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的方法
我建議最好當義工。可以聯系當地的共青團組織,加入義工社團。
因為這一項式作最有意義。
1、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2、能鍛煉自己與人相處的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應變的方法。
3、交遊廣闊,廣結識好友,對自己將來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作好鋪墊。
4、既要索取,更要奉獻,為社會盡點微薄之力。
❷ 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形式:
1、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等。
2、科普類:「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
3、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4、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
5、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
拓展資料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私房錢。
❸ 暑假社會實踐怎麼做
看你自己是想認真做還是混著過。想就交一份實踐報告,那就像一樓那樣回,網路。想好好乾,首答先你得確定你有沒有想做的,社會實踐分幾個方向,調研,三下鄉等等,你可以通過自己組一個團,招收成員,一起去做(在你學校會有網站登記團隊信息)。寫一個策劃書,找一個指導老師。然後的工作就是按照策劃書來操作,最終達到你的目的。你也可以加入你學校一些實踐團隊。最後時間完成,寫實踐報告 。我去年社會實踐是加入一個實踐團,主要通過發調查問卷和采訪相關人員的,至於主題是什麼就不說了
❹ 大學假期社會實踐的好方法有哪些推薦
如果說不是學校陰性規定的那種社會實踐的話,建議還是要盡量和自己的專業靠邊,盡量選取一些可以開取實驗證明的單位,當然,如果沒有的話,選一些自己比較弱勢的東西進行鍛煉,為自己畢業以後打基礎。
❺ 關於暑期社會實踐的建議
恩,我的經驗,只想給你一個參考
這個,主題不重要,評語不重要,單位不重要…………
恩,你有沒有實踐,也是不重要……
答案就是,通通不重要,恩,我的經驗,我們學校的傳統
那個,你可以問一問你的學長學姐,不要問老師
我的經驗是,寫的報告沒有人看,你可以在網上找n多稍微相關的東東,認真的抄出一份來,關於實踐單位還有評語,如果不介意的話,你可以自己刻個章,這個是有點作弊啦,不過在你家附近沒有你的親人認識的廠么?說一下蓋一個章很容易的,不用擔心和別人的章一樣,米有關系,評語么,單位里經常簽字的人都會拉扯,如果你膽大的話,字好的同學寫也是一樣的
厄,真是是這樣哦,我的經驗,你要去跟你的學長姐驗證一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厄,我大概寫了有十幾次了,麻木……
一學期一次來著
❻ 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形式:
1、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回」答等。
2、科普類:「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
3、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4、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
5、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
(6)暑期社會實踐的方法擴展閱讀: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私房錢。
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更側重經濟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難學生的首要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學生選擇做義工、支教、支農,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更多學生則出是傾向於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包括有償和無償),在中小學也有在實踐基地或軍訓基地的活動,亦稱「社會實踐」,主要是對於陶藝、手工、電腦、戶外拓展等進行訓練。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實踐
❼ 社會實踐有哪些方法阿
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遊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願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並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裡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迴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三、 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8月份院團委下發了關於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並要求各系評選出優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於社會實踐,並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並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乾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2.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多年來,各級地方政府把接受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自身的一項重要工作,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動的開展方面盡量為大學生提供各種便利,保證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學院注重社會實踐的基地建設,與地方開展長期結對合作,把扶貧工作、科技服務、文藝下鄉等活動與大學生接受鍛煉、成長培養緊密結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3.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通過深入農村,使不少同學真正認識到我國廣大農村的落後狀況和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認識到國有企業改革的艱巨性和幫助下崗職工解決再就業問題的必要性。雖然是短短的二十天,但是客觀現實給同學們的教育卻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實踐使他們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現實。同學們在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運用於實際,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活動類型:
