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德育案例
㈠ 小學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推薦]新昌小學「小詩人」——優秀「春詩」展 lt 04-17
[德育案例]新昌小學「春詩誦讀」活動知識競賽成績統計表(六年級) lt 04-17
[德育案例]新昌小學「春詩誦讀」活動知識競賽成績統計表(五年級) lt 04-17
[德育案例]新昌小學「春詩誦讀」活動知識競賽成績統計表(四年級) lt 04-17
[德育案例]新昌小學「春詩誦讀」活動知識競賽成績統計表(三年級) lt 04-17
[德育案例]新昌小學「與奧運同行」知識競賽成績統計表 lt 12-20
[德育案例]溧陽市新昌小學「與奧運同行」知識競賽試題 lt 12-19
[德育案例]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lt 11-12
[德育案例]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批評的藝術 lt 11-12
[德育案例][注意]美國小學生守則和中國小學生守則對比感想 lt 11-12
[德育案例]是「自治」改變了他們 lt 08-27
[德育案例]不容忽視的優秀生思想誤區 lt 08-27
[德育案例]班會課上意外的收獲
㈡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一、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姓名:劉某
性別:男
年齡:十歲
三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擁有一定的主動性。能完成作業。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特別受不了別人說它,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冤枉。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這位同學今年十歲了,家裡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罵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對待他媽媽也是如此,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他的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長大,種種情況都情有可原,還是得用愛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澆灌。
2、在班級里,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 他犯錯誤,他不能冷靜,教師應該絕對地冷靜。每次對於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讓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3.以強項來淡化弱項,早就發現,他對於勞動還是能實實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
4、他對於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無,這一點也需要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給他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讀讀關於寬容的名言,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結合他本人的事例來感受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美好感覺。講講生氣對於身體,心理的傷害。
5、讓它感受到同學們對他的愛,感受到集體成員就像家人一樣,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讓小摩擦影響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學期的了解及教育,這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老師信任了,他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
㈢ 初中班主任德育案例主題通常是哪些內容
1、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讓班級充滿氣息和活力
師愛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uot;,&uot;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uot;,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愛護和關心每位學生,學生就樂於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為了盡快地使自己對新生產生真誠的師愛,我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他們接觸、交往。課間、飯後找他們聊天、說笑;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想辦法幫助解決;在他們出現思想問題時,找他們談心,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同時與他們的家長保持,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學生對陌生環境的焦慮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歡樂所取代,逐漸的喜歡這個集體並安心開始學習。
班主任還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各種活動,既做組織者,又做普通一員,讓學生感到班主任不但&uot;可敬&uot;而且&uot;可親&uot;.在軍訓期間,我和學生頂著烈日,共同進退,短短四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在他們入校後的第一次運動會,我和同學們一起寫標語、做小旗,為運動員們吶喊助威,雖然嗓子啞了、曬脫皮了,但師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們感受到新集體的溫暖,增強了新集體的凝聚力。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級管理制度,讓班級管理充滿「人情味」
俗語說得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班風正,學風盛」,班規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約束和糾正。利用通常的強制手段迫使學生遵守往往會適得其反,多設獎勵機制,減少懲治手段,如班級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往往會為了彌補自己的扣分而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是額外工作。另外,「人無完人」,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犯錯,班規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學生犯錯後不要馬上處罰,可先提醒、後警告,或罰以娛樂節目等等。
對於新班級,開始階段的常規工作抓得好,就能為以後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礎,班級會出現積極向上穩步前進的局面。班集體的凝聚力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班級的綜合評比也就會有很大的進步,每月一次的流動紅旗既是見證更是進一步前進的動力。
3、建立一支優良的班幹部隊伍,使班級「分權」、「分層」合作
小學的孩子較為單純,有著強烈的表現慾望,都希望在參與班級管理時大展身手。如果權力過於集中在幾個同學手中,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於營造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圍,並且會大大減弱班級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實行班級工作「分權」,班幹部、課代表、小組長、各級各類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應當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相互制約,力爭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級工作更加有序。
當然,選出的這些班級幹部畢竟不是完人,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定期對班幹部的工作能力進行培訓指導,給他們講解各部分的工作要點,組織他們學會指定計劃及具體措施,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並加以糾正。同時必須嚴厲批評班幹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鼓勵他們以身作則並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樹立良好班風。
4、培養一班充滿自信的學生體,盡快適應緊張的初中學習生活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否成功有三條:自信、專注、條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築在對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計上,並能認清自己潛在的能力,相信今天辦不到的事,經過努力明天一定能辦到。由此可見,自信是成功的起點。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樹立他們相應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別是開學初,很多學生會因為跟不上進度,出現「消化不良」或「欠債」的現象,嚴重的還會產生厭學心理,導致惡性循環。我主張學生在自我暗示中培養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種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並指導人的行為,使之按預想的目標活動,最終達到目的。例如,當一個人心情沮喪時,反復在心裡默念:「我精神抖擻,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幫助人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所以,經常讓學生在心裡鄭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語,比如「我一定能學好英語」,「我的語文成績越來越好」,考前默念「這次考試一定能考好」等,不僅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就能引導學生採取相應的對策。開學初,我就邀請了幾位學習成績優異的老生來到班上進行學習經驗交流,介紹他們是怎樣較快適應中專學習生活的,一方面請他們從整體講他們的學習經驗體會,另一方面講學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老生的現身說法,對新生是大有幫助的,使他們建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我還經常與任課老師保持,請任課老師進行各科學習的具體指導,包括聽課習慣、作業要求、學法指導等,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真正地學會學習。對一些學習較差的同學,加強個別指導,幫助學生問題所在,有針對性提出改進措施。
「萬事開頭難」,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但一個班級的管理如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位班主任在管理這個班級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