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訪方式
1、走訪家庭;2、電話家訪;3、家訪聯系卡;4、預約家長來校;5、飛信聯系;6、建立QQ群等等。現在的信息發達,家訪的方法及形式也就很多很多了喲!
一、家訪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家訪氛圍。 班主任要捨得感情投資,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是源源不斷的,才會把心裡話說出來,為家訪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爭取給每位學生送去關愛與溫暖,讓每位學生樂意接受家訪,甚至歡迎家訪。 二、家訪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 人人都有心理障礙期,也有情緒化或心情不佳的時候,那麼此時不是與他交流的適當時間。班主任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隨意安排家訪時間,應考慮到家長的客觀實際。家訪前就應間接地向學生了解其家中情況,以便決定是否適合家訪。家訪最好是在家長的休息時間內,並且一定要通過學生事先約好家訪的時間,不搞突然襲擊。這樣家長會認為教師是真誠的,從而主動、認真的虛心聽取老師的意見,認真教育好孩子。 另外,家訪時,切忌到家長的單位造訪,或在公共場合下向其家長講其子女的缺點。否則,家長會表現出極不合作的態度,令老師無台階可下,彼此弄僵關系,問題就難解決了。試想,誰希望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訓呢?所以,家訪時要講究時間和地點的藝術。 三、家訪要注意講究語言藝術 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一切教育應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家訪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應當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教師在家訪時要出言謹慎,原則上是實事求是,以表揚為主,關愛為本。交流中要多講學生的閃光點,多講增強學生信心、激發學生上進的話。切不要告狀式地貶低學生,甚至責罵學生,使他們的自尊心、進取心受到傷害。對學生的弱點、缺點要盡量委婉,客觀地指出來,讓學生有改正錯誤、發揮優點的餘地。一年級新生入學不久,我發現班上一名叫高雲的學生上課不守紀律,作業經常不做。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覺得他腦瓜機敏,別人答不出的問題,他卻能一語道破。而且,他動手能力強,繪畫頗有才氣。「孺子可教」,他的問題主要是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我安排了一次家訪。當晚,我拿著他的圖畫本上了門。談話一開始,我就充分肯定了高雲的優點,並拿出他的作品給家長看。家長雖然嘴上謙虛著,但看得出很開心,尤其是媽媽,眼角眉梢都透著喜氣。談話的氣氛融洽了,我順勢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家長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教師,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業。後來,高雲很快糾正了自己的缺點。期末考試時,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可見,家訪時講究語言藝術,可以使班主任拉近同家長的距離,贏得家長的依賴和配合,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不竭的動力。 四、家訪時班主任要學會傾聽。 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說很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這樣的談話,其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家訪要講究一個「誠」字。教師一旦來到學生的家裡,應該立即轉換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學校里學生面前的威嚴帶到學生家裡來。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結果又如何呢?徐平平是六年級的一名男生。他成績優秀,品質良好,一直在班級擔任學習委員。一段時間以來他變得鬱郁寡歡,上課老走神。我首先找他本人談話,了解到其父近來迷戀麻將,為此父母經常吵架。我得知此情,覺得有必要跟其家長談談。家訪時我向平平爸爸簡單介紹了徐平平近來的反常表現,然後以詢問的眼光等等他的回答。他是一個坦誠的人,承認自己賭博及夫妻不睦的情形,並表示今後決不染指麻將。後來平平上課專心了,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初中。傾聽不僅可以營造平等的談話氣氛,也便於我們從中捕捉信息。可見家訪有時多說不如少說,甚至做個聽眾也不錯。 五、家訪要引起家長對教育子女的重視。 現代社會競爭激勵,有的家長往往一心撲在工作上而忽略對子女的教育。他們總是這樣認為:孩子在學校讀書,有教師看管呢。更何況,我們不去掙錢,又哪來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呢?他們往往用這些借口推卸育子女的責任。有一年,我班上有一個叫於朋的男生,他上課無心聽講,又不交作業,常缺課上游戲廳。去家訪時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到異地做生意,他由奶奶來看管。我找到他父親說:「你們辛辛苦苦賺錢是為了孩子,但現在不管孩子,將來孩子壞習慣養成了,那時有了錢又有什麼用呢?」後來那家長回到本地工作,以便管教兒女。家長的合作使那學生懸崖勒馬,改邪歸正。 總之,家訪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成功的家訪有利於促進教師因材施教,有利於家庭教育優化,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班主任要掌握家訪藝術,充分發揮家訪功能,力求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叄』 班主任做好家訪溝通的途徑有哪些
