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訪家長注意事項
轉眼又是開學季,一批小朋友即將在九月份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只是他們在接受新生教育之前還必須完成一項「考驗」——迎接老師家訪。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為了迎接新來的學生紛紛派出老師家訪,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和老師先有個初步接觸了解,等到真正上課的時候彼此不陌生。當老師來家訪時,為了讓老師對你家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會不會事先做些准備? 接待工作交女兒(皮皮爸 35歲 采購) 那天和同事們吃飯的時候無意間說起,過幾天女兒皮皮的幼兒園老師將來家訪。一個同事問道:「你們家做好准備了嗎?」我一頭霧水,原本覺得家訪是老師的事情,是為了和小朋友們變得更熟絡一點,方便以後的教學。可同事覺得家訪更主要是家長的事情,應該讓老師對孩子以及父母都產生好的印象,這樣孩子上幼兒園才不會吃虧。聽了同事一番話之後,我如醍醐灌頂,一下子覺得應該從戰略和戰術上都要對這個家訪活動有所重視。 回家和老婆商量之後,我們先把家裡里外外地收拾了一遍,再把幾本幼兒教育的書擺在書架顯眼的位置,以顯示我們這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遺餘力。然後我們開始強化訓練皮皮的待人接物能力,讓她學會禮貌地詢問客人需求,並給客人倒水、上水果。這兩天我們把這一套訓練得很好,皮皮猶如小淑女一般。我們決定,老師來的時候把接待工作交給皮皮,這樣不僅可以顯示出她的禮貌和教養,也可以讓老師迅速和皮皮有話聊,我想老師應該會對她有好印象的。情況到底會如何,還得老師來了之後見分曉。 讓老師吃了兩次閉門羹 (roro) 我有一朋友說她碰到了學前家訪的尷尬事。她的女兒今年九月份要上幼兒園啦,但她根本不知道有老師登門家訪這事,害得老師兩次家訪都吃了閉門羹。 如果不是那天同一小區的另一個媽媽打電話來,說起當天要開新生家長會,她估計連寶貝女兒的第一次家長會都錯過了。 朋友去開家長會,在簽到時,老師說:「哦,原來你就是XX的媽媽呀,你們是不是工作很忙啊,連續兩天到你們家都沒人,電話也沒人接」。朋友只好尷尬地向老師解釋其中原因。 老師倒也沒有多說什麼。但是朋友緊張得不得了,事後跑來問我怎麼補救。我告訴她,學前家訪不過是提供一個機會,可以讓老師先了解一下每個學生的狀況,錯過固然可惜,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這變成家長的一種心理負擔,家長生怕不經意間的怠慢了老師,由此間接影響到孩子日後的求學道路,學前家訪就會變味。 雖然我現在是這樣勸慰朋友,但卻暗自下定決心,等我的孩子上學時,不管家訪前夕我有多繁忙,也決不會讓老師撲空。畢竟,第一印象還是很重要的!
⑵ 老師要家訪家長需要准備什麼
家訪是家校溝!通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家長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回校各方面表現最重要的途徑答。同時,面對面的交流,也是老師了解學生在家表現的重要途徑,這種交流細致、全面、深入,對雙方矯正教育方向、方法十分重要,同時,老師也可把學生的涉及個人隱私不良的表現當面告訴家長,雙方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案,而不是直面家長群,讓個人隱私公開。周此,家訪是十分重要的,個別重視孩子、清楚教育的家長,因為平時忙,都會強烈要求老師一學期家訪兩三次。回到正題,老師家訪,會事先通知學生傳話,告之什麼時間家訪。其實家長什麼都不用准備,如果家長知道抽空等待老師來臨就可以了。老師家訪的目的是,一,,告之學校教育的目標與方案(與家長會相同),二,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生活表現,以作今後教育教學參考,三,告之學生在校表現,期待家長與學校共同配合,同步共同促進與孩子的進步。
⑶ 老師來家訪要注意什麼
順其自然,老師來家訪只是想看看家裡的環境,看看你這個同學在家裡的表現,這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我高中是住校生所以沒有家訪,不過初中的時候有過,沒什麼的
不要緊張!
