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師德標兵
Ⅰ 做教師的不好之處
現代教師: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
作為教師的我,最怕聽的報告是師德報告。因為每次報告聽完,沒有自豪,只有悲哀。為台上的「優秀教師」悲哀!更為我們這個群體悲哀!他們催人淚下的報告完全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要提倡的教師的工作方式、生活狀態和專業發展方向嗎? 首先,說說「有家不回」。 他們都以校為家,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一天到晚泡在學校里,幾乎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天不亮就匆匆離開家,顧不上給孩子做一頓早餐;深夜才筋疲力盡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著。總之,每天上下班是只見星星不見太陽。一句話概括就是,「比雞起得還早,比妓女睡得還晚」。而有些做得更「優秀」的教師,甚至常年住在學校不回家。平日里忙碌不說,節假日還要給學生補課。
一心撲在工作上,精神固然可嘉,但沒有了正常的生活,卻很難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值得提倡和稱道的生活方式。難道我們兢兢業業的工作不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為了證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偉大嗎?事實上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分析,我們都不難發現生活和工作這兩者對任何一個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廢。可為什麼這個問題出現在教師身上時,我們就可以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理直氣壯呢?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應該符合現代教育的規范和要求,既要追求高質量,也要追求高效率。如果在國家規定的八小時工作時間內還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我們就有必要追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說講求工作效率是正確的,那麼這些優秀教師為什麼沒有順應這一時代潮流?如果教育學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為什麼這么多教師三更半夜孜孜以求?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其次,談談「有病不看」。我們宣傳的優秀教師、師德典型大多身體不好,患有多種疾病,尤其是腰椎,頸椎,咽炎等職業病,卻長期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天天抱著殘病的軀體在學校里穿行。
拋開帶病工作的效果不談,單是這種行為本身都讓人難以接受。身體是工作的本錢,依靠透支健康來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無疑是殺雞取卵的做法。如此程度的獻身精神委實令人敬佩,卻實在不該是廣大教師效仿和學習的榜樣。我們的社會培養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長久地在教育崗位上做出貢獻,而不是讓他們正當盛年就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車超負荷地在公路上疾馳。我們常常提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不是也應該重視一下教師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呢?有病休息是每一個人的權力。在理想和現實中,教師首先要選擇生存,只有好好的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花處處綻放。一個連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都不珍惜的教師,是不配做教師和談教育的。因為教育更多是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生存、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也屬於家庭、集體和社會。為了追求一時的成功而透支生命甚至糟蹋生命,是一種心靈殘疾的表現,是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極大的不負責任。我們推他們為「師德標兵」,真不知意欲何為?我們宣傳中忽視了一個教師健康的活著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更為關鍵的是對下一代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具有多麼大的現實意義!我真的再也不希望聽到:教師悲慘地站在神聖的講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憊身軀,而僅僅充當學生含淚學習的崇高榜樣。
再次,侃侃「有孩子不管」。 他們當中有的懷了孩子卻迫不得已打掉;有的孩子活潑可愛,卻只能反鎖在家中,幾乎和孤兒差不多,對他們而言,生孩子簡直是罪過。