1)面向社會、貧困地區的「三下鄉」、志願者服務活動
2)各類與社會熱點相關的調查、研究活動
3)與專業學習、課外科技有關的各類科研實踐活動
4)符合大學生社會實踐要求的其他各類活動
❽ 暑期社會實踐的方法 除 田野調查法外還有哪些
實驗調查法,文獻調查法
一、什麼是實驗調查法
概念:實驗調查法,也稱試驗調查法,它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方法。實驗調查的基本要素是:
1、實驗者,即實驗調查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
2、實驗對象,即實驗調查所要認識的客體;
3、實驗環境,即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條件的總和;
4、實驗活動,即改變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
5、實驗檢測,即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對象所作的檢驗和測定。
6、實驗調查的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7、實驗調查的目的,則是揭示社會現象間的因果聯系,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實驗調查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實踐性。實地觀察,口頭訪問和集體訪談等直接調查方法,都不涉及改變調查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問題。實驗調查法則不同,它不僅要眼看、口問、耳聽,而且要親自動手干,即通過某種實踐活動,有計劃的改變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並在這種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對實驗對象進行調查。這說明,實踐性是實驗調查的本質特點,沒有一定的實踐活動,就不能稱為實驗調查。
種類:實驗調查法,按照不同的標准,作許多不同的分類。
按照調查的目的不同,實驗調查法可分為研究性實驗和應性實驗。研究性實驗,是以揭示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的實驗。如:對某種心理學、教育學理論進行證實或證偽的實驗,就屬於這一類。應用性實驗,則是以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為主要目的的實驗。如:對於某種承包責任制的實驗,就屬於這一類。應該指出,研究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的區分只具有相對的意義,它們只是就實驗調查的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實上,許多研究性實驗的結論,往往對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許多應用性實驗的結論,也可以作出重要的理論概括。因此,它們之間並不存在著截然分明的界線。
按照調查的環境不同,實驗調查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實驗室實驗,是在人工的「純化了」的環境下進行的實驗,實驗者對實驗的環境可進行嚴格的有效控制。例如,在實驗室里對飛行員進行反應能力實驗,就是完全在人工環境下進行的實驗,實驗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設想控制飛行條件的變化,以測定飛行員在不同飛行條件下的反應能力。現場實驗,則是在自然的、現實的環境下進行的實驗,實驗者只能部分地控制實驗環境的變化。例如,在進行獎金制度改革的實驗,實驗者所能控制的,只有獎金的發放辦法這一個實驗條件,而對於職工人數、獎金總額、領導者的素質、職工的覺悟程度等實驗環境,實驗者往往都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一般的說,社會領域里的實驗,多採取現場實驗的方法,因為,這種實驗所處的環境,都是自然的現實的環境,其調查結論較易於推廣應用。
第二節 實驗方案的設計
單一實驗的組織方式,即是否有對照組、對照組的多少和實驗組的多少,可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實驗方案。下面,著重介紹幾種基本的、常用的實驗設計。
一、單一實驗組設計
單一實驗組設計,就是只選擇一批實驗對象作為實驗組,通過實驗活動前後實驗對象的變化來作出實驗結論。它的具體步驟是:(1)選擇實驗對象,(2)實驗前對實驗對象進行檢測(簡稱「前檢測」),(3)進行改變實驗對象所處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簡稱「實驗激發」),(4)實驗後對實驗對象進行檢測(簡稱「後檢測」),(5)作出實驗結論,其公式為
實驗效應=後檢測-前檢測
例如,要實驗租賃制對經濟效益的影響,並以資金利稅率作為衡量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其具體步驟就是:
(1)選擇實驗對象,假定選擇甲、乙、丙三組成實驗組。
(2)前檢測,即計算實行租賃制前一年的資金利稅率,假定是1984年,三個平均為5%。
(3)實驗激發,即從1984年底或1985年初起實行租賃制。
(4)後檢測,即計算實行租賃制後一年的資金利稅率,假定是1985年,三個平均為12%。
(5)作出實驗結論,實驗效應是:
後檢測12%-前檢測5%=7%
單一實驗組設計,是最基本的實驗設計,任何其他的實驗設計,都離不開選擇實驗對象、前檢測、實驗激發、後檢測、得出實驗結論這個基本的模式,同時,它也是最簡單的實驗設計,只要選擇一個實驗組,就可進行實驗。
二、實驗組對照組設計
實驗組對照組設計,就是選擇一批實驗對象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一批與實驗對象相同或相似的對象作為對照組,並且努力使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處於相類似的實驗環境之中,然後,只對實驗組給予實驗激發,而對對照組不給予實驗激發,最後,根據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後檢測的變化對比,作出實驗結論。它的具體步驟是:
實驗組對照組
(1)選擇對象(1)選擇對象
(2)選擇實驗環境(2)選擇實驗環境
(3)前檢測(3)前檢測
(4後檢測(4)不予實驗激發
(6)作出實驗結論,(5)後檢測
其公式是:實驗效應=實驗組(後測-前測)-對照組(後測-前測)
