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了法師生死
Ⅰ 高僧圓寂是怎樣做到自己控制的 、
元神出竅!
幾乎都是入定功夫深厚!
Ⅱ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命由心造,福自我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意思是:
面相是什麼樣由內心的想法、態決定;所處的環境隨著人的專心情、情態而改變。屬每個人的命運是自己主宰和把握的,福氣是自己創造、產生的。主要是講凡是由人的自身態度、主觀決定的。
出自:
佛教《無常經》:
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
佛曰:「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給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種境界,也是操控情緒的源泉。要想自己成為什麼樣子,一切的取捨都在於自己。
(2)自了法師生死擴展閱讀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福當自求」。上面四句就是「福由心造」的秘密,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一個人福報的多少,取決於自己的心念。人的先天命格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多是由自己的心態決定的。
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無量罪業;一念的慈悲,也可增加無量福德。天地本來最為公平,吉凶惟人所召,所以改造命運的根本之法就是從改變心念開始:凈化內心,斷惡修善,何愁福報不至?
Ⅲ 為什麼歷史上一些大法師圓寂年齡在六十歲左右,而沒有選擇在高壽離開。
此生緣盡,無所牽掛。
如佛陀示寂亦是如此,該辦的事辦完了,緣盡了,沒什專么留戀的了,就可以示寂往生了屬。
這有個前提,得能自主生死,這是功夫,所以這些大德高僧有功夫才能在了卻塵緣之後選擇來去。
隨緣就是順其自然,隨緣就是清楚緣盡而不牽掛,亦是事辦完了該走不留,緣了了就不再留戀塵世了,對生死自然也就能選擇來去了。
Ⅳ 佛說的,了生死,就是出家不結婚,不生孩子是嗎
南無阿彌陀佛
了生死,最低限度是證阿羅漢果,跳出六道輪回,。
當今證果很難,學習凈土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是一生成佛,是最究竟圓滿的了生死。
你可以修凈土法門,向凈空法師學習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從基礎學起。網路很好找到凈空法師講經的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等,
=========================================
凈空法師---這一個世紀,有幾個人證初果的?沒聽說,再往上去就更不必談。證果的沒聽說,往生的可聽說不少。往生真的等於證果,他修的方法不一樣。
你看看在最近這一百年來,這一個世紀,有幾個人證初果的?沒聽說,再往上去就更不必談。證果的沒聽說,往生的可聽說不少。往生真的等於證果,他修的方法不一樣。往生是只著重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叫一向專念,或者是一心專念,這行,肯定有成就。所以證果難,你聽經、讀經都不容易。讀經會開悟,那就是古人常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一千遍讀下去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這是什麼?用清凈心去對著經讀,一千遍得定了,得定之後就會開悟,是這么個道理,開悟才真正管用。要曉得,一切諸佛所說的經不離自性,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一樣的,沒有兩樣。開悟,悟入了,悟入什麼?悟入自性,自性里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你全就通了;換句話說,世出世間法不學全通了。怎麼通的?開悟了,悟就通了。這樣的人在過去很多,家戶喻曉的,特別是在南方,尤其在廣東,惠能大師是廣東人,每個人都知道。惠能大師真開悟了,不是假的,佛教的經典,無論是什麼經教你向他請教,你念給他聽他就講解給你聽,他真的通達,沒有障礙。世間法你去跟他講,他也通,四書五經、古人寫的一些文章,你念給他聽,他全知道。他記憶力不錯,很好,跟一般人談話的時候常常引經據典,他聽到他就能記得。為什麼能記得?他懂得意思。所以說了有這么多名詞。
Ⅳ 自了法師:人生能有幾時無常終要到來,不如及早念佛
凈空法師---佛給我們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你要想不受輪回之苦,唯一的辦法,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佛給我們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你要知道,世間的苦難,算不了苦難;這一生不能了生死、出輪回,這才是真正的苦難!
