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師德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行為准則和情操品質。教師的合格與否不僅僅在於淵博的學識,更在於其高尚的人格。作為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近年來,某些教師的師德卻出現了滑坡趨勢,不遵守職業道德,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謹言慎行,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准則。因此,將「師德」作為考核教師的標准,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將「師德」細化成有較強操作性的行為規范?首先,必須明確師德的內涵是「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並將其細化成具體的行為准則,尤其應針對某些特定情況規定教師的必盡義務,作為教師從業的基本標准;其次,依照準則制定內容詳細、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辦法,比如體罰、變相體罰造成嚴重影響、以權謀私問題、出現亂收費現象等如何考核並進行怎樣的處罰。定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考察評估,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定、薪資待遇的重要依據;最後,加強「師德」理念的教育宣傳,培養教師對本行業的神聖感與榮譽感,使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與價值觀,自覺牢固遵守「師德」,並將其作為教師工作的精髓。
2. 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
1、從來教師職業特點來看,教師是一自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而只要有人際關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2、同其他職業行為一樣,教師行為規范也可分為技術規范和道德規范兩種;但由於教師勞動對象是人,所以這兩種規范又是相重疊的;
3、從教師的行為方式來看,教師的做事與做人、教書與育人是聯系在一起的;教師的道德品質和境界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勞動工具。
3. 怎樣理解師德
師德准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內守的社會公共道德。
教師容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4. 如何理解師德修養
當前,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把責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當的能力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一名人民教師,他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也就辦不好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裡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著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斯霞、魏書生、李吉林、於永正……一位位名師、大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 ,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5. 師德為先是指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何為師德?師是指教師,德是指道德,加起來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品質。 一、良好的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師德和醫德一樣。一個醫生,他沒有醫德,不管他的醫術有多高,都不下好葯醫好患者。教師也是如此。要做好教育教學,必須有師德。 二、良好的師德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
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很強的事業心,這樣才能培養自出熱愛學習的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按時到崗,不早退,不遲到,積極主動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記得我剛踏上實習工作崗位的時候,由於知識與實際未能有效的結合,工作中遇到一些受挫,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曾經考慮過重新選擇自己人生的職業,可是,當我再次走進課堂,面對孩子們的雙眼時,我決心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名優秀的教師。於是,我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又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實際操作的方法。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提高,堅定了教育思想,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 三、良好的師德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基礎。
在我們的校園內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組鏡頭,有的教師因為學生尊敬他(她),見面就主動向他(她)們打招呼問好,並喜歡上他們的課,學他們所教的學科,他們常常一呼百應,學生對他們「惟命是從」。而對有的教師,學生總是躲著他,盡管他也「發號施令」卻沒有幾個人響應。這些都是人格的影響。
6. 對師德的理解和感悟
我們要努力做到四有好教師:
要有理想信念、扎實學識、
高尚情操、仁愛之心。
我認為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僅要關心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知道老師在乎她,尊重他,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相反,如果讓學生對你產生逆反心理,那麼即使你的課上得再精彩,他們也不會認真去聽,這就所謂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
第二,作為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刻苦鑽研業務的精神,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這也是師德不可缺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使自己在學生面前樹立了威信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第三,作為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沒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也不可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優秀的骨幹教師,他們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師德師風都值得我去學習。在今後的工作中,作為一位中青年教師,一定要向這些骨幹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7. 談談你對師德的認識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 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 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 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從教師職業的特點看, 教師職業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 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 都是人與人的關系, 而只要有人與人的關系的地方, 就必須有道德; 從職業的規范看, 同其他職業行為規范一樣, 教師的行為規范也可分為技術規范和道德規范兩種, 技術規范側重於職業操作的方式、 程序等等, 反映的是職業活動中人與物的關系; 而道德規范反映的是職業活動中人與人的關系。 由於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人, 這就使得教師的兩類職業行為規范即技術規范和道德規范相互重疊。 比如, 儀態端莊、 誨人不倦等等, 就既是教師的技術規范, 又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 從教師的行為方式看, 教師的行為活動的職業意義與道德意義是交織在一起的, 或者說, 教師的「做事」 與「做人」 、 教書與育人是聯系在一起的。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 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和意義又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1、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教師職業道德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 師德的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字「愛」 。這種愛是高尚純潔的「愛」 , 是對事業與理想的追求。 ( 1) 熱愛教育事業。 雖然熱愛教育事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它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中又處於非常關鍵的地位。 只有熱愛教育事業, 才能不斷地刻苦鑽研業務、勤奮工作, 才能夠不斷地進行「充電」 , 進行知識結構的更新, 釋放出新的更大的能量, 才能提高自 己的教學水平, 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 2) 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指對每一個學生的熱愛、 尊重、 理解與期待。他把孩子看作是自 己生命的延續, 看作是祖國的未來。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承認和尊重是人的需求層次的重要領域。 尊重、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是教育的奧秘。 只有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 才能溝通師生雙方的感情, 只有全面關心愛護學生, 才能在師生之間建起信任的橋梁, 使學生「親其師, 信其道」 。 教師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藝術均來自 對學生的熱愛。 教師對學生的愛, 既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 又表現出清晰的理智性和長遠目 的性。 一方面, 教師要了 解、 尊重和關心學生, 了 解學生是實施教育的前提, 尊重和關心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另 一方面, 教師還要嚴格要求學生, 它是教師真愛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既顧及學生眼前的得失和價值, 更看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8. 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教師這個職業是非常神聖,而且偉大的,而且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呀,雖然有的家長有時候是不理解的,但是時間長了,他也慢慢的理解老師的這份苦心,每個老師都是希望每個學生都是,每個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