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小學師生關系

小學師生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1-20 11:36:49

① 淺談小學教育是怎樣處理師生關系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並不復雜: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教師熱愛學生,主要是受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觀點、職業道德和事業心的支配,富有理智特徵。而學生的尊師,則是對教師愛生的回應,往往是根據個人的主觀判斷和情緒體驗來決定,更富有情緒色彩。因為尊敬和信賴,學生更多地表現出主動參與的激情。

因此,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有神的目光,真誠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樂學的動力。由於師生之間不僅僅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同時也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成熟者與未成熟者,有知者與無知者,長輩與晚輩等多重角色的關系,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即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教學藝術,有對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懷和愛護、無私和沒有偏見的品格,有莊重的儀表和舉止等。只有當你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會使你擔當的教育角色發出耀眼的光彩。

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不僅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需要,也為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信息的傳遞與反饋提供了有利條件。新型的師生關系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其重要意義卻顯而易見。我覺得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以愛為本,多一點尊重和信任。
愛心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的愛來源於對學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可以說,尊重是愛的別名。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情緒,樂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當然,教師的愛決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而有度。嚴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師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須以愛為前提。教師的愛是一種責任,因為愛,才會有師生情感的共鳴;才會有教和學的同步;才會有師生角色的互換;才會有師生教學的互補。

二、 發揚民主,講求一點「參與效應」。
教育家羅傑斯認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安全、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成功、快樂、友愛的享受。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能自由表達、自由參與、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人人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自主權,如果適時讓學生們體會「我長大了」的成人感,重視並滿足他們的參與意識,他們就會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其主體的作用。可見,教學的民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個性,多一點欣賞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投身於教學活動。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展。如果師生關系中沒有真誠的欣賞,任何學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適度的表揚和鼓勵,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被欣賞的愉悅體驗中奮發、崛起。不容懷疑,每一個學生都有閃光的東西可以挖掘,關鍵是怎樣挖掘,何時挖掘。對學生而言,被人欣賞特別是被老師欣賞無疑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被點燃的信任。而教師欣賞學生也是一種境界和美德,是一種沙裡淘金、發現綠洲的快樂。

② 怎樣和 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尊重和愛護,贏得孩子的信任
1.獲得學生的信任,要注重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個性,分別給予尊重和關心,並給予適當的照顧。每接一個班,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天的時間了解全班學生的信息。包括家庭背景、父母信息,以便於自己能夠在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今年班中有一個學生黃林傑,經常打架,同學們總是哭著來找我。在任課老師眼裡,他是一個頑皮的特殊人物,可是通過我的接觸,卻發現他也有優點,雖然是家裡的小皇帝,可是上課發言也大膽,愛看課外書,作文寫的不錯。有一次,他又跟別的同學大打出手,任課老師把他「請」到辦公室里,送到了我的面前。我瞅了他一眼,他還搖頭晃腦,嘴角上翹,一副不服氣的樣子。我一句話沒有說,等到他安靜下來之後,平靜地問他事情的經過,他就不停地說起自己的「道理」來。我跟他講了一通道理,可他似懂裝懂似的。對於這個孩子,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接下來我就提到了他的一些優點,肯定他的長處,這時他站得有點累,我就讓他坐在老師的辦公椅上。他直搖頭,不肯坐。我應將他摁在椅子上,拉著他的手再說,他竟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一個勁兒點頭,我的話沒有講完,他就站起來說:「老師,我懂了,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上課不跟人打架了!」聽父母說,孩子從來不會流淚,不管家長怎樣修理他,他從不掉淚。今天竟流下了眼淚,表示一定要做一個好學生。看到孩子的樣子,我的心裡也有一點酸楚,其實,我讓他坐下來,不過是看他站得時間長,有點累,可是他卻從中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以後,黃林傑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的確與以前形同兩人。出現問題會忍讓、會寬容。更為可喜的是他竟然在為班級做好一天的管理者時工作認真負責,得到全班同學的一致好評獲得優秀的等級加了10分。就是這么的一件小事讓我感到,當老師真誠地愛護學生時,學生是知道的,而且是感激的,這是獲得孩子信任的前提。
2.獲得學生的信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才能贏得信任
老師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最成功的溝通。老師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扮演的角色雖然是學生,但與老師一樣,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應該受到尊重。如果教師的獨斷專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孩子慢慢的就會不信任老師,因為不信任會使現實關系中出現抵觸現象從而直接影響我們的教育質量。
3.獲得學生的信任,不要輕易對學生許諾什麼,除非是保證能做到的學生往往會將老師的許諾當作誓言,假如許下了承諾,但又破壞了這種嚴肅的承諾,學生便不會再相信了。因此,老師所說的必須是真心真意的,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總之,師生之間不是主人與奴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尊重、關心和信任的友誼關系,要尊重與理解孩子,互相愛護、互相了解,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友誼。
(二)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在專業領域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精深的專門學科知識,靈活的教學策略和過硬的教育技能。就會增加教師的親和力和信任度,有助於化解師生沖突,贏得學生的認可與信賴,融洽師生關系,才能保證教學成功。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和道德上的影響。教師如果能以高尚的人格,充滿魅力的個性去打動學生,學生就被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會更加尊重教師,信任教師,教師也會感到自己真正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使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無形中建立。
(三)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與「學生觀」
1.正確的「教師觀」: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教程中,必須准確扮演自己的「角色」,做到「四個轉變」。
(1)是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
(2)是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
(3)是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夥伴、朋友轉變。
(4)是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
2.正確的「學生觀」: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由學生自主學習、自學建構,改變學生圍著教師轉的局面。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松、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使他們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保護、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防止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用不同的尺度來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③ 為什麼普通職工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搞的關系普遍比中小學的師生關系搞得好 很多就算

