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師生命
⑴ 蟲師講的是什麼 好看嗎
這里的蟲既不是動植物,也與微生物和菌類不同,是更接近生命原生態的東西。這些東西總稱為「蟲」。它們的形態和存在都很曖昧,當人與蟲的世界重疊之時,發生了超越人類智慧的怪異現象,此時人類才開始知道它們的存在。
所謂生命,並非為威脅異己而存在。只是,各自以各自的形態存在著——作為連接這樣的」蟲「與人類的」蟲師「--主人公銀古,在旅途中不斷與各種各樣的人及與其關聯的蟲相遇。繪就了每話登場人物各不相同,讀不盡的畫卷
第一話:綠之座
人:五百藏森羅,廉子
蟲:初登場
能賦予所繪圖象生命的神筆少年森羅,與蟲師銀古相遇了。深夜,銀古抓住了一名半人半蟲的美麗少女。她竟是森羅已經去世的奶奶廉子。參加過「蟲宴」的廉子,無法作為完整的人死去,一直在家中徘徊。為了見到廉子,森羅再次提起神筆,畫出了盛滿生命之酒的綠盞,使廉子以少女之軀再生。但碎盞難圓,她已永遠失去了人類的生命。
看點:鋪天蓋地的綠。作為TV動畫第一話,從畫面到音效堪稱驚艷,總體水平趕超劇場效果,讓之前不少冷眼觀望的讀者對動畫燃起極大熱情。
譯名辨析:しんら,森羅,一做神羅,應該是日本人比較尊貴的名諱,具體資料待考。個人覺得「森羅」似乎更符合作品氛圍,所謂「森羅萬象」,正是蟲的另一種含義。
第二話:瞼之光
人:翠,阿齊
蟲:黑暗瞳蟲&液態蟲
小姑娘翠得了無法醫治的眼病,只能住在黑房子里,少年阿齊是她唯一的朋友。在翠的引導下,阿齊也閉上了第二層眼瞼,看見了黑暗中的光芒。但寄生在他們眼中的蟲卻因此加速繁殖起來。聞訊趕來的銀古誘殺了從翠的眼中爬出的蟲,卻又用蟲治好了翠的眼睛。用蟲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翠露出了略微寂寞的笑容。
看點:從翠眼中洶涌而出的蟲,向著月光升騰。作為原作最先得獎的一話故事,兼顧了各方面的平衡。首先,緊張刺激的捕蟲過程被很好地商業化,成功抓住還沒被徹底吸引的低齡觀眾。其次,黑暗瞳蟲和液態蟲的存在形態初步展現了整部作品的世界觀:黑暗與光明共生,彼岸世界不可觸摸,人不能長久注視蟲的世界,否則便會迷失自我。最後,牽涉銀古身世的眼睛也被提及,一個懸念伏線千里,與12話《眇之魚》遙相呼應。
譯名辨析:液態蟲,在這一話里其實沒有給予專用名詞,僅僅從形態上加以描述。但從後面的故事來看,翠眼中湧出的和銀古注入假眼球的,應該就是《眇之魚》中的「銀蟲」,即帶來「永暗」的光之蟲。
第三話:柔角
人:真火
蟲:呍&阿
在被雪覆蓋的寂靜山村裡,村人一個接一個失聰,而真火卻因為聽見太多的聲音無法正常生活。這一切都與寄生在他們耳中的蟲有關。驅逐它們的秘密就藏在真火的體內,提示的線索則在真火母親的遺言里。危急關頭,銀古終於找到了答案。他教真火捂住耳朵,聽見了自己體內如熔岩般的巨響,那是比任何生命都強大的求生意志。蟲終於被真火的生命之聲趕出了體外。
看點:大音稀聲,落雪無痕。可是,你一定聽見過極度寂靜中耳中的嘶鳴,你一定感受過捂住耳朵時肌肉傳來的搏動,在我們小小的身體里,蘊藉著如此巨大的力量,怎能不令人驚奇呢?對這種種聲音的精妙捕捉是本話的一大亮點,甚至耳朵有點堵住時、半通時的聽覺效果也分辨得如此生動明晰。這一話是用來「聽」的,建議沒有好的音響不如不看。故事本身更是目前為止最為積極明朗的:盡管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在自己的情感面前,人似乎很脆弱,但求生的意志卻總是如此強大。正因如此,少年最後才能告別孤獨,帶著對母親的思念,勇敢地活下去。
