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生活觀念
一. 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教師要以幼兒為本,以促進幼兒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幼兒園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 「活動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認識到游戲活動是幼兒階段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幼兒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在活動中得到身心發展;同時,樹立「從做中學」和「活動主導」的教育理念還有助於克服當前在幼兒園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小學化」等不良傾向。
三. 「因學而教」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認識到幼兒的學是教師教的依據和原因,幼兒教師的教要基於幼兒的學,為了幼兒的學並促進幼兒的學。
四. 「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與其他幼兒相比,都有自身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成長成才之路以及學習方式和風格。因此,教師要尊重、保護和發展幼兒的獨特性,把幼兒的獨特性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而與此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就是個性化教育,使幼兒得到有差異的發展。
總之,教育理念在幼兒教師的保教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又因為其內隱性往往被忽視。因此,而在當前,樹立學前教育新理念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通過教育理論的傳授與普及,在提升幼兒教師素養的過程中促進老師樹立新理念。
『貳』 簡述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養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
幼兒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各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壓力的承受能力較弱。幼兒園生活活動保證了幼兒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營養,滿足了幼兒上廁所、飲水等生活的需要,為其生長發育提供了保障。
(二)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
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也可以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初步養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在生活方麵包辦代替太多,以致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低下,勞動觀念缺乏。而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的建設者、勞動者,他們必須是全面發展的人,有開拓創新和頑強勞動精神的人。
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熱愛勞動的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可通過幼兒獨立吃飯、如廁、穿脫衣服、午睡、衛生整理等生活活動,來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自我服務的勞動觀念。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
學前期是形成學前兒童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學前兒童的可塑性大,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將使其一生受用無窮。當代中國獨生子女多嗎,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卻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父母、祖父母包辦代替多,孩子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差。
幼兒園生活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反復訓練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機會,如飯前便後洗手、定時定量進餐、不挑食、不隨地吐痰,有助於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
(四)養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幼兒園合理有序的生活活動不僅能夠保證對幼兒身體的照顧,還有利於幼兒健康心理素質的養成。老師精心照顧幼兒的每一個生活環節,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保持愉快的情緒;幼兒積極地參加各項活動,增加同伴和師幼間的交往和合作,使孩子在安全愉快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叄』 幼師應該樹立一個什麼和什麼的觀念從小事做起,牢固樹立以健康為中心,養成良好
又是應該輸了一個什麼和什麼的觀念,這個每個幼師他都是不一樣的呀!
『肆』 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
幼兒教師教育理念
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其實並不叫「幼兒園」,而是叫做「發展幼兒活動本能和自發活動的機構」,是由德國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於1837年創建的,位於德國凱爾豪附近的勃蘭根堡。
該機構主要招收3-7歲的兒童,目的在於挖掘幼兒的活動本能和開發幼兒的天性,幫助幼兒盡早認知社會,對世界產生一個形象的感知。
到了1840年,福祿貝爾出於貼近自然的目的,將機構改名為「幼兒園」,這便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兒園」命名的學前教育機構了。這里,幼兒園被比作培育花朵的花園,幼兒被比喻為花園中的花朵,教師被比喻為花園中的園丁,而幼兒的成長就好比茁壯成長的植物。
福祿貝爾創建幼兒園有著極其鮮明的教育理念,他希望通過幼兒園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健康人性。他每星期都會帶幼兒去郊外玩耍,通過花草、樹木的栽培來培養幼兒的愛心,通過圖畫的繪制來啟發幼兒的心智,由簡入繁,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和了解線的平面關系、立體的空間關系等。
這樣的幼兒教育理念即便是放在當今也是非常值得採用的,畢竟幼兒階段是孩子認知世界、了解世界的過程,並不需要掌握多麼高深的學問,只需要對社會和事物形成一個客觀的認識即可。孩子在幼兒園主要以游戲和手工製作為主要活動,知識的學習可以適當穿插於日常活動中。老師的主要職責不是傳授知識,而是為孩子設計制定有創新性和啟發性的游戲,並對孩子進行引導式的指導。
幼兒園的教育關鍵在於人性教育,即為幼兒創造一個溫暖、祥和、自然的教育環境,讓他們從小生活在愛與關懷之中,幫助他們養成一個健康完整的人格。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認知習慣,時常以積極的心態看待身邊的事物,這十分有利於孩子的健康茁壯成長。
幼兒園班級老師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家長怎麼做?
