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育家訪談
著名鋼琴教育家趙屏國去世,他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病去世。
一、趙屏國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
趙屏國是在考去中央音樂學院的時候,才展露了自己的才華,還被選入到蘇聯的專家班上進行學習,這也足以說明他在音樂上的天賦。
據中央音樂學院的有關人員介紹,趙老師這一生都是默默的在鋼琴教育事業上進行奉獻。他任勞任怨從不抱怨,他希望為這個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他希望有更多熱愛鋼琴的人能夠得到自己的教導。
⑵ 著名的鋼琴教育家趙屏國去世了,他生前獲得過哪些榮譽
近日,著名的鋼琴教育家趙屏國去世,一屆教育家培養出很多優秀的鋼琴家,朗朗就是其中一位,對於老師的去世,郎朗在微博發文懷念恩師:“非常悲痛,我親愛的趙屏國老師離我們而去。我清楚地記得趙屏國老師對我的教導,懷念趙老師。” 很多網友其實對其並不了解,而這位偉大的鋼琴教育家在生前獲得過哪些榮譽,讓我們一起來來了解一下:
一、“傑出貢獻獎”鋼琴教育家趙屏國在音樂教育事業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鋼琴家,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獲獎,其中就有我們都知曉的鋼琴家朗朗,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鋼琴演奏家杜泰航。早在1996年,就獲得了美中基金會中央音樂學院頒發的首屆“音樂教育傑出貢獻獎”。2000年再次獲得中央音樂學院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以上為個人觀點,你對著名的鋼琴教育家趙屏國還有哪些了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⑶ 如何跟家長溝通擔心孩子學習鋼琴堅持不下去
「買一架鋼琴要花掉一個人小半年的工資,每年的學費要花掉一個人兩三個月的收入,每個周末都風雨無阻往老師家或琴行跑,每個晚上都要與孩子爭執是不是應該再練十分鍾,花費了這么多的財力與精力,最後只剩下客廳里一台寂寞的鋼琴,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給家長心裡添堵。幾年過去了,孩子不但不願再提彈琴的事,就是想彈,也根本不會了。」 類似這樣的故事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也使得很多家長面對鋼琴毛骨悚然、望而卻步。思來想去,還是先買個便宜點的樂器學學吧,比如琵琶,真學不下去可以收在箱子里,至少眼不見心不煩,就當沒發生過這回事兒,損失也小些。 其實這樣的事情我也聽過,也相信這些事情絕對是真實的。但對於一群成熟而又有責任感的家長來說,只要分析一下原因,就能輕松地找到預防的方法與治療的良葯。 首先,既然這么多人聽過孩子學鋼琴半途而廢的例子,那麼又有多少人聽過孩子從小學退學再也不上了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這種輟學的例子在身邊非常少。也許真的有,但只要不是由於貧病的原因,就一定是家長的心態與態度所決定的。學鋼琴也差不多,家長的心態與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選擇。 因此,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要明白,讓孩子學鋼琴是對孩子的培養與塑造,而不是向朋友與同事炫耀的資本。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任何人的孩子比,因為這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但要讓孩子不斷跟他自己比,要促使孩子不斷進步。只要孩子是不斷進步的,那麼即使同時學琴的其他孩子已經通過了六級的考試,而自己的孩子還在努力練習《車爾尼599》 ,也不要感到氣餒或者羞愧。這一點就像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是一樣的,一般來講,總是有同齡的孩子成績更好一些,但那又怎麼樣呢?家長的確應該分析原因並幫助孩子想辦法縮小差距,但自己的心裡至少應該這樣想:自己的孩子不是第一,但還不是一樣學會了加減乘除和ABCD?更重要的是,您絕對不會因此而讓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輟學吧? 在擺正心態的同時,家長還要表現出堅定的態度。 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抱著學不下去就算了的想法,並把這種不堅定的態度通過某種方式透露給尚不能進行成熟思考的孩子,就已經給半途而廢埋下了隱患。學校的教育大致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兩根"竹竿",咱們談到的第三根"竹竿"的培養是需要通過學鋼琴來培養的。