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以成師生之禮

以成師生之禮

發布時間: 2021-01-28 23:04:30

❶ 「以師禮見灝與穎昌,相得甚歡。」的翻譯。

楊時以拜見老師的禮節在穎昌(現河南許昌)與程顥見面,交往時情投意合,非常愉快

❷ 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的翻譯

翻譯: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

原文:
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程顥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顥於洛,時蓋年四十矣.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也.
===============
程門立雪①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②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③。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④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⑤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⑥,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
〔注釋〕①選自《宋史·楊時傳》。②屬(zhǔ):撰寫。
③進士第:進士,隋唐科舉考試設進士科,錄取後為進士。明清時稱殿試考取的人。進士第,既考取進士,又叫進士及第。④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講聚集。⑤南:方位詞做動詞用,意思是向南。⑥瞑(míng)坐:閉著眼睛坐著。
〔譯文〕
楊時字叫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小的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年稍大一點既潛心學習經史,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卧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後,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本文贊揚了楊時尊師重道的品質

❸ 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是什麼意思

原文:
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程顥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顥於洛,時蓋年四十矣.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也.
===============
程門立雪①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②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③。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④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⑤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⑥,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
〔注釋〕①選自《宋史·楊時傳》。②屬(zhǔ):撰寫。
③進士第:進士,隋唐科舉考試設進士科,錄取後為進士。明清時稱殿試考取的人。進士第,既考取進士,又叫進士及第。④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講聚集。⑤南:方位詞做動詞用,意思是向南。⑥瞑(míng)坐:閉著眼睛坐著。
〔譯文〕
楊時字叫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小的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年稍大一點既潛心學習經史,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卧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後,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本文贊揚了楊時尊師重道的品質

❹ 春秋戰國時期的師生之禮動作是什麼樣子的拜託幫幫忙!!!急用!!

莊子和漢書里好像都有過見到師長,北面而拜的意思,子路還有拱而立的動作

❺ 關於師生禮儀的詩句,誰能幫幫忙呀急急急

文明禮儀詩歌
1、《禮儀是什麼》
禮儀是恭謙,行為要規范;
禮儀是束縛,日久成習慣;
禮儀是形式,互敬成自然;
禮儀是約定,照做成經典;
禮儀是程序,活動有規律;
禮儀是律已,時時被激勵。
禮儀是約定,照做成經典;
禮儀是程序,活動有規律;
禮儀是律已,時時被激勵。
2、《禮是人的魂》
禮是人的魂,無魂在世腳無根;
禮是一桿秤,無秤難知輕與重;
禮是世間理,無理萬事難說起;
禮是文之精,有文有化有人生;
禮是道之法,各行其路無關卡;
禮是德之形,大家相處情意濃。
家庭是個小集體,
人人都要講禮儀,
家庭和睦鄰里好,
共同建設新社區。
為人父母要慈愛,
教育責任要擔起,
以身作則育後代,
傾盡心血教子女。
教他們,樹立完美的理想和品格,
教他們,心裡播下無私和正義。
父慈子要孝,養育之恩莫忘記,
傾聽長輩的教誨,不頂撞,不偏激,
不同意見多溝通,平心又靜氣,
平日里,體貼父母勤做家務,
維護長輩的尊嚴與名譽。
夫妻之間多恩愛,
相敬如賓,和睦共處莫猜疑。
尊重對方的隱私,
孝敬雙方父母,不偏也不倚。
事業上多支持,生活上,多體恤。
多寬容,多諒解,
做一對白頭偕老的好夫妻。
兄弟姐妹要謙讓,
互相幫助多聯系。
兄要慈,弟要恭,
心胸博大,受點委屈別在意,
做事光明又磊落,
切莫薄情又寡意。
鄰里之間多互助,寬以待人嚴律己。
長久相見要問候,熱情謙恭不失禮。
千萬不要揭人短,談東道西不相宜。
公益之事搶在先,不為瑣事傷和氣
不誇富,不攀比,
互相幫助,相互體諒是正理。
學禮儀,講禮儀,
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共同建設文明新社區!
3、《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們用真誠去澆灌,
用熱情來哺育,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裡。
禮儀是一首詩,
一首淡雅清晰的詩。
我們用理解去融化,
用關愛來撫慰,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裡。
我們是跨世紀的少年,
我們要做新時代文明的代言。
雨露下,我們播撒文明的種子;
陽光里,我們裝扮心中的春天。
帶給別人一個微笑,
別人給你快樂無限。
帶給別人一個溫暖,
別人給你燦爛心情。
帶給別人一片真誠,
別人給你深深思念。
送給別人一份謙讓,
別人給你敬重萬千。
讓我們把春雷藏進隊鼓,
敲響時代的鼓點。
告訴祖國,告訴媽媽,
文明禮儀伴我長大。
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
飛向藍天,飛向未來告訴太陽,
告訴月亮,我們是新世紀即將展翅的雄鷹。
做文明的使者,讓我們用微笑鋪設文明路;
做禮儀的少年,
讓我們用真心搭建禮儀橋。
文明禮儀伴我行,中華美德放光芒。
文明禮儀伴我行,到處盛開文明花。
4、《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

