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生的成長
⑴ 師生成長,老師默默關注學生,感恩老師的500-800字文章
感恩老師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我要感恩我的老師. 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蒙學初開的小學生,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人,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信息時代的來臨,教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於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整個過程.正像人們所共識的那樣:社會的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的發展依靠教師.教師的默默辛勞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 老師的愛,叫做師生情.這種情是人世間最嚴肅的情.當我犯錯誤而受到懲罰時教導我的是老師;當我遇到一道難解的題而汗流浹背的時候,為我細心講解的是老師.一個贊揚的眼神,使我萬分開心;一句溫暖的問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種親情. 有一位教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贊美,我們只喜歡"老師"這兩個字……這些質朴的言語無疑是教師們共同的心聲,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們感謝老師們辛勤的教育,感恩於他們的諄諄教誨,然而,再多贊美的言語,仰慕的辭藻,也比不上我們用愛和行動來感恩老師. 當我懷著害怕的心第一次跨進校門時,老師您陽光般的笑容給我以安慰.您將我那顆恐懼的心理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豐富多彩校園,也帶進了學習的殿堂. 當我懷著疑惑的心面對一道難題時,您耐心細致的給我講解解題的思路.您將我那顆困惑,堵塞的心理帶到了題中,帶進了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中,也帶進了趣味無窮的數學天地里.當我懷著慚愧的心面對錯誤時,您意味深長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您將我那顆幼小,無知的心靈帶到了正確的道理中,帶進了我日後要正確面對錯誤的信念中,也帶進從錯誤走向正確的生活中. 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您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帶進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帶進了以後成功的大門里. 當我懷著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您將我那顆驕傲,浮躁的心帶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帶進了上進的"流水"中,也帶進了自強不息的世界裡. 當我…… 不論我遇到了什麼,您都會與我一同面對.老師,在我的眼裡您是神奇的.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您,"感恩您,我的老師,感恩您為我所做的一切!"那麼,什麼是感恩呢"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也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感恩老師,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 下課後,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這也是感恩
⑵ 迷戀師生的幸福成長,是什麼意思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每當聽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唱起這首歌,心裡總是酸溜溜的……
小時侯,我很想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干許許多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背著媽媽的叨嘮,爸爸的責備.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長大了,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長大了,作業漸漸像小山似的多起來.放學後,我不敢去玩,去看自己喜愛的書,我怕自己的作業完成不了,我只能拚命讓自己的筆在本子上蠕動著,等到華燈初上,我又騎著自行車狂奔在回家的路.課程也逐漸地繁重起來.每當晚上回家復習時,我望著一大堆的書 ,真不知該去復習哪一科,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地理?還是……
我多想有時間去玩會啊!去打打羽毛球,看會兒電視就恐怕成為了我最大的享受了吧.每當看見一大群小孩子們蹦蹦跳跳的樣子,我就多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啊!可玩著玩,我又想起了自己可憐的功課,結果又沒心情去玩了.我多想再回到童年,丟掉那無盡的煩惱,再重新當一回無憂無慮的小孩
成長的煩惱
成長的步伐到來了,成長的煩惱也緊隨而來.讓人整天都籠罩在憂郁中.
「你怎麼這么粗心,英語的大寫字母寫成小寫字母;數學不是小數點忘了加,就是死腦筋轉不過彎;語文也是,不該錯的總是錯.……成績總是沒有提高!」從上初一開始,這類話就常常在我心頭縈繞.有時候是父母批評的話語,有時候是我的自訓,有時候卻是妹妹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績提高上去,不過總不能稱心如意.不是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敗下陣來.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誰不想考個好成績,可是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所盡的努力也不同,所以收獲的「果實」也有干癟和飽滿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說一身一聲:「盡力而為!」了.
人生有競爭才會精彩——這是我安慰自己的話.但盡管如此,仍有不少煩惱讓我揮之不去:作為一名學生,我告訴自己成績不能太差;作為女兒,我告訴自己不能讓父母大失所望;作為姐姐,我告訴自己要給妹妹一個好榜樣……因此,煩惱也就日益增多.