謝謝邀請,我覺得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我們的孩子要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是沒有太大選擇權的。不必太糾結,孩子需要適應各種人,適應各種老師與教育方式。更何況我們自己的教育理念未必就是完美的,接受更系統的教育,就算不一致,卻未必不好。
幼兒園的教學理念都有什麼?
首先,先謝謝邀請!
幼兒園的教學理念是一個比較大的范圍,可以說每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都不太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環境和其他來設定自己的教育理念,設定好自己的教育理論之後幼兒園要根據自己設定好的教育理念來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關愛留守兒童
對關於留守兒童的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農村,農村的留守兒童情況比較突出,因為我有去過的一個幼兒園,她的幼兒園的整體都是圍繞關愛留守兒童來開展的,針對班上的留守兒童,幼兒教師會不定期的和家長視頻,讓幼兒和家長有見面和聊天的機會,因為農村的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也不會視頻,然後再幼兒園會做一些針對留守兒童關愛的一些活動。對於這樣的幼兒園教師的家訪工作會增多。
名族特色
這樣的幼兒園主要是針對那種在有民族特色比較強烈的地區,比如說之前有一個幼兒園他們就是布依族的地區,然後他就會針對布依族的特點來讓他的幼兒園特色和教育理念,針對這樣的幼兒園他會做一些那個民族比較有特色的文化和活動。
雙語幼兒園
這樣的幼兒園就如題一樣,是針對中英文教學,再好一些的雙語幼兒園,基本上都是一個中文的教師加上外教。中文教師針對幼兒的中文和家長溝通的工作,外教就針對英文教學。但是這樣的幼兒園相對的學費會比較昂貴。
特色技能幼兒園
這樣的幼兒園往往都會前面加1個標簽,讀什麼繪畫幼兒園,珠心算幼兒園啦,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就是根據自己幼兒園的特色來開展的。
『伍』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
一、通過生活活動,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兒童時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的可塑性大,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將使他一生受用無窮,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形成,有著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如:按時起居,按時進餐等,孩子在養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習慣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遵守一切制度、紀律的傾向,幼兒在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性格也隨之形成和發展,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二、通過生活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觀念。 目前獨生子女家庭存在弊病之一是,家長對孩子在生活方麵包辦代替太多,以臻造成幼兒生活技能水平低,勞動觀念差。而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的建設者、勞動者,他必須是全面發展的人,有開拓創新和頑強勞動精神的人,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勞動習慣上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包括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兩大方面。通過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可以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獨立吃飯、入廁、穿脫衣服等能力培養來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通過幼兒料理自然角、整理圖書、收拾玩具架等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增強幼兒動手做事、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信心。幼兒在為他人服務的勞動中,養成為別人做事、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識。 三、通過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我們注重生活活動的教育,切不可忽視幼兒的心理衛生。一個兒童只是體格健壯、肌肉發達而情緒緊張、性格怪癖或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因而也不是一個健康的兒童,不僅僅是指生理方面的健康,而且應該包括體格、心理和社會適宜能力的全面發展。
『陸』 幼兒教師應該用怎樣的價值觀塑造兒童生活
對於兒童來說塑造世界觀是不是太超前,你只能說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環境體驗,讓他感受到世界的美麗和美好。
『柒』 簡述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教育意義
一、通過生活活動,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兒童時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的可塑性大,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將使他一生受用無窮,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形成,有著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如:按時起居,按時進餐等,孩子在養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習慣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遵守一切制度、紀律的傾向,幼兒在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性格也隨之形成和發展,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二、通過生活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觀念。
目前獨生子女家庭存在弊病之一是,家長對孩子在生活方麵包辦代替太多,以臻造成幼兒生活技能水平低,勞動觀念差。
而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的建設者、勞動者,他必須是全面發展的人,有開拓創新和頑強勞動精神的人,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勞動習慣上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包括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兩大方面。
通過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可以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獨立吃飯、入廁、穿脫衣服等能力培養來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又如:通過幼兒料理自然角、整理圖書、收拾玩具架等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增強幼兒動手做事、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信心。
幼兒在為他人服務的勞動中,養成為別人做事、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識。
