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型師生關系
Ⅰ 誘發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客觀因素
影響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因素及幾種不和諧師生關系
(一)影響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因素
知識的傳授渠道在不斷地拓寬,而感情的大門卻在不斷地縮小,這不是危言聳聽。多年來因受「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和「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師生關系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體現在:
①「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部分教師中仍然存在,他們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對待學生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同時部分教師在管理、溝通上缺乏藝術,使得他們的行為得不到學生的理解,拉大了師生問的距離,並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
②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為「分」疲於奔命。不合實際的高要求,超負荷的作業量使得部分學生、教師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一邊是負有責任心的教師在強制學生學習;另一邊是喪失選擇自由。被迫學習的學生把教師的行為看成是壓抑、侵犯,久而久之師生關系就變得緊張、尖銳。
③由於網路教育的到來.使得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寬,從學校教學渠道獲取信息的比例減低。而教師由於繁忙的工作導致獲取社會信息量相對不足,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降低。
④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無法得到落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了,也造成師生關系的疏遠。
扭曲師生關系的因素有許多種,但它的根源在於我們教育思想觀念的偏差和行為方式的不當,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幾種不和譖師生關系
1.放任型
課堂上有著良好的、健康的師生關系無娃是好事,這也是新課程所要求的。但是目前有些地區偏重師生之間的關系,甚至把師生關系看做是評價教師的依據之一。由於學校誤導,造成教師不得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出現了一些不正常、扭曲現象。走向了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另一個極端,它對教學工作產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1)不利於教師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淡化了傳遞知識的主渠道作用.學生失去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造成知識資源萎縮或枯竭,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2)醜化教師形象。這種師生關系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似乎學生是主人.教師是僕人,教師不能抬頭挺胸大膽地施教,也不敢管理課堂,這樣不利於學生獲取知識。
(3)會造成低級趣味。師生之間吹吹拍拍,使師生關系庸俗化,污染了學校這塊凈土。
(4)分散教師的注意力。教師的心理壓力過重,會使自己一直處於「高壓」狀態,教師不能安下心來深入地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進行教育科研。
(5)造成學生人格扭曲。這種師生關系會誘發學生產生「我行我索」「老子不服天朝管」的「無政府主義」思想,造成學生的心靈扭曲,這對於他們一生的發展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2.嚴苛型
主張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應以『『嚴」字當頭的觀點,教師處在「權威」的地位,所以,「他教的內容,學生必須學會,他提的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他發的指令,學生必須服從」,當前,在教育活動中,不尊重學生獨立人格,蔑視學生主體的事實並不罕見,在教學活動中要求不當的情況經常發生。需要明確的是「嚴師出高徒』』是傳統的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在現實中的反映,是造成學校中師生關系諸多矛盾沖突的根源所在,事實上嚴師未必就能出高徒。在處理師生關系時,教師必須對學生嚴格要求,f因為嚴格要求也是愛學生的一種具體表現。但教師應該「嚴」而有「度」.只有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對學生嚴格要求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態度。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教師應該「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他」。因此,這種嚴苛型的師生關系也是一種不和諧的師生關系。
3.冷漠型
有一種教師把教學看做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枯燥乏味的重復勞動,對學生缺乏愛心,只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為維持生存而教,教學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你厭惡學生,那麼,教育工作剛剛開始時就已經結束了。」冷漠型師生關系的主要表現為:
1重成績,輕主動發展教育,目中無「人」。
(2)重自我,輕責任化傾向,責任意識淡薄。具體表現在: ①無興趣。這些教師覺得自己走錯了大門,將教師這神聖的職業視為沙漠一般,枯燥無昧,對學生不感興趣,對教學缺乏熱情,職業感情冷漠,整天無精打采,表現出一副厭世、心灰意冷的樣子,談不上敬崗愛業。
②無所謂。持有這種心態的教師對於教育工作持無所謂的態度,成功了無所謂,失敗了也無所謂,受贊揚無所謂,挨批評更無所謂,一切的一切都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虛無主義的態度。
③無意義。有這種心態的教師似乎是「看破了紅塵」,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這樣的教師對學生感情冷漠,覺得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像一個「學生」,對教育工作感到毫無意義,心態也漸漸變得冷漠起來。這樣的教師壓根兒就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能是無意義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教師的這些不良傾向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
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健康調適能力差。
(2)洞察能力差,缺乏教育技巧。
(3)缺乏耐心教育的意志。
(4)把教書與育人對立起來.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有待注意的幾個問題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觀念轉變是關鍵
要建立和諧師生關系,首先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改變兩個觀念,一是傳統的師道尊嚴;二是傳統的「學生觀",這兩個觀念往往是影響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思想問題,它也是改變教師行為與教育教學效果的前提。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質,這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教師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和嚴謹的作風、愛生如子的寬廣胸懷、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在工作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基礎上教育學生的科學方法,並努力將其形成一種教育習慣。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尊師意識是前提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雖主要問題在教師,但我們關注教師問題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問題,否則教師再怎麼努力,也可能是低效或無效的,基於 以上考慮,要十分重視喚醒學生的尊師意識,經常對學生進行尊重教育與感恩教育等。可以這樣說,得到學生應有的尊重是每位教師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學生的感恩則是對一個教師最大的肯定與鼓舞。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客觀公正的評價是保障
