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師生比
依據權威智庫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中小學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與基本建設支出不僅都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即便是在西部地區各省,甚至五個自治區中都是滯後墊底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小學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與基本建設支出為8059.7元人民幣,全國排行倒數第三,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與基本建設支出10245.2元人民幣,全國排行倒數第二,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與基本建設支出10539.5元人民幣,全國排行倒數第三,尤其是高中階段高級教師的師生比更是全國墊底倒數第一,竟然高達82.3!
3 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效用
人力資本在促進經濟增長與繁榮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廣西壯族自治區應充分發揮教育的導向作用,通過提升與優化教育水平進而提升與優化人力資本的質量。一方面,廣西壯族自治區應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營造良好的工作條件與環境氛圍,吸引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流入。另一方面,國家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扶持,提升與優化當地教育行業人才的薪酬待遇,對投身西部教育事業建設發展的人才提供一定的補助與津貼,鼓勵高素質科技創新型人才積極投身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事業的建設發展,從而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② 焦作的教育
焦作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186所,其中有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焦作大學等普通高校5所,普通中專6所、普通中學293所,職業中學16所,小學851所,其他學校(特殊教育學校)8所,成人教育學校9所。 高中階段教育學校61所,在校生122356人。其中,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71061人;每萬人口在校生196人,平均約每9萬人擁有一所普通高中。職業高中13所,在校生25942人;每萬人口在校職高(專)生49人,平均約30.1萬人擁有一所職高(專)。普通中等專業學校8所,在校生25353人。著名中學有焦作一中、焦作十一中、焦作十二中、焦作市實驗中學、焦作市外國語中學等。
焦作有民辦學校483所,在校生總數達109796人。其中民辦小學27所,在校生29454人;民辦初中34所,在校生19118人;民辦高中8所,在校生4995人。7、師資隊伍基本情況:教職工48220人,專任教師40218人,其中:幼教3743人,特教168人,小學15800人,職高(專)992人,初中10698人,普高3706人,中專759人,高校3181人,各類成人教育學校1171人。特崗教師300人。每一位專任教師負擔學生數分別為(師生比):小學20(標准為23-26.9),初中16(標准為16-20),普高18(標准為16.1-17.9),普通中等職業學校27(標准為8-10.5),普通高校18(標准為6-8.5)。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幼兒教師97%,小學99.9%,初中99.2%,普高91%,職業高中87.8%。
焦作有成人中專6所,在校生561人。全市以職工技能培訓、文化技術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773所,培訓農民、社會各類人員91744人。成人高等學校有焦作工貿職業學院(位於沁陽市)、焦作廣播電視大學、焦作市高級技工學校(焦作市技師學院)等。
2014年,焦作市普通高中招生2.34萬人,在校生7.19萬人,畢業生2.21萬人。初中學校招生4.75萬人,在校生14.72萬人,畢業生4.4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21萬人,在校生25.08萬人,畢業生4.89萬人。 焦作有普通高校院校6所
河南理工大學:(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黃河交通學院:(原鄭州交通職業學院,2013年7月整體搬遷至鄭州黃河北焦作市武陟縣迎賓大道)
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河南工業和信息化廳直屬高校,2013年在河南理工大學高職學院和河南工程技術學校基礎上成立 )、
焦作大學
焦作師專:在校生中本科生29706人,佔54%;專科生24978人,佔46%。
2014年,焦作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3.03萬人,在校生9.38萬人,畢業生2.55萬人。
③ 國家規定的師生比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
1、城市小學的師生比是1∶19
2、縣城小學的師生比是1∶21
3、農村小學的師生比是1∶23
中小學教師編制的核定,是根據2014年中編辦、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發的《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4〕72號)設置的方法和標准,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會同教育主管部門統一核定的。
為了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機構編制部門要求,教師編制應根據學生數的變化,定期進行核定,以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
中小學教育專項編制的核定,是根據各學校的實際在冊學生數,按照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的比例,進行核定。或者根據學校三年內的學生平均數核定。
對一些規模較小的鄉村小學、教學點,可以按照師生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核定。
為了保證充足的一線課堂教學力量,在核定教師編制時,應充分考慮核定一定比例的教輔人員和工勤崗位編制,寄宿制學校應多核定1名宿管員編制。根據學校病、孕等特殊情況,從實際出發,考慮多核輔助編制。
(3)普通高中師生比擴展閱讀:
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
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
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
④ 國際學校和普通學校有什麼區別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熱衷於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為的是能一隻腳先踏入國外名校的門檻。
第一:收費高昂
以上海為例,著名的幾所國際學校:上師大附二外國際部,上海美高學校,上海國王國際高中,上海楓葉國際學校,收費都是十幾萬一年。而且必須持有外國身份(如綠卡,國籍)等才能入學,如果不是生下來就有身份的,那麼移民的費用也要考慮進去。
國際學校對比普通學校 區別真大!