仍以上述關於租賃制的實驗為例,如採用實驗組對照組設其具體步驟就是:
(1)選擇對象:實驗組對照組
(2)選擇實驗環境:選擇甲、乙、丙選擇A、B,C
計劃內的原材料供重和價格基
本相同,其他均靠市場調節應比
(3)前檢測1984年資金利稅率5%1984年資金利稅率5%
(4)實驗激發:實行租賃制仍實行原經濟體制
(5)後檢測:1985年資金利稅率12%1985年資金利稅率8%
(6)作出實驗結論,實驗效應=實驗組
(12%-5%)-對照組(8%-5%)
=7%-3%=4%
這個實驗結論,與單一實驗組設計的實驗結論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在單一實驗組設計中,實驗組後檢測與前檢測之間的差值7%,全部被看作是實驗激發即實行租賃制的結果,而完全忽視了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及其結果的影響。實驗組對照組設計則不同,由於對照組沒有給予實驗激發,它的後檢測與前檢測之間的差值3%,顯然是由非實驗因素引起的非實驗效應。比如:能源供應情況的改善,職工技術熟練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原經濟體制下經營管理的某些改善等。一般的說,引起對照組資金利稅率發生變化的非實驗因素,對實驗組也會發生作用。因此,實驗組的全部效應(即7%),實際上是實驗激發和非實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實驗效應與非實驗效應之和。如果按照對照組的非實驗效應3%計算,那麼,實驗組的實驗效應實際上只是7%-3%=4%。
三、多實驗組設計
就是選擇若干批實驗對象組成若干個實驗組,在各自的實驗環境下,過實驗活動前後實驗對象的變化,作出各組的實驗結論,然後再對各組實驗結論進行對比研究,作出總的實驗結論。
多實驗組設計,可以根據實驗者、實驗對象、實驗環境、實驗激發的相同或不同,作出多種多樣的設計。具體地說,它可以作出如下一些類型的設計(√表示相同,×表示不相同):
此外,各種多實驗組設計,還可以匹配一定的對照組,這樣,就可設計出更多的實驗方案。所有這些實驗方案,得出的實驗結論都是不一樣的。實驗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驗目的和條件,設計出最適合的實驗方案,以便更好地達到自己的實驗目的。
多實驗組設計的組織工作比較復雜,但得出的實驗結論比較客觀、准確。因此,它在實際工作中的用途非常廣泛。中國在制定重大方針、政策時,往往就採取多實驗組對比實驗的辦法,一般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驗,既對重慶、武漢等大城市進行對比實驗,又對沙市、常州等中等城市進行對比實驗。這些實驗一般都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並對全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起了巨大的指導作用和推動作用。
第三節 實驗調查的實施
實驗調查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直接調查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實驗者的必備條件
實驗調查,是一種探索性、開拓性的調查工作。要取得實驗調查的成功,實驗調查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它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條件。
1、要思想解放,有求實精神,要敢於打破舊框框,敢於探索新道路,敢於開拓新天地。 2、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多的政策、法律知識,要有較強的鑒別能力、判斷能力概括能力。
3、要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和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4、要有一定的權力和威信。這里所說的權力和威信,不是對實驗調查的工作人員而言的,而是對實驗調查的對象而言的。
5、還要有比較充裕的時間。
總之,實驗調查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它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必須要有膽、有識、有權、有威、有實際工作能力、有較充裕的時間。實驗調查的成功之門,永遠是向他們敞開的。
二、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的選擇
正確選擇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對於實驗調查的成敗及其社會作用的大小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的選擇,一定要在同類事物中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對於復雜的事物來說,選擇的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還應該具有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代表性。例如,在中等教育結構改革中,要進行普通中學改建為職業中學的實驗,選擇的實驗對象就應該既有城市中學、又有農村中學,既有完全中學,又有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不僅如此,還應該選擇進行實驗的社會環境,最好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經濟結構單一的地區和經濟結構多樣化的地區,都選擇一些中學進行實驗。只有這樣,選擇的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都具有較高的代表性,都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對象,實驗的結果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反之,如果選擇的都是一些具有特殊優越條件的中學進行實驗,那麼,即使進行實驗的中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不能普遍地推廣和應用。
選擇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立意挑選,即由實驗者根據實驗調查的目的、要求和對調查對象總體情況的了解,有意識地挑選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實驗。二是隨機抽取,即按照隨機抽取樣本的方法,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抽取實驗對象。前一種方法,適用於調查對象總體中個體單位較少、個體之間異質性較強、實驗者對調查對象總體情況了解較多的調查對象。後一種方法,則適用於調查對象總體中個體單位較多、個體之間同質性較強、實驗者對調查對象總體情況了解較少的調查對象。
三、實驗過程的控制
實驗調查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實驗過程的控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實驗激發的控制,二是對非實驗因素的控制。
