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師生比
㈠ 英國大學四大排名 到底該看哪個
同學你好。下面是英國本土大學排名的參考方式,你可以仔細閱讀一下,還有問題可以版去問中青留學。權
英國本土大學排名像衛報、CUG、Times是可以參考的。因為英國本土大學排名的目標讀者,是拿著A-Level成績准備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英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
幾乎所有英國本土大學排名都在排名中使用一個數據:NSS。
NSS全名叫:National Student Survey英國全國學生調查。這是一個覆蓋英國幾乎所有大學的調查問卷,用來調查學生對學校、對專業的滿意度。
那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排名?
1.如果你是在英國讀的中學,或者在國內學習A-level,那麼在申請英國本科的時候,可以重點參考英國本土的大學排名。
2.如果你打算從中國國內申請英國大學的研究生甚至博士,那麼最好綜合考慮英國本土排名和世界大學排名。
㈡ 英國大學TIMES排名標准有哪些
英國有很多對英國大學的綜合排名,除了完全大學指南、泰晤士報、衛報的大學排名,還有純學術比較的RAE排名,各種各樣的排名讓學生看到眼花繚亂,最終選擇起來也是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RAE排名每7年更新一次
業界公認的、對申請英國碩士最具指導作用的,是英國大學最新研究評估考核(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簡稱RAE)。RAE排名每7年更新一次,目前最新版排名是在2008年出爐。
英國政府每七年組織一次大學科研水平評估(RAE)。作為英國權威度最高的大學排名,RAE在很大程度上不僅說明了一個大學的綜合實力,甚至直接左右了一個英國大學能獲得的研究經費多少。英國大學其實並不十分重視各媒體或報紙的排名,但對於RAE的評分高低卻異常重視。RAE評分在學校經費、研究水平、頂尖學者數量上的影響至關重要。2014年底,英國官方將發布新的高等教育機構研究質量評定系統(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簡稱REF)結果。
《泰晤士報》排名偏重學術
《泰晤士報》(The Times)是英國媒體中最早發布英國大學排名的單位,自1992年起每年發布英國大學排名。該排名的主要指標包括學生滿意度(15%)、師生比 (10%)、生均經費(10%)、設施和設備(10%)、優秀學位獲得率(10%)、畢業率(10%)等指標。自2014版起,《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合並發布英國大學排名。
《衛報》排名著重於本科
《衛報》的排名數據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了各大學新學年的學費、輟學率及學生人數等。而且《衛報》的排名只著重於本科教學,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意見及反饋、研究成果及其影響均不在評分范圍之內。同時《衛報》排名較為偏重就業方面,排名榜的主要目的是協助打算上大學的學生挑選科目。
《完全大學指南》重統計
《完全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由著名的英國報社《獨立報》(Independent)參與制訂,首次發表於2007年,該排名的所有數據來源於英國高等教育統計署。排名通過對全英國116所大學的研究水平、學生滿意度、入學標准、就業前景等9項指標進行評估,得出評比結果。
Tips
專業排名
是首要考量
可以看出,各類英國大學排名的評比角度不同,如《泰晤士報》是從學術角度,《衛報》是從就業角度,建議同學將兩份排名結合使用。目前在中國國內最具知名度的排名,首推《泰晤士報》排名。
業內人士認為,專業排名相對綜合排名更重要一些。在英國,大部分人尤其是用人企業更重視的是個人的成績和經驗,所以,留學英國選擇一個好的專業比選擇一個排名靠前的大學重要得多。學生在進行大學的選擇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興趣,然後從專業角度進行了解,最後根據自己的需要了解大學的綜合排名、地理位置、學術實力等,千萬不可僅看綜合排名就決定留英去向,讓自己得不償失。
赴英留學Q&A
1.什麼時間申請合適?
英國申請講的是先到先得,名額有限,傾向於選擇名校的學生,業內人士建議提早申請。
英國一些的學校每年只有9月份一次開學,也有一些學校每年有2次開學:9月和1月。中國的高考成績一般是6月份出來,因此,想根據高考成績來決定是否出國的學生,若語言成績不錯,抓緊時間可以趕得上9月份開學。如果趕不上,也可以選擇次年1月開學的預科,在9月進入大學階段。
2.高考成績重要嗎?