❻ 《白鹿洞書院教條》,又名《朱子教條》,由朱熹制訂。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書院重建「喜初成」,朱子

⑴關系:《朱子教條》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的教規,強調綱常禮教,以回及學問思辨,指出了修身答、處事、做人的原則。從內容來看,朱熹已經完成了理學的體系,以「理」作為新儒學的思想體系,將綱常 禮教具體化,表述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它的幾條,無不體現了朱熹理學的精髓,以及延續孔孟儒學的傳統:言忠信,行篤敬;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6分)
⑵影響:《朱子教條》是書院精神的象徵,得到統治者的承認與推崇,後來成為天下書院共同遵守的准則。隨著中國儒家思想與文化的傳播,它又傳播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不僅當年奉為學規,至今尚有高校而作為校訓者,可見其影響既深且遠。(4分)

❼ 中國古代師生禮儀有那些

對先抄師先聖的祭祀。漢魏襲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沈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❽ 師生關系的知恥明禮

說到師生關系的知恥明禮最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典型的要數孔子及其弟子的師生關系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典範 在《論語-為政》中,孔子說: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導之以政令,齊之以刑罰,則百姓以政令作為行為規范,設法逃避刑罰而不知其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則百姓以德禮作為行為規范,知廉恥而守禮節。
孔子為什麼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呢?借句鄧公的話說:「最大的失誤在教育」。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先來看一個《論語》中的故事,看完了故事,對此也就有所理解了。
魯國的政權自從操縱在季康子手裡後,季氏就不斷地聚斂百姓之財,以致國內政事混亂,偷盜之事不斷發生,盜患防不勝防,而盜賊則抓不勝抓。季康子覺得沒有辦法,就去問孔子該怎麼辦?孔子對他說:「如果你真不欲有盜,雖賞之不會有竊。」言下之意:這些盜患都因季康子而起。這其中的緣由,季氏似乎一時不能明白。於是,季氏轉變了話頭,對孔子說:「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他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象風,小人之德象草,風吹草偃,草隨風倒。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在《大學》中,曾子也說了與此相同的二句話,從一正一反說明了為政的道理,曾子說:「堯舜率民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民以暴,而民從之。」這二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堯、舜仁德的引導下,百姓會變得很仁慈。而在桀、紂暴政的誘導下,百姓會變得很殘暴(這一個道理,在「文革」中又被證實)。由此可知,季氏自己帶頭竊國盜民,上行下效,百姓就會跟著去偷盜,才使得全國盜賊成風。如果僅靠發布法令加以禁止,僅靠刑法加以處罰,而不從源頭(德)上,從禮義上去引導教育百姓,百姓仍然會設法逃避刑罰而不知恥,仍然又會去偷盜。反過來,同樣道理,一個明禮知恥之人,你賞錢給他,叫他去偷盜,他也不會干。孔子所說的:「雖賞之不竊」,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❾ 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的文言文翻譯

你好,解析如下:
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給個好評吧,謝謝你了!

熱點內容
中國鄉村教育 發布:2025-08-10 21:04:57 瀏覽:497
國情英語 發布:2025-08-10 20:45:16 瀏覽:259
七年級上冊數學找規律 發布:2025-08-10 20:22:20 瀏覽:110
趣味數學故事100字 發布:2025-08-10 19:46:56 瀏覽:171
什麼g 發布:2025-08-10 19:22:21 瀏覽:877
我的新班主任300字 發布:2025-08-10 17:58:31 瀏覽:409
教師師德先進 發布:2025-08-10 17:43:51 瀏覽:148
物理職稱論文 發布:2025-08-10 16:10:53 瀏覽:834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答案 發布:2025-08-10 16:10:10 瀏覽:568
滴英語 發布:2025-08-10 14:58:49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