因此這兩種教學在重要性上是相同的。那麼既然鋼琴是非學不可的,何不直接把這件事明確地告訴孩子呢? 在堅定態度的同時,家長還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在鋼琴老師那裡學習鋼琴與在學校里學語文、數學一樣都會遇到困難。這些困難可能單純是學習上的,也可能是人際關繫上的。在學校里,孩子可能會跟某個同學或者師發生不愉快而導致心理壓力的產生,而孩子面對鋼琴老師的時候也同樣有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不論遇到哪方面的困難,家長都應該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俗話說得好: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家長以積極的態度去幫助、鼓勵孩子,不僅學鋼琴半途而廢的事情可以避免,還能幫助孩子培養一種永不輕言放棄的人生態度。要知道,鋼琴教育是整體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學校、家庭的教育同樣承擔著對孩子個性塑造的重任。學鋼琴不僅僅是學鋼琴,而是學音樂;學音樂也不單純是學音樂,而是學做人。這一點常常被一些家長所忽視。 當然,在很多的情況下半途而廢的發生都與老師有直接的關系。許多鋼琴老師出於「嚴師出高徒」的指導思想或受到其他某種思想的影響而對學生要求比較高,動不動就批評、責罵,甚至有非常極端的例子——還聽說過有動手打學生的(當然比較輕微,嚇唬的成分比較多)。老師的嚴厲可以成為學生練琴的動力 但同時也必將成為學生心理上的壓力。有些學生可以承受這些壓力,但也有些學生無力承受這樣的壓力。畢竟他們還是孩子,並且在目前這個社會的大背景與每個家庭的小背景下,孩子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整體是呈下降趨勢的。 作為家長,很難控制老師教學時的方法與態度,但家長與鋼琴老師積極溝通總會有所裨益 --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就是解決這種不愉快的渠道。當然,這種溝通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進行,可以用打電話的方式或找適當的機會面談。相信只要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一定會坦然接受這種有益的交流。要知道,在孩子教育的問題面前,家長與老師永遠是最親密的合作夥伴。 如果孩子與鋼琴老師之間的不愉快是無法調和的,不管是不是因為老師太過嚴厲,還是單純因為孩子看老師不順眼,那都應該考慮給孩子換一個老師了。很多人讀書的時候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喜歡一個老師,他教的課就學得好,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教的課再重要也沒什麼興趣。孩子總是會因為老師的關系決定學習的態度。需要強調的是,換老師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方式的堅持,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地學下去,把他的第三根"竹竿"培養壯大。而且換個鋼琴老師總比讓孩子轉一所學校要容易得多。從事鋼琴教學的人很多,相信家長總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合作者。 也許您會感到奇怪,在這一部分並有提到關於孩子對音樂、對鋼琴是否有"興趣"的問題,但只要想一想就很清楚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對上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最終還不是都乖乖地上學去了?當然,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極其重要。在決定是否讓孩子學鋼琴時可以不考慮興趣的問題,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興趣的作用。 總而言之,音樂是必須要學的,這是支撐每個人智慧架子與成就架子的第三根"竹竿";要想獲得這根"竹竿",學鋼琴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鋼琴也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個孩子都具備這樣的能力;更不要擔心孩子會半途而廢,只要家長處理得當,沒有什麼事情能阻擋孩子獲得這根合格的"竹竿"。 如果您是一位還處在"學,還是不學"彷徨中的家長,看到這里就不如輕松做個決定,開始學吧。
⑷ 美國鋼琴教育家凱瑟琳羅琳的moonlight
