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師德師魂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對於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闢的論述。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等;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教師都是必須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人。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神聖使命。毫不誇張的說,一個民族的希望,是通過教師托起的。教師不但教人以知識,使人從無知到文明,教師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學會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
(1)教師的師德師魂擴展閱讀: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道德意識的自覺性、道德行為的示範性、道德結果的深遠性。自覺性是指每個教師都應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不能去違背它;示範性是指優秀的教師的言行會給周圍的個體主要是學生帶來很好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從而影響這些人的言行;道德結果的深遠性主要是指老師的道德行為的影響力對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是持久的、深遠的,老師優良的道德行為結果會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B. 師德與師風和師魂區別
1、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版業,教書育人權,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2、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3、教學生知識的人,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方向標。
4、「德高為范,技高為師」,從這個標准衡量,老師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於人,「老師「兩字可分解來看,中國歷來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學,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養,而這個「老」就代表了「德」,師者就不必細言了。
5、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這都是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都是師風。
C. 教師怎樣提高自身師德師風
身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師德師風,教學質量重要,但是師德師風更為重要。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做一個有責任感、敢於擔當的教師。
教育是一項社會事業,大到國家,小到千萬家庭以及學生個人,人們都把未來寄託在孩子身上。而孩子的成長與教師的責任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有責任感、敢於擔當的教師是非常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學生在評價一個教師時,一般都以「負不負責任」為標准。而家長們更放心把孩子託付給負責任的教師。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應該學習老教師們的責任感:在思想上,要注意學生是積極還是消極,經常與他們進行心靈交流;在生活上,要關心學生是否很好地適應了學習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備課時要精細地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什麼作業等;在課堂上,落實到每個細節,為每一個學生能聽懂本節課負責;在課後做到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深入理解精心布置作業,並認真落實檢查。當我們全面地為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時候,學生不僅會尊重愛戴我們,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二、尊重、理解學生
我們常在說要關愛學生,而真正的愛在於理解和尊重,但如何理解學生成為了我們共同的難題。我們通常認為作為語文老師是能很好和學生交流的,因為每周的周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其他科教師特別是理科教師就沒有這樣的一個平台。其實不然,任何科目的老師都有很多平台和學生交流,關鍵是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第一次課開始,可以和學生說明我們作業本上的內容不僅是每天布置的題目,同學們還應該在交作業時把自己課堂上沒聽懂的內容、生活中的煩惱、對老師的意見等等寫上,在批改作業本時可以知道同學們的難題和煩惱,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
另外,在期中期末考完用一節課發卷子,發完後請他們安靜地反思這段時間的學習,寫一段話總結一下他們的進步和倒退。學生拿到成績時,心裡活動一般是很復雜的,這時的言語往往是內心的真實流露。這時,可以叫同學順便寫一下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很多同學都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出來。這樣從作業中,還有平時的談話中就大體可以掌握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課堂,甚至是什麼樣的老師,從而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問題,進而尊重他們。
三、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教師這一職業有很強的示範性。一位校長在做崗前培訓時講過一個故事:他們下到一個山村學校去考察,發現有一個班的學生都是把褲腳挽起上課的,後來發現,原來這個班的班主任經常把褲腳挽起。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效益的模範,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示範作用在塑造學生心靈過程中是其他任何影響都不可比擬的。我們的衣著、言行舉止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凡事以身作則,對學生最具有說服力。
四、團結合作,教學相長
學生的身心發展,不是一位教師的個體勞動所能獨立完成的,它是各個科任教師、學生群體、學校、家庭及社會所共同影響的結果。教師之間要相互合作,共同補台、團結協作才能帶好整個班級。
在團結合作的同時,也要學會相互學習。學校的教研組制給我們搭建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學習平台,積小流以成江海;而課堂教學又給我們創造的另一個學習環境:教學相長。《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身上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自己見識。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從學生身上學會如何去教他們,如果能掌握學生理解問題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引導他們學習,效果會非常好。
D. 師德師風有哪些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