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基督徒家訪

基督徒家訪

發布時間: 2021-03-19 08:07:00

⑴ 雲南的文化藝術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花車遊行、雲南民族村歌舞表演、雲南民族村火把節活動(僅在火把節期間)、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導演的《印象雲南》、吉鑫宴舞。
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之夢》大型歌舞演出,《希夷之大理》大型實景演出。
麗江:「麗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納西東巴古樂音樂會、張藝謀導演的《印象麗江》、瀘沽湖歌舞表演《摩梭情篝火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風情園傣族歌舞和潑水節活動、《超級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演出、曼聽公園《瀾滄江·湄公河之夜》、3D技術情景演出《哨哆麗風情之夜》、曼弄楓新區《多哥水酒》大型歌舞演出、望天樹景區《雨林盛宴》大型山水情景演出。
香格里拉:歌舞表演《夢幻香格里拉》,《藏民家訪》。 信仰宗教者共有403萬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數民族。
佛教:合法宗教場所2333處,可統計的佛教信徒約256萬餘人。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幾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西雙版納州、孟連縣、耿馬縣的男童多要到佛寺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傣文和佛教教義,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德宏州的傣族則沒有這種風俗。藏傳佛教(喇嘛教):幾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慶州等藏區,每個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經幡。雲南最有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是香格里拉縣的噶丹松贊林寺(「小布達拉宮」)。大乘佛教:漢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祝聖寺、銅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伊斯蘭教:回族穆斯林幾乎遍布雲南全境,共約62萬餘人,清真寺810處。
基督教:雲南省可統計的基督教徒約53萬人,合法宗教場所2050處。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獨龍族;東北部昭通市、武定縣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德宏州的景頗族;普洱市瀾滄縣(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怒江州的貢山縣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達到85%,可能是中國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個縣。2004年,昆明重建了百年教堂三一聖堂。原有的拜物教和巫術衰落,一夫一妻製取代了群婚制和血緣婚,酗酒、賭博現象消失,創制了10種民族文字(景頗文、苗文、拉祜文、佤文、西傈僳文和東傈僳文等),並創辦現代學校。
道教:雲南省可統計的道教信徒約24萬人,合法宗教場所127處,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的巍寶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龍潭等。
天主教:雲南省可統計的天主教徒約6.6萬餘人,合法宗教場所58處。曾經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個主教區和西康教區的雲南總鐸區(在迪慶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東巴教:歷史上,麗江的納西族中曾流行過東巴教。
本主崇拜: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花山節(苗族):農歷正月初三 蒙自屏邊 男女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桿」
三月街(白族):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大理 土特產等物資及文化交流會
木腦縱歌(景頗族):農歷正月十五至十六 隴川 芒市 唱歌,跳舞,敬米酒
繞三靈(白族):農歷四月十三至十五 大理 宗教祭祀活動,郊遊,唱歌

⑵ 333教育碩士考研大綱

333教育綜合參考書目:
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外國教育史》,教育科學回出版社2008年。
王道俊、郭答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33教育綜合通關寶典》習題集,北師大勤思考研
333教育綜合考試科目:
一、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佔分值為:
教育學原理 約60分
中國教育史 約30分
外國教育史 約30分
教育心理學 約30分
二、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簡答題: 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分析論述題:4小題,每小題 20分,共80分
333教育綜合試題都是主觀題,教育綜合考試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由於各招生院校是自主命題,歷年的考試試題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怎麼過一個有意義 的春節

好運氣,吉利,亨通,趨福避禍,都不是靠乞求而來的,也不是靠蒙來的。一個正氣足的人,福利多,是可能性比較大的。一個正氣不足的人,禍端多,則是可能性比較大的。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點,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天文和歷法的事實,亘古不變,那麼從這個確定性的基礎出發,後面很多事,也是可以推知出確定性結果的。

我們的文化,是從天文和歷法這個亘古不變的確定性事實出發,用來指導人們的現實生活。其他文化,則不然,他們是從生活出發,去尋找確定性。那麼必然的,他們就要從無錨無緒的生活中,推導出來一個假設的神,來作為他們文化的錨定,所以他們的節日,都是和神有關,而不是和天地運動的節律相關聯。

