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師生
A. 幼兒園簡短的師生問候用語
老師好,寶寶好 給好評哦
B. 怎樣建立幼師和幼兒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尊重幼兒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不能用家長或老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二、懂得欣賞幼兒。
感覺到被欣賞,學生就會從老師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覺,老師就不再是一個嚴厲的管制者、一個權威者。
三、允許小朋友犯錯。
人無完人,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當孩子犯錯後,必要的指導、教育還是要的,但我們不要指望,經過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錯誤了。教師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學會,在犯錯後明白一定的道理,並懂得自己總結出避免今後犯同樣錯誤的經驗。
總之,教師必須放下讓學生畏懼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師益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C. 5.簡述幼兒園師生交往的特徵及影響
通過對已有師生交往類型研究的分析,以及大量前期觀察與預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內,我們將容師生交往類型的指標定為:師生交往的目的,即教師在交往中關注哪些重要方面;師生交往的內容,即師生交往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展開;師生交往的情感性,即教師在交往中能否積極地投入自身的情感,並注意與幼兒的情感互動;師生交往的寬容性,即教師對幼兒的
理解與寬容程度;交往中教師的發現意識,指教師在與幼兒交往互動中能否發現幼兒的優點與長處,向幼兒學習;師生交往的方式,即教師在師生交往中是否能合理運用豐富的表情與動作。
將此6項作為師生交往的分類指標,主要基於三方面。首先,從理論上分析師生交往的構成一般,因此本,必須在著差異的。通過前期研究,我們發現不同類型師生交往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即在師生交往的目的、內容、情感性、寬容性、發現意識以及交往方式上存在不同。因此,對其的探討將有助於我們全面、深入的劃分類型。第三,在以往有關師生交往類型的研究中,不少研究採用了上述6個指標中的一、二個,但缺乏對這些指標進行綜合、整體研究。在本研究中,我們以這6項作為劃分師生交往類型的指標對師生交往類型進行全面、系統地研究。
D. 幼兒師生關系被稱為什麼關系
幼兒師生關系,被稱為具體的關系,可以從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是簡簡單單的師生關系的
當然,這種關系,維系著老師教導孩子們的責任,讓孩子們能夠學習到知識。
E. 幼兒園大班師生一起玩的游戲
游戲1:熊貓挖筍——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及思維能力 玩法:有兩人一起玩,游戲時,兩人各將自己的熊貓放在自己一方熊貓家中,然後輪流擲六面體,誰擲出與自己熊貓衣服顏色相同的一面,誰就拿起自己的熊貓沿小路向圓圈處走一步,若擲出對方的顏色則不走動棋子,走完圓圈就可以挖竹筍,放入自己家,下次再擲自己顏色,再挖下一個竹筍,挖完所有竹筍,計算誰挖的多為勝。 游戲2:抽牌湊數——培養幼兒分析、概括及速算反應能力,理解加法互換,加減互逆的關系 游戲准備:每人三張同樣大的紙片,用小紐扣在紙片上分別畫1~3個小圓點,並寫上相應數字。 游戲方法:幼兒自由結合,每兩人一組游戲。以《石頭、剪刀、布》決勝負,勝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兒湊數,進行三以內的組成、加減運算練習。算得對又快的幼兒得紅花一朵,游戲結束,紅花多的為勝。 指導建議: 1、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張,抽多抽少都視為違規。 2、游戲之前先學會《石頭,剪刀,布》 游戲3:接龍卡片——識別長短、高矮、數字,學習排序 游戲准備: 1、長8厘米,寬4厘米的白卡紙若干。 2、幼兒2~4人一組,每人取5~6張接龍卡。 游戲方法: 1、數字接龍:根據卡片兩端的數字接龍。 2、長短接龍:根據從長到短接龍。 3、高矮接龍:根據從高到矮接龍。 4、數字多1接龍:按著卡片上的數字順序接龍。 5、數物接龍:根據物品的數量與數字接龍。 指導建議:教師應在一旁指導,出現錯誤及時糾正。 游戲4:送迷路的小動物回家——培養幼兒判斷、推理、思維能力 游戲准備: 1、動物卡片4張,迷路圖4幅,鉛筆若干。 2、幼兒分成4組。 游戲方法: 1、教師對幼兒說:"小兔、小雞、小鴨、小熊迷路了,不知道該走哪條路回家,小朋友,請你們送它們回家吧。" 2、幼兒分成4組,分別連接四幅迷路圖。 3、先連完者為優勝。 指導建議:鉛筆連線中途不能斷開,不能與圖中線路交叉。 游戲5:小羊請客——能將實物卡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並初步進行匹配相應點卡 游戲准備:小羊圖片一張;不同數量動物的卡片(1隻貓,兩只狗等);不同數量食物的卡片(一條魚、兩根骨頭等) 游戲方法: 1、今天小羊請客,教師分別出示小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請了什麼小動物,有幾個? 2、請幼兒說說小羊應該准備一些什麼吃的來招待小動物? 3、請幼兒根據小羊請的小動物數量分別在餐盤里放上相對應的、同等數量的食物如:一隻小貓一條魚,兩只小狗兩根肉骨頭。 指導建議: 1、每次請客的動物數量可不同。 2、多次活動之後,可直接請幼兒擺放食物,然後再檢查食物的品種和數量是否提供對了。 游戲6:有趣的生活用品——培養幼兒觀察力、注意力 游戲准備:生活用品的拼圖和完整圖片。 游戲方法: 1、出示生活用品,請幼兒說說都有些什麼生活用品。 2、出示生活用品拼圖,請幼兒拼出這些生活用品。 指導建議: 1、游戲前幼兒積累相關的生活用品認知經驗。 2、游戲可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如兩人一組看誰拼得快。 游戲7:鞠躬和立正——發展注意力和反應力 游戲方法:全體幼兒自由站立在場地上,面向中心,幼兒遵照教師的口令做動作。教師站在場地中心,發出口令「鞠躬」或「立正」,幼兒的動作與口令相符。未根據口令做動作或動作做錯的幼兒立即退出遊戲。堅持到最後者為勝,在下一輪游戲中代替教師喊口令。 指導建議: 1、還可根據口令做相反動作。 