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師生
① 關於師生勉勵的文章詞句啥都行。
世界文化、科技與教育是在相互交流、彼此借鑒中共同提高和協同發展的。正如18世紀以前中國文化通過以利馬竇為代表的西方人士的傳播,對歐洲的建築、園林、手工業技術和考試制度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一樣,20世紀以後,我國教育界亦與其他領域類似,西風東漸日濃,美國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通過留美學者胡適和陶行知輸入到了中國,歐洲洪堡的科學教育、學術自由和學校自我管理之風氣則藉助一批旅歐學者的鼓呼在大陸生根發枝。在評價歐洲現代高等教育理念傳入我國的途徑和中介時,蔡元培被國內絕大多數學者推舉為典型代表。而同期與之並駕齊驅、享有「北蔡南馬」稱譽的另一位著名學者——馬君武則由於種種原因被忽視了,這不能不說是我國近代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憾事。
馬君武(1881-1940,廣西桂林人),青少年時期就讀於廣西體用學堂,接受反割台傑出人士唐景崧讓他攻讀數學、英語的意見,開始接受西方科學文化的教育,意識到「非精研西學,不足以致中國於富強」的道理。在他21歲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時,就開始翻譯《法蘭西革命史》、《代數學》。1903年他進入日本西京帝國大學學習應用化學,在此期間翻譯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並代理《新民叢報》主編。1907年又轉往德國,至1911年回國,在柏林工業大學攻讀冶金專業;1913年冬他再次前往德國,進入柏林農業大學攻讀農業科學,後成為我國留德學生中獲工學博士第一人。
馬君武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動家。他的青少年時代正是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深淵的時期,以康有為為首的知識分子痛感民族面臨的嚴重危機,提倡變法維新,主張君主立憲,並不懈進行宣傳。16歲的馬君武有機會聆聽康有為的演講,眼界大開,後積極致力於各種維新運動。改良派維新活動屢遭失敗後,他開始逐漸認識到自上而下的改革及非暴力革命手段不能拯救中國,在求學過程中廣泛地接觸西方資產階級學說和革命派人士,使他最終和康梁分道而追隨孫中山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馬君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的籌備工作,成為該會章程的起草人之一。武昌起義後,他作為廣西代表出席了臨時政府會議,並參與起草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3年參加了「二次革命」,後又參加「護法運動」,官至孫中山臨時政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
經歷了十年宦海沉浮和飽嘗了各種艱辛之後,馬君武毅然決定「再也不從事政治生活了」。1924年以後,他全心全意專注教育,把畢生精力「投身於祖國教育事業,強調利學建國,培養體腦並重的新—代,以期實現其科技救國、教育救國的理想,從此直到1940年去世,馬君武將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識、行政管理經驗都融會到所致力的教育事業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作為教育家的馬君武與蔡元培並肩,一南一北活躍在改造封建中國的教育體制,極力推廣歐洲教育、尤其是歐洲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的實踐中。
1924年,馬君武受聘擔任上海大夏大學首任校長,以自己的博學帶動學校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吸引了大批如作家郭沫若、戲劇家田漢等著名學者前來任教;1925年,馬君武應北京工業大學師生的五次請求出任該校校長。他多方設法聘請專家學者擔任教授,還積極籌集資金,充實機械、電機、紡織和化工四個系的實驗室和實驗工廠,使理論學習和科學實驗能比較緊密地結合起來;1930年,應蔡元培之邀,馬君武出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之職。蒞任之後,整頓財務,革除積弊;貸款擴建學校,增加圖書設備;另加聘教授,調整院系,使在校學生規模增至一千多人。
馬君武擔任的諸多大學校長之職,以在廣西大學時間最長,建樹最多,最能顯示他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1927年,廣西省主席黃紹閎提議創辦廣西大學,任命馬君武為籌備委員會成員之一,並任校務主任。經過精心策劃,廣西大學選址在梧州三角嘴的蝴蝶山:「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學生皆可順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朔江而直達」。1928年初,廣西大學開始基建施工,歷時半年。同年9月13日,廣西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馬君武被聘為第一任校長。廣西大學首批招收農學院、理工學院及礦冶專科學生280人,為廣西培養了第一批高層次人才。1929年,由於戰亂,校務停頓。1931年,粵桂戰爭結束後,馬君武應邀回廣西大學重任校長之職。1936年,馬君武被桂系軍閥排擠而離職廣西大學。1939年,省立廣西大學經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為國立廣西大學,馬君武不計前嫌,第三次出任校長直至1940年8月積勞成疾病故
2 廣西大學與馬君武