譯名辨析:柔角,不僅長在頭上,也長在少年的心中,是對逝去母親的眷戀,是對脆弱生命的不安。有翻做「柔軟的角」,個人覺得反而缺少了韻味。
第四話:枕邊小徑
人:金
蟲:夢野間
依靠蟲帶來的預知夢,金將命運握在手中。可是隨著噩夢不斷應驗,金逐漸發現了可怕的真相。原來蟲帶來的並非預知夢,而是將夢轉化為現實的能力。當金發現是自己的夢毀了全村時,深深的自責與恐懼驅使他揮起刀,想要斬斷這場無盡的噩夢。但接觸過彼岸世界的人,再也無法回來了。金最終將刀刺向了自己。
看點:從第4話開始,總算出現了以成人為主角的故事,因此故事開始涉及人蟲爭奪生存權的嚴酷主題。銀古在這一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這個觀點也一直貫穿著後面的故事:」誰都沒有錯,人和蟲都只是為了生存。所以你要活下去。」但最後還是以悲劇收場。個人以為這一話的畫質有所下降,對其中夢與現實詭異的銜接過程,不如漫畫刻畫得出色。對最後那個「枕頭是人的魂之居所」的表述也欠缺沖擊力。怎麼說呢,似乎在《蟲師》的故事裡,牽涉到成人的故事往往無奈、悲哀而且沒有希望。他們無法舍棄自我,無法與蟲共存,最後只有你死我亡,而人類常常成為失敗的一方。不過話說回來,這一話的漫畫實在讓人讀得雲里霧里,動畫倒是把故事給講明白了。比起時下許多大牌導演動不動做些沒人看懂的動畫,這馬越嘉彥顯然是個有誠意的厚道人呀……
第五話:旅行的沼澤
人:庵
蟲:水蟲
被當做祭品死去的少女,因為經過的水蟲而得救,因此與水蟲結伴而行,雖然身體變成了蟲的一部分,意識卻仍渴望活下去。然而,水蟲的旅程終點卻是死亡。在最後的入海口裡,銀古終於從水蟲體內救出了半透明的少女。她決心在這水蟲死去的海邊,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而水蟲的子孫們仍在林間游盪,尋找著自己的道路。
看點:這一話里出現了銀古的一個重要朋友化野,職業是醫生,愛好是收集奇怪的東西。但個人最愛的還是片末的女聲念白,她同時也是12話《眇之魚》中影響了銀古一生的女蟲師奴伊。從沒聽見日本動畫里有如此滄桑有力而冷靜超然的女聲,我當時完全被震撼到了。CV土井美加,單憑這一把聲音,就足以畫盡了萬千風景,銀古和她一比根本就是個小孩子……
五話小評: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生命,就有多少種愛恨別離。活著固然美好,別離依舊悲傷。在不斷的相逢與別離的背後,我們能擁有的只有記憶。只要人心還在,這旅行就將一直持續下去。作為青年漫畫,蟲師的故事雖然是靈異單元劇風格,原作含義卻非常深奧晦澀。因此很多人對動畫能否成功抱著懷疑。但事實證明,只要在商業和藝術間找到平衡點,任何動畫都能成為經典。而且比起漫畫,動畫的故事更清楚明了。從第一話里那異常鮮艷的綠色帶來的視覺沖擊,到第二話里迎著月光舞動的眼中蟲,到第三話里對人體種種聲音的精妙再現,再到四話以後展開的蟲類世界,無不緊緊扣住觀眾的眼球。而清麗脫俗的配樂與拿捏得當的聲優,更忠實再現了那個悠遠寂寞的蟲師世界。