一般英國的學校並不看重中國國內的高考成績,如果學生在高考前就決定要出國,不必參加高考。英國院校一般只要求提供高中成績單和語言成績。
英國有很多學校接受高二的學生。而不管是高二還是高三的學生,去英國都先要讀預科。英國只有Top10的部分學校要求提供高中畢業證書和三年高中成績,多數學校不需提供高中畢業證書。
3.無語言成績能申請嗎?
所有材料都符合學校要求之後才申請可能會耽誤申請最佳時機。申請學校時是不用先考語言的,申請同時或者申請後再考,甚至用學校內部測試代替都可以。
4.英國名校的門檻有多高?
成績不錯的高中學生,申請到名校的幾率比較大。有些重點高中的學生甚至可以申請到英國頂尖名校,比在國內考一本學校要容易。
5.英國留學安全嗎?
以「紳士國家」著稱的英國,打架斗毆或者槍擊事件發生幾率非常低。國際學生可享受學校的接站服務,學生一般住在學校宿舍,學校食堂可提供三餐。多數學校都設有學生會,以改善學生的利益及福利。
㈢ 中國學前教育和英國學前教育的區別
一、班級規模不同
1、中國:幼兒園班級人數的規模較大,有的幼兒園的班容量達到了40人以上,師生比達到了1:20以上,編班形式多是按年齡劃分。
2、英國:學前教育機構規模普遍較小,學前教育機構都能嚴格控制班級規模和師幼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師幼率會增大,但最大不超過1:8,編班形式有按年齡劃分的(兒童人數少時),也有按人數劃分的(兒童人數多時)。
二、收費標准不同
1、中國:收費標准按幼兒的年齡來劃分,不同的年齡班收費標准不同,幼兒缺席時的餐點費和保教費需退還家長,有的學校假期內也提供服務。
2、英國:收費標准按天核算,按月進行,每月的第一天交納全月的費用。兒童缺席時的費用不退還,兒童每天提前來園、推遲離園需另外交費,而且參加興趣班也要額外的交費。從1998年9月起,所有4歲幼兒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時的免費早期教育。
三、教育方式不同
1、中國: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主要實行全日制,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由老師教授知識。
2、英國:教育內容可分為交往、語言和讀寫、數學發展、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創造性發展、身體的發展、了解和理解世界,英國主要實行半日制。
㈣ 英國公立,私立學校知多少
英國的教育自中世紀以來就形成了雙軌制,學校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的公立學校,第二種是獨立學校,即私立學校。
英國的公立學校多為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是目前是英國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招收一切適齡兒童,所有5-16歲的英國孩子和青少年都有資格就讀於免費的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由政府或當地教育部門維護並資助,主要招收本土學生,屬於英國本土的大眾化教育,但其師資和硬體配套卻不可小覷。例如佩茨文理學校、城市·伊斯靈頓學院、華威學院、祝德學校···拿城市·伊斯靈頓學院來說,它是位於倫敦的市中心的合校,學術成績在英國排名前十,是英國唯一兩次獲得「女王周年傑出成就獎」的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在英國不稱"私立學校"(13-18歲)(Private school),而稱"獨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這些學校一般歷史悠久,學校管理比較嚴格,教學素質相對較高。即使以英國本土學生為主的學校,一般也會招收部分國際留學生,但是比例不會超過20%。有些更低於5%。在課程安排上,更能夠照顧國際留學生的特殊背景和需要。
私立學校多為單性別學校 即男校、女校,少數的男女混合學校(co-ecation)。相比合校單性別學校排名都很靠前,《泰晤士報》2010年的調查中顯示GSCE 成績前十名中90%是男女分校,前50名中80%是男女分校。而「公學」又是私立學校中的佼佼者。例如英國歷史悠久且我們熟知的伊頓(男校)、哈羅公學,英國王室成員譬如王儲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皆是出自這些公學。
㈤ 英國的學校是私立的好還是公立的好
私校是給孩子嘗試各種機會,嘗試各種學習的方向提供條件,但不強制一定要學。私校是各類設施條件都具備,孩子願意玩什麼就玩什麼,學校里永遠會有支持孩子玩東西的場地;英國很多私校高爾夫球場、擊劍場、射擊場全部具備。
公校可以沒有網球場,可以沒有曲棍球場以及可以不提供代碼課等。因為政府必須要保障普世/普惠教育。孩子有這方面特長怎麼辦?那麼公校是沒有的,就得想別的辦法去找私校。
學費
公立學校有政府預算,各種補助,甚至英國學生還有免費的早餐。所以,學費往往也更便宜,通常大部分英國的學生上的就是公立學校,也就是平民教育。
