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師生的教案
❶ 我有一條花手絹小班再加師生對話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
2.樂意和老師一起講故事,有初步的想像力。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動准備:
自製大圖書 flash課件
❷ 污水中的魚兒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必須從幼兒的經驗出發,在音樂教學之前認真考慮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使新知識落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並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
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旨在充分挖掘活動中的音樂元素,並結合幼兒園思維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戲氛圍中,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小魚游的不同姿態,感受音樂的優美。
活動目標:
1、 大膽嘗試用手的不同動作表現小魚游。
2、 在優美的旋律中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重點:運用手不同的方位變化和動作表現小魚游的姿態
難點: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魚游的變化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已經掌握最基本的魚游動作。
物質准備:
1、音樂,魚兒游的視頻,彩色襪子等。
2、活動室場地布置:背景裝飾有立體的水草、珊瑚、石頭道具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學做小魚體驗音樂的優美
(一)模仿魚游——師生進入游戲場景
提問:小魚尼莫生活在哪裡?
你們能像媽媽一樣游到它的家嗎?
(教師扮演魚媽媽,鼓勵幼兒用學過的動作來表現小魚游動。)
(二)暢游大海——復習鞏固魚游的基本動作
1、了解魚游動作和手的甩動之間的關系
重點提問:小魚怎樣才能使自己游起來?
如何讓小魚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結:小魚是靠尾鰭、魚鰭幫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擺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甩動雙手。
請幼兒觀察:為什麼有的小魚游的很美?
(三)魚兒共舞——感受旋律的優美
1、欣賞旋律
重點提問:音樂聽起來感覺如何?(幼兒回答:很美、聽了想睡覺……)
2、感受音樂
(1)師生隨音樂有節奏地拍打身體各部位。
(2)師生共同隨音樂模仿魚游。
(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鞏固已有的基本動作經驗,並通過拍打身體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樂的特性,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嘗試表演——模仿魚游的各種姿態
(一)師生互動——一條小魚游啊游
1、觀看視頻,引導幼兒觀察小魚的顏色及花紋。
重點提問:尼莫的朋友好看嗎?為什麼?
2、打扮小魚,隨音樂進行各種方位的游動。
(1)小魚穿衣服
引導幼兒雙手套上彩襪,說說自己是什麼魚。
(2)模仿一條小魚游啊游
重點提問:怎樣讓自己變成一條魚?
(引導幼兒發現將雙手掌心合攏,在胸前左右擺動,如魚兒游動)
(3)隨音樂游動
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一條魚兒的不同方位游動姿態,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後、轉彎游等。
❸ 幼兒大班數學6可以分成幾和幾的詳細教案.要有師生之間的對話
六可以分成:1+5 2+4 3+3 4+2 5+1
對話的話:可以先找6個同學出來然後根據上面的式子來進行對話.
❹ 小班游戲課多變的積木教案活動過程師生對話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年齡段4-5歲,喜歡提問,喜歡解決問題,但不知道團結,想通過這樣的區角游戲方式,讓幼兒知道團結合作,才能完成。
❺ 教案里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怎麼寫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內,不要事無容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❻ 教學設計中的師生活動怎麼寫
一般教學過程中含有師生活動,如果單列出來寫師生活動,則老師活動可寫:教學指導學生、參與學生活動的動作行為;老師深入學生間的教學活動;老師啟發、鼓勵、評價、指正學生的語言、行為.......
學生活動可寫:學生按老師要求所做的學習活動,比如如何活動的,活動的效果,老師是否參與其中.......
師生活動不是單方面的,也不是分而寫之的,老師和學生的活動是交織進行的。
❼ 幼兒園教案什麼是指詳案 需要師生的對話都寫出來嗎
這是一定的。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都是非常聰明的,他們能夠學習到很多關於高年級的知識和技能,而幼兒園老師的備課也需要是非常詳細和辛苦的,他們要能夠充分地啟發孩子們的智力和動手能力。 預設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活動准備: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預設: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戲:「尋寶」引入活動。 讓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開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麼? 2、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 二、發現規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麼?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並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補。 三、嘗試自由排列。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❽ 請問寫幼兒園教案的活動過程時,需要把師生對話都寫出來嗎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集體活動,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感。
2、願意用簡單的語言講出自己想玩的玩具,嘗試讓自己的玩具動起來。
活動准備
創設情境:在玩具架上整齊地擺放著適合托班幼兒玩的玩具,數量多於幼兒人數,由一名教師負責發、收、擺玩具。
活動流程
引趣——分享交流——交換玩具
活動過程
一、引趣
帶寶寶到玩具架前,以驚奇的神態與其引起寶寶對眾多玩具的注視和驚喜。
二、分享交流
1、讓寶寶說說都有哪些玩具,自己最喜歡什麼玩具。
2、鼓勵寶寶用簡單的語言向發收玩具的教師表述自己想要的玩具。
3、寶寶自由玩玩具,教師與寶寶做一些簡單的個別交流,說說玩具的名稱、顏色等,並參與玩耍。
三、交換玩具
寶寶可以相互交換玩具或者到玩具架前去更換玩具。
生成問題
1、活動前可讓寶寶從家中帶一些玩具。
2、語言發展:我要……玩具
❾ 幼兒大班數學6可以分成幾和幾的詳細教案。要有師生之間的對話
六可以分成:1+5 2+4 3+3 4+2 5+1
對話的話:可以先找6個同學出來然後根據上面的式子來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