⑷ 教師家訪注意事項
一、要提前預約。千萬不要到了學生家門口才打電話通知,這樣會讓家長措手不及而滿是尷尬。家長如果上班,既要請假,還要急急忙忙往家趕,路上的安全更是問題。建議提前半天或者一天給家長打電話,讓他們提前做好准備。
老師家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二、如果學生出了問題,捅了簍子,家訪前千萬莫要學生知道。學生的畏懼心理會讓他們做出極端反應,輕則躲避老師,重則離家出走。家訪本是家校攜手解決孩子問題的,如果變成了攜手滿大街尋找孩子,會令我們老師後悔莫及。三、選准家訪的時機。1、最好是周六周末下午。2、11時——至下午1時這一段時間內最好不要家訪,因為正值家長做飯或者休息時間,很不方便。3、下午的家訪要及早結束,為自己的安全考慮。4、家訪的最佳時間控制在30分鍾左右最為合適。問題解決了,及時告退,切莫沒話找話說。
四、奉行三不原則。不在學生家吃飯,不拿家長的任何禮物,不求家長辦任何事。否則的話,不僅家訪就會變味,家訪的目的不可能達到,還讓家長看扁了我們老師。
五、少說多聽,多問多看。少說學生的缺點,如果要說的話,只說最重要的,多說學生在校的優點。多問家長孩子在家的學習、交往、休閑的表現,多聽家長說,多看學生卧室的擺設、書櫥、電腦、電話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是否受到家庭的影響。
六、不卑不亢。既要尊重家長的意見和看法,又要宣傳學校和任課老師,維護學校和老師的聲譽。多介紹學校和老師們在管理和教學方面好的做法,不要和家長產生正面沖突,態度誠懇,請家長多給自己、給學校提意見。
七、碰到學生家有特殊情況,及時告退,改天請家長到校或者二次家訪,千萬不要因為家長的問題造成對學生的不良看法。
八、及時整理家訪日記,反思自己的做法,總結經驗教訓,為我們以後的成長積攢人脈和財富。
九、注意安全。1、家訪路上無論是騎自行車還是開車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建議最好是騎自行去,那樣最令學生和家長感動。2、年輕女教師最好是有同伴陪同或者學生在家時家訪,千萬不要隻身一人家訪。
⑸ 老師家訪家長要注意什麼
認可老師的教育,支持老師的工作,言語上謙讓一點,也不要責罵自己的孩子,另外禮儀方面做得周到一點
⑹ 教師家訪時的注意事項
一、善於把握適當的時間
經驗證明,適當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如:學生生病在家時,學生取得成績時,後進生稍有進步時,學生家長遇到困難時,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教師的出現,送去關愛的眼神、親切的問候,一定能收到用言語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
二、要做好必要的准備工作
家訪前應該擬好家訪題目,也就是家訪工作的目標。簡言之,教師要通過家訪達到什麼目的,對學生今後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對家訪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預先設想,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應對策略,避免家訪的失敗。
要了解學生。我們經常說,學生是有個性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是,我們有許多老師並不是非常了解學生,而「家訪」則可以彌補這個不足。試想一下,如果老師事先沒有對這次家訪的學生做一個全方位的分析與評價,面對家長我們可能就會無話可說,造成尷尬的局面。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我們教師在平時就必須去關心每一個學生,並隨時做觀察記錄。
要了解家長。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不同的文化水平,有不同的性格。老師家訪是一定要面對學生家長的,所以,在家訪前老師有必要通過學生了解家長的性格特徵,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只有在做了這方面的准備,老師才能在進行家訪時,就盡量避免話不投機等不愉快的情況出現。
要了解學生家庭。為使家訪效果更好,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家庭有幾口人,是什麼關系,各在什麼單位工作,家庭經濟能力如何,家庭關系如何……只有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教師家訪就能靈活自如,效果就會更佳。
三、家訪要講究交流的藝術
學生要在場。家訪時盡可能應讓學生在場。老師、家長、學生在一種平等、互信、輕松的氛圍中「三方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於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准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 注意交流方式。家訪時主要對象是學生家長。因此,家長對老師的家訪是否採取積極合作態度,直接決定著家訪的效果。首先,家訪時教師應注意儀表形象,力求語言朴實誠懇,
舉止大方。消除家長對老師的戒備心理。談話開始,避免單刀直入,可先圍繞一些家長感興趣的話題聊上幾句,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談話中,創設良好的談話氣氛,力求達到與家長產生共鳴,取得家長信任,然後,再逐步引入主題,向家長了解、介紹學生的情況。 多鼓勵表揚、少斥責批評。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因此,當孩子有了進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時,教師就要發自內心地進行贊揚,由衷地表示祝賀,並通過家訪的形式告訴家長,使學生增強成就感,他的學習就會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會更進步。同時,家長也會分享孩子的快樂,會更加關注孩子,關注學校。批評犯錯誤的同學也是應該的,要有針對性,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
要全面評價學生。最差的學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全面評價學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個問題就下全面結論,特別是不要單純指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應多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
多引導啟發。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平和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應該加以正確引導,啟發他們說出心裡話;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