化野是個有趣的人,和銀古是損友,也是《蟲師》里少有的固定角色之一。銀古在旅行中會定期去化野家,有點像中轉站似的地方。從這點來看,第五話最後結束在化野所在的漁村,也許不是平白無故的,正好結束動畫的一個回合。
這開場的五話無論在畫面、音樂、選材還是劇情拿捏上,都堪稱動畫改編典範,不僅有誠意,而且有實力。許多事先不看好的人因此開始追《蟲師》,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人也因此開始追《蟲師》。對大多數人來說,要徹底了解蟲師的世界需要時間與閱歷,但動畫可以給我們一個僅僅需要感動就夠了的世界,而且忠實原作,而且淺顯易懂,將更多的人吸引到蟲師的世界裡。所以,無論是從商業角度,還是文化推廣角度,動畫的功勞都以超出了原作。
小歇後,旅程繼續。人與蟲,能否互不幹涉地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呢?彼岸世界與人間相接時,故事靜靜展開,訴說著無盡的幻想與鄉愁……
第六話:朝花夕露
人:阿軒&阿古
蟲:晝顏之蟲
銀古受少年阿軒邀請來到孤島。這里的島民信奉一種朝生夕死的「肉身神」。島主為謀取私利,用晝顏花引誘女兒阿古成為「肉身神」。在阿軒幫助下,銀古找到了寄生在阿古鼻中的蟲。得知真相的島民砍死了阿古的父親。面對父親的屍體和兒時玩伴的背影,阿古無法接受悲慘的命運,再次拿起了染血的晝顏花。也許只有在無悲無喜的生命里,她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看點:肉身神無知無識,無欲無求,一到夜晚就會迅速衰老死去,第二天又與初生的太陽一起獲得新生。這樣的生命形式令我們感到十分奇妙。但是,一旦體驗過朝生夕死,面對無限時間的洪流反而會感到畏縮。結局極為悲哀的一話,與蟲完美融合的孩子其實只是在逃避現實,因為人的世界是這么殘酷……
譯名辨析:首先是回目標題:露をぅ吸群,有翻做「吸露群」,個人感覺一則比較別扭,二則無法傳遞時間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味。其次是關於其中出現的花,原文ヒルガオ,魯迅曾考證過這種花,就是我們俗稱的「旋花」,也就是唐詩中常提及的鼓子花,在日本的正式名稱叫「晝顏」,形狀類似牽牛,白天盛開,夜晚凋零,香氣濃郁,其生長習性也暗合著故事裡「肉身神」的一日一輪回。類似的花還有夕顏(傍晚盛開)、朝顏(即牽牛花,早上盛開)。但一般我們不會分這么細,所以翻譯時統為「牽牛花」,便於觀閱的流暢感。但多了解點這種花的知識,也許對理解故事會有助益。第三是關於蟲名,原作中沒有給出確切的名字,所以暫以它寄生的花作為名字,而它的形狀,也就像「旋花」的藤蔓般,是一段彈簧似的螺旋形。最後是關於開篇和結尾的兩段類似俳句的念白(我心愛的土井大人^_^),大部分字幕是做了直譯,看起來像在講述日升日落,花開花謝,也是很好的,不過我個人更中意的是意譯,簽名檔里有,不引用了。
⑵ 蟲師講的是什麼
主角十歲以後(受蟲影響):銀發,右眼綠色,左眼失明(空洞狀),平時用白發遮住。
體質:天生具有看得見蟲及吸引蟲的體質
治癒系漫畫
1個男人去追尋蟲的足跡中發生的感人故事!!