三、通過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我們注重生活活動的教育,切不可忽視幼兒的心理衛生。
一個兒童只是體格健壯、肌肉發達而情緒緊張、性格怪癖或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因而也不是一個健康的兒童,不僅僅是指生理方面的健康,而且應該包括體格、心理和社會適宜能力的全面發展。
如:一日生活中通過為幼兒創設自由、民主、和諧、愉快的生活環境,為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打好基礎。
因此,在生活活動中,注意幼兒的心理衛生也是不可忽視的。
可見,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滲透著教育因素,我們要不斷的深入挖掘內在的教育價值,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捌』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應該有怎樣的科學觀念
一、現代化的教育觀
教育觀念是人們對於教育活動認識的結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現實的變化,又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現實的存在。南京師范大學魯潔教授指出,教育的現代化首先要抓好觀念的現代化,也就是使傳統的教育觀念向現代教育觀念轉變,有了現代教育觀念的教師,才會有現代的教育。這種教育的「軟體」建設應當是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關鍵,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保證。什麼是現代化的幼兒教育觀念?所謂現代化的幼兒教育觀念就是現代人們對幼兒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涉及幼兒教育的價值觀、目的觀、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等觀念。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幼兒教育不僅是以促進幼兒在健康、認知、社會性、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而且要突出時代特徵。二十一世紀幼短育應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特別應幫助兒童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伴,關心其他物種(包括動物和植物),關心真理、知識、學習及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未來的幼兒教育課程逐步趨向整體、綜合化,它將更加註重教育內容的相互聯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綜合使用,更加追求整體利益。現代的教育評價將更加全面、系統,評價的重心將放在幼兒發展方面。幼兒教師只有用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實現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二、科學的兒童觀
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是以現代化的兒童觀念為其出發點的。因此,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未來的兒童?未來的兒童應是什麼樣的兒童?在歷次召開的關於「未來世界教育的國際研討會」中,各國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21世紀人才應具備適應性、創造性、社會性、堅韌性及全球觀念的素質。基於這些對兒童新的要求,科學的兒童觀主要應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1)兒童是一個社會的人,他們具有一切基本的人權。在聯合國於1990年9月召開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上遞交給各國政府的《執行90年代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及《執行90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行動計劃》(其中含《兒童權利公約》)兩個文件中,明確地提出了各國政府應當充分保障兒童生存權、保護權、發展權(含受教育的權利)。教師應維護他們作為人的基本權利,而且要創造條件使兒童的權利得到最好的保護。(2)兒童是正在發展的人。兒童有充分的發展潛能,而且存在發展的個別差異,教師應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承認個體差異,充分發掘其潛能。(3)兒童是獨立的人,應有主動活動、自由活動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4)兒童是完整的人,除了健全的身體外,還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必須高度重視其在身體、認識、品德、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只有科學地認識兒童,才能正確對待兒童,才能使兒童真正得到健康成長。
三、發展的眼光和強烈的未來意識
幼兒教育的對象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幼兒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培養人才,要用未來社會的標准來培養今天的孩子,應該具有強烈的未來意識,因此前瞻性的戰略目光對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來說尤為重要。未來意識主要包括環境意識、競爭意識、國際意識、全球意識等。(1)環境意識。環境教育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也將是我國教育的一個新課題。1994年埃及開羅的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1994年日內瓦的國際教育大會,以及1995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都對環境教育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改善人類與自然關系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幼兒教師要樹立環境意識、充分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並在教育實踐中加以實施,培養出具有環境意識的二十一世紀的兒童。(2)競爭意識。八十年代以後,世界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世界各國由冷戰時期的軍備競爭轉入經濟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所謂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高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讓學生從小學會敢於競爭、適應競爭,是現代社會對教育的一個要求。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師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學會公平競爭。(3)國際意識。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是不可抗拒的潮流。許多國家在本國的民族經濟向日益開放的、相互依存的世界經濟一體化方向轉化的同時,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國際,要有助於培養「跨越國境的人」、「面向世界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共事的國際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要讓兒童樹立「地球村」、「我是世界公民」的觀念,從而培養兒童形成跨國界、跨文化的超越選擇能力。因此,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世界人」。由此可見,幼兒教師的國際意識不可缺少。(4)全球意識。全球意識的興起是未來人類社會意識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全球意識超越了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是一種對全世界、全人類的關心。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報告指出:「我們當前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又要求在當前和未來生活的責任感和信任感方面有一種新的倫理觀」。可見,全球意識在未來教育中必定佔有一席之地,樹立幼兒教師的全球意識不容忽視。