第二:語言問題
在已經有所成就的國際學校內,全英語教育的系統已經十分成熟。文科有英文中文歷史地理等,理科有數理化生物等等。這些科目除了中文都是用英文講的,對於非母語者來說需要一段適應期。適應期長短取決於孩子個人英語水平。如果在孩子較為年幼的時候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雖然可以提早讓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環境中,但也要注意不要讓他因語言問題而感到自卑,或是在課上對知識的理解產生困難。孩子大一點的話(如初中畢業升高中),這時候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可能就需要一段較長的適應期。因為之前所受的九年教育都是在本地學校完成的(如果以前不是在國際學校就讀的話),哪怕中考英語148分,初次進入全英文的學習環境還是很容易手足無措的。用英語教授的文科項目需要大量的閱讀以及寫作,課上與外教的互動也需要較高的口語水平。(在這里提一下師資方面,一般教授文科的老師都為外教,大部分來自於英語國家如美英加拿大。教授理科的老師基本都是英語流利的中國老師,很少有外教。)中國孩子在初次接觸到國外的數理化等科目時會發現對比起中考難度的數學題,國外高一的課程在計算量上面簡單不少。但這些科目同樣需要記憶大量的專門詞彙,用非母語上課和考試並不是那麼容易適應的。
第三:學習環境
在本地學校就讀的時候,哪怕一個班三四十個人,老師一般都會將學生看得很嚴,作業不交罰抄十遍這種事情很常見。但是在國際學校以及未來的大學教育中,都是學生追著老師屁股後面問問題交作業,而不是老師催著學生交作業。一般作業不交,外教可能會提醒你一遍,如果再不交,直接fail這個作業的分。有一些學生可能因為之前在本地學校學習慣了,來到國際學校放鬆了就忘記交作業了,導致平時分偏低。如果是幼童的話可以從零開始慢慢適應,小學低年級的老師對這些事情容忍度也比較高一點,會慢慢培養起孩子不經提醒也能按時交作業的習慣等等。但是高年級的學生的話,一定要跟緊老師的進度,時刻注意每個deadline的時間,否則導致平時分降低就很可惜了。在國際學校以及國外大學學習,不僅要聽課寫作業考試,還有大大小小的project們。各個科目都會有這樣的課題,學生們要麼獨立完成,要麼組建小組和組員一起完成。定主題,查資料,寫論文,做演講等等都是要獨立或是與隊員集思廣益地完成。與組員的分工協作也是學生要注意的一點。這一點上,我認為孩子在國際學校里有做過project的經歷會讓他在日後的大學生涯中更好地適應。很多國內本地高中出去的大學新生在面對第一個project的時候都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然而從國際高中出去的基本都知道該怎麼做,過程是什麼,從而能更好地適應。
第四:人際交往
國際高中,顧名思義,是來自各國的學生濟濟一堂的高中。抱團現象,各個小圈子是不可避免的。一般都是日本人抱一團,韓國人抱一團,台灣人抱一團,ABCCBC抱一團,拿著外國身份本質上是土生土長中國人的中國人抱一團,還有一些我就不清楚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孩子是小學低年級就入學的話,可能隔閡還沒有那麼嚴重,孩子們也玩得比較開,對於語言也有更好的培養作用。但當孩子大了(8-12年級),很容易會交不到朋友或者只在自己固有的小圈子裡活動。做家長的也需要考慮到這一點,不要讓人際交往上的難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很多家長都有這種錯誤的印象,認為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孩子每天上課用英文聽課,下課用英文和同學交流,短短一段時間英語水平就能突飛猛進,洋氣十足。但事實上,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在中國土生土長,會更傾向於和其他土生土長的孩子們一起玩,對英語的提升也不是那麼地有效了。而且,就讀國際學校的孩子們家境都較為富裕(不然承擔不起高昂的學費)。攀比的風氣比較容易滋生,注意不要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自卑或者奢侈浪費。