而私立學校,資金來源主要就是捐贈和學生學費,學費更貴,目前留學生在英國寄宿學校,平均學費一年£13,194 到£30,369。但英國的私立學校世界聞名,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線,英國皇室,首相,很多名人都是從私立學校畢業的。
在校人數
公立學校的人數更多,學生人數從幾百到上萬不等,而班級人數也更多,一個老師照看幾十個孩子。
而私立學校,往往只有幾百人,有的學校上千,大多都是小班上課,一個老師對應的只有十幾個學生,英國私校平均的師生比只有1:9,算是高配置了。
入學申請
不管是去英國的私校,還是公立學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英國私立學校的申請往往更難,一般要求入學考試,面試,essay等等。更不要提一些頂尖私校,要提前三四年就注冊登記,錄取率只有23%一位難求,甚至有些家長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規劃了。
㈥ 英國的中學分為哪幾種
英國的中學出現的較早,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的中學有三種:文法中學是從封建社會流傳下來的。文法中學的教學以古典語言和文法知識為主,教學使用拉丁文。畢業生一般進入牛津或劍橋大學,或者成為官吏、醫師、法官和教師等。資產階級執政後,文法學校的培養對象由原來的貴族、教士子弟擴展到大工業家、大商人、鄉紳等階層子弟,收費較高。雖然文法學校為貧寒學生設有免費名額,但數額極少。
公學事實上是一種私立的寄宿學校。它興起於14世紀左右。這類學校因是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培養目標以「公職」人員為主故而得名「公學」,公學的設備條件異常優越,師資水平也很高,學費也很昂貴。到17世紀初僅有9所,19世紀也不過20所~30所。公學的在校學生人數也很少,一般僅100人~120人左右。英國高級統治者大多出於公學。因此,公學對學生的身份要求很嚴,多為貴族與富有的大資產階級子弟。公學招收預備學校畢業生,經嚴格考試才得以入學,一般學習5年~6年。教學內容原以古典文科知識為主,19世紀初,增加自然科學和數學的內容。此外,公學還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紳士風度。公學一直保留至今,被視為英國人的驕傲。
阿卡德米是17世紀英國出現的一種新型的中等教育機構。這類學校重視自然科學及現代外語課程,應用英語教學。由於這種學校接近生活實際,具有實科傾向,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受到社會歡迎,中層社會的平民子弟入學者居多。18世紀後期,由於實科中學的興起,這種學校才消失。
產業革命後,原有的中等教育已不能滿足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了,1861年國家組織了「王立公學調查委員會」對九大公學進行調查,並提出了改革建議。1864年又組織了「中學調查委員會」,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按社會層次開設三類中學的建議,因其表現出露骨的不平等性未被議會通過。但對以後英國中學形式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㈦ 英國排名qs和times看哪個
如果你只想查英國大學的排名,那麼最出名的大學排名第一是《TIMES》泰晤士報的,第二專是英國衛報《屬GUARDIAN》的大學排名,這兩個排名歷史都很悠久,而且認可度也很廣,和他們兩個比起來,QS的英國大學排名只排在第三,歷史沒有他倆悠久。建議你這三家大學排名對比看,互相比較,他們排名各有側重,對你了解英國大學更有幫助。
㈧ 准備去英國讀研究生,有哪些國內網站匯總了英國大學的師生比例、入學率和畢業率(淘汰率)等信息嗎
不明白你為什麼要了解那麼詳細的信息。個人覺得學校的教學質量最關鍵,其他的因素挑自己在意的參考一下就行了,不可能面面俱到。top的學校可能樣樣都好,去不了這些的話,一般的學校肯定都有缺點。學生的國籍比例你可以給學校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之類的發郵件問,城市犯罪率就直接google查吧,中國學生回國就業率這個我感覺學校不會去統計,你頂多能找到當地學生的就業率,這個可以在學校官網search。畢業淘汰率你可以google試一下或者也給學校發郵件問不確定他們會不會告訴你。師生比例查學校官網或者郵件學校。入學要求在課程介紹那頁找。這些信息都應該你自己去搜,英語不練好,出國怎麼辦。怕麻煩的話可以咨詢中介,不簽約之前都不收錢。但是他們可能會推薦和他們合作的學校,個中好壞要自己看。 還沒去念呢,為什麼要擔心被淘汰呢。如果努力的話,是不會被fail的。再safe的學校,不努力還是會被fail。我以前在全英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一樣沒事啊。希望你不抱僥幸心理的好好努力~加油!