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對怪力亂神的東西毫無興趣,因為我們的第一步,就是站了確定性之上開始出發的。我們有天,不需要再自己給自己發明一堆擬人的神。只有天厭之人,喪失了天地這個確定性的人,才需要一個想像中的神把自己從無錨的紛亂中打撈出來。

過年,從文化層面上來說,是兩重意義。一方面是為了敬天事天,一方面是為了治人治事。這裡面,又有很多的民俗,比如放鞭炮,比如貼春聯,很久以前,還要點紅燈籠和紅蠟燭,全是大紅的顏色,紅色為陽,這都是為了升振天地陽氣用的。因為這時候,陽氣剛萌發,還很弱,人為的提振一下,就可以起到扶陽扶正的效果。

至於過年是為了趕跑年獸一說,那個是民間杜撰的民俗小故事,並不是過年的真正內涵所在。認真的說,只是一種無稽之談。

舊的一個周期結束了,如果過去的這個周期,生活不順利,那麼希望下一個周期,生活會變得更美好一些。如果上一個周期,生活的很順利,那麼希望下一個周期,生活可以變得更上一層樓。這才是中國人過年,最大的意義。它代表著希望和夢想。當然,更代表著家庭的和睦與圓滿。

⑷ 雲南的風俗和特色

1、語言文字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雲南的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語言使用主要有: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四種類型。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2、歌舞活動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花車遊行、雲南民族村歌舞表演、雲南民族村火把節活動(僅在火把節期間)、印象雲南、吉鑫宴舞。

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之夢》大型歌舞,《希夷之大理》大型實景演出。

麗江:「麗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納西東巴古樂音樂會、《印象麗江》、瀘沽湖歌舞表演《摩梭情篝火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風情園傣族歌舞和潑水節活動、《超級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演出、曼聽公園《瀾滄江·湄公河之夜》、《哨哆麗風情之夜》、曼弄楓新區《多哥水酒》大型歌舞演出、望天樹景區《雨林盛宴》大型山水情景演出。

香格里拉:歌舞表演《夢幻香格里拉》,《藏民家訪》。

3、宗教信仰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邊疆省份,信仰宗教者共有450多萬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數民族。

佛教:正式登記的場所共826處(其中寺院812處、固定活動處所14處),可統計的佛教信徒約280萬餘人[59]。雲南是全國佛教唯一三大語系俱全的省份,其中巴利語系(南傳)佛教在國內唯雲南省獨有。

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幾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幾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慶州等藏區,每個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經幡。雲南有名的藏傳佛教寺院為香格里拉縣噶丹松贊林寺(「小布達拉宮」)。

大乘佛教:漢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祝聖寺、銅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伊斯蘭教:全省信仰伊斯蘭教的信徒69萬餘人,有清真寺810處。格底目教派是雲南伊斯蘭教最大的教派,遍及全省各地,約佔全省信教群眾的90%以上。

基督教:雲南省可統計的基督教徒約60萬人,合法宗教場所2050處。雲南基督教主要有兩大教派:天主教和新教(耶穌教),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獨龍族;東北部昭通市、武定縣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

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德宏州的景頗族;普洱市瀾滄縣(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基督教在雲南省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二元結構特點,基督教偏遠山區和城市地區發展相分離。

民族地區及偏遠山區的基督教沿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西方傳教士的傳教活動。怒江州的貢山縣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達到85%,是中國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個縣。

雲南省可統計的天主教徒約5萬餘人,合法宗教場所58處。曾經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個主教區和西康教區的雲南總鐸區(在迪慶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道教:雲南省可統計的道教信徒約28萬人,合法宗教場所127處,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的巍寶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龍潭等。

東巴教:歷史上,麗江的納西族中曾流行過東巴教。

本主崇拜: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4、雲南戲曲

雲南有曲藝83種,為全國之冠,其中少數民族曲藝56種,漢族曲藝27種。彝族歌謠據統計有七十二調,大的有梅葛調、青棚調、阿色調等。

大理地區白族曲藝發展成熟,產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調。哈尼族曲藝種有哈巴、臘苔、優歷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眾中。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

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除了少數民族曲藝,雲南由於地處邊疆、多種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故本地的漢族有與內地不盡相同的各種曲藝表演形式,有雲南花燈戲、雲南評書、雲南揚琴、洞經音樂、滇劇等曲藝與戲曲。