這個也不能說我的想法對 也是隨便一說:
個人覺得職工學校教的是實用技術 科研書本知識相對抓的較少 而更注重實踐 這樣就容易跟學生接觸 也容易引起學生崇拜 所以都尊叫師傅 而不是叫老師
學校的話 注重書本知識 一味要求書本 而不注重實踐 這樣會很枯燥 另外要求成績也很嚴格 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④ 根據小學兒童師生關系的特點,簡述如何讓小學生喜愛的教師

親其師信其道,小學教師要與孩子們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做孩子們的好朋友。課堂教學要靈活生動,教學方法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教學中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讓孩子們樹立信心。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

⑤ 如何構建和諧的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

(一)、要愛護、尊重學生作為教師,應當愛護關懷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這不僅是教師職責的基本道德准則,更是教師要達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華麗空洞的說教,更不是慷慨激昂的陳詞,而是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從內心產生戰勝自我的驅動力。《大河報》上有這樣一篇報道——《教師一句溫柔話,學生變成乖娃娃》,內容是成都師范附小的學生趙一飛十分好動,自尊心也很強,從幼兒園到小學學習十分吃力,有幾次還被老師叫去辦公室個別教育。父母面對孩子的毛病,一般是一頓訓斥,卻總無收效。有一天,在排隊時,一飛又像往常一樣在隊里嘰嘰喳喳,這時班主任王老師走到一飛跟前,和顏悅色地說:「趙一飛以前很乖嘛,今天怎麼倒不乖了呢?」小一飛的臉頓時紅到了耳根。從那以後,一飛放學回家就忙著溫習功課,再不需要家長督促。教師,為人師表,就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轉化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懷,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培養起學習的自覺性,而這正是學生堅持學習、熱愛學習所必須的。有人曾對初一學生就「你是否因為喜歡英語教師而喜歡英語」這一問題進行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給予肯定答案的約佔3/4。可見,一名用心關愛學生的教師對學生的感染力是勿庸置疑的。所以,教師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理解學生,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心理去貼近學生,一視同仁,因勢利導,真正做到「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而給學生以尊重也是同樣重要的。因為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法國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發威,行人為了抵禦北風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拂,頓時,行人覺得春暖衣厚,始則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批評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在同學面前批評的就不要在同學面前批評,不能一味地指責,更不能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經常違紀、學習差的學生,更應注意這一點。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這種逆反心態一旦形成,師生間應有的和諧關系即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將難以奏效。(二)、走進學生心裡江蘇行知學校楊湍清校長說得好,「今天的老師光有愛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走進學生心裡的能力。」是的,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試想一個不了解學生的老師又如何去關心愛護學生呢?最近我班的一位學生成績每況愈下,正好他上課表現也不好,於是我當眾批評了他,沒想到事與願違,表現更不好了。於是我意識到可能另有原因,後來找到他跟他進行了溝通才知道他家裡出了問題,並幫他一起解決了。而後這位學生的成績也慢慢上升。看來,了解學生,解決問題可以輕松一籌。所以,教師要積極地去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學生。我有這樣一個習慣,有空的時候找同學到操場上或學校的長廊里聊聊天,放學的時候到學生宿舍坐一坐,放假的時候到學生家裡走一走。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感受去告訴學生。通過這樣一些方式我感覺學生是真誠的、善良的,他們也非常願意與老師交流的,希望自己被別人認可,需要向人傾訴心聲。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認為,「師生之間的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總之,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建立和諧的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才能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三)、改變自己陶行知先生說的好:「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說教師要改變自己,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近而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去體驗他們的感受,與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導作用。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成功的教師就是因為這一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 綜上所述可知,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⑥ 小學生的師生關系 同伴關系表現出什麼特點