㈨ 英國高中分類是怎樣的
英國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97年,那時學校大多是由教會建立、為教徒子女提供教育的私立學校。
當時人們的觀念也比較保守,私校被分為男校和女校,能去接受教育的也都是皇室、貴族等統治階級的子女。
教會控制教育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初,在這之前,教育一直被當做宗教教派活動和民間慈善事業。
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政府才開始著手干預教育。1870年,英國政府頒布「初等教育法」後,開始廣設公立學校、普及初等教育。
但勞動者的孩子所接受的粗淺教育並不足以支撐他們繼續求學的,中等教育仍然是達官顯貴和富裕家庭的特權,其基本形式是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和公學(Public School)。
在現代英國中等教育體系中,文法學校屬於公立學校(State School),而公學屬於私立學校(Private/Independent School)。
公立學校(State School)
英國的公立學校,由政府出資設立並受到地區政府管理,同時貫徹國家教學大綱的學校。和中國的公立學校一樣,都是按片劃分,每間都輻射一個區域,即學區。
公立學校的老師都屬於公務員(PS:在英國公務員是指中央政府系統非選舉產生及非政治任命的事務官,與中公務員有本質的區別),薪酬標准統一,不收任何學費。
而文法學校最初是指那些宗教色彩較濃郁、強調古典語言(拉丁文)文法重要性的學校,其畢業生畢業後大多會去牛津、劍橋深造,或者成為官吏、法官、老師等。
上世紀40-60年代,老式文法學校紅極一時,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被取消,演變成私立學校或者教學質量較好、需要學生通過考試才能入學的公立學校。
通常來說,公立學校的生源大多來自於學校附近的普通家庭,而且大部分公立學校是沒有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的。
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開始向政府申請招收國際學生(A-level),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國際學生的學費對於學校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學校可以利用這筆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2、 學校希望招收一些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特別是成績優異的國際學生,他們覺得這些學生的加入會促進本國學生的成長、進步。
因此,公立學校對國際學生的語言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提供6分以上的雅思成績,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否則學生很難融入英國當地的學習生活。
而公立學校最大的優勢是:學費便宜、不需要額外找監護人(學校就是學生監護人),住在寄宿家庭有利於學生了解英國文化、融入當地社會,留學性價比高。
但公立學校的劣勢也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公立學校生源魚龍混雜,什麼樣家庭背景的學生都有;在教學設施方面,它也是無法和私立學校相提並論的;
另外,公立學校的師生比原本就比較低,近兩年英國政府教育削減經費,進一步導致部分優質師資力量的流失,不少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大不如前。
私立學校(Private/Independent School)
英國的私立學校是指那些由學校董事會獨立運營管理、不受政府制約、但需要定期接受政府檢查的學校,學校不必遵循國家教學大綱、自由設置學校的課程。
孩子一般10歲左右入學,18歲離開學校,8年的時間,會花掉至少25萬英鎊,一般只有中產以上的家庭可以承擔。
根據不同的標准,私立學校又被劃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
1、單性別私校和混校
正如如開篇所說,由於思想保守、男孩女孩的成長特性差異等原因,最初的時候,英國私校多為單性別學校,直到19世紀才開始出現混校。
但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人們觀念的改變,單性別私校特別是男校的受眾越來越少,不少單性別學校最終都演變成混校。
2、私立寄宿學校和走讀學校
根據學生是否住校,私立學校又被分為私立走讀學校和私立寄宿學校;私立寄宿學校又被細分為full boarding和weekly boarding。
3、 公學和其他私立學校
很多人都認為:公學其實就是英國頂尖私立學校。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現在在英國被叫做公學的,有將近30所,而這些學校之間的差距較大,並不能一概而論。
准確的說,公學是指那些在維多利亞時期(1837年-1901年),由英國貴族所創建、並且一直流傳至今的學校,其目的是為了保持貴族優良傳統。
這些學校的共同的特點是:招生比較嚴格,不僅需要學生參加考試,還要考察父母背景。盡管社會整體在迫使這些學校招收不同階層的學生,但傳統的觀念任然根深蒂固。
時至今日,公學和其他私立學校的差異,並不在於學術成績,而是歷史、文化、資源和人脈等方面的差異。
對於國際生而言,英國私立學校的優勢相對比較明顯:
1、 課程設置靈活,可以為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與他們能力相匹配的課程;
2、 師生比例較高,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照顧。
3、 私立學校更注重素質教育和寓教於樂,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孩子們在學習之餘放鬆身心、培養興趣愛好和社會責任感。
4、 對於家長們來說,讓孩子讀寄宿制私立學校更省心,不用擔心孩子不能融入寄宿家庭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
總之一句話:私立學校除了貴,其他沒毛病!