一,學困學生需幫助 老師和家長的合作很重要。因為客觀上學生之間存有「智商」和「情商」的雙重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也就存有相應的差別。這種差別在學習上就引發了「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兩極分化。為縮小差別,遏制分化,在日常學習中,班主任對學困生要給予無微不至得關心與幫助,鼓勵他們樹立起追求進步的信心。每當他們學習上有了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班主任還要及時通過家訪,給學生家長報喜,做到師長合作,一起關注孩子的進步。這樣做,既能給學生以成功的積極暗示與激勵,又能讓對孩子學習失去信心的家長重新燃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之火,與老師一道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使學困生堅定信心,困而思進,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走向更大的進步。二,學生情緒出異常 家訪應跟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般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個性傾向和行為表現。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情緒異常,班主任就要及時和他(她)談心,並根據了解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情緒矯正。如果學生情緒異常的原因來自家庭,班主任就要及時通過家訪告知家長,與家長共同商議幫孩子矯正異常情緒的辦法和措施,以引導孩子盡早走出不良情緒的「沼澤地」。三,學生成績往下滑時 及時家訪齊力抓。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習成績的高低仍然是衡量學生素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學習成績,而是強調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會學習、會體驗、會創新、會自理、會合作、會生存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外在反映,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成績,但學科成績是學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容忽視。因此,當學生某一方面的成績出現滑坡時,班主任要馬上和他(她)「對話」,幫他(她)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並通過家訪提醒家長和老師搞好配合,一起幫助孩子端正態度,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努力提升學習成績,鼓勵引導孩子沿著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之路,不斷進步。另外,遇到這種情況後,班主任進行家訪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學生因成績下滑而遭到家長的責罵、體罰,從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消極厭學,甚至逃學、出走、輕生等惡性後果的發生。四,保護親子自尊心 談話藝術最要緊。更多的情況下,班主任是帶著學生的「不足」去家訪的,而家訪的目的則是想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改掉這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家訪時,向家長傳遞的信息應該是積極的,讓學生在家長面前是不丟面子的。這樣的家訪,家長滿意,學生也會更滿意。因為,「莊稼總是看著別人的好,孩子總是看著自家的好」,這是絕大多數家長共同的心理傾向,他們都不想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評價。這就需要班主任的信息傳遞具有藝術性,先把學生的優點向家長講足講全,再把不足用努力的方向提出來,請家長給予配合。這樣做,家長會高興地、充滿信心地接受班主任的合理化建議,學生也會因為老師在家長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積極主動地彌補不足,努力進步。從而,達到家訪的應有目的。總之,家訪是一門藝術,是一份奉獻。城市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因為學生居住的位置大都離學校比較遠,也比較分散,這就給班主任的廣泛家訪帶來了很難克服的困難。所以,除了家訪,班主任還可採取召開家長座談會、邀請家長校訪或通過信訪、電訪等方式,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的情況,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責任。
『肆』 高三班主任為什麼要來家訪
很高興為你解答。
1、老師家訪有多重原因,不一定是你有問題才會家訪,有可能是想了解一下你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的情況,然後在以後的學習中盡可能的幫助你。
2、當然,也有可能最近老師發現你身上有些地方出現異常,比如學習成績提高或者下降較快都有可能,或者認為你交了不該交的朋友也有可能。
3、總之,只要家裡不說你,還有老師不說你,你都不用在意,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正常看待。
祝你生活愉快!學習進步!
