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建設
一、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多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像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二、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的作為。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就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保護和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多面發展。三、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多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需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像,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僅僅熟悉教學大綱和本學科內容是不夠的,教師的知識應比這寬廣得多。「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需須有一桶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四、育好人是師德的歸宿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覺悟。這就要求教師,需須多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 教師在職業師德建設中要處理好的七大關系是什麼
是在職業師德建設中要處理好的七大關系是什麼,就是保證孩子們學習資料好,我這孩子們都是互相互愛,老師和孩子們要度互相包容,互相關心的學習。
3. 淺談新時期如何加強師德建設
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事關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形象工程,是實現讓廣大的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基礎工程,是優化教育改革發展環境的重點工程。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以改進工作作風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促進學校整體工作的有效實施。
一、明確一個目標,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明確一個目標,即師德建設「五愛五講」目標:愛集體講大局;愛職業講奉獻;愛學生講嚴慈;愛同事講和諧;愛文明講法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創人民滿意學校為根本,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素質,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兩個重點,卓有成效保障師德建設順利實施
建立健全並不斷完善有效機制,強化師德建設活動的過程機制及常態化管理,突出兩個重點,卓有成效保證師德建設順利開展。一是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制定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規章制度,使師德建設制度化,建立健全並不斷完善師德建設的組織保障機制、學習教育機制、監督約束機制、活動引領機制、考核評價機制、表彰獎勵機制等,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二是強化師德建設活動的過程管理,實現師德建設常態化,通過制定計劃、簽訂承諾、政治學習、專題培訓、撰寫體會、檢查監督、調查問卷、考核評價、評選先進、樹立典型、師德報告會、崗位實踐等方式,充分發揮廣大教師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開展三項活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師德修養
寓師德於活動之中,開展專題教育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前的宣傳發動,活動中的啟發引導,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開展學習典型活動。開展「遠學全國最美鄉村教師,近學身邊師德典型」活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踐行師德規范,提升師德修養。注重發揮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召開師德報告會、評選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和市、縣師德先進個人等方法,挖掘典型,樹立典型,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師德建設工作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師德建設內涵,促進師德建設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2.開展崗位實踐活動。以「五師」教育為重點,不斷豐富崗位實踐活動內容,開展大練教學基本功、賽課活動,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撰寫教育教學案例、教育故事、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展現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風采及在教書育人實踐中對事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的愛。
3.開展關愛師生活動。師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開展為特困學生、留守兒童幫扶獻愛心活動。增強廣大教師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關心教師的生活和教師的成長,積極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進行有效疏導引導,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出色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四、強化四個結合,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和教師整體素質
以改進工作作風為抓手,落實學校「關於加強師德建設,改進工作作風的十項規定」,大興學習之風,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全面理解《規范》的內容,使教師們進一步認識到學習新《規范》的意義所在,從自身做起,自覺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利和義務,把良好的師德風尚內化為自覺行為。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增強依法執教的能力和水平。創新學習載體。積極開展時事政策、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現代教育理論、教師心理健康及遠程教育等方面的學習培訓。通過開展政治學習、校本培訓、讀書活動、外出學習培訓和校際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與創新能力,從而在理論上和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在學習培訓教育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師德建設內涵,強化四個結合:一是把加強師德建設與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是把加強師德建設與改進工作作風結合起來,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三是把加強師德建設與規范教育教學行為結合起來,構建和諧校園,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四是把加強師德建設與促進學校整體工作結合起來,促進師德教育常態化。
五、務求五個實效,為學校科學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為切實保障師德建設健康發展,堅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重管理,抓教學,有質量,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聚合正能量,為學校科學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在五個方面務求實效:一是用新時期師德思想武裝頭腦,在提高教師政治素質、師德素養上求實效;二是增強服務意識,在服務學生、家長、社會、構建和諧校園上求實效;三是解決教師隊伍中的「三亂」問題,在樹立教師形象上求實效,特別是針對教師亂辦班、亂補課,體罰和變相體罰,購買教輔資料,亂收費等問題,接受群眾監督,認真履行教師職責,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四是全面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上求實效;五是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在促進學校科學發展上求實效。
總之,通過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培養高尚人格,強化內在素養,以教師自身無窮的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及規范每一個學生,以一流的工作作風,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推動師德建設再上新台階,為實現學校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4. 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摘要:師德師風建設一直是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基石,特別是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中無私奉獻的思想動力與精神支柱。
