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事跡報告
⑴ 師德標兵事跡材料
她1998年畢業於河北平泉民族師范學校,已在教育這片凈土上辛勤耕耘了11年。11年來,她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把愛的陽光灑向她的事業,灑向她的學生。她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用平凡而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
一、 務實創新,不懈追求。
她是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任教六年級的語文、數學。當一名出色的教師是她努力的方向。在教學改革中,她積極探索,勇於實踐,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常共同研究,主動聽課,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找到一套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她提倡學生向課本挑戰,向教師挑戰,向權威挑戰;給學生多一點思考問題的時間,多一點知識消化反饋的餘地,多一點進行活動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環境,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和時間,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索中學習,在參與中發展。在今年的4月23日,北師大明德項目專家組來我校進行課堂教學指導,她講授的《體積和體積單位》受到了聽課專家的好評。尤其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體積單位的建立這一環節的處理:首先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立方厘米的大小,接著親自動手做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最後讓學生親身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這一教學觀念得到了專家的肯定。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她都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因為她知道教師的本職在於上好每一堂課,向40分鍾要質量,這是根本,也是必勝的武器。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靈活運用以學過的知識,在每單元的過關測試上她都煞費苦心,每次檢測前她都要先做一遍,其用意一是看題目是否有出入;二是看題目的難易程度和出題的導向,以便檢測時做到心中有數。測後都有詳盡的質量分析,並讓學生每次測後都總結經驗和教訓,並把錯題整理到自己的錯題集上,以便在最後的期末復習時有側重點。一個班的學生很多,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僅反映在卷面上的錯誤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批閱時她做好詳實的原始記錄,這樣就能在矯正課上有的放矢,同時又可作為課上和課下對學困生輔導的依據,盡管這樣做會投入很多的精力,為了讓學生多學點東西,完滿的完成學業,這也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積極參加學校和中心校組織的教研活動,不放過每一次實踐鍛煉的機會,在中心校組織的評優課教學中獲二等獎。
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有人說敬業和奉獻是一對孿生姐妹,奉獻就是付出,她深有同感。畢業班的工作是繁重而又緊張的,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甚至中心校,而今年又是教育質量年,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每天早晨踏進校門就感覺像是一個上足了發條的鬧鍾,總也有忙不完的事。自復習以來,白天測試,輔導,沒有批閱作業的時間,就在下午放學時帶回家晚上批閱。上一年級的女兒總是不解的問:「媽媽,你們校長為什麼給你們留那麼多的作業?」她總是笑笑說:「是呀。」每天忙完已是晚上10點多,而第二天早晨7點不到又准時的踏進了學校的大門。
然而就在緊張的復習階段6月份,她的母親摔傷了,從平房上摔了下來,當時昏迷不醒,搶救一天才蘇醒。為了不影響她的工作,父親沒有讓她知道,當她周日回娘家時才知道,急忙趕到醫院,看到了正在輸液的母親,轉眼間蒼老了許多的父親。她沒有一句話,天生不愛哭的她只有流不盡的眼淚,當時真想請幾天假陪著母親,可是想到臨近畢業的學生們,她把這件事埋到了心底,第二天照常上班了。一想起這些心裡就很難受,覺得對不起家人,尤其是聽到母親現在常念叨的那句話:「不如不供你們上學了,一個個都不在身邊。」心裡更不是滋味。唯一對得起的就是她的學生,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她班中有5人報考平泉四中,全部被入取,於天偉同學以總分第一的好成績考入了窪子店中學,她班的畢業考試成績居全校第一。
三.愛駐於心,尊重學生。
教師的工作實踐使她認識到,育人之道德在先。作為班主任,良好的師德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基礎,良好的師德最根本的一點是愛學生。如果說一個教師很難對自己的學生產生感情,那麼她所有的工作就無外乎空中樓閣,擁有良好的師德,就有了解決好學生問題的保證。
愛心,來不得半點虛偽。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掌握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原則,嚴慈相濟,在學生表現好的時候決不吝嗇贊美的語言,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也絕不姑息遷就。父親般的嚴厲和母親般的慈愛應該表現在班主任的眼神中,這一點就是她所追求的。師,楷模也,教師關愛教育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自己總是在上課前到門口侯課,班裡的臟活,累活帶頭干,從不袖手旁觀。教師在各項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範作用,才給了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班級氛圍。
愛心,是想學生所想,不斷給學生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班內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她總是注意去發現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機去開導學生,比如學期評語,對每一位學生,她總是力求抓住特點,用殷切的話語給其以激勵和警醒。楊浩同學剛到她班時,語文、數學都在40分左右,家長都放棄了說:「孩子就是來養養身板,不指望她考學了。」通過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她自己的努力,兩年後的畢業成績語文79分、數學69分,第一次看到了她的那麼燦爛的笑容,聽到她那句發自肺腑的「老師,謝謝你。」老師笑了。
她特別重視新課改下新型師生關系的功用,有這樣一句話:「你不可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面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出平整的文字一樣。」只有在民主和諧、自由寬松的環境下,人的思維才能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才能發揮其最佳水平。她一直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較好的實現了因材施教,在學生中有一定威信,學生也樂於接受她。今年畢業生最後一次返校時,學生楊利偉和她的媽媽一起來了,家長見到老師說:「劉老師,你對我們利偉真好,回家總是念叨你。孩子捨不得你,給你寫畢業留言時哭了好幾次。」說著說著竟也哭了,當時真不知說什麼好,現在想想這就是學生和家長對老師表達的最真摯的感激之情。老師給學生沉甸甸的愛,學生回報給老師更深更重的愛。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憑一顆愛心做人使她在工作中力爭做一個能容人的人。容人使她以學校利益、以學生利益為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7年撰寫的論文《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獲省級優秀獎,2008年獲中心校教學標兵和縣級骨幹教師稱號,2004、2006、2008分別獲縣政府嘉獎。
人無完人,她還有許多缺點需要不斷改正,比如增加耐心。與各位老師相比,很明顯存在各方面得差距,她將以各位老師為榜樣,繼續默默耕耘,用她無私的愛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個孩子,用園丁的品質、春蠶的志向、蠟燭的風格、孺子牛的精神,為教育事業奮斗,把真誠的愛毫無保留的奉獻給她的事業,她的學生。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高尚的師德,只要不斷的去學習進取,去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就能做到最好!