如果你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對於這個世間任何事物就不會有一絲毫的貪戀。
如果你還貪戀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還貪戀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的享受,那你就得受輪回之苦;你要想不受輪回之苦,唯一的辦法,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常樂我凈,只有樂沒有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苦空無常,純苦無樂。
佛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極苦的世界,我們要曉得厭離!這個世界苦,這個世界可怕,所以,我們一定要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Ⅵ 凈宗法師:一心不亂,生死自在的人,是不是靠的自力
念佛已經念到一心不亂、生死自在的人,那他靠的是不是自力呢?話分兩版頭:
,從往生來講權,完全靠佛力。有沒有功夫,都是靠佛力;你就是證悟念佛三昧,像善導大師證得念佛三昧、觀佛三昧,他往生極樂還是靠佛力,不是靠自力。善導大師說「五乘齊入」,人天是凡夫乘,聲聞、緣覺、菩薩,即使是大菩薩,都是托佛願力為強緣,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所以,就往生來講,不問功夫深功夫淺,都是靠佛力。所以善導大師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他方凡聖,乘願往來,到彼無殊,齊同不退。」是凡是聖、是善是惡,都是靠佛力,這個要認識。
從現實生活中的受用來講,就有所謂的功夫深淺。念佛如果心很調柔,心很清靜,有定功,現世當中就多一份安詳自在,走的時候也沒有病苦。這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但這不是決定往生的因素。
就像坐船過海,不管身體好、身體壞,都是靠船的力量過海。當然,身體不好的人,會暈船、嘔吐;而身體好的人,坐著比較舒服,比較自在。身體好的,就像那個有念佛三昧的;身體不好的,就像那個沒有念佛三昧的。我們都不行。
Ⅶ 佛說兩種生死是什麼
凈空法師---生死有兩種,一種是分段生死,像我們這個身體到這個世間來,來投胎,到離開這個世間這是一段,一段一段的生死。另外一種叫變易生死
生死有兩種,一種是分段生死,像我們這個身體到這個世間來,來投胎,到離開這個世間這是一段,一段一段的生死。另外一種叫變易生死,它跟這個性質不一樣,譬如我們現在在凡夫,我們真修、真干,真把身見、邊見放下,我們小乘就是須陀洹,大乘我們就是初信位的菩薩,這叫變易生死。我們在凡夫這個身死了,小小聖我們生了,我們升級,我們生到那裡去了。就好像學校念書,念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二年級死了,三年級生了,這種叫變易。為什麼叫變易生死?你要吃苦頭,你得好好用功念一年,你才能提升。你修行也修得很苦,沒有這個苦行你提不上去,這個苦行叫變易生死,取這個意思。兩種生死都斷了,這是涅盤,小乘證得阿羅漢,在小乘裡面修行圓滿了,小乘的變易生死圓滿了,但是他回小向大,大乘變易生死再來。直接在大乘呢?那我們知道,小乘的阿羅漢相當於大乘十信裡面的第七信,斷證的功夫跟七信菩薩相等,就是見思煩惱統統斷了,六道輪回沒有了。小乘三果,阿那含都沒有出六道,阿羅漢才出六道;在《華嚴經》裡面,六信菩薩沒有出六道輪回,七信出了,七信才超出。七、八、九、十,我們就很清楚,兩個一對照就知道,七信位是阿羅漢,八信位是辟支佛,九信位是菩薩,十信位是佛,就是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再向上去,這才離開十法界,初住菩薩,十法界沒有了,他提升到實報庄嚴土。實報庄嚴土裡面,修行沒有修行的形相,叫無功用道,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就沒有形相,他是無始無明習氣自自然然的消失。需要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你說無始無明習氣多難斷!這個東西斷掉之後就回歸自性,就是科學家講宇宙不見了,回歸自性;他們說不見了,我們曉得,不是不見了,回歸自性。
------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一八集)
Ⅷ 佛學對生死的解釋是什麼
1、指生死輪回。
相對於涅盤而言。即凡夫由於有漏或無漏的業因而生死相續,流轉不止。《俱舍論》卷三十雲︰「如何流轉生死?由舍前蘊取後蘊故,如是義宗前已征遣,如燎原火雖剎那滅,而由相續說有流轉。如是蘊聚,假說有情,愛取為緣,流轉生死。」
2、指生死之苦痛,佛教將之列為四苦或八苦之一。
或將生相依其形狀分成胎、卵、濕、化四生;將死相分成命盡死、外緣死二種。亦有將生死分為一期生死與剎那生死。前者又稱一期生滅,系指有情宿於母胎的剎那至一生終了而死;後者又言剎那生滅,指此一生涯的每一剎那,色心重覆生住滅。
(8)自了法師生死擴展閱讀
佛教觀點:
1、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2、眾生平等
這十法界的眾生,大家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說我們人類與佛是平等的,與菩薩是平等的,與聲聞緣覺也是平等的,區別只在於覺悟和不覺悟。佛是覺悟了的人,人是沒覺悟的佛。
大家都平等,我們不只和四聖道平等,和六凡道中的眾生也是平等的,和畜道里的驢馬牛羊蒼蠅蚊子是平等的,和餓鬼與地獄鬼,也是平等的。這是佛教主張的眾生平等。之所以平等,是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Ⅸ 自了法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七是多少集
這位同修您好,首先隨喜贊嘆您信願堅固,一心求生極樂。我們學佛,一定要記住四依法,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就要求我們遇事就要以佛言祖語來決斷,來解惑。作為一個修學凈土的佛弟子,應該多看佛經,凈土祖師的開示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這里佛其實已經指出來了,生則決定生,十念必生,一念可生,但不要急,念佛是人中芬陀利花,但是有的人該受的報可能還要受一點,當然可以重報轉輕報,所以這里會有」雖一世勤苦」所說,佛沒有說,你們念佛,馬上就往生了。這里提供印光祖師的原話:「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況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文鈔續編卷下復吳滄洲居士書三)(出自《印光大師凈土開示八十四題》)」,這里印光祖師指出「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但同時指出如果厭離這個世界的心很懇切,以最誠最警的心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早點來接引,則也是有可能的。但一定不能以傷害自己的方法求往生。所以若求早往生,不必克定日期,只當在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恭敬地一心念佛上下手,忘了時間,只知誠敬念佛,則可不求自得也是有可能的。可以天天問自己放下萬緣沒有,天天提起正念念佛沒有。------僅供有緣參考,南無阿彌陀佛。
Ⅹ 凈空法師說人沒有生死,我們了生死干什麼和佛說的一樣嗎
了生死出三界啊,目標是妄盡還源,回歸到我們的自性中,不會再有痛苦,而且有內無量的智慧德能神容通道力,可以隨緣渡化有緣眾生。四宏誓願裡面說得很清楚: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了生死就是為了這個,這是我們自性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