馬君武創造地學習借鑒歐洲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結合中國文化教育傳統背景,主動適應辦學地的經濟現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和辦學風格,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倡導「公德」教育,崇尚體腦並重
馬君武認為大學在培養公民的道德方面具有責無旁貸之任:「欲培養一國人民之公德,舍教育外無第二法也。教育者,改鑄社會之機器也」;並把培養學生的「公德」放在首位,主張學生不僅要做好學問,更要先做好人。1932年馬在廣西大學紀念周演講上,引用德國柏林大學校長菲希德的話「欲醫治國家的疾病,只有施行新教育。施行新教育,目的在培養國民純潔的意志,以造成堅貞、強固、剛正的品格,形成社會的新秩序」。從馬辦學的歷程中可以看出,修正現有道德、確立嶄新公德、塑造公德人才是其德育培養過程中的主要思路。關於現有的道德標准,他認為,中國傳統道德最缺的是「公德」,即為國家為社會著想的道德意識。因此在辦學中,通過各種形式強調培養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這種「公德」,在1931年的廣西大學開學典禮上,他勉勵師生「要努力把西大弄成國內有名望的大學,以對得起廣西全省的父老」;在其為廣西大學親自撰寫的校歌里,「保衛中華,發達廣西,是我們立校本意。為國犧牲,為民工作,是我們求學目的。……對內團結,對外抵抗,為祖國奮斗到底」,充分體現了他塑造公德人才的內容與目的。
由於馬先後在日本和德國留學,而這兩個國家17世紀以來受重商重工主義影響,都是對生產勞動者十分尊重的國度,對此馬有著深刻體會並多次闡明,孔子教育學說的最大弊害就是輕視勞動,生產勞動教育應該得到加強。他主張體腦並重,促使兩者相輔相成,為兌現他的辦學主張,除在教學內容中設置勞動課外,他還在校內發起「鋤頭運動」,要求學生要熱愛勞動,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
提倡科學教育,強化技術應用
馬君武在日本、德國留學期間,親眼目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較中國先進,究其原因。他認為「西方以科學強國強種,吾國以無科學亡國亡種」,「科學智識是二十世紀的靈魂」 「圖強之真原因,為智識進步,科學文明」。因此,馬君武集「德先生」和「賽先生」於一身,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他勉勵學生要「求得科學的知識和為生活而工作的技能,以從事生產」;「要生產就要具備科學的知識和懂得更新的生產力方法。他還要求學生「隨時隨地都有我們鑽研的好機會,不僅在開學期間,即使在假期,也要充分利用時光,努力學習」。
同樣,馬君武也大力提倡在當時的中國加強應用技術教育。他主張,辦教育的宗旨是「立足於復興民族之基礎,以實用教育為方針」,培養學生具有實用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改造國民,培養現代性的國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分析認為,發展科學尤其是發展理工科最為迫切。
他本人在廣西大學第一屆新生開學典禮上闡明:「廣西是經濟貧困、文化教育落後的省份,首先辦實用科學,所以設立理、工、農三個學院,今年先招收理學院的學生,明年起招收工科和農科的學生,以培養廣西建設的必需人才」。馬君武自兼工學院院長,親自授課。
在科學與應用技術教育關系的處理上,馬君武主張兩者有機結合:「學校要養成科學的智識,工作的技能和戰斗的本領。……現在已不是純粹於原理的研究,更注重於實踐。讀死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後的我們要能工作,為生活而工作,用新的方法改良我們的生產」。因此,他非常重視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和管理能力的培養,他在大夏大學任校長期間,就給學生講授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在西大期間,他常組織學生到工廠實習,不僅學習工藝操作,還學習車間管理、工廠技術管理、企業管理。
為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馬君武十分重視圖書館和實驗室的建設。他認為「沒有充足的圖書資料和完善的儀器設備,就辦不好理工科大學」。在廣西大學籌建之初,他就開始為圖書館的建設親自選址,劃撥專款,派人四處采購圖書,其中購得康有為藏書2萬余冊。1928年,他赴德為廣西大學采購實驗儀器;1934年去歐洲考察時,花費巨資購回一批德國生產的化學儀器。當時的西大,理工農科的儀器不僅先進,而且十分齊全,他還建立規章制度,配備專職的圖書和實驗人員;1935年,馬君武建立了植物研究所,它成為大規模採集和系統開發廣西植物研究的開端;後又在柳州建立了廣西農業試驗場。這兩大機構的建立,為科學研究、培養人才創造了良好環境與條件。
3 廣西大學與馬君武
革新傳統辦學模式,推行現代大學洪堡原則
作為馬君武留學地的德國是現代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十九世紀初期威廉·馮·洪堡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科學研究也是高等學校主要任務的觀點,倡導在大學中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洪堡通過自己創辦的柏林大學極力實踐他的學說,在隨後不長的時間內柏林大學迅速成為了歐洲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成果兩方面都遙遙領先的學校,成為世界各地包括巴黎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東京大學等高校學習的楷模,她以擁有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被公認為現代大學的最傑出代表。