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古代師生戒尺

古代師生戒尺

發布時間: 2021-01-29 12:29:37

㈠ 古代先生用戒尺打學生,能起到作用嗎

"戒"尺嘛 引以為戒嘛,應該有用。

㈡ 古代的戒尺是用什麼做的

戒尺 古代私塾里老先生拿著尺子懲戒那些調皮搗蛋,不好好背四書五經的學童的.

㈢ 古代為什麼戒尺是直尺不是量角器

因為古代沒有量角器,量角器是現在社會才有的。戒尺有兩種解釋:
一是指佛教的一種法器: "戒尺"也叫做"尺",它是用兩只木塊製成的。兩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長七寸六分、厚六分、闊一寸分余,下面四邊有縷面。俯者在上,長七寸四分、厚五分余、闊一寸,上面四邊有縷面。上木正中豎安木鈕一隻,鈕長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鈕敲擊下木。 這種"尺",是在"皈依、剃度、傳戒、說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儀節中使用的。近些年來,僧伽們所用的"尺",已大有改變。比較常見的,多半是用一條木塊,敲擊幾案而已。其木塊長約台尺四五寸、寬厚各約一寸一分。 這自然不是我所說的那種"戒尺"。我所說的,應是"戒尺"的
另一種解釋:"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晚清以來,隨著西學、新學的興起,傳統學問在新式學堂里逐漸式微,尤其是隨著一九零五年廢除已有千年歷史的科舉制度,私塾制度以及塾師亦退出了歷史舞台,隨之而去的,自然還有莘莘學子們無法忘懷的"戒尺"。"桌上放著一根兩指闊的竹板,一想不起來就要挨一下打,半本書背下來,'右手掌被打得發腫,有半寸高,偷向燈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滿肚子裝著已成熟的絲的蠶身一樣',陪在一旁的母親還要哭著說'打得好'。"這樣的"創傷記憶",定然不會只是一兩位少年學子的求學經歷。

「戒尺」也叫做「尺」,它是用兩只木塊製成的。兩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長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餘,下面四邊有縷面。

㈣ 中國古代有戒尺還有其他六種叫什麼

這個說的不是戒尺,說的是驚堂木:
(1)龍膽
皇上有一塊,叫龍膽;意內思是皇帝一拍四海皆聞,以容顯示至高無上的權利。
(2)鳳霞
娘娘有一塊,叫鳳霞;妃使用的稱作「鳳翥」,也稱「鳳霞」。
(3) 驚堂
文官有一塊,叫驚堂;縣宮使用的稱為「驚堂」或「驚堂木」。
(4)虎威
武將有一塊,叫虎威;將帥使用的為「虎威」,還被稱為「驚虎膽」,用以震軍威。
(5)戒規 (6)鎮壇
和尚老道各有一塊叫戒規和鎮壇;僧道使用的為「振垃」、「戒規」、「醒術」、「驅邪」、「含牌」,用以醒神。
(7)押方
葯鋪里有半塊,那叫壓方。葯鋪、醫生使用的稱作「慎沉」、「審慎」~

㈤ 古代先生拿戒尺體罰學生的作文

從小學的罰站到初中的跑圈,體罰幾乎是每一位老師在恨鐵不成鋼時想做的第一件事。有的人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有的則認為「棍棒底下出逆子」,我認為體罰只是一種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的行為。

老師為什麼會體罰學生?是因為想讓學生「長記性」,即借身體的痛楚,記住自己犯的錯誤以達到下次再也不犯的效果。

體罰的確會使學生銘記錯誤,但這只是短暫而表面的。學生因為怕被體罰而不犯錯誤,形成了犯錯誤的後果就是被體罰的錯誤觀念,以體罰管束著學生的言行,一旦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老師的體罰約束消失,學生就會原形畢露。所以體罰只能收到短期的效果。

體罰使學生銘記錯誤,學生自然會下意識地避免錯誤,如果避免錯誤的方法正確,自然皆大歡喜,而如果方法錯誤,例如:學生因為未完成家庭作業而被體罰,有些學生就會抄襲家庭作業來避免體罰,老師收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適得其反。其次,體罰還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世界上又會多一個中規中矩的模仿者。

體罰還會僵化師生關系,使學生對老師敬若神明,或恨之入骨;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暴政,哪裡就有起義,體罰還會激化學生的逆反心理,體罰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學生心理疾病……

總之,暴力維持的政權不能持久,體罰維持的「乖巧」、「好學「也禁不起考驗。毛澤東是罰站罰成的主席嗎?錢學森是跑圈跑出來的科學家嗎?

體罰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讓學生從心底里知道為什麼錯了,錯了會怎麼樣,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益。

㈥ 古代私塾中的體罰有哪些

戒尺打手心,罰站在院門外(情節嚴重者還得倒立),最經典的是沒收午飯,(讓他看著自己吃,嘴歪眼斜流口水,就是不讓吃。) 抄書當然也有,不過一般是以篇作單位,五十起抄,沒有上限。

㈦ 古代戒尺多長

30厘米

㈧ 古代老師用戒尺打孩子手心,是體罰學生嗎

按現代來的教育理念,這是體罰;但在源中國古代,只算教育懲戒,打手心是教育學生的一種常規手段。
現代的體罰概念: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師)對小孩身體使用的懲罰,其嚴厲性從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體罰,侵犯了兒童的尊嚴,對其身體和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現代的體罰的類型:罰站;罰抄;罰跑步;打手心;打屁股;打大腿;打腳心;罰跪;罰蹲;等。

㈨ 為什麼古代的教師可以使用戒尺

我們那時候的思想是不打不成才,所以老師才會有一個戒尺的。同時戒尺也是為了驚醒那時候的人,讓他們認真讀書,只有讀書才會有出息的,所以老師才會時時的提醒學生要謹記。

㈩ 古代夫子教書為什麼要用"戒尺"

"戒尺"中的「戒」和「尺」的含意,所謂「戒」,自然是訓誡和懲戒了專,古人曾說「人非聖賢孰屬能無過」,而過錯自然是越早糾正越好,所以在學堂上犯了錯誤,夫子的戒尺就是用來懲戒學童的,好讓對方記住錯誤和教訓;而「尺」,則是尺度、標准,人生下來是沒有道德和法律觀念的,基本的道德觀和法律觀都是在後天學成的,所以需要一個做人的尺度。
可見,戒尺不僅僅是用來懲戒人的,也是告誡學子們應該懂得基本的社會規矩,擁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尺度。
方寸之物,卻蘊藏著如此多的大道理,這便是儒教的智慧。

熱點內容
渝北區教育委員會 發布:2025-08-07 10:05:00 瀏覽:360
燕窩宋老師 發布:2025-08-07 09:55:26 瀏覽:993
德語文學論文 發布:2025-08-07 09:21:32 瀏覽:859
如何錄制ppt 發布:2025-08-07 08:17:20 瀏覽:798
翠鳥移巢文言文翻譯 發布:2025-08-07 08:12:03 瀏覽:365
英語九上單詞 發布:2025-08-07 07:16:52 瀏覽:564
融創2016暑期 發布:2025-08-07 02:30:33 瀏覽:472
自體脂肪豐胸多少 發布:2025-08-07 02:05:56 瀏覽:289
數學及其歷史 發布:2025-08-07 02:05:19 瀏覽:240
班主任見習記錄表 發布:2025-08-07 01:38:20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