5、節慶指南

據粗略計算,雲南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每年有70餘個,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多種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活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

⑸ 國際禮拜堂的簡介

國際禮拜堂主體建築樣式為德國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築,尾頂呈木屋架,紅磚結構,大門朝北,兩邊尖拱長廊,窗框為弧拱形,禮堂可容納700餘人。禮拜堂佔地733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372平方米,為紅磚結構,堂高16米,江裕記營造廠承建,平面為L形。教堂與左面一幢三層樓房相連。大堂屋面兩坡陡峭,鋪蓋石板瓦。內為3廊型巴雪利卡式,側廊2層。大堂正中為祭台,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1931年建造了三層側樓小禮堂、牧師住房、辦公室、活動室,後又置管風琴和建造400平方米交誼廳(今衡山路網球場)。各處走道均為磨石子地坪,堂內設備齊全,有暖氣,全部造價約為3.3萬美元。堂兩側設尖拱長廊,大堂的左側有大片空地,現在是一片草坪,環境十分幽雅。
「文革」期間,教堂停止宗教活動。1980年聖誕節正式復堂,恢復了禮拜。現在,教堂除了主日崇拜以外,平日還有禱告會、查經班、讀經班、老年之家、唱詩班、婦女會、青年聚會等團契活動,主日上午還有主日學。每月一次晚間音樂崇拜。每逢聖誕節、復活節都舉行盛大的音樂崇拜。牧師們為信徒舉行感恩、結婚、追思等禮拜,並到信徒家探訪,為老年信徒送聖餐。為了照顧不方便來堂禮拜的老年信徒,教堂還在僻遠地區設有三個聚會點。教堂還有三百餘名義工在唱詩班、聖侍組、醫務組、聯絡組、外事組參與教會服事。
位於上海市衡山路53號,1924年由上海的外僑,主要是美國僑民集資興建,於1925年落成,佔地7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72平方米,是近代哥德式的磚木結構建築物,堂內有1400個座位,為各國、各教派的基督徒共同禮拜的場所。最初參加禮拜的均為外籍教徒,後中國上層人士中的教徒也陸續參加。近年來修繕一新,環境幽雅,各種宗教活動均已正常舉行。該堂有水平較高的聖詩詠唱班,每逢宗教節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舉行盛大的音樂活動。 1983年以來,接待大批海外人士,其中有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圖圖主教等。
該堂於1925年3月8日落成,由在滬美國僑民及其他外國僑民集資建造,初名協和禮拜堂,為當時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內可容700人。教堂建成後,因為參加禮拜者均為外籍教徒,且來自不同教派,所以不久後改名「國際禮拜堂」。該教堂散居海外的堂友很多。來教堂舉行婚禮的也極多,在海外有較大影響。1936年,顧子伍出任該教堂牧師,是為該堂第一任中國牧師。該堂自1980年復堂以來,40多個國家地區與港、澳、台的上萬名基督教徒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全家來此參加禮拜或訪問。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倫西博士、著名和平戰士、南非的圖圖大主教、美國著名佈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應邀在此講道。該堂也為在滬外僑舉行英語禮拜和其他宗教儀式。
這里的聖工有主日崇拜、聖餐禮拜、音樂崇拜、洗禮、堅振禮、查經班、讀經班、禱告會、喪禮(即追思禮拜)、家訪。此外、聖侍、財務、總務等各項都有一定的制度與規定。
該堂有專職與兼職的牧師6人、傳道員2人。88年6月,上海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在沐恩堂舉行祝聖孫彥理、沈以藩二人為主教的典禮。
國際禮拜堂曾以優美的聖樂而斐聲滬上。國際禮拜堂的一大特點是這是不分教派、國家的基督教禮拜堂。
目前該堂每星期日上午分兩次舉行禮拜(7:30與10:00),該堂保持了優美聖樂的傳統,每逢宗教節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舉行盛大的音樂活動。 1983年以來,接待大批海外人士,其中有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圖圖主教等。

⑹ 青海省的人文地理哪些

青海省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有漢、藏、其他有回、蒙古、土、撤拉等全國所有56個民族中的54個

藏族:

有人口600萬人。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藏族自稱「蕃巴」(bod-pa),漢語的名稱「藏」來自藏語gtsang「後藏」,gtsang這個名稱的原來意義可能是「雅魯藏布江yar-klungsgtsang-po流經之地」。

