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道德經智慧與師道師德心得

道德經智慧與師道師德心得

發布時間: 2021-03-17 17:53:02

Ⅰ 《加強師德修養,樹立五種意識》的心得體會

師德教育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靈魂,是教師所有修養中最重要的修養。我們知道,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其行為一般要受到兩種約束,一種是法律,一種是道德。而師德師風是屬於道德范疇,它往往是一種自律行為。我們常常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為風范,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我們進行為期兩天的師德師風集中學習,暨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百姓呼喚好老師,教育行政部門也制定師德標准來規范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我認為我們要大力弘揚「五種精神」,恪守「依法執教」的師德底線,做人民滿意教師。

一、大力弘揚「五種精神」

一是要大力弘揚富有愛心的「園丁」精神。

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像父母一樣,關愛學生,像園丁一樣執著工作,向摯友一樣真誠與共,像碩士一樣引領世風,像文人一樣自知自明。花草樹木有千萬種,性情品質各不相同,有易栽種的,有難扶直的,但在園丁的手中,他們都能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作為教師,就要做到愛生如子,特別是要關愛那些「學困生」、殘疾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留守學生,切實做到「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的博愛精神。

另外,要平等對待所有家長。對待學生家長,不論經濟條件好壞,社會地位高低,以及學生成績優劣的家長,我們要保持良好的職業形象,要一視同仁,熱情接待,要耐心、虛心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對個別家長的誤解、偏見、甚至指責等,要保持冷卻的頭腦,耐心地進行溝通,消除誤解,達成共識。

二是要大力弘揚以校為家的「主人翁」精神。

每位教師都是學校大家庭的一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經營好一所學校必須依靠大家奉獻熱情,貢獻智慧,需要大家謀事出力。我們希望全體教師要牢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意識,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無規矩不以成方圓。沒有組織紀律的隊伍是一盤散沙,沒有規范的群體是一群散兵游勇。團結就是力量,愛校樂群,工作才會開心,做多點說少點不會吃虧的,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除了觀念明確,團結協作,自尊自重,還應專深廣博,精心施教,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己,不斷加強教學科研,塑造完美的人格魅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明星偶像,那才是我們的個性,我們的追求。

三是要大力弘揚甘於奉獻的「燭光」精神。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教師如燭,師德如光,足以光照人間」。蠟燭最讓人感動的是什麼?是她照亮了別人,奉獻了自己。

胡錦濤總書記在優秀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廣大教師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奉獻是教師的職業特徵,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清貧。近些年,我們的待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和有些行業比較,和經濟待遇較好的地區比較,我們還有差距,這是現實。發揚甘於奉獻的精神,是職業賦與我們的要求,也是客觀現實的需要。我相信,隨著政府對教育的重視,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將會迎來美好的春天。

四是要大力弘揚勇於進取的「爬坡」精神。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競爭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有句話說得好「事業猶如逆水舟,不進則退」。這句話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充滿競爭的時代,原地踏步走,也是後退。我們的學校要發展,就必須增強發展的主動性;我們的工作要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牢固樹立勇於進取的意識。爬坡要遇到困難,要遇到磨難,也有摔倒、跌倒的危險,這就需要我們把困難當作機遇,把磨難當作挑戰,把摔倒、跌倒作為經驗財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更怕不去想。那些庸庸祿祿,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撞鍾和尚,最終將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

五是要大力弘揚開拓創新的「沖浪」精神。

要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作為教師,面對每一個學生、面對每一個課堂、面對每一個細小的教學環節,都要有一種站在浪尖,高瞻遠矚的「沖浪」精神,不斷刷新自我的認知水平、實踐經驗和理論修養,不斷形成自己科學的教育風格;不斷在教育科研上出成果,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出成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創新精神,立足實際,開闊視野,工作出新招,教學有特色,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闖出一條我們自己的路。

二、恪守「依法執教」的師德底線。

教師不是神,是人。是人,就免不了會犯錯誤。但家長把我們看作神,那我們就要努力的對得起這份責任。每個人都要常常想想:怎樣做,才能不犯錯誤,使自己的工作更優秀呢?
「依法執教」,是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師德底線。霍校長會組織老師們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一定要嚴格執行《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這些法規是我們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位教師行為最起碼的准則,是紅線,是雷池,決不能逾越半步。