《深圳青年》上曾經刊登過張麗鈞的一篇文章《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讓人感慨萬千: 在電視上看「十佳教師」的事跡報告,看著看著,眼淚就蜇疼了眼睛。在他們當中,有一個姓方的女教師,講述了發生在她身上的真實故事。方老師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們有一個4歲的女兒;方老師教初三數學,同時擔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這一年夏初,復習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方老師每天早晨6點以前趕到學校,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家。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先隨媽媽到學校?穴因為太早,幼兒園還沒有開門?雪,等媽媽安頓好了班級工作之後再由媽媽送到幼兒園;晚上7點鍾,媽媽將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拔掉所有的電器插頭,再將玩具堆放在女兒面前,然後反鎖上家門到學校去輔導晚自習。 有一天,方老師所在的年級要進行模擬考試,一大早,她的女兒說自己「特別冷」,方老師摸摸她的額頭,感覺有一點發熱,但她沒有在意。晚上她把女兒接回家,女兒又說「特別困」,方老師便讓女兒睡覺,自己急匆匆趕到學校去輔導晚自習。第二天,孩子說沒力氣起床,要求不上幼兒園了,在家裡玩一天。媽媽也就答應了。第三天,孩子說眼睛看不見東西,這時,媽媽的模擬考試也剛好結束了,便帶孩子到醫院去瞧病。結果,醫生說,孩子因為高燒,眼角膜已已經軟化穿孔,徹底失明了…… 方老師講到這里不由得嗚咽起來。但她平靜了一下情緒,馬上接著說:「那一屆學生十分爭氣,有一半學生考上了重點高中。雖說為了他們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額代價,但我覺得值得!他們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與自豪!」 …… 看到這個真實的事例,我那一刻感不到一絲的自豪,反而已經出離憤怒。這個偉大的方老師,竟可笑地以為她送走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就可以抵消她對一個無辜女孩所犯下的罪過? 她令人眩目的光環背後,是對女兒的近乎冷酷無情的形象。她把那個可憐的女童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以犧牲掉孩子來顯示一個身為母親的教師無比高尚的情操;她以工作緊張為由,無端地給社會製造出一個「累贅」,而她竟天真地以這樣的行為來炫耀。悲哀啊!悲哀!
現在有一句誤導教師的名言特別流行,那就是「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的是神」。這句話出自何方神聖之口,我不得而知。但我就納悶,憑什麼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的是神」?為什麼我們非得把愛自己的孩子和愛別人的孩子對立起來?都是孩子,為什麼我們對待他們就不能統一起來,一個標准呢?再之,我們憑什麼要求教師都做「神」呢?我們反思一下,如果一個教師連身心健康的「人」都達不到,又何談「神」呢? 其實,這句話我更願意把它改為:「不愛別人的孩子是道德低下;不愛自己的孩子則是禽獸不如。」因為禽獸都知道愛自己的孩子,都知道生下孩子就要對他負責。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連禽獸都不如?既然生孩子,你就要養他愛他,否則你就別生孩子! 真正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應首先樹立起「成就別人的孩子也成就自己的孩子」和「為國育兒」的理念,努力培育好每一個孩子(當然包括自己的孩子)。任何事情都不應該成為一個教師毀棄一個孩子健康、生命和前途的理由。 最後,聊聊「有父母不要」。 他們為了工作置親情於不顧,「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卻不能侍奉左右;有的父親病逝,卻不能趕回去見最後一面。」我們究竟想通過這些老師讓人錐心泣血的故事張揚什麼?標榜什麼?
再回想這些被譽為道德楷模的教師一面在講台上告訴學生要愛他們的父母,一面卻對自己的親人的冷暖安危置之不理,這無疑是絕妙的諷刺。我們的教育給了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我們的教師好象不是在教書育人,而是在演戲。難道一名教師的工作重要到無人替代的程度了嗎?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在痛苦中掙扎,而無法在病床前流下一滴慚悔的眼淚。在沒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之後,我很難想像教師們還能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滿自豪感。我們究竟是在倡導師德還是在鼓吹殘忍?連起碼的人性都沒有了,道德的大廈還會巍然挺立嗎?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你能指望他毫無私心的發自肺腑的愛學生、愛集體、愛國家嗎? ……. 我越想越發的困惑,是誰在把我們教師引向這沒有人性的變態的師德雷區?
忽然想起了從前可憐可悲的*女。*女為了拉客不得不塗脂抹粉,不得不以滿臉的堆歡來諂媚嫖客,教師卻用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親情的自戕式虐待來取悅領導,取悅群眾,取悅社會。我們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為什麼對待教師的要求仍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為什麼教師只有犧牲了健康、家庭、親情這些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失去的東西之後才能得到上級領導、社會和大眾的承認?這無疑是在讓我們的教師用身體去滾雷區! 與其用理想化的標准來自欺欺人地批評教師沒有達到應有的道德高度,不如把教師從虛幻的神壇上拉下來,讓這些不堪重負的園丁們恢復他們的本來面目。我衷心地希望各級機關再評選師德標兵時,也能站在一個更理性、更客觀的高度上。希望下一次師德報告會上,能夠多聽到我們的推出來的優秀教師談自己如何科學地搞好專業發展;自己如何的健康的生活;如何有張有馳的高效工作;如何在成就別人孩子的同時也成就自己的孩子;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營造幸福的家庭……那樣我們會為我們的職業發自內心的自豪和驕傲!