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十世紀到十六世紀,是藏族文化的興盛時期,幾百年間,藏族文化大放異彩。除了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外,還有關於韻律、文學、哲理、史地、天文、歷算、醫葯等專著問世。

藏戲獨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體現了民族風格。藏族雕刻技藝高超。

【飲食習慣】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在藏族民間,無論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當作必須的飲料,此外也飲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茯茶巾含有維生素和茶鹼,可以補充由於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維生素不足,幫助消化。藏族普遍喜歡飲用青稞製成的青稞酒。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尤甚。

【婚喪習俗】

藏族人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喂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天葬寄託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天葬台,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因為這是不太好的。

回族:

人口982萬。

宗教:回族信仰伊斯蘭教,民族整體為穆斯林民族。中國回族穆斯林少年

語言:回族的通用語為華語,第二語言為阿拉伯語,在族群內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了大量的阿位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在邊疆民族地區,回族人民還通曉並使用當地民族的語言。

主要節日: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大爾迪)、宰牲節(小爾迪)、聖祭,所有節日都與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著密切的聯系。

回族是以中亞細亞阿拉伯、波斯族系為主體,兼容吸收了蒙、漢、維以伊斯蘭為強有力核心而凝結成的一個天授的穆斯林民族。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樣,以認主獨一為民族向心力。其不可戰勝力由此可見一斑。

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

回族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區中,回族群眾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穿衣打扮。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回族特點的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

回族禁忌: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土族:

人口數為24萬。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使用土族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過去通用漢文,近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試行。土族與蒙古族有著密切關系。在互助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屬將格日利特(格熱台)率部留駐今互助縣一帶,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過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當作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民間文學全為口頭傳誦,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敘事詩《拉仁布與且門索》已搬上舞台。土族高級喇嘛、僧侶也著書立說。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鏡史》一書,曾被譯成英、德文流傳國內外。

土族的飲食習慣與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的生產特點緊密相關。日常的主食以青稞為主,小麥次之。

土族人民有重禮儀的傳統。尤其注重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土族人熱情好客,忠實守信。客人來時;主人常說:「客來了,福來了!」客人在鋪有大紅羊毛氈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鹽的濃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鍋饃」。

喪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區行土葬。

土族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後普遍崇信喇嘛教,但民間信仰仍然存在。

撒拉族:

人口數為10萬,撒拉族人民自稱「撒拉爾」,簡稱「撤拉」而得名。有人認為,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後裔。傳說撤魯爾即烏古斯汗之孫,塔黑汗之長子。「撤魯爾」意為「到處揮動劍和錘矛者」,原住唐代中國境內,後西遷中亞。元代取道撒馬爾罕,東返中國,行至西寧附近定居。

撒拉族傳說,其祖先尕勒莽與國王有隙,遂率其部眾,牽了一峰白駱駝,馱著水、土和《古蘭經》離開撒馬爾罕,向東遷徙,輾轉到達循化,見地平水好,草場廣袤,森林莽莽,遂定居了下來。後來吸收當地藏、回、漢等民族成份,逐漸形成單一民族,迄今已有約700年的歷史。

撤拉族具有獨具一格的文學藝術。以民間說唱文學為主。說,包括故事、神話、傳說、寓言、諺語和笑話等。十分豐富,且語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兒等民歌。「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演唱的一種抒情民歌。由許多具有獨立意義的短體小詩組成。流行較廣的曲子如《巴西古溜溜》、《撤拉爾賽西布尕》等。「宴席曲」是一種娶親時的傳統唱曲。撒拉「花兒」則是一種漢語演唱的山歌,歌詞一般為四句。受藏族的影響,其音調普遍帶有顫撒拉族郵票音,婉轉動聽。

撒拉族婚姻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實行家族外婚。近親家族「阿格乃」和遠親「孔木散」之間禁止聯姻,但並不十分嚴格。婚姻的締結全憑父母之命,婚禮由阿訇主持,還「擠門」,即新娘在娘家人簇擁下要強行入屋,而新郎家閉門要禮;「對委」,即表演「駱駝戲」;「哭嫁」,新娘哭唱著走出家門;「擺針線」,即新娘到新郎家要出示針線活兒。