馬君武先後兩次到德國學習,時間長達六年之久,並且留學點就是洪堡原則的提出地——柏林,同時他本人先後留學的兩所學校柏林工業大學和柏林農業大學也是推行洪堡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原則的先鋒,這些客觀因素使得馬君武比別人更有條件接觸學習、深刻領會洪堡原則的精髓。從後來馬君武在廣西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任校長期間制定的辦學方針來看,馬君武確實和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一樣,在中國充當了推行洪堡思想的旗手。在創辦廣西大學時,馬君武首先設立了理、工、農三個學院。對這些學院的運行,他一方面強調:老師要好好教,學生要好好學,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同時要求教師要進行科學研究,通過科研充實教學內容。他身體力行,為學生、教師參與科學研究創造條件和提供機會,經常帶領學生、教師到工廠(包括他領導的兩廣硫酸廠)進行研究實習;組織生物系、林學系、農學系師生到十萬大山、花坪林區等地收集植物標本,研究森林群落。為了給師生創造科研場所,他在擔任校長的廣西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都設立了實驗工廠,以利於課堂理論知識通過科學實驗得以檢驗和更新。在他的倡導下,廣西大學的辦學任務自始至終遵循教學科研兩條主線,兩條主線的並駕齊驅,不但使得廣西大學的教學工作如活源之水,與時更新,同時科研成果的實用也為廣西地方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正如蔡元培對北京大學的傳統辦學模式的改革在北方大學中聲名鶴起一樣,馬君武推行洪堡原則主持的廣西大學在中國南方則享有極高知名度。在其後的幾十年中,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洪堡原則在中國的其他大學逐漸被接受採納,推廣實行。當我們今天回顧總結這段歷史,如果只把蔡元培認作中國西風東漸的旗手,而忽視馬君武的歷史貢獻,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兼容並包用人,現代理念治校
馬君武始終認為,教師是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主體,是辦學的根本。因此,他重視教師的選聘,不拘一格地禮聘學術觀點雖有不同,但學有專長的學者、教授到校主持院系工作,講授主要課程,同時實行嚴格篩選考核和獎優懲劣的制度。他本人親身經歷了西方學術自由之風的熏陶,體會到了兼容並包對學術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辦學中,便極力推進廣納賢才,容匯多家學說的用人策略。他在中國公學時,寧冒被撤職的危險也不肯辭退學術精湛、思想進步的教授,當時一大批國內外出名的學者,如何炳松、朱經農、劉湛恩、郭沫若、田漢等曾在該校授課;在廣西大學任校長時,他更是多方網羅人才,為其所用, 1935年廣西大學成立植物研究所,為聘請時任國際植物學會副主席的中山大學著名教授陳煥鏞任所長,馬君武曾「五顧茅廬」並特地為他建了一所別墅。除陳煥鏞外,竺可楨、陳望道、千里駒、李四光、費孝通、薛暮橋、王力、李達等都曾是該校的教授或兼職教授。廣西大學在馬君武任校長期間達到發展頂峰;其良好學術空氣和名師雲集的師資隊伍水平都在全國大學中享有較高聲譽。
馬君武認為,大學教師不應僅局限於閱讀譯本來獲取西方的知識,必須有更多的青年到國外接受教育,把西方的科學知識直接接受過來。他借鑒自己早年留學的經歷體會,在缺乏留學專項基金的情況下,首創了有計劃有步驟地採取保留原薪、貸款留洋的措施:留學人員先向學校預借費用,回國任教後再逐步歸還,歸還積累款項再資助後人留學之用。通過這種理念超前的留學基金的運作,馬君武扶持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出國深造,這些教師歸國後都成為了廣西大學教學和科研的骨幹,這對廣西大學的發展從師資培養和學科建設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馬君武借鑒利用歐洲現代教育管理理念,運用經濟學理論經營大學的例子還很多,如1930年任中國公學校長時,為建校並擴大在校生規模,主動向上海聚興銀行貸款6萬元,很快使在校學生達到1000多人;為了資助出身貧苦而又刻苦讀書的學生,馬君武通過各種途經募集資金,在廣西大學設立苦學基金,專門資助貧苦學生學習;另外在大學中設立工讀生,對他們採用彈性學制,規定工讀生半工半讀,以工助學。很多廣西大學學生都是得益於這兩項當時中國其他大學沒有的政策而完成學業的。
馬君武畢其一生追求和實踐「教育救國」的理想和目標,從事高等教育事業數十年,為傳播歐洲進步的民主和科學思想,尤其是歐洲現代高等教育辦學理念耕行不輟,與蔡元培一道為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時至今日,其具有前瞻性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仍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改革,以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② 以心目中的先鋒 為主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難忘的瞬間生活是浩瀚無邊的大海,生活是香醇可口的咖啡……每個人都擁有自版我的生活,而生活權就是由無數個一瞬間組成的。永遠忘不了,那一瞬間……當我踏上小舞台時,我知道,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巨大的挑戰,我同樣知道,等待的是全校師生欽羨的目光。但,我還是猶豫不決。該前進,還是後退?所有的想法從我腦中飛過:假如我說不好怎樣?假如我受到別人的白眼怎樣?……一個堅定的信念把所有的想法一掃而光:我必須要堅信自我,我做得到!我為了這次主持的發奮,這一刻,就是我收獲成果的時刻!我發奮克制住自我的情緒。發奮地讓自我不平靜的心平靜下來。還有人等著我,管不了那麼多了!我拿著麥克風走到舞台之中,忽然發現自我的手心中和麥克風都有「水」,哦!那是我緊張過度,手心冒出來的汗啊!我開啟麥克風,對下方那一雙雙等待著我的目光說了開場白:「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這天是我校……」話音剛落,如海潮般涌來的掌聲響起,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我也逐漸進入了狀態……那一瞬間,當掌聲奔來的那一瞬間,是我永遠都難以忘記的。那一瞬間,那一次的掌聲,不僅僅僅包含了學弟學妹的羨慕,學姐學長的鼓勵,還包含了每一位老師對我的肯定!