Ⅱ 什麼叫六爭六創
你是在考研大家的耐性嗎?網路知道關於這個問題鋪天蓋地
復制給你看看
教育版:
爭當優秀黨員,創先進黨支部;
爭當教學能手,創教學佳績;
爭當模範班主任,創先進班集體;
爭當師德標兵,創文明單位;
爭當『三育人』模範,創人民滿意的學校;
爭當廉潔務實的人民公僕,創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
其他兩個版本( 又叫六比六爭六創):
一是比學習,爭當解放思想的表率,創建一流班子。
二是比工作,爭當敬業奉獻的表率,創建一流業績。
三是比服務,爭當踐行宗旨的表率,創建一流隊伍。
四是比創新,爭當科學發展的表率,創建一流機制。
五是比作風,爭當清正廉潔的表率,創建一流形象。
六是比團結,爭當促進和諧的表率,創建一流團隊。
比學習,爭當勤奮學習的表率,創建學習型隊伍。
比工作,爭當敬業奉獻的表率,創建務實型隊伍。
比團結,爭當相互配合的表率,創建攻堅型隊伍。
比服務,爭當踐行宗旨的表率,創建服務型隊伍。
比創新,爭當科學發展的表率,創建創新型隊伍。
比作風,爭當艱苦奮斗的表率,創建廉潔型隊伍。
六創六爭版:
創科學發展之先,爭服務保障之優。
創改善民生之先,爭多辦實事之優。
創平安環境之先,爭社會和諧之優。
創精神文明之先,爭"三優"社區之優。
創反腐倡廉之先,爭廉政建設之優。
創學習風氣之先,爭讀書求知之優。
Ⅲ 什麼是三愛教育
把愛和寬容當成習慣 江蘇省句容高廟職業高級中學 嚴安平 [關鍵詞]:師愛,肯定和贊美,學校教育,愛和寬容 有一位叫廣正的禪師在寺院門外的山坡上種了兩畝甜瓜,瓜熟蒂落的季節,除寺院里的眾僧受用外,他還把大量的甜瓜分給前來上香拜佛的施主和信眾們品嘗。可是,每到夜深人靜時,常有山下村裡的幾個孩童們來偷甜瓜。廣正禪師考慮到夜晚孩童們出來不安全,擔心孩童們碰到毒蛇什麼的,就提前摘些甜瓜,放在孩童們常常來「光顧」的地頭上。前幾次,孩童們還真把廣正禪師為他們准備的甜瓜拿走吃了。可是,兩次三番之後,孩童們不知是礙於臉面,還是被禪師的舉動感動了,也許是領悟到了什麼,他們再也不來偷甜瓜了。再後來,廣正禪師還經常在地頭上,或是寺院的門外「撿到」一些紅棗、黃梨什麼的,分明是知恩圖報的孩童們給他的回饋。世間最好最成功的教育莫過於感化,而最有效的感化莫過於愛心。愛心是人世間的另一輪太陽,催生著新綠;愛心也是殺毒軟體,殺滅著病菌。而愛心又總是靜悄悄地普降甘霖,即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師愛是育人的根本。沒有真誠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本的素養。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全國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報告團成員-------北京大學教授林崇德認為:大中小學教師都要有愛的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只有愛的深、切、誠才能喚起學生們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對學習的信心,才能大力推動教育的進展。下面本人精選幾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向學生奉獻愛心、寬容對待學生從而推動教育的進展。 其一:把愛教育事業與愛學生結合起來才是好老師。學生們不只是渴望我們的呵護,更需要我們給予他們前行的力量。對學生、對事業的熱愛,不能只表現為勤勤懇懇、埋頭苦幹,而且還應體現在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上。如何智慧育人?如何開發學生的潛能?一直是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成員、全國模範教師-----上海市尚文中學教師黃靜華思考最多的問題。從黃靜華老師的語文教學到她全部的教育活動,可以不時地看到她盡其所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處於最佳狀態。1996年,一支「忘年交」志願者服務隊在黃靜華的班上成立了。隊員們堅持每周六上午到敬老院為爺爺奶奶獻愛心。春暖花開,他們攙扶著爺爺奶奶漫步公園小徑;九九重陽,他們陪伴爺爺奶奶游覽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感受上海的變化;新春佳節,他們送去自己精心編織的圍巾和帽子表達心意。在黃靜華的引導下,學生們還把這種體驗式實踐活動與班級科研活動結合起來。針對上海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現狀,在為敬老院服務的同時,他們進行了〈社會化養老和居家養老之比較研究〉的探究型課題研究。從確立研究主題,制定研究計劃,到信息獲取、篩選和處理,問卷調查設計,調查對象確定,都有學生自主、獨立地進行。創造性的德育內容、途徑和方法,使全班學生懂得了奉獻,學會了做人。黃靜華所帶的班級屢屢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雛鷹中隊、上海市百佳快樂中隊、上海市金愛心集體。