合理、公平的評價不但有利於師生的自我認識,還有利於師生的全面發展與師生關系的和諧,因而我們必須要建立與時俱進的評價機制。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強調個體學生的進步,同時採用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之間評價、家長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級方式。把同學與同學的相互評價納入評價中,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這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對教師的評價也是如此,多元、合理、公平、公開的評價,對培養師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評價才能更趨於客觀公正6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於和諧關系的建立。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整個校園的和諧的基礎
師生和諧是校園和諧的主體,師生和諧與校園和諧相互促進。和諧的校園不僅需要師生和諧,還需要倡導和諧的文化氛圍,和諧的干群關系,和諧的教師關系,和諧的學生關系等。在校內牆壁、櫥窗進行和諧教育宣傳,在教職工之間努力形成團結和諧、共促發展的良好氛圍;在學生之間,教師積極引導營造一個和睦相處、情感交流、互助友愛的和諧環境。在整個學校內,讓人人都能感受到溫馨與快樂,這樣的環境與氛圍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和諧教育的關鍵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促進教育的發展,促進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學生全面、健康、快樂的發展,是我們基礎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發展需要和諧,和諧能夠促進學生發展。在發展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求發展應是基礎教育所必須遵守的重要原則之一。
Ⅱ 在哪種師生關系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
民主型
Ⅲ 教師資格 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您好,關於《綜合素質》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的考試綜合指導:
(一)師生關系的含義及功能
1.師生關系的概念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
2.師生關系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結成的相互關系,其本身就孕育著一種教育任務。
(2)激勵功能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師生雙方都會產生重要的激勵作用。對於學生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校生活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教師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
能夠使教師感受到教育教學過程的愉快和自身從事工作的價值,從而煥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激勵教師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3)社會功能
良好的師生關系傳遞著一種關懷、信任的心理氛圍,對於學生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學相長的催化劑;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滿足學生的多種需要。
(二)師生關系的基本類型
師生關系可以分為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每一種師生關系都有其特徵與不同的影響:放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無序、隨意和放縱。在放任型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師不在場時反而更好,這是由於學生中的具有領袖才能的人,出面進行組織的結果。
專制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命令、權威和疏遠。在專制型模式之下,當教師在場時學生的學習成績高於教師不在場時,說明學生只有在教師的權威下才肯努力學習。
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開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比較適中,學習成績比較穩定。
因此,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師生關系應當為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
(三)辯證統一的師生關系
1.教學上的授受關系
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2.人格上的平等關系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與幫助的關系。
3.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
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知識和智力上,而且體現在思想和人格上。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1.尊師愛生
尊師愛生是指學生應當尊重教師,教師應當關愛學生,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愛。教師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2.民主平等
師生在教育教學中還要講民主,這種民主不是表面上的你問我答,而是師生之間真正的對話關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爭論質疑,允許學生說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每一束思想火花。
3.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是指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及教育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知識和教育智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只有了解教師和教育取向時,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更好地
獲得知識,促進自身發展。教學相長是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下的相互促進關系,是在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兩者良好關系的進一步延伸和升華。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上的相互包容,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Ⅳ 三種典型的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什麼
三種典型的師生關系模式是指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三類師生關系。放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無序、隨意和放縱;專制型師生關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權威和疏遠;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開放、平等和互助。
Ⅳ 放任型師生關系案例分析情況
一般是教師對班級放棄管理了
Ⅵ 師生關系的三種模式是什麼
師生關系模式是指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三類師生關系.