總結:
有意向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就讀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以後出國讀大學的家長,如果孩子年紀尚小,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是很不錯的選擇。從小有一個英語學習環境,而且還原了國外的教育方式,以後出國也會較為如魚得水。但是教育的費用十分昂貴,取平均值13萬一年,一共12年(不算通脹),也是156萬了。還算上其他費用的話差不多180萬,這樣的費用對大部分家庭來說都不是小數目。如果不差錢的話可以追求完整的國際教育,如果覺得不能輕松承擔的話還是不要砸鍋賣鐵送孩子進去讀十二年了,否則對家裡經濟的壓力很大。對於比較大的孩子(8-12年級),在國際學校裡面讀幾年書,花費也不太大,而且在申請上也是有優勢的,比較值得考慮。但是學習環境的驟變,很可能讓孩子心理上產生一些困惑,影響學習,家長要注意開導。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採納答案」。
⑤ 普通高中與國際學校,怎麼選擇
如果說小留學生群體是以井噴式的速度在增長,那麼與其相對應的,是國內國際班和國際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遍地開花。後者給家長們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是使得擇校變得更加豐富,也推動了公立學校的進步,但是隨之而來的困擾是過多的選擇,令家長們眼花繚亂,難以甄別: 每個學校都自稱擁有最優秀的中外籍教師團隊,每個學校都自詡自己打造的是中西合璧,每個學校試圖留給人的印象是自己的畢業生都是朝著世界名校而奔去。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今的國際班或者國際學校,堪比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各據一方,且實力良莠不齊。
2014年秋季我寫了一篇關於「如何在全世界范圍內為自己的孩子擇校」的文章,例舉了一位杭州的初三家長就約旦的國王學校,美國的寄宿高中以及國內的國際學校的選擇而向我咨詢的事例。由此我也做了橫向對比:比較了美國寄宿高中,中國國際學校以及在第三國家的美式教育(如韓國或中東地區)。之後的幾個月我有幸在中國的11個城市做了關於留學和擇校的巡講,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家庭,因此今天斗膽再次提筆既做普及,又做補充。
2015年初,我有幸又接待了一位來自杭州的家長,她孩子就讀於杭州外國語。這位媽媽那天下午打電話給我,開門見山地分享了自己孩子的背景,不論是標准化考試成績(托福[微博]或者SAT)還是在學校的排名,我都能感受到媽媽內心的自豪。
根據這位學生目前的硬體條件,競爭美國前30甚至前20的大學應該說是有了充足的資本。但是你是否會納悶,為什麼這么優秀的學生,在一所這么優秀的學校,而且即將在一年之後就要開始申請大學了,怎麼還想轉學?更不可思議的是轉學的對象是一所將於2015年秋季才開學的新型學校。
且先不說學校名字,讀者是不是覺得這位媽媽有點瘋狂?當然不是。客觀地來講,在眾多我所接觸過的來自天南地北的家長中,這位媽媽是完全可靠的,因為她的問題既具體又有針對性。你仔細想一下,不懂的家長壓根就不會去考慮從杭外這樣一所知名的學校轉到一所還在建設中的學校。
學會有效咨詢,也並非易事。家長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往往是只從單方面考慮問題。2015年1月下旬我代表一所國際學校參加了北京國際學校展。在會上,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位家長,50來歲的一位媽媽,頭頭是道跟我講將要安排孩子先完成中國的高二,最後一年再轉到美國完成高中,考取美國的著名大學。多麼美好的想法!但又是如此的可怕!