Ⅳ 師德教風先進個人與師德先進個人有何區別
是個人來的還是集體的,源個人的一般從細處著手,集體的應該注意全面反映問題。師德包括的內容有業務精深、工工作方法創新、責任心強、無私奉獻、廉正處事、耐心教育、依法行教、民主教育等等很多方面。提議你從網路上下載一些範文讀一讀再寫。
Ⅳ 什麼是單項表彰
單項表彰就是針對某優秀或先進的單一事項進行的表彰。如 學雷鋒先進事跡表彰;見義勇為先進事跡表彰;等等
Ⅵ 何為教育家,近當代聞名的教育家有哪些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教育哲學家:朱小蔓語
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傑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學家有不同,前者重實踐精神,後者重理論研究。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近代中國則有陳垣、陶行知、晏陽初、黃質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馬君武、許壽裳、嚴范孫、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黃現璠、唐國安、徐特立、屈伯川、湯有祥、柳貽征、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容閎、江學珠、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當代顧明遠、周舜英、楊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學是中國新時代文化的一部分。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爾、Rudolf Steiner、鈴木鎮一等。
從理論上對教育家進行界定教育家有多種類型:有廣義的教育家、狹義的教育家,有社會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學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動家、教育事業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實踐家,還有「雜家」中的教育家等。中國歷史上出現教育家最多的時代是春秋戰國、盛極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現代三個時期,都是在社會動盪的時代;這樣的時期,社會呼喚思想家和教育家,寬松的環境催生著各種思想流派,文化的積淀醞釀出大師輩出。
教育家的文化價值是開啟人類心智,提升時代的思想境界。
Ⅶ 你什麼是省一什麼是國家級獎項
國家級表彰獎勵是指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獎項或榮譽稱號;省部級表彰獎勵是回指省(自治區答、直轄市)黨委、政府以及國家部委授予的獎項或榮譽稱號;市級表彰獎勵是指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獎項或榮譽稱號。
省部級。部級獎指以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名義頒發的榮譽稱號。省級獎指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名義頒發的獎項或教育系統頒發的代表全省教育的最高獎項等。包括由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工會頒發的省模範教師、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省優秀教師、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中小學優秀班主任、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省級特級教師或由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或由教育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聯合頒發的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等。
市廳級。市廳級獎指省(部)級所屬局、廳、市級政府頒發的獎項。包括省教育廳、教育工委、省教育考試院頒發的河北省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省「三育人」先進個人、省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省教育考試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等。
Ⅷ 何為「十佳師德標兵」
過時的東西了,還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