『伍』 家訪有哪些方法
1、走訪家庭;
2、電話家訪;
3、家訪聯系卡;
4、預約家長來校;
5、建立微信群等內等
『陸』 家訪內容有哪些
首先是匯報一下學生近期在學校的表現,優秀的和不足的。
其次了解一下學生在家裡狀況如何。
最好和家長溝通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柒』 如何進行有效家訪
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 張詩政 就此問題本人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幾點心得體會。一、高度重視家訪,視為班集體建設的起點全面經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說就是從了解和研究學生開始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學生是使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證。班主任是學校與家庭的紐帶,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聯系的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的訣竅之一。當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務以後,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的家庭進行普訪。通過普訪,對全班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問題,要進行速訪,對個別學生,根據需要,還要常訪。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高度重視家訪工作,注重家訪技巧是搞好班集體建設的重要保證。二、家訪目的明確,內容真實具體家訪的作用在於了解反映學生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以結合起來,搞好教育工作,這要求家訪的目的要明確,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內容要具體且真實。三、精心選擇把握有利時機,效果更佳經驗證明,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如學生生病在家時,學生取得成績時,後進生稍有進步時,學生家長遇到困難時,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是最好的。學生王某,個性要強好勝,重江湖義氣,曾兩次參與打架。我即於事發當晚進行家訪,與該生及其父母四人,具體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過程及後果,引導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錯誤,使他明白自己的過錯並在父母面前許下諾言,改過自新,其後的確表現良好。四、談話講究藝術,力求做到三忌三宜家訪時的談話是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教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是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教育者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指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五、學生在場原則所謂學生在場原則,是指家訪時讓學生在場,家長、老師、學生在一種溫和、平等、輕松的氣氛中三方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於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准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六、保證教育的延續性,確保學生穩定、健康、全面發展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多方掌握學生的動向亦必不可少,這要求我們應使家訪工作經常化。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無論學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們可以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經常與學生家庭保持聯系,經常溝通確保學生穩定、健康、全面地發展。七、注重實際,加強自我約束,做到言出必行家訪時的內容必須要體現在實際的工作中,讓實踐去檢驗自己的言行。在實踐中實現許下的諾言,確保家訪的真實性,切實可行性,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使兩者得以配合協調。同時,班主任要及時總結,善於總結,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樹立榜樣,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家訪作為溝通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橋梁,具有復雜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訪同時更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其內容及形式均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
『捌』 老師家訪一般訪什麼內容
家庭訪問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簡稱家訪。主要是解內決兒童容、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學校的教師和幹部到學生家庭訪問,一般是與家長溝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關系,商討共同教育兒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這種指導方法比較靈活機動,便於進行,而且指導得比較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玖』 如何開展好家訪工作及家訪的方式方法
不是可有可無,而應極力倡行之,踐行之。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否適時、科學地進行家訪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進行家訪,應該是班主任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為確保家訪收到應有的溝通育人效果,班主任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時機和方法進行家訪: 一,學困學生需幫助 老師和家長的合作很重要。因為客觀上學生之間存有「智商」和「情商」的雙重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也就存有相應的差別。這種差別在學習上就引發了「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兩極分化。為縮小差別,遏制分化,在日常學習中,班主任對學困生要給予無微不至得關心與幫助,鼓勵他們樹立起追求進步的信心。每當他們學習上有了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班主任還要及時通過家訪,給學生家長報喜,做到師長合作,一起關注孩子的進步。這樣做,既能給學生以成功的積極暗示與激勵,又能讓對孩子學習失去信心的家長重新燃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之火,與老師一道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使學困生堅定信心,困而思進,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走向更大的進步。 二,學生情緒出異常 家訪應跟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般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個性傾向和行為表現。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情緒異常,班主任就要及時和他(她)談心,並根據了解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情緒矯正。如果學生情緒異常的原因來自家庭,班主任就要及時通過家訪告知家長,與家長共同商議幫孩子矯正異常情緒的辦法和措施,以引導孩子盡早走出不良情緒的「沼澤地」。 三,學生成績往下滑時 及時家訪齊力抓。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習成績的高低仍然是衡量學生素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學習成績,而是強調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會學習、會體驗、會創新、會自理、會合作、會生存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外在反映,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成績,但學科成績是學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容忽視。因此,當學生某一方面的成績出現滑坡時,班主任要馬上和他(她)「對話」,幫他(她)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並通過家訪提醒家長和老師搞好配合,一起幫助孩子端正態度,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努力提升學習成績,鼓勵引導孩子沿著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之路,不斷進步。另外,遇到這種情況後,班主任進行家訪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學生因成績下滑而遭到家長的責罵、體罰,從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消極厭學,甚至逃學、出走、輕生等惡性後果的發生。 四,保護親子自尊心 談話藝術最要緊。更多的情況下,班主任是帶著學生的「不足」去家訪的,而家訪的目的則是想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改掉這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家訪時,向家長傳遞的信息應該是積極的,讓學生在家長面前是不丟面子的。這樣的家訪,家長滿意,學生也會更滿意。因為,「莊稼總是看著別人的好,孩子總是看著自家的好」,這是絕大多數家長共同的心理傾向,他們都不想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評價。這就需要班主任的信息傳遞具有藝術性,先把學生的優點向家長講足講全,再把不足用努力的方向提出來,請家長給予配合。這樣做,家長會高興地、充滿信心地接受班主任的合理化建議,學生也會因為老師在家長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積極主動地彌補不足,努力進步。從而,達到家訪的應有目的。 總之,家訪是一門藝術,是一份奉獻。城市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因為學生居住的位置大都離學校比較遠,也比較分散,這就給班主任的廣泛家訪帶來了很難克服的困難。所以,除了家訪,班主任還可採取召開家長座談會、邀請家長校訪或通過信訪、電訪等方式,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的情況,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