約翰·湯普森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在美國費城學習音樂,之後在美國和歐洲做鋼琴巡迴演出。但後來健康惡化(另一說法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鋼琴教師的生涯。起初在費城和印第安納波利斯教學,1918年開始在堪薩斯市立音樂學院(Kansas City Conservatory of Music,現為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音樂和舞蹈學院UMKC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Dance)任教,1930年-1939年是該校的校長。在此期間,他開始通過出版社Willis Music出版鋼琴教材。1936年出版了《幼兒鋼琴入門指導(Teaching Little Fingers to Play)》和現代鋼琴教程(John Thompson;s Modern course for the piano)的第一級,和之前的鋼琴教材不同的是,他的教程的形式活潑,易於被兒童接受,加上簡單的,用圖像配合的教師指導。他的教程推出後,立即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他就出版了第二至第五級的教程。1943年,出版了《成人預備課程(Alt Preparatory Book)》。1949年,出版新的系列《Melody All the Way》。1955年,出版了另一個新的系列《簡易鋼琴教程(Easiest Piano Course)》。除此以外,Willis Music出版社還有大量的補充教材和樂譜,包括練習曲,分級技巧,同一音樂風格的選曲集等出版,組成了書庫Thompson Library。湯普森的鋼琴教材的成功後,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出現了很多相似的系列鋼琴教程(piano methods)。它們一般都有以下特點:簡潔排版,音樂易讀,並加上有吸引力的圖畫,圍繞主要課程,出版一系列輔助教材包括樂理、技巧、視奏和各種風格選曲的分級教材。湯普森的鋼琴教材在全世界仍在廣泛的出版和應用,他的現代鋼琴教程已經成為經典的鋼琴教材。湯普森教程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也很普及。在中國大陸,他的《現代鋼琴教程[2] 》被簡稱為「大湯」,《簡易鋼琴教程》被簡稱為「小湯」,被廣泛的用作鋼琴入門的教程。
⑸ 找一鋼琴家。前晚在鳳凰衛視看了一個關於他的訪談節目。可是把名字忘了...
李雲迪? 男
陳薩?女
王羽佳?女
你要問的那個人的性別? 是中國籍?
⑹ 采訪鋼琴家因該問什麼
首先。收集你要采訪的人的全部資料,不要問已經公布的問題
其次。收集其他鋼琴家被采訪的資料,可以從中借鑒但不可照搬全抄
其他。可以問每天練習的時間啊,最近參加演奏什麼感覺啊,和第一次有什麼差異啊,還可以問一些你好奇的事,或者從他的粉絲群里挑選一些。
⑺ 鋼琴教育家所說的「落提滾」到底是什麼之「滾」篇
落提是入門階段最後一項基本功,斷奏和連奏的衍生產物。
⑻ 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怎樣解決琴童手指
一、 幾種已見成效的輔助練習:
1.有一種橡皮製作的握力圈,設計者並非為學習鋼琴者製作的,但手指握力訓練可以促進和增長支撐力。訓練時次數由少至多。
2.在杠架上做「引體向上」,在鍛煉手臂肌肉的同時,也鍛煉了抓握杠桿的手指握力和承受力。
3.直立式手指俯卧撐練習。方法是,將5根手指分開,保持住半圓狀的手型,用一定的張力使5根手指堅強牢靠。用指尖置於牆面,選擇好一定距離(先近,後漸遠),做直立式俯卧撐,次數由少逐漸增多。直立式俯卧撐使手指在身體靠近時要承受住部分(視距離遠近不同而不同)身體的重量,訓練得當,可十分有益於手指在琴上的支撐。
肌肉能力的增長必須有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琴上練習也好,輔助練習也好,我們都必須遵循科學的原則、科學的方法去進行訓練。適當而堅持不懈就能收到好的效果。總的來說,所有這一切都應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
⑼ 著名鋼琴教育家趙屏國去世,他究竟是因何去世的
根據中央音樂學院發布的訃告,著名鋼琴教育家趙屏國因病醫治無效去世,至於是那種疾病,網上並沒有正式公布。
1、著名鋼琴教育家趙屏國是郎朗的恩師。
中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屏國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8日下午14時3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 3月8日晚,郎朗在微博上發文,悼念自己的恩師趙屏國。 文章內容如下:非常悲痛我親愛的趙屏國老師離我們而去,我清楚的記得趙屏國老師對我的教導,懷念趙老師。郎朗曬出了多張與趙屏國老師的合照,有小時候的,也有成名之後的。從照片我們可以看,出郎朗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跟隨趙屏國教授學習鋼琴。可以說趙屏國不僅是郎朗的啟蒙教師,也是郎朗真正的全程授業師傅。從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出,郎朗和趙屏國師徒情深。
最後,趙屏國教授的逝世,是我國鋼琴教育界的重大損失,我們表示深切哀悼!