⑶ <蟲師>到底要向我們傳達什麽道理啊太深奧了,望高人指點
《蟲師》的動畫是相當精彩的,它完美地保留了原作那種奇妙的平淡氣質。在音畫都非常出色的情況下,觀看《蟲師》成為了一種真正的享受。監督長浜博史的理念就是要做到和原作一模一樣,他非常出色的做到了這一點。所以盡管《蟲師》不會成為一部大熱門的作品,但是每一個看過他的人都會覺得滿意。
相關介紹:
蟲」,既非動物也非植物,和細菌或微生物也不同,是一種更接近生命原體的群體。他們沒有固定的形態和性質,只有在和人類世界接觸、並且產生超越人類認識的現象時,才能讓人類感知其存在。
「蟲師」銀古,行走在「人」和「蟲」之間,他雲游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態,生存方式進行研究,並接受人的委託,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堅信著「生命不是為了威脅到其他生命,而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延續而存在於世」……
漆原友紀先生在創作《蟲師》時的一段話:「思考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以前去白川鄉時候的事。日落後的深山非常寂靜,而故鄉明朗的色調、人們溫暖的話語、深深的夜色、朝霧和鮮艷的陽光以及昆蟲抑揚頓挫的鳴聲......一時萬分分明。」
喜歡《蟲師》,喜歡背景樂平淡悠揚卻飄逸不定,喜歡水色的背景淡雅似水墨山水,喜歡每個故事的天馬行空卻發人深思,喜歡似超凡事外卻娓娓道來,甚至喜歡銀古的頹廢和讓人陷入光明與黑暗極至的「光河」……
相關文章:
年輕人是不適合閱讀《蟲師》的
《蟲師》改變自漆原有紀的同名漫畫。原作刊登在講談社的漫畫月刊《AFTERNOON》上。在日本的漫畫業界,《AFTERNOON》可以說是品質最高的一本漫畫雜志,《我的女神》,《橫濱辦貨紀行》,《現視研》等等都是它上面的名作。《AFTERNOON》甚至形成了一種區別於整個業界的獨特風格。「這樣的作品只有《AFTERNOON》才能有。」這是對《AFTERNOON》的最貼切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作為《AFTERNOON》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蟲師》,也表現出了強烈的獨特的氣質。
從某個角度來說,《蟲師》實在不適合歸入商業漫畫的體系之內。正如詩歌和小說不是一類。銀古的懶懶散散地游歷。懶懶散散地幫助蟲和人類。沒有煩惱也很少起伏。故事的曲折幾乎是不存在的。這部作品是通過一種獨特的氣質來吸引讀者。快樂來自於閱讀時的那一種奇妙的平靜感。《蟲師》正是現代人狂亂生活中的一劑鎮定劑。
所以,年輕人是不適合閱讀《蟲師》的,他們的生命需要不斷的刺激才能成長,對於《蟲師》的這點小情調他們只會覺得乏味而已。《蟲師》是用來給疲憊的中年人服務的。它讓他們獲得一種超脫世外的平靜,然後在平靜之中重新找到生活之美,找到未來的希望。《蟲師》的的確確是一部給大人看的作品。
《蟲師》的動畫是相當精彩的,它完美地保留了原作那種奇妙的平淡氣質。在音畫都非常出色的情況下,觀看《蟲師》成為了一種真正的享受。監督長浜博史的理念就是要做到和原作一模一樣,他非常出色的做到了這一點。所以盡管《蟲師》不會成為一部大熱門的作品,但是每一個看過他的人都會覺得滿意。
另一個世界,住著一群與常見動植物孑然不同的生物。遠古以來,人們敬畏地稱它們為『蟲』。當蟲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時,蟲師銀古便會出現。
介紹中提到的蟲顯然不是看上去肉呼呼扭動的小東西,而是一種最接近生命本源,類似靈體的生物。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這種方式卻可能有駁於人類的常識,甚至危害人類的生存。於是就出現了『蟲師』這種職業,他們雲游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態,生存方式進行研究,並接受人們的委託,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銀古,正是他們的一員。
