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婁師德與狄仁傑

婁師德與狄仁傑

發布時間: 2020-11-20 06:25:17

Ⅰ 婁師德怎樣推薦狄仁傑

一個「唾面自乾」的典故,幾乎使婁師德成了「犯而不校」的典範,或褒或貶,千古流傳。其實,「唾面自乾」也好,「犯而不校」也罷,我是很不以為然的,人總得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做人做到這步田地,實在也未免太乏。而且,根據「厚黑」專家李宗吾的剖析,對於此類人物也不得不存有一點戒心。
與婁師德同時代的狄仁傑,是由婁師德向武則天推薦而當上宰相的。狄仁傑是一代名相,可謂傑出人才,稱之為「千里馬」並不過分,婁師德自然也堪稱為「伯樂」。但他從不以「伯樂」自居,從不向人(包括狄仁傑本人)透露他就是推薦「千里馬」的「伯樂」,即使當了宰相的狄仁傑對他頗為輕慢,他也不介意。有一天,武則天問狄仁傑:「婁師德能知人識人嗎?」狄仁傑眼睛也不眨地說:「我與他同朝為官,沒聽說他有這樣的長處。」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知道你狄仁傑,就是他婁師德推薦的,也可以稱得上是慧眼識人才了。」狄仁傑這才感慨萬分,說:「我為婁公的盛德包容已久,竟然看不出一點蛛絲馬跡啊!」
確實,不僅是當時的狄仁傑為此而感慨萬分,就是今天的人們也會由衷地贊賞婁師德的寬厚與大度,並為此肅然起敬。我想,古往今來,不少正牌冒牌的「伯樂」,或許就做不到這一點。不要說是推薦別人當宰相,就是推薦別人當科長、處長,也是事情尚未有定局,就先去吹風了,而且總少不了這句話:「是我推薦的」,甚至壓根兒就沒有推薦過,也會厚著臉皮去跟當事人說這類話的。不知是出於何種心態,或許是要人感恩戴德,知恩必報吧!倘若對方不領這個情,或者,甚至像狄仁傑對婁師德那樣的還頗有些輕慢,恐怕就更會憤憤不平。然而,婁師德當伯樂,卻全然不是如此。他之所以推薦狄仁傑當宰相,只是因為狄仁傑有當宰相的才幹,並不摻雜任何個人的好惡,也沒有自己的小旮旯。因而,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當了宰相的狄仁傑對他感恩戴德,投桃報李,或者至少是另眼相看。兩相比較,婁師德的格調,自然是高出一籌的。
婁師德當伯樂的故事,與他的「唾面自乾」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系呢?有的。因他推薦而當上宰相的狄仁傑輕慢於他,這就很容易使人有被「唾面」之感,而他泰然處之,沒有因此而對狄仁傑嚷嚷「你當宰相還是我推薦的呢」,這就很有「不拭自干」的味道了。於是我想,「唾面自乾」也是有其兩重性的。為了自己能夠陞官發財而甘願承受各種侮辱,這種人自是狗也不如。然而,為了顧全大局而不屑與人計較短長;因為心中坦盪而讓吐在臉上的唾液,潑在身上的臟水「不拭自干」,卻也是難得的寬厚和大度。按照史家的評說,在「羅識紛紜」的武周時期,婁師德「久為將相,獨能以功名終」,就是因為人們看重他的這種品格。這結論或許過於絕對,因為有這種品格的未必都「能以功名終」,但說這是重要原因之一,大概不算為過。
順便說說,武則天不因為狄仁傑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而聽任他輕慢婁師德,也不因為看不慣狄仁傑而嚴詞訓斥狄仁傑,只用寥寥數語,在褒揚婁師德的同時,委婉含蓄地批評了狄仁傑,使狄仁傑自察自省,這思想工作也可以算是做得及時而又得體的了。

Ⅱ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譯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國相。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問他版說:「朕重用你,你權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別人的。」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其實是婁師德的功勞。」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羞愧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包容!然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Ⅲ 翻譯:狄仁傑和婁師德

師德河隴地區鎮守四十多年,恭恭敬敬勤於公事從不懈怠,使百姓和少數專民族都能安居樂業。性屬情沉穩厚道能寬恕別人,狄仁傑如相,是師德舉薦的;但是狄仁傑不知道,所以內心很輕慢師德,多次排擠他於朝堂之外。太後察覺了這件事,曾經問狄仁傑:師德賢嗎?狄仁傑回答說:作為將領他能夠認真的鎮守邊關,賢我卻不知道。太後又問:師德能識人么?狄仁傑回答說:我和他曾經是同僚,沒有聽說他能識人。太後說:我能夠發現愛卿你,是師德舉薦的,所以也可以算得上是識人了。狄仁傑出去後,感嘆說:婁公道德高尚,我被他包容很久了,我卻不能發現蛛絲馬跡(他包容我)。當時朝中誹謗污衊很多,師德長時間出任要職,唯一能以好的功名結束自己的仕途,人們因此敬重他。

Ⅳ 狄仁傑和婁師德的那段故事是什麼

這是好像一篇類似短文中的句子: 狄仁傑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因為(我的)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這是婁公在包容我!」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譯文)
通不是一個字,句子里是通薦表,其中「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中的 奏摺應該就是你說的話的意思了吧

Ⅳ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版朕大用卿,卿知權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Ⅵ 婁師德與狄仁傑 全文翻譯

一、譯文: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國相。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別人的。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其實是婁師德的功勞。」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羞愧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包容!然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二、原文:宋·王讜《唐語林》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6)婁師德與狄仁傑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一、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二、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Ⅶ 翻譯 《婁師德包涵狄仁傑》

狄公與婁師德同為宰相 狄公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兩天了 武則天問狄公專 朕欽重你 你知道為什麼嗎屬 狄公回答說 臣因為文章出名考中進士 並非碌碌無為因關系成功 武則天良久說 朕很了解你的情況 你的騰達 其實是婁師德的幫助 然後武則天名左右拿出裝奏章的筐篋 取出十張推薦表 讓狄公看 狄公看完後 驚恐不已 想武則天請求去官 武則天沒有責備狄公 狄公對外人說婁師德包涵了自己的不滿 然而 婁師德聽後沒有一點自傲

文言文:婁師德與狄仁傑 ……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直道」是什麼意思

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可以理解為:臣是憑借文章正路進入仕途,並不像其他人憑借人脈才有所作為。
直道,這里是正途的意思。

Ⅸ 求文言文《狄梁公與婁師德》的完整注釋與譯文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文學常識】

《唐語林》

筆記體唐代文史資料集。編撰者宋代王讜。仿《世說新語》體例,按內容分門系事。書中材料采錄自唐人50家筆記小說,資料集中,內容豐富,廣泛記載唐代的政治史實、宮廷瑣事、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軼事、風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對研究唐代歷史、政治和文學,均有參考價值。

【譯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這是婁公在包容我!」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

【閱讀訓練】

1.解釋:

(1)為 (2)許 (3)咎 (4)矜

2.翻譯:

(1)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2)吾不意為婁公所涵!

3.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其中狄梁公、婁師德和則天皇帝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

1.(1)擔任 (2)左右 (3)過錯 (4)自誇

3.狄梁公:知錯能改;婁師德:胸懷若谷;則天皇帝:懂得用人之術。

熱點內容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