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0-12-31 12:55:30

❶ 淺談如何提高教師師德修養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那麼,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呢?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提高師德修養從自律做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三,錘煉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展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要從頭腦想著應試題,心裡盼著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脫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積極創建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預測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新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育角色而學生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再次要能包容學生的過失。子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師先於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可以說這是教師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助後進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關注並幫助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因此,每位教師都要意識到我們肩上責任重大,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和民族的振興而努力!以純文本查看內容

❷ 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工作作風,社會交往諸多方面都能體現出教師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工作作風,好的社會交往,好的口碑就是一盞指路明燈。

❸ 現代語文教師的師德修養包含哪些基本內容

師德修養包括哪些內容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
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應具有堅定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能見異思遷,更不能唯利是圖。眾所周知,教育職業既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又漢有豐厚的物質待遇。作為一名教師,關鍵在於心中充滿對祖國、人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把崇高的精神追求作為人生的第一追求。這種高度的主人葫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正是新時期人民教師道德風貌的生動體現。
二、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的工作和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因此.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素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發揚教育民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協調一致,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要為人師表
教師要為人師表, 即教師無淪在教學、教育方面都要做學生的表率,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懂得『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在言論、行為、生活作風.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都要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影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時時刻刻明確自己的責任,做學生的楷模。
四、要教好書、育好人
人民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好書」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這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育好人」是師德的目的,「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即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知識, 又要培養他們的品德 社會主義教育更應當重視教書育人,要切實做到寓思想教育於各科教育和校內外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人生觀,努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合格人才。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發展步伐的加快,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然會遇到更多的新矛盾、新問題。面對這…客觀形勢.我們必須自覺按照《大綱》的要求, 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的思想為指針,努力用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來指導自己的師德實踐, 努力使自己的師德境界提高到—個新水平。

❹ 教師的師德修養只有在什麼中才能得到不斷的充實,提高和完善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那麼,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呢?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提高師德修養從自律做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三,錘煉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展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要從頭腦想著應試題,心裡盼著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脫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積極創建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預測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新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育角色而學生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再次要能包容學生的過失.子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師先於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可以說這是教師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助後進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關注並幫助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因此,每位教師都要意識到我們肩上責任重大,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和民族的振興而努力!

❺ 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讓自身的崗位充分發揮教育特有的功能,隨時隨地都能找到教育的素材。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提出教師要「敬業愛生」,尊敬自己的職業和事業、不提高、「身教重於言傳。
教師的每一堂課都是在代表著國家向廣大同學履行庄嚴的承諾、拿速度提高效率,贏得了全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勤奮節儉、敬業重教等,不僅為炎黃子孫所遵循,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高校青年學生在面對就業時能夠從容應對,這是教師服務社會的直接體現之一。學生中有的執行力不行,對學生「嚴管」是基礎,「勤教」是核心,「情導」是動力。教師和學生相處既要有深情的關愛,又要有無情的管理,教師要起到導師的示範作用,教育是一種關懷,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溫暖的人文關懷,有的是不想執行。
(四)大愛無痕,同時也決定了教師能否很好的承擔起培育社會人才,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重任。
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撥動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提高業務水平,要讓自己學習知識成為終身的習慣,讓善於思考成為終身習慣,把自己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人觀,深入淺出地交給學生,只用這樣才能不斷適應社會需求,全面提高高校師德水平,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讓我們的服務無微不至、教育無處不在,同時能很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造詣有多高、經濟條件下,讓馬上就去干成為作風。學生在校期間有了較強的執行能力,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自我努力奮斗,不斷的學習教育的新思想,新要求,清楚的認識培養人才的方向,對自己的「業」非常了解,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在樹立起職業思想的同時,制定出自己所在崗位的新方法新標准,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更多的新情況、交往中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用心去觀察生活、職業忠誠、職業誠信。」 高校教師承擔著培養大學生的重任。把對學生的種種愛體現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行動中,代表著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就是在原地踏步、服務社會、為人師表6個部分,課堂上是學生的授業恩師、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以身作則」,有的是學生個人很努力,但是不會統籌,讓自己的行為表現出「愛」,同時教師要將自己的提升與教育教學相聯系,教給自己的學生,真正讓其為社會服務,做到以身立教的同時,達到德識統一,對事業心中想、口中說、行中做,個人利益服從事業利益,尊重事業、研究事業,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為事業獻心獻身,分為愛國守法、敬業愛生、職業作風等,別人不停地走著就會超過你。高校教師的素質提高更不能是原地踏步,哪怕慢一點也要一直向前進、高校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的6個部分做好工作、意志植根於他人的意識、意志當中、」「為人師表」等,強調的就是教師的師德,只有把「業」真正研究透了才能更好的服務學生、督促、指揮他人分別做事,教師就要學會打開學生的思想疙瘩。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用行動證明態度、對自己的態度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要把握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反映出一個人靈魂深處的精神平直,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高校教師。
一,是把自己的意識、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教育,培養學生的執行力。我們現在倡導的熱愛祖國、生活中是學生的做人導師、用心去感悟生活、職業操守和職業豐谷形成為職業道德,教師的首要職業道德就是「愛國守法」,這就要求作為高校教師的我們首先用思想來武裝頭腦。高校教師要「政治合格」,在工作中以大局為重,脫離自己的小農意識、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教師有了職業精神再加上深厚的專業、高超的教學藝術,才能引領學生,是衡量教師是否稱職的關鍵,以及教師能否維護自身形象和人格尊嚴的關鍵,用行動「愛」學生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會、水平有多高、報效國家、集體主義,教育本身就是服務,服務本身也是一種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作為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所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技能、職業紀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凡事想執行的話就一定會執行。
(二)加強專業學習,我們要不斷的加強自我約束、自我驅動,不管教師表態的對象在與不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以教育教學為目的的為了培養教師職業所需的職業操守而進行的一項自我鍛煉,還可以同時檢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功夫,他是一種有意識的自律行為。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建設不僅僅是面向青年學生。教師要紮根學生之中,給青年學生帶來的影響涉及各個方面,教師的師德建設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之共同進步。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教師要教書育人,只有具有正確的職業精神的人才能是職業人,是道德在教師職業領域中的特殊表現,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體現的是教師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
教師是育人之人,作為高校教師更要不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每一句話都體現著教師的底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品質高低、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因此,提高業務能力
每一個人不管現在知識有多高、師范。教師師德建設是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盪漾到學生頭腦的深處,讓德育的小溪貫穿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我們能意識到,作為高校教師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是必須且重要的。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同時對社會的道德建設發揮影響、示範和引導的作用。
執行是素質和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建設離不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在新的社會環境,自己就要追求成為一條流動的河,要想給學生廣博的知識,但學習和提高是永無止境的,你不學習、用賞識的眼光去對待學生、職業道德、職業信仰,培養社會人才。
(三)嚴謹治學態度,主動服務社會
「育生德先育師德」,教師是教書育人的職業,也要適應社會發展為現代社會培養真正的人才,培養多元化的人才,教師在「廣博」上更要高於學生,不斷學習專業知識,而且還深深地影響著世界上許多國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師:「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做人、做事的態度都「裸露」著自己的境界和胸懷。教師的行為不僅僅是課堂教學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不知道在同一時間里除了自己做事,都一個樣,絕不走板,我們既要立足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對就業壓力會大大減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
(一)樹立職業思想,引領職業風范
職業思想,通過對學生自覺或不自覺的意識活動轉化為學生的本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嚴謹治學。《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提出教師要「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教師對自己的語言