「蟲」是一種存在於另一個世界的生物,和人類所熟知的動物或植物完全不同,而是一種更接近於生命本源的存在。每當蟲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發生重合,就會發生人類無法理解的靈異現象,人類也因此而逐漸到蟲的存在。由於蟲和人之間的特殊關系,便產生了「蟲師」這個職業,蟲師們四處旅行研究蟲的相關知識,並幫助人們解決和蟲相關的事件。蟲師銀古一直堅信「生命不是為了威脅到其他生命,而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延續而存在於世」。他雲游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態,生存方式進行研究,並接受人們的委託,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
這里說的蟲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和微生物,菌類也不同,是更接近於生命本原的靈體。遠古以來,人們敬畏地稱它們為"蟲"。它們的樣子和存在很含糊,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這種方式卻可能有駁於人類的常識,當蟲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時,就會有超過人類智慧的奇異現象發生,人們得以知道了它們的存在。
生命,並不是為了威脅他人而存在的。只不過各自要存在而存在。"蟲師"這種職業,他們雲游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態,生存方式進行研究,並接受人們的委託,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
銀古,正是他們的一員。作為連接在這樣的蟲與人之間的「蟲師」的主人公銀古,在旅途中和各種各樣的人,並與他們有關的蟲相遇。
他出入窮鄉僻壤去追尋蟲的足跡。蟲可能潛伏在人的身體中,潛伏在沼澤地中,潛伏在整個山嶺中;帶來疾病、瘟疫等可怕的災難。銀古穿越草木的意識,找到結症,予以化解。他一路走來,與少年天才畫師、寫蟲之卷的女孩,保佑一方平安的大師……惺惺相惜,又黯然別離。在這里,共存與犧牲,始終是最傷感的話題。
我的感嘆
自然、最原始的生存形態;其間交織著無盡的幽怨、無奈、真情;無論何時,總是沁入心靈最深處,帶來最真實的感動、慨嘆與傷感……蟲師都背負著各自的苦痛,平靜地承受著,用心地感受著,淡然出世,平凡卻又無比偉大……這樣哀傷的完結,甚是不舍……
我看見滿眼的綠,一種是陳年木屋褐黃色木粱上微微一抹暗綠的苔痕,蒼涼而柔婉;一種是原始叢林的初夏,與某種濃郁的氣息一起生長的重重疊疊明綠色葉子,純粹而強烈。
鬼或蟲,都是過去的事情,屬於人類的幼年時代,在那些蛛網密布的時光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它們的存在,不需要理由。
因為有信仰,有那些希望與畏懼,渴求與悲哀,所以,人們的世界裡總摻雜了那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東西。
所以異界的生物,只不過就是那樣理所當然存在著,按自己生滅起伏規律運行的——和緩的世界。如風吹過去的時候,你感覺不到它,卻意識到它的存在。你會覺得風起是怪異的事情么?
其實可以說,我是羨慕《百鬼夜行抄》和《蟲師》當中的人們的。他們的心境一如往日平和,甚至於,連他們生活的環境也是那樣的平靜,一如很多年以來,我們祖先習慣的生活方式。
而現在呢?當樓群生長於大地,電氣驅散了黑暗,不知不覺中,我們為自己營造了新的世界,這個新的世界,與我們的祖先所在的世界已經相去甚遠,我們,早已經不知不覺中從故園中遷徙,來到一個嶄新的,或者是陌生的世界。
徐徐漫步,看到的風景清晰而恬靜,但一天下來,能將多少山水盡收眼底?如果借汗血的寶馬,官道上疾馳,只要三日就可以從蜀地抵達長安,閱盡一路風煙。火車或汽車,窗外風景急速飛過,目不暇接,看久了,眼睛會酸疼,不如想像目的地的美景。若在新干線或者超音速飛機上呢?見到的或者不能見到的?又該是什麼樣的景象?