關鍵詞:教育教學 師德師風 管理體制 理論教育
一、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是全面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的基礎
在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中,共產黨員要時刻走在前列,在工作中帶頭發揚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把為教育服務、為學生服務當成自己唯一的工作信念,用自己積極、樂觀的工作狀態去帶動大家樹立一切為教育服務、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觀念,把學生至上的服務意識常記心頭,在工作中更好地履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工作職責,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從而才能通過自身的師德師風建設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
在師德師風建設的過程之中,黨員工作者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用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踐行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個人經濟利益不斷驅使著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千方百計為自己謀取私利。而這種種行業不正之風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廣大的教師在工作中放鬆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無法得到
5. 中小學師德建設的幾點思考
1.遵循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面對中小學教師師德欠缺,影響和諧校園構建問題,學校可通過以下幾方面解決:首先,學校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關心教師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情況,切實維護教師利益,及時解決教師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須知,只有教師無後顧之憂,才能真正將全部心力放於學生身上;其次,積極推進民主治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提高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促進師德教育。最後,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將以人為本的思想引入教學,讓教師真正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和諧師生關系,構建和諧校園。2.創新師德理論,強化教師自主學習意識。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傳統師德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中,傳統的具有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的教師逐漸被賦予了新內容,如抵制拜金主義、弘揚新時代精神、重視學生價值觀的培養、重視學生創造性學習、平等師生關系等。教師師德內容的改革變化,直接影響了某些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此,各個中小學應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添加新時代內容,提高師德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保障新的職業道德規范符合時代發展,以此避免觀念落後並最終被淘汰。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改革時,相關人員應時刻注意,並保障使得與時代發展的對應,提高中小學教師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潛移默化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推動和諧社會發展。
6. 如何理解"加強師德建設"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抓好師德師風教育,增強服務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高尚的德行是教師為人師之核心,雖然中西方的師道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對教師職業道德都很重視。在我國,教師職業自古以來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有很高的要求,強調為人師表、以身立教,以及對學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則一貫強調通過教師的道德、人格感化學生。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這要求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要具有「教育性」。現代教育的培養目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不只是知識與技能的發展,還要提高教師內在的專業品質,即實現教師個體專業知識與專業精神在知行范疇和道德范疇的高度統一。
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師德師風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素質教育的實施,直接關繫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國家民族的未來。學校是耕耘希望的園地,是孕育明天的搖籃,學校德育工作的好壞關繫到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關繫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為此,學校應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地位,應注重塑造教師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師表形象,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力倡導敬業、奉獻精神。
二、 建立符合教師專業發展要求的師德規范
師德規范對教師專業行為應有明確、具體、可衡量和可操作的規定。1997年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等八個方面對師德進行了規范,但這些規定不夠具體、操作性也不強,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效果關注不足,專業特性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專業生活與專業發展中的自律是很難養成的。從教師專業發展看,還需要補充更能體現教師專業發展特徵的內容。師德規范是具體也是歷史的,它有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因此需要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加以改進。隨著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斷完善,教師專業道德的內涵也會不斷生長、日益豐富,師德規范也應被注入新的內容,教師專業道德要突出體現教師的專業精神。
三、加強學習不斷反思,做到與時俱進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就要不斷地學習,一是學習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利用信息技術,借鑒和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在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就更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探索新課程新教法,才會有創新。與時俱進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終身學習,教學思路才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現代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創新為重的教育價值觀。同時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全國、省、市、縣優秀教師的事跡,學習他們教書育人、甘於奉獻的精神。例如學習鄉村最美教師杜順的事跡時,老師們都能以他為榜樣,為學校、為學生盡心盡力,默默奉獻。他們的人生的最大樂趣在於奮斗,教師最神聖的職責在於奉獻,以實現自身的價值。
四、積極實施「三項工程」,提升教師品位
1.實施合力工程。在平時工作中,當教師遇到某些困難時,幫助教師解決困難,我們要用人格來凝聚人心;用日新月異的事業發展來激勵人心;用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穩定人心;用多做實事的真情來溫暖人心。
2.實施「旗幟工程」。每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面旗幟,要求普通教師做到的,優秀教師一定要率先做到,要求在教育教學中師德規范,教學業務、師資培訓等方面,優秀教師應成為師德模範、教育上的能手、業務上的尖子,積極完成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做到愛崗敬業,創新務實。
3.實施「三愛工程」。即「愛學生、愛學校、愛事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要像愛護自己的子女那樣關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