可是反過來想想,如果好成績那麼容易就讓我得到,那豈非大失它本身的意義,也失去了人們想要擁有它的慾望嗎?這樣想想,煩惱固然減少了許多.卻有另外一種看法在腦海中形成——這以上的話雖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過於幼稚,就有點像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沒有努力爭取,好成績是不會送上門來的.所以,煩惱仍像一個影子,無時無刻都在跟隨著我.這也許是庸人自擾,但的的確確,這應該是大部分同學所面臨的煩惱.
要解決這個煩惱的辦法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我現在終於明白這首歌曲實際上唱出了我們青少年面對學習的煩惱所表現出的無助與茫然.成長的煩惱在不斷涌來,希望我們能招架住所有煩惱的「襲擊」,學著在煩惱中健康成長!
自從我開始上學.不必說那麼重的書包,也不必說那被稱為「含金量」較高的書.就光是父母的嘮叨和他們的壓迫就已經夠我煩幾個月了.越長大.煩惱越來越沉重,直壓得喘不過氣來.
時間一點一滴悄悄地溜過,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生活已成為了回憶,踏入了一個嶄新的中學時代,然而煩惱已經臨近,一塊塊地向我沖來了.
那天我剛放學,恰好作業已被我在學校做完了,本想輕輕鬆鬆的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放鬆一下緊張疲憊的身體.還沒等你做下,「機關槍」就瞄準你開始對著你「開槍」了:「還不趕快去復習,都初中生了,還不自覺去學習,還有閑功夫一個人在這悠閑的看電視!」這時的我,只好負著「重傷」回到自己房裡埋頭葬在書海里.為什麼家長不能體會一下現在孩子們的心情?只會動不動就罵,甚至……哎!沒辦法,和媽媽抗衡簡直就是自討苦吃,那又是何苦呢?還不如看下書……
還有一次更慘:那天家庭作業又多,一回來就回到自己房裡埋頭當起一個小抄寫工,剛坐下來.「快下來.」媽媽大聲喊到,「劉熠,看媽媽給你買了什麼好東西!我驚喜地跑到樓下,心想還以為是媽媽給我買了我最歡的玻璃杯呢!我過去一看,都是一些作文書和一些數學練習.誰知……哎!想法一落千丈.媽媽輕聲告訴我:「看你都上中學了,多買幾本作文書給你看也好,可以多讓你學點,那些數學書都是質量很好的,裡面內容都寫得很詳細,要不你每天就多看些和……」我打斷媽媽的話語大聲說:「你知不知道,我現在作業都很多,而且還有老師布置的的任務,從小到大我總是隨著你們大人的意願做事,大部分時間已經放在了學習上,又要完成很多的作業,玩的時間幾乎沒有,我想我應該讓你們看一下我的思想政治書了.放了假,又讓我學這個,學那個,我的腦子都快炸了,難道我真的應該像個「機器人」一樣一天到晚有做不玩的事嗎?」媽媽和剛才似乎變了一個人大聲說:「我現在跟你買這些,都不是為你們以後的前途著想,都不是為了你好嗎?」我的 「火」騰地上來反駁到:「難道大人們都要以這種的方式來愛自己的孩子么,以為讀讀死書就算了嗎?我們每天5點40起來,那早跑去學校我們難道不累嗎?還有這么多的作業,我的痛苦又有誰了解呢?你們就知道讀書讀書.有沒有為孩子們著想他們到底有沒有自由.」「嘿,我辛苦了這多年,都不是為你好,你們么樣都不了解父母呢?」媽媽嚴厲地說.「像那些只知道讀死書的,那不是他們自願的,都是像你們這些父母逼的,有的高中生甚至為爸爸媽媽逼自己上學的事情都走上了自己不願看到的一條決路.這不是別的,都是你們大人逼成這個樣子的.」我邊啜泣邊大聲說……最後的舌戰中媽媽被我氣得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我自己也吵累了,有跑到自己房裡做起作業來,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的樣子,表面我什麼事都沒有,其實我的心裡卻非常難過:縱使媽媽再怎樣我也不應該用這樣的口氣去和媽媽說話.但是他們的這種「家長作風」都讓人受不了的.為什麼大人們都要把我們自己的理想扼在搖籃里呢?我真想……
也許媽媽是對的,是我這些學習太緊張才會導致我會變成這樣,不管怎麼我都不能用這種態度來對待養我多年的母親.哎!還是想怎麼去和媽媽道歉吧!