因為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其葬禮,從速從儉,行土葬,一般「孔木散」都有一處公墓。

蒙古族: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

蒙古族的起源。據《史記》記載,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舊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後共同渡過騰汲思,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這里所說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勃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問題上,現、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2)蒙古人起名習俗

其男子起名的特點有:

一、按民族心理習慣起名,如:帖木兒、格斯兒、巴特爾等;

二、按長輩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賽音(好運)、巴雅爾(喜悅)、白音(富足)、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起名,如:賓塔(五十)、吉仁泰(六十)、達楞(七十)等;

四、以勇猛的禽獸名稱起名,如:少布(飛禽)、巴拉(虎)、赤那(狼)、阿不爾斯郎(獅子)、部日固德(鷹)等;

五、按自然萬物名稱起名,如:朝魯(石頭)、阿古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點有:

一、以明亮的星辰為名,如:娜仁(太陽)、薩仁(月亮)、敖敦(星辰)、娜仁高娃(太陽般美麗)、薩仁高娃(月亮般美麗)等;

二、以美麗的花草樹木為名,如:薩日朗花(山丹花)、其其格(花兒)、娜布其(葉子)、海棠等;

三、以珠寶玉器為名,如:哈斯(玉)、塔娜(珍珠)、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麗)等;

四、以理想為名,如:斯琴(聰穎)、烏雲(智慧)、高娃(美麗)、斯琴高娃(美麗聰穎)等。

獻哈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擇吉日,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彩禮。彩禮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家陪嫁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鑰匙由女方家送親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後,由新郎的母親拿錢來贖鑰匙,再交給新娘。結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貼有紅紙的豬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為禮物又讓女方家用於招待賓客。

宗教:薩滿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崇拜多種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成吉思汗信奉薩滿教,崇拜「長生天」。直到元朝,薩滿教在蒙古社會占統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貴族和民間中仍有重要影響。皇室祭祖、祭太廟、皇帝駕幸上都時,都由薩滿教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對各種宗教採取了兼容並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等。蒙哥汗時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薩滿教外,也奉養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侶,並親自參加各種宗教儀式。元朝時也採取同樣的政策。元朝時期伊斯蘭教徒的建寺活動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視和保護。國師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後、王子等多人灌頂。佛教取代了薩滿教在宮廷里的地位。但佛教的影響僅限於蒙古上層統治階級,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薩滿教。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戲:打鬃節等。

