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我國歷史上優良的師德傳統

我國歷史上優良的師德傳統

發布時間: 2021-01-16 07:50:56

『壹』 在當前經濟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傳統師德中要求的「安貪樂道」

當前的經濟發展如此之快,所以在傳統的教師育德方面要注意個人的修養。

『貳』 在師德師風建設與中國傳統文化課中,認為知識儲蓄處於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什麼地位

師德師風的建設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品德修養,它是成功與否的基礎,知識儲備在其次,一個人即使再聰明,再有知識,沒有好的品德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叄』 師德是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種,為何當今社會師德漸行漸遠

中華傳動美德,指的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具有普遍性、廣泛性以及可繼承性的優秀道德品質遺產。毫無疑問,師德確實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就連孔子都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就是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要耐心,不厭煩的教導學生。可見,師德確實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了,現在的師德可能沒有以前的那麼「古板」,只要做到私德不虧就足夠了。這一點,可能需要教師經常自我學習,自我反省了。

『肆』 中國傳統文化對師德培養的作用

(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指教師自身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同時在教育學生
時要勤奮教導、永不疲倦,即「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大教育家孔子
在《禮記·學記》中說「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
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
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
道不足才能努力學習。西漢著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別強調「學而不厭」的重要性,他說:「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也就是說,教師學習上勤奮努力,就會學識廣博、智慧明達;道義上刻苦努力,
品德就會與日俱增,日有長進的。此外,在學而不厭的基礎上教育者更要要誨人不倦。柳宗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和切身感受,曾強調到「誨人不倦」是教師道德的重要內容。他說:「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嗔目閉口耶?」也就是說,若說講道理和古代文辭,我是從來不對向我請教的人緘默不言的。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突出強調教師的行動教育,指教師的一言一行、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要時時、事事、處處都要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做學生的楷模和表率。孔子曾經說過:「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如果教師道德高尚、作風正派、行為端正,不需要相應的命令,學生也會按照教師的行為模式而行為,如果教師本身道德有問題,那麼教師的命令學生是不會服從的。孟子繼承並發展了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身正天下歸之」,主張「教者必以正」。西漢學者揚雄更是明確指出:「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可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可以說,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這種巨大教育力量,
是來源於教育者的自我對象化的嚴格律己性和通過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潛移默
化的真實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發學生的敬仰、信任、共鳴、嚮往和模仿,從
而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
(三)學習之道,有教無類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提出「學習之道,有教無類」的卓越思想,主張不論其貴賤、貧富、長幼、華夷、智愚,均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那之前,「學在官府」,也就是說只有貴族才有權接受教育,也就意味著只有貴族子弟才有當官的資格。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孔子創辦了私學,他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培養「賢才」和官吏,以實現其政治報復。他的弟子不分貴族,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在他創辦的學校接受教育。可以說「有教無類」思想的提出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革新,並由此形成了平等、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基本師德倫理思想。

『伍』 急!!論當代師德對傳統師德的發展

【腰背部】肩隆是肩部的最高點。腰部強壯,略成拱形。背部直,中等專長度,肌肉豐滿屬。身體近似方形,身長比身高約長5%。母犬身長可比公犬略長。腹部肌肉不應鬆弛,腹部應向上收緊。臀部豐滿,略傾斜,與尾根部連接自然。

【尾】比較長,自然下垂時可達跗關節部。尾部被毛長而厚。當犬處於戒備狀態時,尾上翹高於背部或位於背部一側,休息時下垂。尾根不可過高或過低,尾活動靈活。有兩個捲曲的尾是缺陷。尾上翹高於背部的情況在比賽時只可出現一次。

【特徵】聰明,溫和,忠誠,適應性強,機警,充滿活力,樂於服務,友好,不保守,不膽怯,不多疑,進攻性不過強。無故的進攻是嚴重的缺陷。

失格條件:白色、淺黃色、奶油色以外的顏色;藍眼睛

『陸』 簡述我國古代優良師德傳統的內容

在中國師德價值系統中,是以道德價值為核心的。在這方面,不同時代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標准和要求,同時形成了一套修養道德和恪守道德的方法和途徑。孔子重視自身的品德修養,提出了「德之不修,學之不講。」主張教師要「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已」,在教學中力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和「循循善誘」。西漢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唐代韓愈把教師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張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之師表的地步。」總之,我國歷史上許多教育家和學者對師德都有精闢的論述,這些主張包括立德、修身、治學等多個方面,至今仍是師德的重要內容。
對於師德中的優良傳統,尤其是那些閃光的精華,不僅是我們的寶貴遺產,而且為世人所矚目,所敬仰。世界各國有識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學習其中的優秀部分,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又豈能妄自菲薄?教育者擔負著人類文明傳承的歷史使命,繼承師德優良傳統是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的需要,也是創新教育的需要。但長期以來,我們比較著重於繼承原有的師德傳統,這對於變化較慢的社會大體是可以適應的,而在知識、科技、經濟、教育和社會變化不斷加快、教師角色已發生變化的時候,這種「繼承」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繼承的方法也應隨時代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在教育創新的大前提下,對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應是創新意識下的繼承。

『柒』 簡述我國古代優良師德傳統的內容

古代重視思想教育,所以對老師極為敬重。老師是與天地君親(父母)並列的… 而擔任教師的一般都是大儒,德高望重,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具體內容,麻煩樓主查查教育史,傳統文化一類的信息吧!

『捌』 新時期師德修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文明古國的中國,蘊育了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已經與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融合為一體,並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多個領域,成為影響人們的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師德修養必須重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

熱點內容
h教師動漫 發布:2025-08-25 21:19:52 瀏覽:353
日本電影年輕教師 發布:2025-08-25 21:13:09 瀏覽:536
欲為良師必有師德有感 發布:2025-08-25 20:10:56 瀏覽:400
英語上 發布:2025-08-25 20:01:40 瀏覽:504
蘇牧老師 發布:2025-08-25 18:04:56 瀏覽:47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 發布:2025-08-25 16:56:51 瀏覽:228
南京教育咨詢公司 發布:2025-08-25 14:53:20 瀏覽:632
2017年陝西數學 發布:2025-08-25 11:13:28 瀏覽:808
千筆教學 發布:2025-08-25 10:13:14 瀏覽:178
最美鄉村教師馬劍霞 發布:2025-08-25 09:48:41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