有人說,成長是一串快樂的音符,可是為什麼我卻找不到快樂的感覺,尋不到快樂的節奏,沒有自由也沒有幸福,我真的好煩惱
⑶ 當年的「中師生」現在過得怎麼樣
關注教師群體,關注師范教育,歡迎點擊「關注」我
大約從1980年前後,為了緩解農村小學師資嚴重不足的壓力,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學生就讀中等師范學校、學生畢業後到城鄉小學任教的招生政策。這一政策執行至1999年。當年他們以出類拔萃的優異素質選擇上中師,除了為了解決一張飯票,也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此之後,每一屆畢業生中的大多數被分配到了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教書,成了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中國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鄉村教育的發展,他們功不可沒。說他們是中國鄉村教育的基石,一點也不為過。快3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中師生」現在過得怎麼樣?看看網友的留言吧
@零度頑童:我就是87屆的中師,當時全縣六千多考生只有一百多能考上中專。現在工作28年,不後悔!
@雲出岫11:我90年考取師范,當時還不滿15周歲,三年後分配到農村初中教學畢業班,所教學生和自己一樣大,現在教齡二十四年,起早貪黑,月資3000元
@月滿西樓:93年考上中師,96年畢業直接分配到小學,當年考上重點高中的同學有的北京發展很好,有的還不如我們,只能說是不上不下吧.
@山清水秀:我是84屆中師生,以高分考入中師,只為一張飯票。比我成績低的上了高中,如今人家博士、碩士,工程師,出國留學的,記者,編輯等很多,同行改行的書記,市長,局長很多,一唯我三十年奮斗中小學,工資5000。
@灶王爺:我也是中師生,82年考起的,連續工作35年,中學高級職稱,農村小學任教。看到學生越來越少,心裡十分悲哀,魯迅還在,一定會痛心今天農村的破敗!!!
@銀河星曉:83級86屆中師畢業,畢業時才17歲,通過後來的進修,現在是縣第一中學的主科教師。
@YCG園丁:我是1978年初中畢業考上中師的,當時我們學校四個畢業班200多人就我一人考上中師,另兩個中專共三人,1981年中師畢業,就一直在偏遠的農村小學任教36年,現為一級教師,工資5000多元。
@LYZ:1979年初中畢業,14歲多考中師,當時縣上地區數學競賽都拿名次,82年畢業,山區村小學教課1年,後縣里進修英語1年,回到鄉上教初中1年,考上教育學院學習2年,再到軍工廠子弟學校教書5年,剛好合同(軍工廠付了地方教育局教育學院學習費用,簽定5年不得離開合同)到期考上研究生離開,95年畢業後到省級機關。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我是80年入學的中師學生,那時候剛剛恢復高考制度,一個縣每年錄取大、中專學生加在一起也不超過一百人,不像現在光本科就有幾百人。82年畢業分配到編遠鄉村,師資力量嚴重缺乏,農村辦學條件非常差,黑屋子、土檯子、里邊坐著泥孩子,連用電都解決不了,每月工資只有33元5角。那時候沒有任何私心雜念,一心一意干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35年過來了,我們老了??
可以看出他們大部分人還工作在中小學,特別是鄉村中小學校,用自己的方式,不斷的奮斗,來修煉自己的人生。正如有網友說:安貧樂教,每月拿著不高的工資,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書,育好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很知足。
點擊添加「關注」期待與您交流,做知心朋友。
⑷ 二十年前的中師生,大多數會是哪樣的生活狀態呢
上周末,閨蜜阿娟參加了一場中師同學二十年聚會,她感慨萬千,在朋友圈中寫下這兩句感言,並配上了一波合影。
當大家再次按學號依次排隊,似乎,又回到青春飛揚的學生時代,曾經十七八歲的少年,似乎就在眼前。可現實,老師已經白發蒼蒼,而大家也邁入四十歲的門檻。燦爛的笑容似乎加深了眼角的皺紋。在時光的長河裡,男同學漸漸蛻變為男子漢,女同學也褪去了青澀、幼稚,各有各的風采。
生活的磨礪之下,每個人最終都活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二十年前的中師生,現在還好嗎?