師德修養貴在自覺,修養是教師自己對自己的教育,也是一個復雜艱巨的自我教育過程,除了不斷學習,不斷磨練,更需不斷自省和長期的身體力行。冰凍三尺,非
一日之寒。忘我地修行,習慣必成自然。加強師德修養,做一個思想完美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應該是我們的畢生追求,也是我們為人師表的必由之路。我們舉行師德師風培訓,就是要弘揚優良的師德師風,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力行師德規范,進一步提高我校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希望廣大教師常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內鑄師魂,外塑師表,在教育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學習張麗莉臨危不懼、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境界,學習她大愛無疆、捨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學習她恪盡職守、敬業奉獻的優秀工作作風,踐行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在各自崗位上爭創一流,成為一名最「美」的教師。

Ⅱ 老子道德經心得

老子道德經中,包含了許多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舉止和思想 觀念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或多或少都在踐行著辯 證的觀點。比如,當我們取得成功,獲得榮譽時,內心就告誡自己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當我們遭遇打擊,面臨失敗時,我們會鼓勵自己堅定信念,勇敢堅持下去。當我們「禍兮福 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普通人都耳熟能詳,出口成誦的名言警句。經過幾千年的時光淘 洗和歷史沉澱,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關於福禍的論述和引申,前人已經論述備至了。 人的一生順順利利, 風風光光, 沒有任何坎坷和波折, 可以說是失敗的人生, 是單調的人生, 因為他體會不到涅槃重生的力量,沒有經歷陣痛,沒有飽受折磨,根本無法體會和珍惜愛與 真誠。經歷了各種磨難和打擊,嘗遍了世態炎涼,當老來時,細細品味走過的漫漫路途,豁 然發現原來這一生的奮斗歷程盡是幸福。福與禍,功與過,生與死,少與多,正與邪,樂與 憂„„都是相輔相成,相依相伴的。就像每個人都離不開空氣、陽光和水一樣。

老子中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十八大的召開,是每個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表面上看起來,與我們很遙遠,有些 不切實際。那些天花亂墜的口號和理念都是故作高深的文字游戲。其實不然。每個人的發展 和進步都離不開國家的繁榮和穩定。雖然我們還只是學生,沒有投身社會實踐,沒有親身經 歷社會現實的摸爬滾打,但並不代表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並不代表我們 就不能參與社會理想和信念的落實和奉獻。可愛的中國,幸福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是每個 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和踐行的。 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構想, 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 范。這在老子道德經的論述中,已經具有了初步的構想。 「自然」和「無為」是老子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平等共生的 有專家指出, 「自然」這一概念是老子首創的,但他所說的自然並無近現代大自然或自 然界的涵義。從古文字學看,自然是自己如此、從來如此、通常如此、勢當如此和自己成就 自己,以及與「人為」相對立的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事物的天然本性等意思。先秦並沒有 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概念,與之相當者是天地或天地萬物。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是一部思想深奧、內涵豐富的哲學著作,貫穿歷史數千年,流傳至今,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老子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人,他深邃的"道"窮微極妙,教則浩盪而宏博,理則廣大而深玄,曾傾倒無數中外鴻儒大家。孔子見老子後贊嘆道:"老子其猶龍邪!"莊子欽服曰:"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晚年後,也曾說:"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實在比西方好。"魯迅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胡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聖人先哲都對老子及其學說發出由衷的贊譽。 老子的道是宇宙的本根,萬事萬物都有起點。世間萬物皆有道產生,本根決定了萬物的根源,還決定他的發展,按照一定的法則去運行,絕不紊亂,如晝夜的交替不依照人的意志為轉移。老子的論斷深刻地揭示了辯證法的實質:對辯證法來說,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絕對的、神聖的東西,除永恆變化著、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及其運動和變化所依據的規律外,其他理論都只是暫時的、相對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們對於各個發展階段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宇宙的進化表現為一事物不斷地走向自己的否定,不斷地轉化為他事物。否定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但這不是簡單的循環,而是在否定的否定中達到新階段。 在自然科學中,現代物理學對物質的微觀和對宇宙宏觀的研究,發現中國道家哲學的自然本體論和宇宙創生論比其它任何哲學都可能更接近於在上述領域中揭示出來的科學真理。進而,一些西方科學家對融人文價值觀念和對自然的深刻洞察為一體的道家哲學推崇備致。 道產生了德,老子被稱為「道德家」,道看不清楚,其中有象。深遠有精,使萬物得以運轉,稱為依據。道渾然天成,獨立,獨一無二。道是永恆的,永遠不止息。 人走的路是道,做事情的方法是道,人的思想和理念也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我們對於老子及其撰述的《道德經》,應認真研究,深入分析,擯棄其神秘的外殼,汲取其辯證法的合理因素,使之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熱點內容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