小學生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比較單純,簡單,沒有那麼復雜。

⑦ 小學教育中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需要老師細心觀察並付出諸多的努力和實踐,才能更好地實現以德育人、以識服人、以情感人、以身正人的素質教育的良好目標.

⑧ 如何構建小學班級管理中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無時無刻都影響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感情的接近,心靈的共鳴,知識的啟發,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師生感情好時,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則被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則被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注入了愛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麼作為我們老師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學什麼,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學生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他們同樣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把成人對教學的認識方式強加給小學生的做法,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做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於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用運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實際不符的教學方法肯定在教學中是失敗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要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盡量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到學習中去,形成一種在自學,自練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的環境。打破以往每節課都是教師先教而後練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他們去感受,體驗,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去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最佳狀態。我們要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及時地反饋給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和鼓勵,甚至善意的批評都將激勵他們,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享受到和諧氛圍下學習的樂趣。教學方法的改變是教育觀念改變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關鍵。
三、要關愛學生,以情動人。
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於教,以情動人是教學中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比如在教學中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經常和學生談心,體貼和關愛學生。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直觀情感的優勢,比如合理運用形體語言,形體語言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的運用可以使師生在無聲的交流中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橋梁和紐

⑨ 師生關系在小學生認知與學習的發展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師生關系是小學生的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幾乎每個兒童在剛跨進小學校門時都對教師充滿崇拜和敬畏,教師的話是無可置疑的,這種絕對服從心理有助於他們很快學習、掌握學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小學生的獨立性和評價能力也隨之增長起來。從三年級其,小學生的到的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他們對教師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對教師做出評價,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喜好。心理學研究發現,小學生最喜歡的教師往往是講課有趣、嚴格、耐心、公正、知識豐富、能為同學著想的教師。
數學學習而言,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容易影響到他們在數學課堂中與老師的互動,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這主要表現在:(1)小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影響著他們對教師的反應,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教師往往報以積極的反應,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往往報以消極的反應。例如,如果學生不喜歡某位數學老師,上課時就不願聽講,後來就慢慢的不喜歡數學。又如,同樣是批評,如果來自他們喜歡的數學教師,他們就會感到內疚、羞愧;如果來自他們不喜歡的數學教師,他們就會反感和不滿。(2)教師的期望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期望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廣泛的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行為表現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教師期望的影響。當教師對小學生有高期望時,就會對學生表現出和藹、更愉快,並更經常表現友好的行為。如點頭、注視更多,提問更多,等待學生回答的事件更長,更經常地贊揚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不同對待方式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如認為高期望學生的失敗是因為沒有好好努力,而低期望學生的失敗是因為缺乏能力。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系,要善於向小學生表現自己良好的期望,尤其是對那些數學學習落後的學生更應該滿腔熱情,更多的採取積極鼓勵的方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