㈩ 英國公立和私立學校有區別嗎
私立學校通常被認為是非常昂貴的精英貴族學校,學生們對進入優秀的大學有更強的競爭力。而公立學校通常被認為是缺乏紀律、疏於管教的學校。1.價格
兩種類型的學校在費用的收取上可謂天差地別。私立學校有著自己獨立的金融管理體系,支撐起學校運營的是學生的學費,還有校友、學生家長的捐贈。
公立學校則為3-18歲的英國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學校通過國家和地方稅收資助的運營。2.學生選擇
私立學校有著自主招生的權利,學校會提供獎學金來吸引優秀的學生,也有可能會要求生活作風有重大過錯的學生離開。
雖然私立學校比當地公立學校更具種族多樣性(國際學生),但在私立學校讀書的孩子通常為家境優異的中上層階級,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氛圍通常都差異不大。
這可使得孩子的交際圈裡多為掌握了大部分社會資源的人才,也可能會讓孩子過早地固步自封,缺少看見社會多樣性的機會。
公立學校多數按照地區接收學生,學校不能拒絕學校指定地理區域內的任何學生入學,這使得學生質量參差不齊。但另一方面來看,多樣性的人群允許更多的社交互動,為大學的社會壓力做了很好的准備。
3.教學設施
私立學校擁有著一流的設施如實驗室、網球場、游泳館、健身房、餐廳,學校主體建築通常也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宏偉建築。
私立學校的教師通常有著牛津劍橋等高校的教育背景,拿著高於公立教師約70%的工資,教育著更少的學生,在私立學校的師生比例約為1:9。
這意味著師生間的相互了解能夠更加深入,學生享有著更好的設施和教育質量。
公立學校的建築由政府人員設計並籌資興建,學校內有著基本的教學設施,能滿足課程的需求。教師為國家安排,其必須獲得了國家教師資格證。
由於政府對教師工資的預算不足,公立學校的學生與教師比例、班級規模較大,小學教室里可以有多達30名學生。
4.課程安排
在課程上,私立學校也可以根據校內學生的需求進行變動安排。學生有機會接觸比國家課程規定更廣泛的教育,比如各種冷門的語言、體育、音樂、戲劇和藝術。
學生有需求即可向導師提出,學校會安排校外的老師或者教練前來教學,費用自理。私立學校能夠在科學,技術,人文科學以及視覺和表演藝術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資金。
私立學校允許設計和實施自己的課程,而公立學校必須遵循國家強制性課程授課。由於依賴政府資助,取決於不同地區,公立學校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技術工具,音樂,藝術和其他活動。
公立學校每年會進行3-4次標准化考試,結果由教師和行政人員負責。因此學校花了很多時間教授標准化考試的內容,或多或少忽視了孩子的課外拓展。
總結:私立優點:
私立學校擁有更好的基礎設施,可以幫助學生以更好的方式學習他們的課程。
私立學校有著更好的衛生和環境,可以保障學生的健康和人身安全。
私立學校有著更好的資源,校友嘉賓中通常有著頂級商業,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