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

通過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學校與家庭兩者都能很好達到共同教育的雙贏目的。 那麼,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如何與家長和諧溝通?一直以來,家長和老師就因為學生的成績問題、養成問題、責任感、公德心等一系列問題而相互埋怨,本人認為,這嚴重影響了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在交流中還必須尊重家長、善待家長。下面,本人從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與家長溝通中的語言藝術。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基督教徒在教主的監督下做禱告。有兩個教徒煙癮發了想抽煙。一個說:教主,作禱告的時候能抽煙嗎?教主嚴厲地說:不行,這是對真主的極大不敬!他只好忍住煙癮而作禱告。另一個過了一會兒說:教主,抽煙的時候能作禱告嗎?教主謙和地說:完全可以,這是對真主的極大尊敬!另一個開始抽煙。同樣一件事情,由於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其效果截然不同。這就是語言的藝術。我們教師與家長溝通也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1、要坦誠相待,不要盛氣凌人。 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從工作關繫上講,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學生的教育者;目標是一致的,都想培養好學生。所以說話態度要謙和,語言要禮貌。班主任對學生要懷有一片赤誠之心。要為學生成長而憂,為學生進步而急,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推心置腹,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這樣家長才會敞開心扉,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家訪或電訪時不要盛氣凌人,好象自己是來傳這聖旨的欽差,家長只是洗耳恭聽的臣民,自己說一不二,家長必要的申訴一概不睬,好象這樣才保持嚴師的尊嚴。其實,適得其反,班主任此時已給了家長主觀武斷,心理素質不佳的印象。 2、要實話實說,不要添油加醋。 班主任找家長談話,多半是學生出了問題。班主任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切不可當著家長的面,數落學生的過失,更不能不調查實情,而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轉嫁給家長,達到體罰的目的。要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指出過失,向家長提供合理的教育意見。 3、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 有些家長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就是老師也不得輕易去碰。再加上經濟生活的提高,不把老師看得很重,給班主任工作難上加難。即便如此,與表現較差且文化修養欠缺的學生家長交談,仍然是要坦然大方,開誠布公地指出學生的缺點,不要說話吞吞吐吐,含糊其辭,生怕不給家長面子,好象班主任對學生無可奈何,有求於家長,只有請家長幫幫忙才能管住他似的。這樣家長會覺得班主任性格懦弱,缺少經驗,不可信賴,內心裡瞧不起你。 4、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炫耀自己。 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才能給人謙虛、誠實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處,家長也能體諒。不要炫耀自己,什麼你的孩子連校長都不怕,就怕我這個班主任,什麼他想什麼壞主意,我一看就知道等等狂言。家長會想,你如此神通廣大,何必找家長?你未卜先知,何必調查研究?這樣,班主任的師者形象會大打折扣,過頭話同樣會損壞班主任的威嚴形象。 二、與家長溝通方式的藝術 。 在與家長溝通的實踐過程中,本人認為,班主任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靈活多樣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達到共識。下面,我就淺談幾個真實案例。 1、當家長怒氣沖沖而來時,請你為他送上一杯降火的茶。 就有一位這樣的老師,當有家長怒氣沖沖到她辦公室說:某某老師打我孩子,你們解決不解決?說話的語氣非常強硬。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身去搬了一張凳子給他坐,並倒了一杯水給他,當她把水送到家長手裡時,家長本來緊綳的臉已勉強地露出了一點禮貌的笑容,這時再向家長說明事情的原由,家長就基本上能接受,事情解決起來就主動了。 2、當學生有進步時,請你一定要告知家長。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的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系,而且在孩子面前表揚你、表揚孩子,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你也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3、當學生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 在學校,學生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當學生不慎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作為老師,一定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前年我班有一位調皮的學生在下課的時候與同學游戲不小心滑倒,撞到了走廊柱子的稜角邊上破了一道大口子,流了不少血。我先連忙帶到衛生院去看,然後再和他家長聯系。他的爸媽到醫院後,孩子已經縫好針。處理完傷口,家長很客氣地連聲致謝,並要我趕緊回校,剩下的事交給他們。因此,在校學生發生意外事件,老師要以父母的心情去處理,將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它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家長,結合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雙方在溝通過程中達成共識,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⑻ 國際禮拜堂的概況

位於綠樹成蔭中的衡山路53號國際禮拜堂,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建於1925年。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國際禮拜堂是基督教教堂,由禮拜堂和三層高的副樓兩部分組成。國際禮拜堂主體建築樣式為德國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築,禮堂可容納700餘人。禮拜堂佔地733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372平方米,為紅磚結構,堂高16米,江裕記營造廠承建,平面為L形。教堂與左面一幢三層樓房相連。大堂屋面兩坡陡峭,鋪蓋石板瓦。內為3廊型巴雪利卡式,側廊2層。大堂正中為祭台,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1931年建造了3層側樓小禮堂、牧師住房、辦公室、活動室,後又置管風琴和建造400平方米交誼廳(今衡山路網球場)。各處走道均為磨石子地坪,堂內設備齊全,有暖氣,全部造價約為3.3萬美元。
該堂於1925年3月8日落成,由在滬美國僑民及其他外國僑民集資建造,初名協和禮拜堂,為當時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內可容700人。教堂建成後,因為參加禮拜者均為外籍教徒,且來自不同教派,所以不久後改名「國際禮拜堂」。該教堂散居海外的堂友很多。來教堂舉行婚禮的也極多,在海外有較大影響。1936年,顧子伍出任該教堂牧師,是為該堂第一任中國牧師。該堂自1980年復堂以來,40多個國家地區與港、澳、台的上萬名基督教徒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全家來此參加禮拜或訪問。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倫西博士、著名和平戰士、南非的圖圖大主教、美國著名佈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應邀在此講道。該堂也為在滬外僑舉行英語禮拜和其他宗教儀式。
這里的聖工有主日崇拜、聖餐禮拜、音樂崇拜、洗禮、堅振禮、查經班、讀經班、禱告會、喪禮(即追思禮拜)、家訪。此外、聖侍、財務、總務等各項都有一定的制度與規定。
該堂有專職與兼職的牧師6人、傳道員2人。88年6月,上海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在沐恩堂舉行祝聖孫彥理、沈以藩二人為主教的典禮。
國際禮拜堂曾以優美的聖樂而斐聲滬上。國際禮拜堂的一大特點是這是不分教派、國家的基督教禮拜堂。
目前該堂每星期日上午分兩次舉行禮拜(7:30與10:00),該堂保持了優美聖樂的傳統,每逢宗教節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舉行盛大的音樂活動。 1983年以來,接待大批海外人士,其中有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圖圖主教等。
交通:地鐵一號線衡山路站、02、15、49、93、548、824、830、927路、旅遊10號線
地址:衡山路53號
開放時間:平時不對外開放,星期日7:30、10:00、19:00做三次禮拜,遊人可進去參觀。

