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和師德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1)規范和師德擴展閱讀:
師德規范
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師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
簡述
在意識水準上,師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從根本上說,教師作為一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工作崗位、一個飯碗。但是教師職業與其他工作又不一樣,他的服務對象是人,他們的勞動在於培養、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為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
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所以,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比一般的職業更特殊一些。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
孔子曾用「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
當前,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他們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
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桿,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
參考資料:師德規范-網路
2. 師德師風法律法規內容
1、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2、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3、教學生知識的人,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方向標。
4、「德高為范,技高為師」,從這個標准衡量,老師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於人,「老師「兩字可分解來看,中國歷來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學,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養,而這個「老」就代表了「德」,師者就不必細言了。
5、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這都是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都是師風。
(2)規范和師德擴展閱讀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師德准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好師德培養好教師,好教師造就好學生,好學生譜寫好未來,可見師德的重要性!
3. 什麼是師德規范
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師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4. 如何遵守師德師風規范
1、完善師德師風的監督考核機制。
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教師隊伍管理的重要責任,學校要建立健全機制,把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到學校治理和依法執教的高度。
學校管理者結合法律規定和師德規范,形成管理傳統,通過認真查找、深刻剖析,研究預判學校是否存在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落實整改到位。
2、發揮先進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
學校要積極鼓勵廣大教師投身到立德樹人的事業中去,引導教師自覺提升道德修養,抵制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踐行師德標准,規范言行,履行相應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成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和修養贏得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尊重。
3、激勵教師加強自我修養。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教師都是必須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人。
(4)規范和師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教師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任何偏頗,都會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應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養,以德立學,進而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為人師表。學校要堅決杜絕師德失范的現象,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學校要致力於樹立守正奉獻的師德師風,以確保教師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在「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問題上態度鮮明,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嚴謹態度引領學生成長。
5. 師德行為規范的適用問題
由於中小學生大多是未成年人,以職業道德的名義要求中小學教師承擔保護學生安全的義務,符合現代社會保護未成年人的文明准則。然而,在高校就讀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成年人,要求高校教師奮不顧身保護已成年的大學生的安全,可能是一種過當的道德義務。而且,不少大學生在行為能力上絲毫不弱於他們的老師,有的甚至明顯強於後者,比如一個年輕力壯的大四男生,肯定比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強得多,無論是從「強者幫助弱者」的自然道德看,還是從尊重長者、尊重教師的社會倫理看,在危急情境下,都應該是大學生努力救助教師,而不應該要求教師反過來救助大學生。禁止高校教師在危急情境下搶先逃生,實際上是把大學生當成了亟須救助的未成年人,這樣的師德行為規范嚴重脫離實際,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值得推敲。
還應當看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保護學生安全」,只是給中小學教師施加了一種道德義務,而非規定了一種法律責任。湖北省給高校教師施加保護大學生安全的義務,並准備以此為標准,出台「一票否決」乃至「撤銷教師資格並予以解聘」等嚴懲教師失德行為的措施,則相當於以師德行為規范的名義,給高校教師追加法律責任。
這是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道德冒進」呢?如果把高校教師的道德義務無限擴大並轉化為法律責任,要求高校教師隨時准備著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學生的安全,否則就要受處分、被開除甚至蹲監獄,那高校大約只有請警察和軍人來兼任教師了。
6. 師德規范理論的理解
通過師德師風的教育學習,我對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教育部長周濟指出: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因此,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對幼兒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認為即然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把這事業當成最光輝的事業,使之理想化、神聖化,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對孩子無私的愛。教師要熱愛孩子。「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從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很好的為幼兒服務,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愛孩子就意味著尊重,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