⑽ 郎朗和李雲迪在國際鋼琴界是什麼地位
他們兩個都是在世界上很有名的...
他們在新生鋼琴家中算很厲害的
朗朗
一.11號大熊貓寶寶 -朗朗
雄性;2006年8月25日出生;母親曄曄;初生體重185.3g,當前體重8.4kg。整個身體較圓,非常健壯,嘴巴寬厚,嘴邊有較多的黑毛,虎頭虎腦,非常討人喜歡,媽媽非常寵愛他。
二.朗朗是當今世界最年輕的鋼琴大師,1982年生於中國的沈陽,年僅3歲,就是一個一絲不苟的鋼琴學生了。5歲時,就在當地的比賽上獲得一等獎,並開始了「職業」生涯。朗朗9歲進入聲望很高的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5歲參加德國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獲得第一名。 畢業於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於院長加里·格拉夫曼。1999年,在拉文尼亞音樂節上,他臨時接替患病的鋼琴家安德烈·瓦茲,演奏一鳴驚人,掀起一陣旋風,公眾和評論界一致稱贊他的演奏是「燦爛輝煌的」、「令人暈眩的」、「世所罕見的天才」。
作為一種誇張的表述,神童這個詞早就被用濫了。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音樂世界確乎多的是神童,而鋼琴家朗朗顯然屬於其中的一個。他1982年生於中國的沈陽,年僅3歲,就是一個一絲不苟的鋼琴學生了。5歲時,就在當地的比賽上獲得一等獎,並開始了「職業」生涯。朗朗9歲進入聲望很高的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5歲參加德國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獲得第一名。
他後來畢業於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於院長加里·格拉夫曼。1999年,在拉文尼亞音樂節上,他臨時接替患病的鋼琴家安德烈·瓦茲,演奏一鳴驚人,掀起一陣旋風,公眾和評論界一致稱贊他的演奏是「燦爛輝煌的」、「令人暈眩的」、「世所罕見的天才」。他的輝煌的生涯就此展開。現在他是高標自許的德國唱片公司(DG)旗下的藝術家。他的首張DG唱片門德爾松和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得到了媒體的廣泛注意。去年11月,他在卡內基大廳的獨奏會錄音將於今年3月由DG公司推出。這場演奏會得到的反響不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確有了不起的才能。
在優雅的舉止、稚氣的笑臉背後隱藏著的是一個青年人的雄心和鋼鐵般的意志,而這一點又得到驚人的才能和良好訓練的有力支持。他又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良好鑒識力,這許多特點早在他雙親的筆下描述過了。他的父母為了家裡唯一的孩子的成長作出過相當大的犧牲。在朗朗兩歲以前,父母就花了他們年收入的一半——約合300美元為 孩子買了第一架鋼琴。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都很嚴格, 在早先的一次訪談中,朗朗說到他出身於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嚴父慈母;朗朗的父親放棄工作,離開了沈陽的家,陪他到北京的音樂學院讀書,他的父母也因此長期兩地分居……年僅21歲,朗朗就作為一位古典音樂人引起媒體的關注,並且進入《民眾》雜志評出的「將改變世界的20個年輕人」的行列。 2003 年,他共舉辦150場音樂會,來回奔波於三個大陸之間。只有蒙特利爾的鱈魚大廳演奏會的前兩天是在自己的家中度過的。在我們的印象中,小夥子帥氣、善於言談、精力旺盛。
郎朗出生在中國沈陽,3歲時師從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開始學習鋼琴。9歲時進入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於趙屏國教授。1997年,他又以各項的優異成績,被享有盛名的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師從於院長加里·格拉夫曼。