放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無序、隨意和放縱;
專制型師生關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權威和疏遠;
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開放、平等和互助.
希望幫到你
Ⅶ 師生關系的四種類型是什麼
師生關系有這幾種:權威型、放任型、民主型、對抗型這四種類型。
1、權威型師生關系:
這一類型的師生關系模式以命令、權威、疏遠為其心態和行為特徵。教師在教室內採取專制的作風,並擔負全部的責任,計劃班級的學習活動,安排學習的情境,指導學習的方法,控制學生的行為,學生沒有自由,只是聽從教師的命令,對教師往往是敬而遠之。
2、放任型師生關系:
這一類型的師生關系模式以命令、權威、疏遠為其心態和行為特徵。教師在教室內採取專制的作風,並擔負全部的責任,計劃班級的學習活動,安排學習的情境,指導學習的方法,控制學生的行為,學生沒有自由,只是聽從教師的命令,對教師往往是敬而遠之。
3、民主型師生關系:
這一類型的師生關系模式以開放、平等、互助為其主要心態和行為特徵。教師在教室內以民主的方式教學,重視集體的作用,與學生共同計劃,共同討論,幫助學生設立目標,指引學生對照著目標進行學習,這也是最正確的師生關系類型。
4、對抗型師生關系:
這種師生關系溝通基本沒有,交流基本中斷,如果使用體溫計顯示呢,基本就是零度,沒有溫度的師生感情。學生是不得不去學校,老師是不得不上課,只要有一個著火點,就能引燃師生之間的矛盾,而且家長也會積極地參與進來,指責教師,師生之間關系,是越處越僵。
(7)放任型師生關系擴展閱讀:
社會情境不同,對教師、學生和知識的認識不同,處於具體社會情境中的教師、學生通過知識所構建出的活動不同,師生關系也就不同。由於活動是流動的,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獲取知識的方式也是流動的,同時,由於社會情境和社會背景也是流動的。
所以,以師生之間的活動、知識的獲取方式以及特定社會情境為中介表現出來的師生關系必然是流動的,而不是恆定不變的。這種流動從宏大歷史敘事來看是與歷史發展階段相伴隨的,從個體微小敘事來看又是與特定的單個教師和單個學生相關聯的。
Ⅷ 班主任放任型怎麼做
班主任怎麼可以放任學生呢?做人要有點職業道德,讓學生恨也不要無作為,等學生畢業後就知道你的好了
Ⅸ 我們應當建立怎樣的師生關系
第一,新型的師 生關系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學生。
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與人交往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學生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權利都應當受到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同樣得到尊重。讓學生得到足夠的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機會。
第二,要以愛為基礎,信任、理解學生。
教師應傾心竭力投入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中去。用真情去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善於與學生溝通,給學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關愛每一個學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問題」學生,家庭不健全的學生。只有在愛的氛圍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學生才盡可能地釋放出所有的潛能,發展其天賦與個性,具備自主的意識與能力,從而自我教育、自我踐行、自我評價,全面健康的發展。
第三,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我們講平等對待學生,不僅指師生人格的平等,也指教師平等對待全體學生,而不是厚此薄彼,有親疏遠近。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基礎的不同,進行分層次分類個別指導教育,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一種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勝任感和使命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味成功的愉悅,使學生從成功走向成功。
Ⅹ 放任型學生的特點是什麼
放人學習嗎?如果沒有約束力學習會下降。如果在青春期,叛逆可能會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