2、口令可進行不同的變化,並有執行性。 游戲8:小偵探——發展注意力、觀察力與記憶力。 方法:全體幼兒自由地站立在場地上或坐在椅子上,選出一名幼兒扮演偵探,觀察大家的服飾後,暫時離開集體。然後讓一名幼兒脫下外衣隨意的給另一位幼兒穿,再請偵探回來,繼續觀察大家的服飾後,說出誰的外衣不見了,誰穿的不是自己的外衣。 指導建議:游戲中除讓幼兒調換外衣外,也可以調換鞋子,冬天可調換帽子、圍巾、手套等用品。 游戲9:泡泡糖——提高幼兒對身體各部位的認知。 玩法:請一位幼兒做小主持人,請若干幼兒游戲(人數是奇數)。主持人喊「泡泡糖」大家回應「粘什麼」,主持人說出身體的某個部位,幼兒就兩兩互相接觸主持人說的部位。比如,主持人說頭頂,幼兒就要兩人一組把頭頂相接觸。而沒有找到同伴的人被淘汰出局。當幼兒人數剩下偶數時,主持人要充當1人在其中,使隊伍始終保持奇數人數。最後剩下的兩人勝出。 指導建議:提醒主持人喊出的身體部位要有一定的可實行性。 游戲10:拍電報 ——訓練靈敏性、注意力、記憶力、鞏固兒童對數的概念 游戲准備:幼兒分成2組-3組,每組 2-10人。 玩法:教師小聲地將電報數字型大小碼告訴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不能讓其他的幼兒知道,然後聽信號拍電報。第一個小朋友將右手在第二個小朋友左手心按老師說的數目點幾下(例如電報數字是5就用手指輕輕點5下),依次往下進行。由最後一個小朋友報出電報的號碼,看看哪組的電報拍的快、拍的准確。 游戲規則:當老師發口令後,各組幼兒按傳遞的指令,開始拍電報。最後一個幼兒得到電報後要舉手,並把數字寫在紙條上。
F.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的比例是多少
我國規定,全日制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比應達到1∶5—1∶7,保教人員與幼兒比應達1∶7—1∶9;半日制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比應達到1∶8—1∶10,保教人員與幼兒比應達1∶11—1∶13。全日制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專任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配備3名專任教師;半日制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專任教師,有條件的可配備1...名保育員。寄宿制幼兒園至少應在全日制幼兒園基礎上每班增配1名專任教師和1名保育員。單班學前教育機構,如村學前教育教學點、幼兒班等,一般應配備2名專任教師,有條件的可配備1名保育員。幼兒園應根據當地學前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增設教師崗位類別和數量,滿足本園發展和保教工作的需要。
G. 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師生關系和地位
兩者是平等的關系,教師則是平等中的首席,但這並不是說教師就是主導者,有著絕對權威。 比如說在幼兒園的師幼互動中,幼兒居於主體地位,而教師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所以說教師很多時候應該出於輔助地位,在幫助幼兒學習等等。 但要做到師幼平等這一點在現實中還是任重道遠的。
H. 如何與幼兒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
一. 尊重學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家長、教師是絕對的權威,這主要受長久以來的封建家長制的毒害。現在該是擺脫這種錯誤觀念的時候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才能培養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師不應該看不起學生,對學生應態度溫和、謙遜、平等、友好,讓學生有表達自我的機會,有保留意見的空間,有發揮特點的餘地。抱著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的、平等互助的態度,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是教育的主體,才會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極、被動。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二. 學會欣賞學生。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這個觀點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細細品味的。過去,作為教師,總以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為榮,總是擺著高高的架子,讓學生敬而遠之。其實,這種刻意,是不利於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的。試想,讓學生敬畏,讓學生仰視,學生又怎會向你傾吐內心,又怎會使你真正地了解他們。沒有了解,談何教育?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富有個性特點的個體,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閃光的地方。而這些閃光點,不是教師所恩賜的,教師僅僅是起到挖掘、培養、塑造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即教育過程中,應是雙向、互動的,也就是說是教師和學生是在相互學習、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師能成為學生的崇拜對象,學生也應該能被老師所欣賞。很有可能哪一天,你的學生就會成為一位不僅讓你崇拜甚至於讓世人崇拜的人。應該說,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潛藏著這種可能性。感覺到被欣賞,學生就會從老師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覺,老師就不再是一個嚴厲的管制者,一個權威者。老師欣賞學生、走近學生,是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的一個重要因素。
I. 幼兒園師生比例1比15比20啥意思
幼兒園師生的比例是1:15,比20。意思就是一個老師帶15個學生和20個學生。
J. 幼兒園的師生比是多少
1個老師,10個幼兒,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