⑵ 哪裡有感人的師德事跡報告材料
甘 為 人 梯 無 私 奉 獻
----記康學紅同志的先進事跡
康學紅,男,現年40歲,大學本科學歷,市級骨幹教師,中學一級教師。1991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7月-2007年9月在金塔縣二中任教,2007年9月調入金塔縣第三中學工作。
康學紅同志是金塔縣三中教學一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17年來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出了一條平凡而輝煌的道路,今天他還是像以前一樣默默地為教育事業、為農村發展執著地奉獻著、攀登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他的一言一行都在詮釋著「師范」兩字,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學生。
一、愛崗敬業業務過硬,做學生滿意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教研上,他深鑽教材,聯系實際,在教法上,他總是走在潮流前面,堅持以教研促教學, 堅持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他鼓勵同學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強調「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最大限度地開發和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同學們聽他的課無不入迷和叫好,同行們聽他的課則總有新的啟示和體會。他所教班級學生的成績無論是在全縣,還是在年級組都名列前茅。1996-2002年他所帶畢業班學生的數學成績四個第一,兩個第二;2002-2007年度所帶高初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均名列前茅。在二中他是公認的數學教學業務帶頭人。他積極參教研與甘肅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的研究。2001年他的論文《現代教學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獲得市級三等獎,2001年有他輔導的學生吳海燕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得二等獎,2004年他參與的《重視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應用》通過了省級驗收。2008年度調入三中後他一如既往他所帶班級的教學成績名列年級組第二,班務工作名列年級組第一.康老師的成績取得全源於他愛崗敬業的精神。教學工作任勞任怨,早來晚走多年如一日,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他追求簡練與嚴密,探索理想與創新,弘揚人性與感動。他講課風趣幽默,他的學生們都說:「聽康老師的數學課是一種享受,成為康老師的學生是一種榮耀」。近年來在我校開展的學生評教活動中,康老師的滿意率都是百分之百。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時,他還主動承擔了指導年輕教師工作,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從課前准備、重點、難點的分析和處理,到學生反饋情況都耐心指導,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他曾多次擔任各級示範教學,分別獲得了校級一等獎、縣級三等獎。
二、潤物無聲,做學生敬仰的班主任。
康學紅同志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他曾說「教育的技巧和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這句話確實一直激勵著他用無私的愛去打開學生的心扉,凈化學生的心靈。他十分信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他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表率:
1、以身作則當「旗幟」。他深知班主任就是班集體的一面旗幟,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影響整個班中學生的言行舉止,所以他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身體力行。學生病了,他噓寒問暖,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關愛;看見紙屑,他俯身拾取,是為了讓學生懂得環境整潔靠大家;他終將自己作為一面旗幟放在班集體中,讓學生心領神會,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他那博大的人格感召力潛移默化的教育著學生。
2、懂得寬容「愛」字當頭。對待「問題學生」,他經常從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當學生犯錯誤時,他總用博大的胸懷去寬容他們,給他們自我改正的機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他作心靈的交流。
3、精心組織各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教育。康老師多才多藝,善於組織各項活動,他把學校安排的每一次活動都看作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次機會,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每次活動他都精心策劃,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由於他組織措施得力,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所以大多活動他所代的班級都能獲得學校表彰獎勵,這更加深了同學們對他的信賴和敬佩。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仲老師他付出的是汗水和艱辛,而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而沉甸甸的情感。17年班主任的他所帶班級曾多次被評為鎮,校級文明班集體.2003年他所代的班級被評為市級文明班集體。
三、無私奉獻,作領導的好助手
康學紅同志在擔任年級組長期間主動配合學校領導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帶動全組教師團結協作為學校的整體工作增光添彩,2005年度、2006年度、2008年度他所帶年級組在全校評比中都居第一。
以後的路還很漫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衷心希望康學紅同志能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正確處理工作與娛樂的關系,更大膽地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出謀劃策,為三中輝煌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