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激發的控制,既要嚴格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又要在不違背實驗目的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是因為,一方面,不嚴格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激發,不改變或任意改變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就會打破整個調查的計劃,達不到進行實驗的目的。另一方面,實驗調查是一種實踐性、動態性調查,原定的實驗方案無論怎樣完善,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實驗過程中不斷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必須給實驗者一定的自主權,以便他們在不違背實驗目的的前提下,靈活機動的處置那些在實驗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的特殊情況或特殊問題。
控制實驗過程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努力排除或減少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干擾。這些干擾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實驗者自身的干擾,特別是實驗者急於求成的心理和自覺不自覺地給實驗對象創造許多特殊優越的環境,往往會影響實驗過程的正常進行。二是來自實驗對象的干擾,特別是實驗對象對實驗活動不適應、不理解、不合作,往往會給實驗過程造成許多困難。三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干擾,特別是在現場實驗中,有許多與實驗無關的社會因素,也會對實驗過程產生不利的影響。實驗調查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必須有效地控制這些非實驗因素的干擾。
1、實驗者自身要客觀的對待實驗過程,公平地對待實驗對象,決不可拔苗助長,給實驗對象以實驗之外的種種特權。例如,搞集團實驗,就不能給予實驗除組織集團之外的種種特殊條件或特殊待遇。如果實驗在稅收、信貸、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等方面享有其他所不能享有的特權,那麼,這些在生產經營方面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不能說明組織集團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從這些中總結出來的「先進經驗」,無論說得怎樣頭頭是道,也不會有真正的說服力。實踐證明,靠「特保」,「吃小灶」搞成功的實驗,在社會上是沒有生命力的,也不可能具有普遍推廣的價值。
2、要加強對實驗對象的教育,提高實驗對象的素質,努力爭取他們對實驗活動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農村搞村民自治實驗,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的教育,提高農民的自主意識和管理能力,克服自私、狹隘心理和封建的宗族、房頭觀念,否則,實驗過程就無法正常進行,甚至有可能被迫中斷。
3、對於與實驗無關的社會環境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干擾,一般可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予以控制;
一是徹底排除法,即將一切可以排除的非實驗因素徹底排除在實驗過程之外。例如,搞家庭農場集約化經營實驗,那些因天災嚴重減產的地區就難以進行。為了使實驗過程得以順利進行,在選擇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時,就應避開這類地區。這樣,「天災」這個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影響,也就徹底排除了。
二是完全納入法,即把無法排除的某些非實驗因素,完全納入實驗過程,作為實驗所要研究的一個問題。例如,搞發展鄉鎮的實驗,地理環境本來是一個非實驗因素,但在實驗過程中又無法排除地理環境對發展鄉鎮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採取完全納入法,即對山區,丘陵、平原、湖區,城市近郊區、遠郊區和邊遠地區等不同的地區如何發展鄉鎮,分別進行實驗。這樣,就把地理環境因素完全納入了實驗過程。
三是保持衡定法,即使某種非實驗因素,在每一個實驗對象中都保持相對平衡的、穩定的水平。例如,實驗廠長負責制對經營效果的影響。能源供應情況本來是一個非實驗因素。為了控制能源供應情況的變化對實驗過程的干擾,就可採取保持衡定法,即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每一個實驗對象,都供應同等比重的能源。這樣,就等於排除了能源供應情況這一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影響。
四是統計分析法,即對實驗過程中無法排除的非實驗因素,在實驗後再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計算出它們對實驗結果的具體影響。例如,在進行承包責任制的實驗中,物價波動是一個非實驗因素,但在檢測實行承包責任制前後的產值變化時,它又是一個無法排除的因素。對於這類無法排除的非實驗因素,可在實驗後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計算出物價波動的指數,然後再說明它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就等於對這類非實驗因素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總之,只有有效地控制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干擾,才能對實驗調查的結果作出客觀的、科學的評價。
四、實驗效果的檢測和評價
實驗效果的檢測與實驗結果的評價,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檢測是評價的前提,評價則是對檢測結果所作的解釋或說明。
實驗效果的檢測,要有科學性,統一性和可重復性。
所謂科學性,是指檢測的指標要科學,檢測的方法要科學,檢測的手段也要科學。其中,首要的是指標要科學。例如,對教學質量、經濟效益這類比較復雜的社會現象的檢測,往往需要設計一整套科學的指標體系。如果僅僅用升學率去檢測教學質量,僅僅用產值增長速度去檢測經濟效益,就不可能作出科學的結論。此外,對於科學的指標,還要用科學的方法去檢測,並盡可能使用現代化的科學手段。如果檢測的方法不對頭,檢測的手段不標准,那麼,盡管檢測的指標很科學,仍然不可能得到科學的檢測結論。
所謂統一性,是指對不同的實驗對象,都應用統一的指標,方法和手段去檢測。如果對同一實驗組中的不同對象,使用不同的檢測指標、不同的檢測方法、不同的檢測手段,或者對實驗組採用一套檢測指標、方法和手段,對照組採用另一套檢測指標、方法和手段,那麼,就不可能作出統一的,具有科學性的檢測結論。