7. 師德規范包括哪三方面的內容
中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理念:
(一)學生為本
尊重中學生權益,以中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生的主動性;遵循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中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二)師德為先
熱愛中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中學生,尊重中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中學生,做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中學生,遵循中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中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理念:
(一)學生為本
尊重小學生權益,以小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二)師德為先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8. 教師師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教師道德規范是對一定社會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動中倫理關系的概括和總結,又是評判教師行為的道德准則。它體現了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約束作用。教師必須遵循的師德規范主要有:
(1)志存高遠,愛國敬業。這是師德的根本原則。要求教師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本職工作,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並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
(2)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要既當傳授知識的「經師」,更要做善於育人的「人師」,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言教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應該為所有教師的座右銘。
(3)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愛是師德教育的基礎和核心。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全面促進學生的成長。
(4)嚴謹篤學,開拓創新。教師作為教育者,自身必須不斷進步,成為熱愛學習,善於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始終堅持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不斷增強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並以良好的學識學風啟發和影響學生。
(5)關心集體,團結協作。教師要強化大局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維護學校的整體利益與榮譽,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彼此取長補短,攜手共進。
9. 師德規范存在哪些差別
中美師德規范存在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名稱不同。我國師德規范全稱為「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美國將其稱為「美國教育專業倫理規范()」。雖然也有人將其翻譯為「美國全國教育學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前者意思接近,但顯然翻譯為前者更為准確。不同名稱的背後顯示的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行業的認可程度。美國認為教師是「專業」,我國認為教師是「職業」。專業與職業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別,專業具有更強的社會不可或缺性、更完善的專業理論和更成熟的專業技能、更高的專業自主權、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高的專業門檻,職業則不具備這些特點。
2.師德要求確立的出發點不同。從中美師德規范的比較來看,二者有著不同的價值本位。我國的師德規范更加註重社會的需要,並以此作為師德教育的出發點,師德規范中包含有與教師職業行為並不相關的社會道德和公民道德的要求。如我國師德規范的第一條「愛國守法」,這不僅是對教師的道德要求,也是對所有社會公民的道德要求。因此帶有明顯的社會本位特點。師德規范中與教師職業行為最為密切的師生關系部分的要求僅有一條,即第三條「關愛學生」,占師德規范內容的六分之一。美國的師德規范則是從學生出發,依據學生特點和要求並結合教師的實際履行情況而確立,規范僅涉及教師的教育專業行為,與教育專業無關或者相關度不高的行為不作規定,帶有明顯的專業本位特點。同時,美國師德規范非常注重師生關系這一緯度,並將其作為核心內容,有關師生關系的規定在美國的師德規范中佔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切實保證了學生的權利不受侵害,帶有明顯的個體本位特點。
3.師德要求的高度不同。我國師德規范的主要成分是師德理想和師德原則,屬於提倡的標准,標准相對較高。如現行師德規范中的第二條「愛崗敬業」中規定「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第四條為人師表中規定「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給人以明顯的高高在上、空喊口號、難以做到的感覺。美國師德規范的主要成分是師德規則,相對較低。如規范中對待學生的要求「不得無故壓制學生求學中的獨立行動、不得無故阻止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不得故意隱瞞或歪曲與學生進步有關的材料」等,在我們看來要求也太低了,有點過於小兒科了。即便是美國優秀教師行為守則中的規定,也僅要求教師做到:記住學生姓名、對學生力爭公道、不得當眾發火、不得與學生過份親熱或過分隨便、少提批評性意見等。
4.師德要求的細致程度不同。我國的師德規范較為粗略。現行的2008年版師德規范總計6條,共490字,比1997年版的師德規范更加簡略。一方面,規范中有許多與教師職業無關的規定。另一方面,即便是關於教師職業行為的規定,規范中也非常模糊。具體執行時缺少可操作性和具體的評價標准,難以准確判斷是否符合師德規范的要求。如規范中規定的「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一條,怎樣做才算關心關愛學生?哪些行為屬於不關心學生的行為?有沒有二者都不屬於的行為?與此類似的要求還有很多,諸如「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等。美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則更加註重細節,所規定的要求與教育專業密切相關。規范全文翻譯為漢語在1000字左右,尤其是師德規則部分對教師的言行舉止作了非常詳盡、細致的規定,非常明確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易於判斷和評價。如在對待專業的要求中規定「不得在有關某一專業職位候選人的資格的陳述上故意弄虛作假;不得在未經准許的教學實踐中幫助非教育工作者;不得隨意泄露專業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有關同事的信息;不得故意作有關同事的虛假的或惡意的陳述」等。
5.師德要求的層次不同。我國的師德規范僅有一種提倡的標准,屬於單層要求。單層的要求體現了統一,但是難以照顧到不同地區與文化的差異。美國師德規范共分為師德理想、師德原則、師德規則三個層次。師德規則又分為對待學生的要求和對待專業的要求兩個部分,屬於多個層次。多層的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富於人性化。
6.表述的方式不同。我國的師德規范屬於提倡的要求,標准相對較高,多採用「應該如何」的表述方式。如「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等。美國的師德規范屬於規則的層次,也就是禁止的層次,要求相對較低,多採用「不得如何(shallnot)」等禁止的語氣來表示。前文中已經已經列出一些,再比如「不得出具不符事實的專業資格證明;不得幫助明知在品格、教育或其它有關品質上不合格者混入本專業」等。
作者:申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