❻ 如何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

一、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校
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應該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託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在人際溝通方面有師生相處融洽諧和的親切感。我們的工作,使無知的玩童變成了優秀學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為祖國的棟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應該有個明確的目的,為理想而奮斗,雖苦但樂在其中。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校關注事業的發展,這是每個教師都應具備的。在實際工作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二、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於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於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並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對學生要有友善的態度,與學生交談常要換位思考,使學生從心底里體會到,老師的所作是為了學生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樹起良好的師德形象。
三、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鼓舞和期望,作為教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和需要,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有他的閃光點,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努力尋找適合各自特點的發展方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身體素質好,成績較差的同學,就鼓勵他們在體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長的學生,就幫助他們選好目標,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學好專長,真正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適應激烈的國際政治、經濟、科技的競爭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們培養的跨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還應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著眼未來,面向現代化,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礎。就要在教育實踐中,把教會學生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學會勞動有機地統一起來,同等重視學科課、活動課的育人功能,把理論和實際、動腦動手結合起來,把課內外、校內外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和諧統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重知識輕能力、重智育輕其他現象十分嚴重。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獲取知識,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課內外注意言傳身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為習慣。
四、身正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教育中,教師往往總是把對學生真誠的愛用美好而禮貌的語言表達出來。語言文明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說:「慧於心而秀於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的儀表是教師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是其內在素質的反映和個人修養的標志,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所以教師應做到舉止穩重端莊,著裝整齊清潔。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
總之,我要時刻按照優秀教師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事創業,確立創新意識,善於動腦,勤於思考,開拓進取,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自己的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❼ 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的職業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是調節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領導、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行為准則。師德是教師立身之本.教師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都會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需要從小 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

怎麼樣理解師生關系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核心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熱愛學生。

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努力內發掘學生的閃光容點,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任何情況下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更不允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受教育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8)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從多角度觀察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其潛力,會借題發揮,就會出現三差生也高產的局面,教師要認識到轉化一個後進生與培養出一個專家一樣偉大,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及從事事業的崇高意義。

擅於管理。由於學生的嬌氣、驕氣都比較嚴重,個性缺點十分突出,逆反心理很強,情緒控制能力弱,對教育一定得講究方法,教師時而扮嚴父,唱紅臉,時而扮慈母,唱白臉,軟硬兼施,剛柔並濟。

熱點內容
數學小卡片 發布:2025-09-12 18:14:39 瀏覽:24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設計 發布:2025-09-12 17:16:20 瀏覽:624
小學校長師德師風自查自糾 發布:2025-09-12 16:25:09 瀏覽:973
nba黑歷史 發布:2025-09-12 14:28:24 瀏覽:240
化學高一必修二 發布:2025-09-12 13:59:58 瀏覽:139
快樂英語小報 發布:2025-09-12 13:33:29 瀏覽:989
跳舞基礎教學 發布:2025-09-12 12:23:15 瀏覽:119
康愛多網上葯店怎麼樣 發布:2025-09-12 11:40:45 瀏覽:553
如何養 發布:2025-09-12 09:30:54 瀏覽:760
黃島教師編制 發布:2025-09-12 09:09:04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