告處分的教師當年的師德考核是如何規定的
這個是主要針對中小學教師的:第七條給予教師處分按照以下許可權決定: (一)警告和記過處分,公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民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二)降低專業技術職務等級、撤銷專業技術職務或者行政職務處分,由教師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 (三)開除處分,公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民辦學校教師或者未納入人事編制管理的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並解除其聘任合同,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