也許,已經不再輕言歲月滄桑,只想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在拼搏與奮斗的路途上,從未懈怠過,真的很不容易,為自己點一個大大的贊吧!
⑸ 師生心靈成長的故事
我看過一篇:講一個男孩父母離婚,人人都討厭他,老師卻對他十分關心,長大後成了一名醫生,每到教師節都會送來自己親手做的賀卡。一次他要結婚了,他請老師坐在長輩席上,做自己的母親。老師十分感動!
希望可以幫幫你!!!!!!!11
⑹ 教師應該如何不斷的成長
教師要不斷的成長應該做到:
⑺ 在成長過程中,走過了師生感情寫一段話
在成長過程
中,走過了
師生感情
寫一段話
⑻ 淺談如何構建師生共同成長課堂
一、多方同構巧預設
多方同構是指在課堂的預設過程中,教師、學生、課程標准、教材等多個維度共同建構而成。包括「教師與課標同構」「學生與課標同構」「教師與學生同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隨著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革,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政策需要被落實到各個方面之中。
以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用水測量時間》一課為例,談談多體同構的預設過程。首先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將本課目標定為:通過製作水鍾、玩水鍾,發現問題;能提出影響水鍾測量時間因素的假設,並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在實驗的過程中採集數據、分析數據,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其次,由於學生對科學實驗課都很感興趣。在設計本課的時候以引導學生設置實驗裝置,利用實驗裝置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測為主線,讓學生在檢驗過程中合作、生疑、探究、反思、拓展。至此課前預設的框架基本成型。再次,在上課之前我親自多次進行對比實驗,對影響水鍾測量時間准確性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數。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科學預設,在實驗之前試著提出問題和假設。在匯報交流時,發現他們對自製水鍾如何操作、控制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於是在這方面及進行時循循善誘地指導。
二、分工探究落實處
新課程標准提倡的學習方式是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經歷了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著教師與學生思維方法、思維狀態的碰撞,師生間思維的不斷交鋒、互動、發展的過程。
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對問題的討論、研究。在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之前讓孩子們先討論怎麼操作,要注意些什麼?讓孩子先明白實驗的目的和實驗方法,操作起來就會有實效。討論完了以後,讓他們自己分工,每個孩子都明確了任務,有的計時、有的操作、有的觀察……這樣,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碰到了一些困難,我引導他們相互合作,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講究分工、合作學習。在交流時,有些方法沒有講清楚,有的小組互相合作的效果不好,需要再次指導。交流、討論、探究是科學教學中經常會用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採取巧妙問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分工、討論、交流時,老師的巧妙講解顯得很重要,要做到簡潔明了,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情感共融顯狀態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學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情感互相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激發出良好的教學和學習狀態,高效率地完成教與學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生思路能否打開,情感能否釋放。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融洽、快樂、民主的學習環境。
教學《用水測量時間》時,學生在製作水鍾和測量的過程中,就存在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如果不及時對學生此時的學習情感狀態進行鼓勵,將對後面的探討產生影響。於是在討論的過程中,針對水鍾能否計時?受到哪些因數的影響?同學們產生了很多疑問。我問學生:「為什麼測10毫升、50毫升水的用時組與組之間的誤差不大而測100毫升水的用時組與組之間的誤差大?」學生思考了良久後,有學生說:「剛開始實驗時,杯子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壓力,滴水的速度比較快而且均勻,到了實驗結束時,杯子中水的高度低壓力小,滴水的速度比較慢。」整個交流的過程中都是建立在尊重學生情感的基礎上的,以激發和鼓勵為主,從而激發教師與學生情感及時同構的自然狀態的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課堂上教師的鼓勵讓學生有一種自信感、愉悅感,他們毫無拘束地去學習、探索,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探究興趣。
四、師生評價生共鳴
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為評價主體,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師生間多元評價同構與教學過程中,引發教師和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以此促進學生由內隱到外顯的最佳狀態,從而實現「雙贏」。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教師根據課堂反饋的情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