③ 給先鋒模範的一封信
泉州小孩?來??
我寫過源了
寫革命的人物最好寫
袁隆平 的話
就要寫他的貢獻
要用第一人稱
主要是有真情實感
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幫助中國走出飢餓
才能讓中國有今天的發展
中國的經濟發展之所以怎麼快
也有一部分是袁隆平的功勞
啥啥的
500字就可以交了
④ 起一個徵文題目,有關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爭當優質服務先鋒、體現某市民主文明的活力的主題,感謝!
爭當文明先鋒,服務廣大師生
⑤ 師生情的詩歌《師生情》
《師生情》是學生緬懷恩師的詩歌。發表在新世紀物理學空間的博客上。老師是南京大學理論物理教授陳金全。作者是他的學生劉興勝。陳金全(1938.4.1一2000.5.14)中國浙江武義人,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歷任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基本粒子專業,精通經典物理、理論物理、量子物理、基本粒子等。主攻基本粒子研究,長於群表示理論。主持研究群表示論的物理方法獲得成果。著有《群表示論的新途徑》、《置換群約化系數及其應用》。由於他在基本粒子研究成果卓越,他的群表示方法,當今全球物理學領域稱為「陳氏定理」。在理論物理學界,獨領一片天地。他的論文,發表在《物理學報》1976年第26卷1977第六期和27卷1978第一期。學生階段屬於神童,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均連年跳級。學業非凡,21歲成為優秀大學教師。也是南京大學的數學和西語高手之一,可使用多語種語言交流。改革開放後,他在江蘇高校教師英語比賽奪得英語口譯第一名,被國家派到美國深造。REVIEW OF MODERN PHYSICS從1929年創刊到2009年10月期間,陳金全是唯一成功在REVIEW OF MODERN PHYSICS發表論文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即:THE REPRESENTATION GROU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PACE GROUPS JIN-QUAN CHEN, MEI-JUAN GAO, AND GUANG-QUN MA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BLISHED IN 1985. 據悉,正當REVIEW OF MODERN PHYSICS就要再次邀請陳教授發論文的時候,不幸的他意外去世了。
詩歌作者的量子物理學啟蒙恩師,是陳金全教授。原因是在南京大學就讀期間,在大家都還學習基礎物理學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自學量子物理學了。學習量子物理學,需要光譜學、高能物理、理論物理、基本粒子等知識支持。常常遇到學習困難,不停地請教陳教授,每次都得到陳教授認真細致地指導。從此,不知不覺地成為陳教授的得意門生。2005年5月1日,詩歌的作者實驗發現了金屬拒絕導電這一物理學新現象。在試建表達方程時遇到困難。9月,急去母校南京大學找恩師求助。不料,得知陳教授在美國不幸以身殉職,詩歌的作者悲痛欲絕。為緬懷恩師陳金全,寫下這首詩歌《師生情》。寫完這首詩歌的時候,作者的淚水已經濕透衣襟。該詩歌內容如下:
《師生情》「緬懷恩師陳金全」
洪流滾滾唱英雄, 南京大學一英雄,開拓進取勇攀登,
英雄猶如啟明星。英雄栽培眾後生。陳氏定理天下銘。
歌頌恩師陳金全,雖是桃李遍天下,理論物理新途徑,
恩師范教記心中。毅然赴美學不停。胸懷大志功名成。
後生追師無止境,二零零五三生幸,本應師生成果慶,
書破萬卷學海中。引力電磁建方程。晴天霹靂噩耗生。
勤學苦讀連卅載,金屬拒導被發現,恩師意外殉車禍,
基礎物理跨步行。喜報恩師是必行。天塌地陷難形容。
無數學子心悲痛,大洋兩岸挽英雄,基礎科學稱先鋒,
痛哭欲絕師生情。先師教誨記終生。當之無愧陳先生。
自古人情師為重,指引後生劈荊路,勿忘先師凌雲志,
三拜九叩送先生。師生課題需續行。先師遺志我繼承。
⑥ 如何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大學校園是和諧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建設和諧校園是一項全方位的工程,必須調動每一位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而廣大學生的積極性需要引導和榜樣的作用,學生黨員是學生的中堅,在大學生群體中有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較高的政治素質。他們可以及時將黨的方針、政策和學校的有關重要精神、信息傳達給學生,同時也能及時將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反映給學校,是黨組織連接廣大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新時期學生黨建工作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帶」字當頭,做踐行的模範 實踐鍛煉是大學生黨員發揮先鋒作用的重要載體,也是檢驗其是否能保持先進性的重要途徑。為每一位學生黨員搭建發揮先進性作用的平台,通過組織各種活動教育和影響廣大學生,使其在實踐中感受作為一名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並在各方面起帶頭作用,同時通過學生教育學生,達到「不教而教」的最高教育目的。 