雖說郎朗現在經常在世界各大城市的音樂廳演奏,但是中國觀眾卻很少有機會欣賞到他的現場演奏。只是在2001年6月的時候,他與指揮大師薩瓦利什執棒的費城交響樂團回到了祖國,在人民大會堂的「百年慶典」音樂會上,成功地演奏了門德爾松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薩大師在接受采訪時稱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在1999年8月的拉文尼亞音樂節上,郎朗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列·瓦茨登台,取得了戲劇性的成功,國際樂壇上迅速掀起一股「郎朗旋風」。
1999年至今,這位迷人鋼琴家已經與美國「五大」以及全球大部分一流交響樂團合作,2002年郎朗成為首位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的藝術家,該獎項是為職業藝術家而設立,而郎朗是世界第一位享此殊榮的職業音樂家。2003年和2004年,朗朗的演出日程排得滿滿的,幾乎每兩天就有一場音樂會上。2005年,國際政壇都在競相邀請一位鋼琴家,他就是23歲的郎朗;10月9日,美國總統布希邀請郎朗在白宮舉行專場演奏會,這是第一位華人音樂家在白宮舉行音樂會;10月16日,郎朗受邀在歐盟總部舉行音樂會;11月11日,郎朗在德國總統府,為到訪的胡錦濤總書記和德國總統演奏專場音樂會郎朗的唱片由泰拉克唱片公司獨家錄制。第一張唱片是在坦戈伍德小澤征爾音樂廳錄制的現場獨奏會。第二張專輯於2002年春季發行,是在倫敦皇家艾爾伯特大廳的逍遙音樂會上現場錄制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並在美國古典音樂作品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李雲迪
個人檔案
本 籍: 四川重慶
英文名: Li Yundi
生 日: 1982-10-7 出生地: 四川重慶
原名:李希熙
所屬唱片公司:環球旗下德國唱片品牌DG
學習經歷:
4歲學手風琴 7歲轉學鋼琴
1994年以第一名考入四川音樂學院
1995年轉讀深圳藝術學校
現於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深造
榮獲第十四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第一名
2001年,李雲迪留學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師從歐洲最具聲望之一的鋼琴教育家阿里·瓦迪。同年,簽約全球最具影響的德國環球(DG)唱片公司,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簽約該公司的中國鋼琴家,陸續推出四張古典音樂專輯。其中,第二張專輯《李雲迪·李斯特》榮獲國內外多項音樂大獎。今年他的第一張協奏曲專輯即將全球發行。而他未來的唱片發行已計劃已經安排至2008年。
「巨星風采!」 – 波士頓環球報
「十足的音樂才能!」 – 紐約時報
「世界一流的鋼琴家!」 – 華盛頓郵報
自2000年奪得華沙肖邦鋼琴大賽後,李雲迪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當年只有18歲的他,打破了首獎連續空缺兩屆達15年的沉寂,奪得了金獎桂冠,同時還獲得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成為開賽73年來最年輕的首獎得主。國際樂壇評論界稱:這是震驚世界琴壇的一大壯舉。
2003年,李雲迪簽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經紀公司,成為唯一一位由公司總裁維福親自擔任全球經紀人的鋼琴家。自2001年,他起應邀在世界各地巡演,足跡遍及歐美亞二十多個國家、兩百多座城市,與國際一流的樂團和指揮家都曾有過合作演出。
在西方,人們已將他的名字和波里尼、阿格里奇、齊默爾曼等當代鋼琴演奏大師聯系在一起,他被稱為「浪漫派鋼琴大師的接班人」,成為當今世界主流鋼琴演奏家中為數不多、最受推崇的東方鋼琴家之一。
詳細資料簡介 (小檔案點擊進去之後,會有個「詳細資料「選項)
國際年輕鋼琴大師-李雲迪
「巨星風采!」 – 波士頓環球報
「十足的音樂才能!」 – 紐約時報
「世界一流的鋼琴家!」 – 華盛頓郵報
今年李雲迪的第一張協奏曲專輯將在全球發行。這張由DG首席錄音師親自錄音製作的大碟標致著李雲迪音樂藝術的又一個新高峰。DG唱片公司的評價是,「李雲迪在首張協奏曲專輯中星光閃耀,兩首曲目彷彿為他量身打造。信息很簡單:由年輕大師演奏的情感熾熱的經典音樂。」
在西方,人們已將他的名字和波里尼、阿格里奇、齊默爾曼等當代鋼琴演奏大師聯系在一起,他被稱為「浪漫派鋼琴大師的接班人」,成為當今世界主流鋼琴演奏家中為數不多、最受推崇的東方鋼琴家之一。