所謂可重復性,是指檢測所得的結果,必須是穩定的、可靠的。只要實驗對象、實驗環境、實驗激發、以及實驗檢測的指標、方法和手段相同,不管由誰來檢測,不管在何時、何地檢測,檢測的結果都應重復出現。如果實驗檢測的結果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那麼,這樣的檢測就不能算是真正科學的檢測。
在對實驗效果進行科學檢測的基礎上,還必須對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評價。對實驗結果的評價,一般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作出評價,即對實驗結果說明實驗調查所要說明的問題的正確程度作出評價。二是對實驗結果的外在效度作出評價,即對實驗結果推廣應用於其他同類事物的正確程度作出評價。
要對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作出科學的評價,關鍵在於把實驗效應與非實驗效應嚴格區分開來。實驗證明,各種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干擾,如:實驗對象的確定不匹配,實驗環境的選擇不相同,實驗過程的控制不恰當,以及實驗檢測的指標、方法和手段不科學、不統一等,都會對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要科學的評價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就必須盡可能地排除或控制一切非實驗因素的干擾。
第四節 對實驗調查的評價
實驗調查是一種實踐、動態、綜合性的直接調查法,它具有許多優點同時又有自身的局限性。
一、實驗調查法的優點
實驗調查是一種直接的動態調查,它能直接掌握大量第一手實際資料,不僅包括調查對象的靜態資料,而且包括調查對象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資料。這是實驗調查的突出優點,也是其他調查方法所難以做到的。
實驗調查的最大優點是,它能直接揭示或確立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因為,實驗調查是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的調查,它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等待有關社會現象的發生,然後再去觀察或詢問,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改變某些社會條件,促使實驗對象向預定的方向發展,以達到實驗的目的。這就是說,實驗調查,不僅能解決「是什麼」的問題,而且能解決「為什麼」的問題,不僅能揭示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而且能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實驗調查本質上是一種定性調查的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最有效的方法。
實驗調查是可重復的調查。在實驗對象、實驗環境等實驗要素大致相同的情況下,不管由誰來進行實驗,也不管在何時何地進行實驗,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都可重復發生、重復出現。因此,實驗調查的結論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同時也具有較大的權威性和說服力,這是其他調查方法所不可比擬的。
實驗調查的另一重要優點是,它有利於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具體途徑和方法。這是因為,實驗調查能夠揭示和確立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而且其調查結論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因此,人們就可以根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有針對性的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准。凡是實驗證明有效的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一般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中國人在制定方針、政策時,強調要「一切經過試驗」,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二、實驗調查法的缺點
實驗調查的最大缺點是,實驗對象和實驗環境的選擇,難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此,任何實驗調查的結論,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們的應用范圍都是有限的。如果忽視這一點,就很容易犯「一律化」、「一刀切」的錯誤。
實驗調查的另一缺點是,在現場實驗中,人們很難對實驗過程進行充分有效的控制,特別是無法完全排除非實驗因素對實驗過程的干擾。因此,要准確區分實驗效應和非實驗效應,往往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文獻調查法是在歷史研究的領域里逐漸形成的一種相對獨立的方法,但不等於說文獻調查法就是歷史研究法,更不能說文獻調查法只適用於歷史研究,文獻調查法不等同於歷史研究法。歷史研究包括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文獻調查法只是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歷史研究中,必須運用文獻研究法來研究歷史文獻。但是,文獻研究法決不限於歷史領域,它既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研究方法運用於其他學科,同時,也可以作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
❾ 暑期社會實踐的實踐方法有什麼,在公園打掃衛生算什麼實踐方法
1、不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有不同的鑒定表填寫方式,詳細要求學校會有通知。
2、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鑒定表填寫範例:
實踐地點:XX社區
實踐活動內容:打掃社區衛生
向市民發調查問卷
實踐體會:這次社會實踐,雖然辛苦卻很充實。前所未有的嘗試,換來非比尋常的體驗,實在不虛此行。
這次實踐活動不僅使我們了解了綜合實踐不易,更在此深刻明白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必要性。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鍛煉,對體力與心理承受能力的鍛煉,在學校里書本上無法得到的鍛煉。
我收獲頗多,在日後的學習中,這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