⑼ 家庭里真實的關愛的故事

母親的賀卡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當年,他剛剛二十歲,跑到南方的某個城市作生意,沒想到生意徹底賠了,血本無歸不說,還債台高築,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了。
就要到春節了,他想了又想,給母親寫了最後一封信說,如果他春節不回家,可能就永遠就不回來了,請老人珍重,忘掉他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吧。他那遠在北方偏僻農村的母親收到他這封沮喪又絕望的信,悲傷地哭了很久。這個世界上,她最牽掛的就是這唯一的兒子,他是她的魂啊。
母親找來鄰居家的孩子,又從抽屜里找出了一張已經有些泛黃的賀卡,讓那孩子代筆,在賀卡上歪歪斜斜地寫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媽也不想再活了。母親拄著拐杖趕到幾十里的鎮上,把那張賀卡丟進了鎮上小郵電所為那個綠漆斑駁的郵筒里。那天的雪真大呀!風也颳得呼呼做響,從村裡到鎮上,母親跌了幾跤,紛紛揚揚的大雪,幾乎把母親裹成了一個苯苯的雪人了。
天剛擦黑的時候,小郵電所里的分發室里,幾個人正點著幾盞油燈在分揀信件。一個年輕的女營業員首先發現了那張賀卡,她說在:「咦,這張賀卡怎麼沒貼郵票呢?」的確,那是一張需要貼郵票的老式賀卡,已經有些發黃了,這樣的賀卡早就沒有用了。女營業員看了賀卡上的留言,將已舉到廢紙簍旁的手縮了回來,對老所長說:『『您看,這張沒貼郵票的賀卡。』』頭發灰白的老所長眯著眼睛仔細看了看那張泛黃的賀卡,一雙本來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說:「這張賀卡就是沒貼郵票,也不能退回原址,更不能扔,我們要馬上把它投出去!」老所長一臉凝重的神色
第二天早上4點多,老所長就騎著他那輛和他看上去一樣老的自行車上路了。本來,按照往常的習慣,這么大的雪,天氣又這樣冷,所里是可以不去縣城送或取郵件的,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皚皚的,路上的積雪太厚,又很少有行人,這樣的行程太危險。但老所長看著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彷彿看見站在懸崖邊上的生命啊!絕望的孩子,還有抱著僅僅一線希望的一位老母親……老所長的眼眶濕了,他顧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隱隱做痛的老寒腿,把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掖在貼胸的口袋裡,騎上車趔趔趄趄地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上路了。
天黑的時候,棉襖和眉毛上落滿白雪的老所長終於感到了縣城。他匆忙停好了自行車就一溜風似地跑進郵局的信件分發室。分發室的人很驚訝:「這么大的雪你還跑什麼,不想要你那半拉子名命了?」老所長笑笑,就從貼身的口袋裡掏出那張賀卡:「這賀卡忘貼郵票了,但它拴著兩條人的命呢!說什麼我們都要把它投出去!」分發室的人一一接過那張還有著老所長體溫的賀卡傳遞著看了說:「寄,馬上就寄,這張賀卡一點都不能耽誤!」他們「啪」地在賀卡上砸上了鮮紅的郵戳,想想,又在那賀卡的空白邊緣上鄭重地寫下了一行黑體小字兒:這是一張很重要的賀卡,望能迅速投遞!落款是:禮城縣郵局全體同仁。在落款上,他們又蓋上了一枚鮮紅的郵戳。
雪還是紛紛揚揚的下著,但夜裡十點多,郵車上路了。這是郵車第一次走夜路,何況還飄著大雪。局長讓胖胖的司機看了看賀卡問:「什麼時間往市郵局送?」