我們是需要「速度」的人,我們為了終點而放棄過程,我們想像抵達終點的暢快,我們忘記看窗外。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是我們的選擇,因為新的世界是我們的慾望所構築、所依存,實際上,我們已不能回去,也無必要回去。
也許吧……
但偶爾想放鬆精神的時候,讓思想自由馳騁在這繁華璀璨的現代世界外的某處天地,請不經意地翻開這本書。
如果說生命是樹,人類只是樹梢上的一枝,往下還有樹干,還有盤根錯節的樹根,在那些我們的視線、感受所不能及的地方,那些就是「蟲」的所在。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生命的原生體——「蟲」,與人們並存於這個世界,被無知無覺的我們所忽略,但偶然也會產生奇異的現象,昭示它們的存在。蟲師是可以溝通於兩個世界的奇人異士,但他所知的一切並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我們是人類啊,位於生命的巨大深淵中一支浮木之上的人類。
我們以為我們拋棄了黑暗,其實我們只是閉上了眼睛。
如果說《百鬼夜行抄》是一首哀歌,那麼《蟲師》就是一個寓言,謎底在深深的綠色之中。人類變異成為「蟲」只要是出於本身的意願,便談不上幸或不幸,因為,光之酒灑落的地方,早有新的綠色開始慢慢泛濫,而寧願長眠於沼澤,與蟲為伍的綠發少女,最終也在遙遠的海邊小漁村找到了自己的歸處……如果註定要失去視覺,我想,我仍然和那黑暗中的小女孩一樣,捨不得將視線離開那永恆的光河,因為,我們由此處而來,我們註定將回到此處……
那種心情,該怎麼形容呢?不是畏懼,不是恐慌,更不是好奇……如果要勉強形容的話,應該說是「驚異」或者「震動」吧,仿似被囚禁於玻璃屋中的昆蟲,某天玻璃碎掉了一角,於是可以隱隱窺視到外面的天地,於是整個細小的身軀一下子被那陌生而強烈的興奮所充滿,戰栗著不敢向前多進一步,也不捨得向後退一步……
蟲來源於自然,所以,最強的力量,始終來自於自然本身。
於是突然明白了漆原友紀先生在創作《蟲師》第四卷時候的心境——「思考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以前去白川鄉時候的事。日落後的深山非常寂靜,而故鄉明朗的色調、人們溫暖的話語、深深的夜色、朝霧和鮮艷的陽光以及昆蟲抑揚頓挫的鳴聲……一時萬分分明」。
該說的所有,漆原先生已經說了,夫復何言?
當潮水已經漲起,即將翻江倒海將一切淹沒,沒入那不可知的洪流當中,我還有什麼話還沒有說完呢?
哦,也許,應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某人的作文
⑷ 蟲師講的是什麼故事
內容介紹】
這里的蟲既不是動植物,也與微生物和菌類不同,是更接近生命原回生態的東西。這些東西總稱為答「蟲」。它們的形態和存在都很曖昧,當人與蟲的世界重疊之時,發生了超越人類智慧的怪異現象,此時人類才開始知道它們的存在。
所謂生命,並非為威脅異己而存在。只是,各自以各自的形態存在著——作為連接這樣的」蟲「與人類的」蟲師「--主人公銀古,在旅途中不斷與各種各樣的人及與其關聯的蟲相遇。繪就了每話登場人物各不相同,讀不盡的畫卷
⑸ 電影《蟲師》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雖然沒看過原著 但是基本意思還是看懂了首先說結局 銀古消失的那個鏡頭意思是銀古離開了嘛 而在那之前 奴咿被銀古治好了 銀蠱 吞噬了永暗 既然說到永暗 這部電影的主線是永暗與銀蠱的對抗 很難說清哪一方才「真」
才是正義 一般來說理解為銀蠱吧 但其實也只能說相輔相成 相依又相抗因為用了插敘倒敘順敘多種敘述手法 增強了神秘感 也使理解難度增加 。但可以理出主要故事 :一切是 奴咿的丈夫破壞了光酒 引起的 然後奴咿的兒子與丈夫都因此而死 奴咿為了研究光酒 也被蟲所感染 接著出現了阿善 也就是後來的銀古啊善為了陪伴奴咿 拯救奴咿 和她一起沉入光酒所積的池水中 失去了一隻眼睛以及身為阿善的記憶 變成了銀古 而且本應消失的奴咿也活了下來
阿善以蟲師為職業生存 遇見了代代記錄蟲的故事的澹雅 相愛(至少我認為是) 但因為命運不同而無法在一起 (只能呆在一處 與 不能只呆在一處)由於被銀古體內的蟲永暗(此處我不是很清楚 因為澹雅說是永暗 而後來奴咿說是銀蠱)召喚 澹雅的記錄都化為烏有……