2006/07的樂季起,李雲迪的演出邀約包括與柏林愛樂樂團和指揮大師小澤征爾在柏林愛樂音樂大廳,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和指揮大師卡多·夏伊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維也那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洛杉磯愛樂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德意志廣播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的合作演出。
自2000年華沙肖邦鋼琴大賽後,李雲迪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當年只有18歲的他,打破了首獎連續空缺兩屆達15年的沉寂,奪得了金獎桂冠,同時還獲得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成為開賽73年來最年輕的首獎得主。
國際樂壇評論界稱:這是震驚世界琴壇的一大壯舉。
作為由中國本土培養出來的鋼琴人才,此次獲獎不僅為李雲迪的個人事業帶來了輝煌的前景,更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的成功改寫了中國古典音樂歷史,也標志著中國鋼琴教育事業及鋼琴演奏藝術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俊秀的外表和卓越的音樂技藝為李雲迪贏得了「鋼琴王子」的美譽,在國外人們稱他為「21世紀之星」,而在國內,他更是被奉為古典偶像明星,成為當年曝光率最多的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次接見,被北京師范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他的公益廣告家喻戶曉,他的音樂會一票難求……
2001年,李雲迪與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德國DG唱片公司簽約後,成為第一位與該公司簽訂唱片合約中國鋼琴家。同年12月,他的首張古典音樂大碟《李雲迪:肖邦精選》在全球發行並獲古典唱片發行「白金獎」,《華盛頓郵報》評論:「給聽眾帶來的是真正的、健康的肖邦音樂——雄渾有力、自然坦率、對比鮮明。」
盜版的猖獗使原本就一蹶不振的古典音樂唱片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蕭條,但唯有李雲迪的古典唱片卻能大行其道,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只要有李雲迪的鋼琴古典音樂唱片問世,便會掀起一股購買熱潮。至今,他已先後灌錄了四張音樂大碟,被歐洲媒體譽為「改寫DG公司歷史的史無前例的青年」。
其中,2002年12月灌錄的第二張大碟《李雲迪·李斯特》一經問世便熱銷全球,榮獲2003年德國權威古典音樂大獎「經典回聲」最佳獨奏唱片獎,荷蘭Edison古典唱片大獎,被《紐約時報》推薦為「2003年最佳古典音樂唱片」,以及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獨奏獎和特別獎。英國《廣播公司音樂雜志》指出:「李彈奏出的音色非常動聽,即使是最弱和最強音也是如此……從技巧上來說,他的整張專輯也是完美無缺的。」《紐約時報》則評論:「深思熟慮的演繹,超技巧的表現,絕對令人佩服。」
2004年第三張專輯《肖邦諧謔曲·即興曲》則延續了李雲迪式的完美音色,而對肖邦音樂內涵的詮釋和理解顯示出他藝術上的成熟與個性。李雲迪的演繹達到幾近完美的演奏效果。《紐約時報》首席樂評安東尼。托馬西尼評論:「李先生的技巧輝煌,演奏精練,而且李先生是一位更具探索及敏銳的音樂家。」
而2005年底推出的第四張音樂大碟《樂聚維也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現場錄制,音響效果無可挑剔,極具收藏價值。李雲迪也因此成為繼拉赫曼尼諾夫及霍羅維茲之後,在這座具有傳奇性色彩音樂廳錄音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
2005年12月,李雲迪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XM電台舉行的古典音樂大獎評選中榮膺「年度最佳古典音樂新人獎」。XM電台在世界古典音樂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其一年一度的古典音樂大獎評選非常嚴格,完全面向全世界聽眾投票評選,此次獲獎是古典樂迷對李雲迪營造的音樂世界的又一次肯定和贊譽。