帶動學習。大學生的中心任務是學習。大學生黨員除了完成好自己的學習任務,掌握過硬的為人民服務本領外,還要關注身邊同學的學習,在同學中起帶頭作用。要特別關注愛上網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勸阻。學生黨員要用自己的行動營造優秀帶先進,先進帶後進的良好氛圍,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風氣。 引領思想。學生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休息、娛樂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場所,是對大學生開展思 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通過讓學生黨員參與學生宿舍的管理,達到溝通學生與學校宿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收集和反饋學生對管理服務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宣傳學生和宿舍內的好人好事,監督檢查室內衛生、環境衛生等活動,以使學校深入、准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 傳遞文明。學生黨員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遵守校紀校規,不應該出現任何違紀行為;對學生中出現的違紀事件或不良事態苗頭,應該及時向黨組織反映新生思想動態,推出建議和意見;加強自身修養,不做違反道德規范的事情;帶頭遵守校園文明規定。 推動黨建。讓學生黨員直接參與學生黨支部的建設,使他們既成為黨支部的工作對象,又成為黨支部工作的主體和骨幹力量。如選拔優秀的學生黨員擔任支部書記、支委、黨小組長,或是將政治理論學習、黨員發展、轉正、積極分子培養與考察、聯系普通學生等支部的具體的、操作性的工作交給學生黨員去做,以增強學生黨員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同時也有利於提高他們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管理班級。 讓優秀學生黨員擔任班級學生幹部或是擔任低年級的助理班主任和聯系人等工作,通過對所負責班級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可以開展優良學風班的創建工作,同時能夠隨時了解事關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問題,並主動地向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反映,爭取得到解決和落實。 「樹」字為先,做自身和諧的模範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大學生黨員是青年大學生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優秀群體,他們應該在專業學習、社會工作、公益活動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為廣大學生建設和諧校園樹立一種良好的導向示範作用。學生黨員的示範作用的發揮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滲透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著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並隨之調整著自己的言行,改變著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 學習上是標兵。大學生黨員學習上必須有讓其他普通學生敬佩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要帶頭刻苦學習,掌握扎實、過硬的專業文化知識,提高把握先進文化的能力,具備建設社會主義的綜合能力,成為學習的標兵和楷模。 生活中是模範。日常生活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 大學生黨員應嚴於律己, 崇尚文明、健康、進步的生活方式。作為大學生黨員,在普通同學心目具有較強的親和力, 群眾基礎好,應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則, 帶動周圍的同學, 一同創造和諧的校園生活環境。 身心上要健康。健康是工作的本錢。大學生黨員必須始終堅持鍛煉,在大學里拓展身心素質,用健康之弦撥動生命之音,用健康藍圖描繪美麗人生,從而完善綜合素質,健全人格,提高學習和生活的效率和質量,影響、幫助同學們自覺地積極地鍛煉身體,求新求真,求善求美。 工作上是榜樣。這是大學生黨員發揮示範作用的重要環節。因為大學生黨員絕大多數是學生幹部,在工作中應盡心盡責,埋頭苦幹,扎實工作,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用更加嚴格的標准要求自己,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成績,在實踐中培育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幫」字為堅,做服務的模範 近年來,大學生中的思想困惑和實際問題明顯增多,矛盾日益突出。發揮學生黨員的模範作用如果不同解決身邊學生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就很難有說服力。