也有家長一上來就詢問我的學校是否有對接的海外大學。什麼?對接的大學?是中國上世紀70年代的工作分配嗎?我真的是無從對答。說有或者沒有,都不能夠很好的幫助這位家長了解最本質的東西。我很著急許多家長咨詢的問題都趨於表面。面對張三李四,各自都貼上「國際學校」或者「國際課程」標簽時,那麼到底如何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擇校,打個比方,就如同找對象。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和要求去尋找心中理想的對象:自己家境優越,可能不是太在乎對方的家境;自己的身高為1.6m,可能希望男士為1.7m以上,但不能太高;可能自己是浙江人,因此也希望找個南方人。做任何選擇,第一步永遠是先了解自己的所需。
這個道理通俗易懂,那麼在擇校的時候,為什麼家長們往往會忽略這一點?這其背後最深刻的原因是公立學校的單一性。眾所周知,一所「好學校」的評判標准就是升學率。不管學生有什麼樣的特點或者需求,一個城市裡的「最好」 的高中就是上清華[微博]北大人數最多的那所;一個城市裡 「最好」的初中就是進入當地「最好」高中人數最多的那所。習慣了這種單一的評判標准之後,家長們已經淡忘了考慮學校的時候,其實是一種雙向選擇,而且考慮的因素必須是多方面的。
既然擇校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那麼我就向讀者拋出第一個問題:你希望你尋求的這所理想的小學,初中,或者高中能夠給你的孩子帶來什麼?這里例舉幾個:
1、升學的結果
2、孩子的自信
3、學習的快樂
4、生活獨立性
5、中英文雙語能力
6、中國的文化
7、其他
在你准備參加下一個國際學校展或者是到海外訪問學校之前,我建議讀者動員全家庭,先做好自己的功課,例舉重要的幾項考慮因素,然後要排個前後順序。
在完成第一步之後,第二步就是了解學校。觀察一所學校,我往往會關注4個方面,但也有輕描淡寫地略過其他5個方面。
先說我會一掃而過的幾個考慮因素,這些往往是容易導致家長看不清本質的雜音。
1)學校的辦學宗旨:口號和理想絕對都是最靚麗的,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大同小異。
2)學校的形象工程:如果學校拿什麼高大上的明星或者政治人物做形象工程的話,快速略過。一所有內涵,自信的學校,會盡量展現自身的特點,而不是依賴名人出來站台,拍照,包裝做廣告。
3)考試狀元:不管是國內的考試還是來自海外的A-Level,IB或 AP等等,個案性質的高分,只能說明某個學生的能力,不能代表學校整體水平,快速略過。
4)高大上建築:我本人其實也喜歡高大上的設施,但是我更在乎的是學校是如何利用這些設施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收獲。
5)師生比:這個似乎很多人都在乎,但是從我自己在美國任教的經歷來講,一個學校1:9的師生比,相比較與另外一個學校1:12的比例,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除非您的孩子在學習上有特殊需求,對於絕大數家庭來講,根本就不用糾結於這個數字。
再說我會關注的幾個方面:
1)師資:老師永遠是一所學校的核心。
學校就如同一傢具有特殊意義的服務性公司,雖然客戶是多樣的,但是員工必須是高效的,專業的,並且有愛心的。那麼判斷一所國際學校的師資,特別是外籍老師,除了看老師的平均教齡和教育背景(如擁有碩士以及更高學位的教師占學校整體師資的比例),最直接了當的辦法是看他們的待遇。
人往高處走,那麼在國際學校工作的老師也是如此,待遇是一個比較容易對比的因素。試想一下,一個學校給的待遇高,最起碼他們可選擇的老師也會多。如需進一步了解,你可以對比一下兩家學校的老師招聘崗位的要求,而且這些崗位標准都是公開的信息,學校官方網站上就能搜索的到。
2)學生:除了老師,學生的質量就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能力卓越和能力一般的學生,但是兩個極端的學生都不能代表學生的整體質量。家長要考察的是中間的群體。
一個比較直接的考察方式就是錄取率和錄取門檻。錄取率低,那麼就說明了學校可選擇的學生多,但是太低了,你也要小心,因為你要考慮到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夠在這種競爭極其激烈的學校里生存以及出人頭地。我在指導學生申請美國高中的時候,其中一個原則就是學生絕對不能給任何一所學校當墊底。
3)家長:為什麼美國私立中學入學面試還包括對家長的考察?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學校要尋找理念匹配的家庭。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是這個道理。那麼當你去了解學校的時候,不妨從側面多了解該學校的家長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共性,是不是你認同的群體?