胖司機笑笑說:「您別將我的軍,我還能不知到什麼時候送?這張賀卡,今夜不投到市局裡去,我的覺就甭想誰了!」局長拍拍司機的肩膀,招呼了兩個年輕人隨車一起去,再三叮囑他們說:「今晚一定送到市局去!」
熾亮的車燈照在地上的積雪上,比白天的陽光還耀眼,郵車冒著鵝毛大雪搖搖晃晃上路了。
黎明時分,郵車終於停在了市郵局大門口。胖司機親手提著那件裝著這張賀卡的郵包走到分發室,市郵局的人很詫異,什麼十萬火急的郵件啊,竟冒著大雪和危險連夜趕來?胖司機取出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說:「趕不上你們今早的分發,今年的春節我甭想過得安穩。」市郵局的人看了賀卡,迅速分揀好,拍拍胖司機的肩膀說:「8點鍾准時讓它上火車,耽誤了它,我們和你老兄一樣心理很難踏實!」
8點的時候,按戰俘賀卡和一些郵件准時送到了遠去的火車上,開始了它的新一輪傳遞……
他是在四天之後的夜裡收到母親的這張賀卡的。那時他已經蜷縮在一個偏僻的小旅館里的通鋪上睡著了,睡眼惺忪的店老闆叫醒了他:「有你一個郵件,我讓郵遞員給我叫給你就行,但郵遞員非要親手交給你。」
跑得汗津津的郵遞員說:「本來這賀卡是明天早上送的,但既然今天晚上就分到我的郵包里,今天晚上不送到你手裡,我這心裡就不踏實。」說著,就把那張輾轉了萬里的賀卡遞給了他。
「怎麼,沒貼郵票?」他看了看那賀卡愣了。
「是沒貼郵票,可它就這么一程一程地投遞過來了。」郵遞員微笑著望著他說。
他看看賀卡母親的留言和邊緣空白處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旅店裡的旅客聽到他的號啕大哭都紛紛披衣圍了過來。大家默默地傳遞著看了那張泛黃的、沒有郵票的賀卡,默默地掏出錢放到他的面前:「回家去吧!你媽在家等你呢!」那一堆錢有10塊的,有5塊的,有1塊的,還有角票和許多硬幣,他知道,住到這地方的人,都是些經濟不太寬裕的人。
懷揣著那張賀卡,他終於踏上了北歸的列車。如今,年過40的他,已是北方一個大公司的總經理了,他和善,樂於助人,似乎他開公司不是要賺錢,只是為了一種雪中送炭的施捨。他的辦公桌上,總放著那張泛黃的餓用玻璃鑲嵌起來的賀卡,只有他知道,愛是一個人一個人一程程一程程傳遞過來的,就像是一種生命的接力。當初,那麼多的陌生人將愛傳到他的手上每吧愛傳下去,那是他唯一的任務。那張賀卡沒有郵票,但曾經被許多陌生的愛心傳遞給他了。愛,是一種通行於生命的唯一郵票。如果把愛的心靈一顆一顆地串起來,那世界將是多麼璀璨的一串水晶啊!
沒事的時候,他常常默默凝視著那張母親的賀卡,他的眼裡常常會涌滿淚水。為母親,更為那些直到現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們,也許,是為了什麼之間那些閃爍著愛的光芒的心靈吧!
愛,是不會忘記的。

⑽ 相信「三位一體」概念的人認為「耶穌就是上帝」,這符合聖經的觀點嗎

其實三一神准確的說不能說是「三位一體」,神是只有一位,只是有三個方面講究。
子與父原是一(約10:30),首先必須承認子基督是神,他是創造者;然而,基督是人,有分於受造的血肉之體,(來二14上,)所以他是受造之物的一部分。
他是亘古長存的,但是為了救贖我們,他進到時間里,成為血肉之人,作為受造物,代我們受死。
所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他是完整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兼有神、人二性,就是一位神而人者——神人。
所以基督是神的奧秘,按照人的邏輯就是不能解釋,但聖經就是這樣啟示的。
願主給我們智慧和啟示的靈,使我們認識他這奧秘的一位!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