每一個學生黨員要力所能及的採取措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困難,為他們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真正發揮學生黨員聯系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 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高等教育的大擴招,學費的連年增長,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越來越多,高達學生總數的15%以上。學生黨員要力所能及的幫助貧困大學生,讓他們感覺到黨組織的溫暖,扶貧幫困、互愛互助,與他們一道想辦法戰勝貧困。 幫助心理困惑的學生。個體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個體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們只有處在和諧愉悅的心理狀態下,才樂於接受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中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30%,這些學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焦慮、恐懼、孤立、抑鬱、敵對等心理障礙。大學生黨員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試技巧,要關愛身邊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幫助他們擺脫心理困惑,擁有陽光心態。 幫助就業困難的學生。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有很多學生畢業就等於失業,不僅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增加了負擔,也增加了不和諧的因素,為此學生黨員必須高度重視就業問題,為就業有困難的學生搜集就業信息,幫助他們提高面試技巧,增加他們就業信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命題,並把和諧社會的建設放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黨的執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指明了方向。作為國家思想政治文化建設高地的大學校園,其自身的和諧無疑將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學生黨員是學生的中堅,在大學生群體中有較高的威信,建設和諧校園必須注重發揮學生黨員這一重要抓手的作用,積極發揮他們「樹」、「帶」、「幫」的先鋒模範作用。(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⑦ 新形勢下如何發揮高校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
1、首先,要發揮好黨員個人的「先鋒模範作用」,需先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加強基層組織規范化、科學化建設。面對高校教師管理鬆散,教研室功能弱化的趨勢,必須依靠基層黨組織凝聚教師隊伍。成立教學團隊,每位教師黨員加入一個教學團隊,團隊建設與黨支部建設相結合。例如新聞學院開展 「國家形象環球采訪」、「海疆萬里行」等黨員師生聯合的品牌活動,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發揮了模範作用,並取得良好成效。
2、其次,參與志願服務,體現個人價值,提高黨員身份的榮譽感。暨大黨委在全校師生黨員中深入開展「黨徽伴我行」志願服務,以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的實際行動錘煉廣大師生黨員的黨性,深化「兩學一做」認識,切實提升黨員意識、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展現新時期高校黨員新風采。
3、最後,時刻保持黨員的先進性。黨委召開不同層次的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增強各級黨委成員的理論修養和政治水平。通過舉辦「學習論壇」和「百年文化素質教育講壇」,增強黨員國家方針政策和國際國內形勢的認識水平。
2015年,「暨南學習論壇」邀請了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馬陸亭、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中央黨校蔡志強教授、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馬國泉教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教授等就高校綜合改革、「一帶一路」戰略、全面從嚴治黨、高校幹部隊伍建設、十三五規劃建設綱要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7)先鋒師生擴展閱讀: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就是要求黨員要把執行黨的現行政策,同堅持黨的理想和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的要求統一起來。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切社會活動中,通過黨員的骨幹、帶頭和橋梁作用,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眾,共同實現黨的綱領和路線。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處在何條件下都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這是對每一名黨員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