4)課程:課程是所有因素中排在最後的。
一個成熟的課程體系,都是有自己完善的理念和要求。在中國,不管是A-Level, 還是IB,真正能夠達到課程的最高標准,做到原汁原味,是在極少數。大部分學校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是師資和生源的問題。當然課程之間確實存在差異的。現在IB課程受眾人追捧,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IB的難度系數也是最高的,特別是IB的高中文憑,並非適合所有人。我建議家長要了解學校A-Level 或者IB的平均分,而並非最高分。
在我們還在慢慢熟悉一些剛剛誕生不久的學校的時候,如北京的鼎石學校,黃山的晨山學校,杭州的娃哈哈雙語學校,新的一批又即將亮相登台:如北京的人大[微博]附和紐約Avenues 學校合辦的寄宿制學校,江蘇常熟的世界聯合學院以及華東師范大學[微博]附屬雙語學校等等。
我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學校在中國的廣闊的大地上拔地而起。這終究對於家庭來講是一件好事,對於中國教育的進步也注入了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而我們能做的,也應該要做的,就是學會看本質,學會問問題。
⑥ 學前特殊教育是指什麼
每個孩子都是要進行學前教育的,但是學前教育和學前特殊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學前教育也就是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要上幼兒園,那就叫做是學前教育。但是好多人不知道學前特殊教育的兒童是什麼樣子的。那麼,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有幾種類型?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有幾種類型
1、特殊兒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異於普通兒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兒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場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教育者和教學手段等。
2、多動症也稱「多動綜合症」,是指發生在兒童期內,行為表現與其年齡極不相稱,以注意力明顯不能集中、活動過多、人性沖動和學習困難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綜合病症。
3、病弱兒童也稱有健康障礙的兒童,是指長期患有慢性疾病,體質虛弱,並因此需要特別關照和教育的兒童。常見的疾病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障礙疾病等。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意義
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是聯系較為緊密的兩個專業,特殊兒童的教育也是學前教育研究的一個范疇,而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也可以說是特殊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並不只針對有生理缺陷的兒童,是針對一個廣范圍的特殊兒童,包括超出和低於平均正常水平的兒童。
很多人不知道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是什麼樣子的,其實為什麼要叫特殊兒童。因為這些兒童是屬於身體上有些問題的兒童,他們主要的區別不是因為特殊兒童傻,而是特殊兒童需要慢慢的,對孩子的照顧要對正常的孩子要多。學前教育的兒童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歡乾的事,但是他們就需要經常注意一些問題。
⑦ 對比美國高中/高考和中國高中/高考的異同
中國和美國高中高考對比:
1、教育目標不同:中國的高中教育以考試為導向,主要目標是學生高考考出好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美國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出獨立、正直、能夠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人,同時為申請大學做好准備。
2、學制不同:中國的高中念三年(10-12),學生早上七點半左右到校,下午五點半左右放學,很多學校還有晚自習,一天大約九節課,每節課40分鍾,中飯時間一個小時以上;美國高中念四年(9-12),一般早上八點開始上課,下午三點之前放學,一節課四十五分鍾至一個小時,一天5節課,中午半小時左右的吃飯時間;中國的高中固定班級上課,集體感強;美國高中無班級概念,實行選課制,學分制,與大學類似。
3、課程設置:中國高中所有學生上固定的7-10門課程,一般沒有區別,學生沒有選擇權;普通美國高中都能提供上百門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選擇不同的課程,修滿學分即可,高中畢業一般要修到22個學分。4、授課方式:中國高中單項灌輸,題海戰術;美國高中多向互動,啟發式,討論,論文。
5、體育:中國高中體育一般不計算成績,一周一到兩節體育課,經常被佔用,學校很少組織課後體育活動,很少校際體育比賽;美國高中體育項目豐富,體育設施完善,高水平教練,一般下午三點到六點訓練,很多校際比賽,美國大學看重。
6、社團與課外活動:中國高中社團教少,課外活動也少;美國高中社團俱樂部眾多,定期開展活動。
7、志願活動:中國學生由於學習任務重,高考壓力大,中國社會社區意識匱乏,很少有時間參加志願活動;美國高中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在社區和機構中擔任志願者,如協助競選、照顧老人、清潔公園等。
8、師生比不同:美國高中的師生比在1:4-1:16之間,遠遠小於中國高中的師生比,學生所受的關注度很高。
⑧ 教育法中規定的小學師生比是多少
根據規定:
小學的師生比為:1:23,工作人員的比例不應超過教師總數的5%。一般師生比按是專1:25計算,或者屬按班級教師與班級比是1.4:1計算;教師與校級領導的比例又是沒有硬性規定,范圍比較大的學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備。
(8)普通高中師生比擴展閱讀:
師生比(teacher-student ratio),學校教師人數與培養學生人數的比例關系。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師生比_網路
⑨ 美國普通高中網球社團的實力
可以去米高網看看全美私立高中學校庫,可以具體看看學校的入學條件,師生比專,國際學生比屬例,課程設置(AP課程、榮譽課程、ESL課程、課外活動),SAT平均成績,大學升學情況,硬體設施,課內外活動,體育活動,還有指南,可以去蘋果AppStore安裝一個「米高學校庫」
⑩ 我想去美國紐約的高中讀書有哪些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
麥斯特中學 The Masters School 45距離紐約市區僅半個小時車程優越環境。學校在充滿挑戰的學術環境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且養成堅持不懈地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