李雲迪在德國的學習並不局限在校園里,他認為音樂不僅需要刻苦練習,更需要在舞台演出中與觀眾和同行交流互動,這才能使藝術家對音樂始終保持著一種活力和激情。因此,他將學習和演出做了很好平衡,除在漢諾威的學習,其他時間則應邀在世界各地巡演。李雲迪在享受每一場演出的同時,又拒絕使自己成為一架「演奏機器」,始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演奏狀態,使每場音樂會的演奏都成為審美精品。
2002年與美國紐約哥倫比亞經紀公司簽訂合作合約後,李雲迪成為唯一由公司總裁維福親自擔任全球經紀人的鋼琴家。這位曾經成功地將無數個藝術家推上國際音樂舞台的世界著名經紀人說:「毫無疑問,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將成為繼小澤征爾後又一位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作為活躍在國際音樂舞台的年輕鋼琴演奏家,李雲迪成為歐美各大音樂廳和音樂節爭相邀請的表演嘉賓,他的演出足跡遍及倫敦、柏林、維也納、馬德里、莫斯科、紐約、華盛頓、多倫多、東京、漢城、新加坡等歐美亞各大國際都市;同時,他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柏林愛樂大廳、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日本三得利音樂廳等世界著名音樂廳都成功舉辦過鋼琴音樂會;與他合作過的交響樂團包括:費城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柏林廣播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等國際一流樂團;他還曾與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庫特·馬祖爾、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馬雷克·雅諾夫斯基、薩瓦·里斯奇、詹姆斯·列文等音樂大師合作演出。
李雲迪用自己的演奏捲起音樂漩渦,讓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融合在鋼琴的旋律中。
2001年,他在台灣與布達拉斯·瓦薩里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在台中演出時,場內觀眾800人,場外2萬人;而在溫哥華的首演同樣引起了轟動,因為音樂廳爆滿,於是在舞台上又加了四排觀眾席。
李雲迪在日本的巡演更是盛況空前。2001年首次在日本舉行9場獨奏音樂會,大獲成功;2002年第二次日本巡演20場,大阪的門票1小時內銷售一空;2003年9月獲邀參加日本NHK音樂節與NHK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以及在京都萬福寺與薩拉布萊曼同台演出。
2004年,李雲迪展開首次大型北美巡演,同年8月成為唯一被邀請在鄧肯活特小澤征爾音樂廳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上擔任獨奏嘉賓的鋼琴家。同年5月,李雲迪在德國南部巴登巴登舉行獨奏會,征服當地三千多位聽眾並令他們感動落淚,這次演出還被製成他個人的首張DVD『Yundi Li---Live in Concert』在全球發行,完整紀錄並收進歷年來他拍攝的音樂宣傳短片,成長過程照片,及他在第十四屆肖邦鋼琴比賽最後一輪壓倒性的演出實況。
2005年2月他與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大師薩瓦利什合作四場格里格鋼琴協奏曲,被樂團成員稱為「有史以來最令人感動的演奏版本」;隨後在美國十多個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成功完成第二次美國巡演。
無論是現場演奏還是唱片,李雲迪的音樂都被國際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他被評價為:「天賦驚人」(紐約時報)及「才華橫享溢」(洛杉磯時報)、「真正才子」的演奏(波士頓先驅報)、「天生擁有優越的音樂天賦,無需刻意而為,就讓觀眾陶醉於其音樂中」(華盛頓郵報)。