『玖』 幼師工作理念一句話
一、科學的幼兒觀
科學的幼兒觀是人們對幼兒的正確認識,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1)幼兒是一個社會的人。他們具有一切基本的人權。
(2)幼兒是正在發展的人。兒童有充分的發展的潛能,而且存在發展的個別差異。
(3)幼兒是獨立的人。應有主動活動、自由活動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
(4)幼兒是完整的人。除了健全的身體外,還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必須高度重視其在身體、認知、品德、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我們要做到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關於科學的教師觀
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幼兒在學習互動過程中共同成長,是幼兒的學習夥伴。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有如下觀點:
1、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和扎扎實實的敬業精神。
2、顧全大局的團隊精神和勇於拼搏的創新精神。
3、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淵博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
4、扎實的基本功和扮演多種角色的能力。
5、激勵幼兒、贊美幼兒以及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方法和藝術。
6、 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三、關於科學的幼兒教育觀
科學的幼兒教育觀是人們對幼兒教育正確的看法和態度。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對於一個人品行和習慣的形成,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作用,幼兒教育保教並重。
二十一世紀的幼兒教育應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四、關於科學的幼兒教育質量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它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幼兒積極主動的態度,強烈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與環境互動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識、責任感等等。所以幼兒教師應了解、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五、關於科學的評價觀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教師對幼兒的科學評價應注意:
1、關注幼兒的學習變化及成長歷程。
2、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為對其實話有效的因材施教積累依據服務。
3、注重幼兒評價的多元性,使其在促進幼兒潛能得到整體的、充分的發展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4、在真實的情境的互動中進行評價,重視評價過程。
六、關於科學的教育功能觀
所謂教育功能,就是教育在與人及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主體的人」及「客體的環境」所發揮的有利作用。教育具有兩天基本功能,即教育的社會功能和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恢復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
『拾』 幼兒園五大教育理念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目標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分析: ①健康的身體是實現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並且幼兒...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幼兒生理方面要進行教育和管理。 ②大班的幼兒對自我保護也比較有意識,當在生活中遇到危險,如地震、火災、閃電等情況時該怎麼做。但在戶外活動進行跳繩時,有的幼兒跳繩的技能有點弱,以後的戶外活動將著重對此進行練習。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一)目標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分析:幼兒對於比較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但對於抽象的事物常常沒辦法了解清楚,例如霧、雲、閃電、打雷等自然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因此,對於幼兒在科學這方面要逐步灌輸知識,使其發現周圍一切有趣的事物,對大自然感興趣。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一)目標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分析: 幼兒對節日了解得不是很多,大部分幼兒只是知道元旦、六一、三八婦女節等少數節日,對節日的含義也不是很了解。另外幼兒在實踐題上表現的分類明顯,基本是三個觀點,每個班幼兒的持有觀點基本一致,問題是「當你向小夥伴借一本書,而他又不願意借給你時,你會怎麼辦?」,回答是 「回家讓我媽媽買」「他不借我就不看」「和他商量一下,把自己最喜愛的玩具拿來和他交換」。差異明顯,值得反思。 四、語言——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一)目標: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分析: 幼兒在老師的要求下,能隨意的朗誦一首已學過的詩歌,朗誦時很熟練。故事講述時,語言流暢,能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述。可在根據圖片進行創編故事,語言稍顯貧乏,想像力也不豐富。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標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分析:幼兒的發散思維,自我想像力、創造力還需要提高。 並且要培養孩子關注身邊的一草一木,善於發現美,告知他們什麼是美什麼是惡。 一、幼兒教師的權利 幼兒教師的權利主要有以下幾條: 1、教育、教學權 2、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權 3、管理幼兒權 4、指導和評定幼兒的權利 5、按時獲取報酬的權利 6、參加進修、培訓的權利 7、參與幼兒園民主管理權8、享受特定節日權----教師節 二、幼兒教師的義務 幼兒教師應履行以下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幼兒園的保教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3、對幼兒進行思想文化教育和組織幼兒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行為和現象 6、提高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