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師德
教師的祟高師德修養包括以下這些內容: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
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應具有堅定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能見異思遷,更不能唯利是圖。眾所周知,教育職業既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又漢有豐厚的物質待遇。作為一名教師,關鍵在於心中充滿對祖國、人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把崇高的精神追求作為人生的第一追求。這種高度的主人葫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正是新時期人民教師道德風貌的生動體現。
二、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的工作和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因此.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素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發揚教育民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協調一致,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要為人師表
教師要為人師表, 即教師無淪在教學、教育方面都要做學生的表率,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懂得『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在言論、行為、生活作風.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都要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影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時時刻刻明確自己的責任,做學生的楷模。
四、要教好書、育好人
人民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好書」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這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育好人」是師德的目的,「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即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知識, 又要培養他們的品德 社會主義教育更應當重視教書育人,要切實做到寓思想教育於各科教育和校內外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人生觀,努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合格人才。
2. "師者,人之模也,無德者無以為師".出自哪裡
出自——漢代學者揚雄《法言·學行》。
原文:師者,人之模範也,無德者無以為師。
譯文:教師是人們的模範,沒有德行的人不可以做老師。
道德情操是師德之根。師德是道德情操在教師身上體現的職業道德。一個教師道德情操是否純潔高尚,既決定了自己能走多遠,也影響著他的學生能走多遠。
(2)師者師德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
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
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揚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
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范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揚雄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如《諫不受單於朝書》便是一篇優秀的政論文,筆力勁練,語言朴實,氣勢流暢,說理透闢。
他的《法言》刻意模仿《論語》,在文學技巧上繼承了先秦諸子的一些優點,語約義豐,對唐代古文家發生過積極影響,如韓愈「所敬者,司馬遷、揚雄」(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此外,他是「連珠體」的創立人,自他之後,繼作者甚多。
3. 教師的師德何在!
現在很多的教師的素質沒有以前的高了,我們這里初中老師硬是要在學校外面辦夜班,讓同學去那裡晚上學習,順便就收取一定的費用,有些好學生覺得那裡環境不太好的,班主任還要找他們談話,硬是要他們去...這是一位老師該有的作風么?
還有上學期開學,我帶我妹妹(她上學期是小學二年級下冊)去學校拿書,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形式改了,我們是晚到的,見到老師,我就不好意思的說了一句,老師,請問下,書是在哪裡拿的?結果那老師沒好氣的就說你們遲到了,我也沒說什麼,就說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時間,下次我會注意的。結果老師自顧自的跟別人說話去了,我厚著臉皮再問,麻煩問下老師,書市在哪裡拿的。書就在書桌里。我倒是欠她了還是怎麼了,不就是沒給她送禮么,至於這么大臉色么...
現在,尤其是一些鄉鎮里的學校的老師素質都不高的,我們這里很多老師都是托關系進去,進去也就算了,你還不好好做好自己的榜樣,就是你不服責任了...
我們這里的老師,不要 太囂張就好...
4. 師德師風有哪些內容
1、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2、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3、教學生知識的人,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方向標。
4、「德高為范,技高為師」,從這個標准衡量,老師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於人,「老師「兩字可分解來看,中國歷來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學,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養,而這個「老」就代表了「德」,師者就不必細言了。
5、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這都是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都是師風。
(4)師者師德擴展閱讀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師德准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好師德培養好教師,好教師造就好學生,好學生譜寫好未來,可見師德的重要性!
5. 師恩師德文章
感念師恩
很早以前,唐代的韓愈就在《師說》裡面給老師下了一個貼切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清代的曾國藩是這樣解釋的:「傳道,謂修己治人之道;授業,謂古文六藝之業;解惑,謂解此二者之惑。」一千多年過去了,這句精闢的話隨《師說》流傳至今。那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仍然能夠體會得到韓愈當時作為一名老師的勤勉和困厄。現在,我們形象地把老師比作園丁、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表達對他們的喜愛和尊重,而這些都是一千多年前的韓愈無法體會得到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老師的范圍是很廣泛的。所以,要感謝老師,我們應該感謝的人就有很多,要感謝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他們是第一任啟蒙老師;要感謝在社會上遇見的、將要遇見的和曾經遇見的給予我們幫助的好心人;更要感謝在學校里勤懇任課傳授知識的老師,他們培育我們,助我們成材。一年後,我將要離開這美麗的校園,走向社會,告別可親可敬的老師,其實真的不想走!
大學時光匆匆、匆匆,回憶起這幾年的點點滴滴,使我想借紙和筆記錄下幾位老師的風采,作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老師的無限感激。
給我們上葯理課的是董老師,男,一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戴一副金色鏡框的眼鏡,穿著樸素,整體上給人一名普普通通的知識分子形象。我們都有點怕他,因為他是學校主管教學的校長。董老師其實很隨和。有一次,一個同學遲到了十多分鍾,喊了報告就往裡走。董老師把他叫住,立刻教室里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
「你吃過飯沒有?」董老師問。
那個同學愣了一下,滿臉通紅:「吃過了。」
「那行,你坐到你的位置上去吧。」董老師和藹地說。
你們早上一定要吃飯,不然,餓一上午會導致血糖過低,對身體不好。這就是董老師對剛才那番話的解釋。我們都笑了起來。剛才還很緊張的氣氛盪然無存。常常看見的都是老師訓斥遲到同學的場面,而今天,我們看見了老師對每一個同學無微不至的關懷。
從那天起,很少有人遲到,很少有人不吃早飯。
教葯用植物學的是李老師,一名矮小的男老師,博士畢業。葯用植物學的教學用書非常厚,我們學起來很吃力。有一天,李老師准備免費地為我們補一次課。
有人就說了:「補課?那好,收錢。」
「收錢?收多少?」李老師吃驚地問。
「一人一百塊總要收吧。」
李老師沒有收這筆錢。他有他的想法:做人何必圍繞一個錢字轉呢?要做有錢人,就不來當老師了。
李老師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從下午一點開始,給我們整整講了三四個鍾頭。我們真的很想說一聲:「老師,辛苦了!」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我很慶幸,自己遇見了這些好老師。當然,好老師還有很多很多,就讓我們用「謝謝」兩個字來表達我們對他們永遠的感激。
6. 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
《談教育》
7. 師德師風指什麼包括哪些內容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對於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闢的論述。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等;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教師都是必須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人。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神聖使命。毫不誇張的說,一個民族的希望,是通過教師托起的。教師不但教人以知識,使人從無知到文明,教師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學會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
(7)師者師德擴展閱讀: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道德意識的自覺性、道德行為的示範性、道德結果的深遠性。自覺性是指每個教師都應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不能去違背它;示範性是指優秀的教師的言行會給周圍的個體主要是學生帶來很好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從而影響這些人的言行;道德結果的深遠性主要是指老師的道德行為的影響力對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是持久的、深遠的,老師優良的道德行為結果會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8. 師德與師風和師魂區別
1、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版業,教書育人權,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2、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3、教學生知識的人,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方向標。
4、「德高為范,技高為師」,從這個標准衡量,老師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於人,「老師「兩字可分解來看,中國歷來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學,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養,而這個「老」就代表了「德」,師者就不必細言了。
5、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這都是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都是師風。
9. 為人師者,德以配天地,出處
出自《禮記.學記》的一段:
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
拓展資料版:
《禮記》又權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
《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禮記_網路
10. 師德師風有哪些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