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家訪方案
家訪對象: 舒鐠家訪原因:這名學生與別的學生「與眾不同:人很聰明,但入學後卻無心學習,上課時總是很隨便,管不住自己,總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但在他身上我也發現了一些優點:如樂於助人,尊敬老師,熱愛班級,每次集體勞動,老師分配的任務他都能十分出色的完成。
如果他能改正自己的缺點,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必定是可造之材。
訪前准備:家訪之前,我首先認真學習和研究了家訪的方法和策略,如平等對待家長,不與家長擺架子;公開家訪內容,讓學生直接參與,堅持學生在場的原則;家訪內容以表揚鼓勵為主,不能把家訪變成單純的向家長「告狀等。
家訪過程:10月18日中午,我給孩子的媽媽打電話,通過和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該同學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比較關心他的學習,對他的期望值也相當高。
但是孩子的父親平時打工在外,對孩子的日常照顧不是很周到,也不太注意父子間的溝通與交流。
正是這樣的特殊的家庭背景,對於他現在所出現的行為上缺乏自我約束力,學習上缺少刻苦鑽研精神等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們坦誠地交換意見,闡明各自的想法,交流心得體會,很快地,一座信任、合作的橋梁架在了我和家長的中間。
我說:「孩子好玩那是天性,應該能體會孩子的心情,尤其是男孩子更是這樣,有時候犯些小錯誤也是難免的,碰到這樣的情況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交流,經常檢查作業,講解問題,討論問題,增進感情,要耐心,不要急與求成,不能用我們的思維來衡量他,認為他都應該會,所以啊,應該加以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慢慢提高,有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多給他鼓勵,多關心他。
家訪反思:通過家訪,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在家時的學習情況、社會交往情況和在家的表現等,就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與家長很好地交流、溝通,了解家長對於學校、老師、子女的期望;同時,教師還應該把學生在校時的實際情況客觀、全面地向家長作一個說明,指導家長的配合,這樣有利於在教育學生方面形成合力,家校共管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貧困生家訪記錄及感受2017-01-15 14:04 | #2樓馬琪琪是我們三(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個子高高的但是很瘦,黝黑的小臉蛋時常看得到綻放的笑容。
如果你不了解她,你一定會認為她是一個在陽光下快樂成長的孩子。
由於馬琪琪爸爸工作忙的原因,直到9月19日下午我們才約好晚上他可以早點回來。
放學後,我騎著車子帶著馬琪琪,由於我對馬琪琪家的住址不太了解,路上,我問的最多的就是還有多遠。
在行駛了十七八分鍾後穿過了一片小巷終於到了馬琪琪的家。
通過我們在路上的交談,我知道了馬琪琪每天都一個人步行四五十分鍾去學校,懂事的馬琪琪還在後邊加了一句她不累,聽了讓人有些心疼。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太需要被呵護了,她遠遠比我了解的情況要糟糕得多。
馬琪琪的老家在贛榆,在她三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兩個姐姐,一個三歲的她。
因此我也能理解,推開門後有些凌亂的家,也許這就是沒有媽媽的家特有的環境吧。
通過交談,我了解到馬琪琪的爸爸現在在墟溝做裝修,為了能方便工作,他通常都是早出晚歸,中午馬琪琪都是在他工友家吃的飯。
繁忙的工作讓他疏忽了對馬琪琪功課的輔導,但是生活上,他坦言馬琪琪是個懂事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用他操心。
在交流中我們彼此交換意見,希望在家長與老師的配合之下,馬琪琪的學習可以有更大的進步。
結束家訪已經是晚上六點多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的心情愈發的沉重,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有多重。
我深知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孩子,就要從多方面去了解他。
無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他的成長都離不開「愛,這種愛既來自家庭也要來自教師。
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
❷ 對於學困生家訪時教師需要哪些意見
我們要一分為二的去評價一個學生,對學生的不足或缺點要加以引導,激勵,對於學生的長處應給與肯定。教師跟家長的溝通是必要的,但要講究方法,以平和的態度,朋友的身份去談孩子,互相商討引導孩子發展的方法,而不是教師指責,家長發火,孩子受氣,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更加逆反,不斷惡化。
❸ 小學教師家訪計劃
家訪計劃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導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學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徑,因此,作為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與家長交往,指導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
一、聯系與溝通
成功的家訪首先是能讓家長接納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見面的講話,就顯得非常重要。
幽默 幽默的談話不僅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而且能與聽者建立親密的關系。
委婉 說話委婉是指在不便於直接說出本意的時候,抱著尊重對方的態度,採用同義代替、側面表達、模糊語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本意。
靈活 語言靈活指說話人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確定自己的談話內容和談話方式,並且在情況突然變化時能迅速地調整其說話的內容與方式。
分寸 學校家訪時要注意斟酌語言,措詞要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
二、家訪也要提前備課
學生減輕了課業負擔,自由時間多了,活動空間大了,對缺乏自製能力的小學生來講,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誤入歧途。此時,學校應抓時間擠時間,經常到學生家裡去家訪。家訪前也要提前「備課」,做好充分准備,這樣家訪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1、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訪前,學校要認真細致地「備」此次家訪要達到什麼目的?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對本次家訪成功與否的期望值?這個期望值符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2、了解學生
家訪前,學校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3、提前預約
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的情緒。
4、時間的選擇與控制
家訪時間最好選擇在學生放學後或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家訪的效果會更好。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耽誤家長的工作。
5、內容和方法
家訪的內容應多種多樣,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可以家訪,學生取得進步可以家訪,發現學生有問題可以家訪,學生家庭有困難可以家訪。家訪的談話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三、家訪——學校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的補充
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學校、家庭、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是否有效,還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
1、變「請進來」為「走出去」
把家長「請進來」變為主動到學生家裡,和家長聯系。在家庭這一特定環境中,教師教育人的口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語氣趨於平緩,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長願意把心裡話、真心話跟教師說,教育產生了一致性。
2、變「被動家訪」為「主動家訪」
主動家訪,防患未然,使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變「談話方式家訪」為「請家長參與教育活動」
我們深深感到,學校單一的教育收效甚微,應加大與家長的交流,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強教育的力度。
總之,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提高全體學生素質,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