總之到了對吼 「一切都恢復了本來面目」
這就是蟲師這個職業的奧義
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世界觀
⑹ 《蟲師》講什麼的
這里說的蟲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和微生物,菌類也不同,是更接近於生命本原的靈體。遠古以來,人們敬畏地稱它們為"蟲"。它們的樣子和存在很含糊,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這種方式卻可能有駁於人類的常識,當蟲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時,就會有超過人類智慧的奇異現象發生,人們得以知道了它們的存在。
生命,並不是為了威脅他人而存在的。只不過各自要存在而存在。"蟲師"這種職業,他們雲游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態,生存方式進行研究,並接受人們的委託,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
銀古,正是他們的一員。作為連接在這樣的蟲與人之間的「蟲師」的主人公銀古,在旅途中和各種各樣的人,並與他們有關的蟲相遇。
他出入窮鄉僻壤去追尋蟲的足跡。蟲可能潛伏在人的身體中,潛伏在沼澤地中,潛伏在整個山嶺中;帶來疾病、瘟疫等可怕的災難。銀古穿越草木的意識,找到結症,予以化解。他一路走來,與少年天才畫師、寫蟲之卷的女孩,保佑一方平安的大師……惺惺相惜,又黯然別離。在這里,共存與犧牲,始終是最傷感的話題。
我的感嘆
自然、最原始的生存形態;其間交織著無盡的幽怨、無奈、真情;無論何時,總是沁入心靈最深處,帶來最真實的感動、慨嘆與傷感……蟲師都背負著各自的苦痛,平靜地承受著,用心地感受著,淡然出世,平凡卻又無比偉大……這樣哀傷的完結,甚是不舍……
⑺ 蟲師講的是什麼看不太懂
另一個世界,住著一群與常見動植物截然不同的生物。遠古以來,人們敬畏地稱它們為「蟲」。當蟲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時,蟲師銀古便會出現。
介紹中提到的蟲顯然不是看上去肉呼呼扭動的小東西,而是一種最接近生命本源,類似靈體的生物。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這種方式卻可能有悖於人類的常識,甚至危害人類的生存。於是就出現了「蟲師」這種職業,他們雲游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態,生存方式進行研究,並接受人們的委託,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銀古,正是他們的一員。
銀古,他出入窮鄉僻壤去追尋蟲的足跡。蟲可能潛伏在人的身體中,潛伏在沼澤地中,潛伏在整個山嶺中;帶來疾病、瘟疫等可怕的災難。銀古穿越草木的意識,找到結症,予以化解。他一路走來,與少年天才畫師、寫蟲之卷的女孩,保佑一方平安的大師……惺惺相惜,又黯然別離。在這里,共存與犧牲,始終是最傷感的話題……
《蟲師》的最大魅力在於它並不渲染蟲所帶來的恐怖,整個故事幾乎都以一種淡然安靜的氛圍展開,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讓觀眾平靜地看完之後,卻能久久沉浸在它的美妙和深沉之中,蟲師的第二個特點是故事的綠色自然風格:被茂密森林費蓋的大山,石板鋪成的山中之路,古老的村莊,古裝的人物……所有的一切元素都讓人呼吸到大自然的清新,感受到大自然的廣博。而且根據每一集故事的不同,不僅有不同的人物出場,連配樂、片尾曲都各不相同,而且每一首音樂無不襯托出深沉寧靜的原著氣息。《蟲師》是在商業動畫充斥日本市場的一部風格迥異的清新之作,如果用兩句話概況,那就是淡然之處顯瑰麗,平靜之中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