2006年4月,李雲迪圓滿完成了春季13場北美巡迴演出,涉足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等重要城市。其中,首演是他應邀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的獨奏音樂會,這是他第三次登上這個藝術聖殿的舞台,對任何一位音樂家來說都是莫大的藝術成就。《紐約時報》為此次演出做了專題報道,稱演出前三天,音樂會票已經全部售罄。
獨奏會中,李雲迪非常准確地抓住了音樂的內涵,他的演奏技巧令人敬畏,他彈奏的那些華彩段和琶音等復調音樂極具個性。最終,李雲迪以卓絕的技藝與成熟的音樂表現力征服了現場兩千多名聽眾。
《華盛頓郵報》評介:「無論如何,李在周末的夜晚得到了某程度上的肯定,演奏展示了他過人的才華,讓人領略到他對樂曲高度的藝術鑒別力……李給浪漫派的演繹帶來新角度,他對舒曼的體會就如第一次接觸它一樣,精細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優雅和充滿活力的,它並且給了李一次機會顯示他著名的清澈指法、精確的音量控制和令人陶醉的音色。尤其是最後的一首曲目——李斯特如惡魔般激烈的B小調奏鳴曲,才是李為什麼已經是世界一級鋼琴演奏家的真正證明。他賦予這個「巨獸」般的樂曲一種卓越的演繹,嚴謹的連貫性並且強而有力,也帶出無窮的憤怒和飄渺的安靜,可算以任何標准來說也是出類拔萃的。」
然而,作為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李雲迪認為媒體的包裝和炒作甚至短暫的耀眼光環並不能說明一位藝術家真正的藝術成就,他只在乎、並且一貫如此的在乎自己的演奏是否最好。2005年9月,他應紐約《華爾街日報》邀請作封面人物故事的專訪,成為出現在財經報刊上的第一位中國藝術家;2006年3月,李雲迪獲得第六屆北德意志州立銀行藝術家獎,同樣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隨後,他又被評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
這一切,都標志著李雲迪已經進入了國際商業音樂演出的主流。5年多演出和學習的提煉,使23歲的李雲迪從當初肖邦大賽那個靦腆青澀的音樂神童蛻變為具有獨特魅力的成熟藝術家。
自2003年以來,李雲迪已經3年未在國內舞台上舉辦音樂會,只有他每年發行的唱片,才讓人從音樂中「品味」到他的成熟。2006年12月,李雲迪將協同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日本聯袂演出鋼琴協奏曲;同月李雲迪還將回到闊別已久的國內舞台,用神聖的音樂與心和樂迷交流,將他在這幾年中積淀的音樂魅力展現給大家。
上個世紀鋼琴藝術大師霍羅維茨以他豐富的演奏技巧與個性化的音樂特點被奉為「20世紀最後的浪漫」。進入新的世紀,鋼琴音樂被新一代優秀鋼琴家傳承和演繹著,那些經典的鋼琴作品在演奏家二度創作中所描繪的色彩更直接地將人們帶回遙遠的過去、帶入深遠的意境。讓我們期待李雲迪將「21世紀的浪漫」帶給大家,並預祝他此次中國巡演圓滿成功。
人物小傳:
李雲迪1982年生於重慶,自幼表現出對音樂的驚人天賦,4歲學習手風琴,7歲時轉學鋼琴,9歲跟隨我國著名鋼琴教育但昭義教授學習,12歲進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13歲隨同但教授轉入深圳藝術學校,此後逐年在國際重大鋼琴賽事中嶄露頭角,逐漸受到國際樂壇的關注。
2000年10月,年僅18歲的李雲迪獲得第十四屆華沙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並獲得最佳「波蘭舞曲」演奏獎。
2001年,李雲迪留學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師從歐洲最具聲望之一的鋼琴教育家阿里·瓦迪。同年,簽約全球最具影響的德國環球(DG)唱片公司,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簽約該公司的中國鋼琴家,陸續推出四張古典音樂專輯。其中,第二張專輯《李雲迪·李斯特》榮獲國內外多項音樂大獎。今年他的第一張協奏曲專輯即將全球發行。而他未來的唱片發行已計劃已經安排至2008年。
2003年,李雲迪簽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經紀公司,成為唯一一位由公司總裁維福親自擔任全球經紀人的鋼琴家。自2001年,他起應邀在世界各地巡演,足跡遍及歐美亞二十多個國家、兩百多座城市,與國際一流的樂團和指揮家都曾有過合作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