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失范的案例
看看這個人吧~挺典型的;內 http://ke..com/view/1622870.htm;呵呵~容~
『貳』 哪些行為屬於師德失范
一是學術道德失范,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這類失范行為大致源於現有科研評價體系下,教師群體「急功近利」情緒的蔓延。
二是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教師薪酬相對其他職業,收入偏低,迫於生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教師的兼職兼薪行為成為被動選擇。
三是對學生實施性騷 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受社會上「錢權交易、權色交易」不良風氣影響,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力做出有違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
(2)師德失范的案例擴展閱讀:
近期,教育部接連發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准則劃定教師基本職業底線,強調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陳寶生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落實准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從實際出發把准則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准則的各項要求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舉例說:「比如尊重學生,言語上不能怎麼樣、肢體上不能怎麼樣;比如在學生輔導方面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做哪些行為上的限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幼兒園教育,包括校外機構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會議還要求防線關口前移,要嚴格教師錄用中的品德考察,對照「十項准則」開展師德問題預警監測和篩查。對師德失范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叄』 如何看待稱「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的高校老師因「師德失范」遭停課兩年事件
我們引以為傲的是領先,是經過驗證的,老師不該這樣影響孩子的思想
『肆』 教育部公開8起教師違規典型案例,都反映了哪些社會問題
『伍』 廣東惠州幼兒園老師逼孩子吃辣椒被開除,師德失范為何屢禁不止
近日,廣東惠州發生了一起幼兒園老師強行逼迫孩子吃辣椒醬的事件。監控畫面顯示老師嘗試用勺子強行將辣椒醬喂進孩子嘴裡,孩子表情痛苦,扭著脖子,但老師還是繼續餵食。對此幼兒園的解釋是老師是四川籍,當時考慮天氣寒冷,想要催孩子盡快吃完。現涉事老師已被開除。結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既然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從事了教育工作,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應為人師表,率先垂範,用自己高尚的師德和無私的愛心去關愛和溫暖每一名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堅決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侮辱和歧視學生,尊重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家校溝通,努力做一個學生喜愛、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四有好老師」!關於廣東惠州幼兒園老師逼孩子吃辣椒被開除,師德失范為何屢禁不止?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評討論。
『陸』 對有嚴重師德失范行為影響惡劣者
對嚴重師德失范行為者應該給予嚴懲
在中國關於德的思想源遠流長,「德」最初的含義與戰爭有關,意指「以弓縛首,牽之以祭」。在殷人看來「德」是這樣一幅場面的縮寫:祭祀—戰爭—俘獲—祭祀;戰勝者得到頌揚,沙場上英勇之舉得到輿論的稱贊。商代已出現「德」字,在西周金文中,「德」用作征伐之義的例子已經及其罕見,「德」字被賦予了普遍道德的含義,並在當時的語言文字中成為主流。在《易經·系傳》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的,在道家叫做「道」,在儒家叫做「天」。「天道」就是「本體論」。在春秋戰國時期,道是道,德是德,還很少連起來用。漢魏以後,人們漸漸把道德變成口語的習慣,尤其是從唐代開始,把《老子》一書稱作《道德經》,道德便成為人格行為最普通但又是最高的標准。
隨著時代的發展,道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道德是人促進和諧的實踐方式。道德,不僅是協調利益的關系、避免利益沖突的實踐方式,而且更應該是促進利益和諧、增進利益總量的實踐方式。可以說道德的本質是實現利益和諧的實踐方式,就是促進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方式,就是促進人的內在和諧和外在和諧的統一。人的生活實踐的善惡性質和倫理取向規定人的活動的道德和價值維度。道德是人把我人類世界的一種實踐方式,是人調節社會關系的方式,也是人實現自我的活動方式。由於人的自我必須是在實踐中才能實現,因而,歸根結蒂,道德是人把握屬人世界—社會的實踐方式。
「和諧社會,無疑是一個兼備社會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之雙重特性的社會倫理概念,它所表達的不僅僅是社會對公平正義秩序的制度期待,而且還有人們對美好安寧生活理想的倫理期待。一個和諧的社會應當是一個正義的社會,一個充滿道義關切和共享和諧的社會,需要的是公平正義的制度安排,以確保社會全體成員能夠分享平等的基本權利和共同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求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個體美德和精神心理,以確保社會的正義秩序能夠長期穩定,並從良好的社會秩序中分享和諧與安寧。」所以說,和諧社會不僅是自有公正的民主法治社會,而且更應是自主的德行社會。
『柒』 如何預防師德失范事件發生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強化師德考評,體現獎優罰劣,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等問題;2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明確對有違反師德行為的研究生導師,實行一票否決;3月,教育部等5部門還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強調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教育全過程,作為師范生培養和教師培訓課程的必修模塊。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建強指出,很多高校都加強了師德規范建設力度,比如評優晉升師德一票否決制、科研學術道德規范、教學要求規范等。另外,很多學校成立了教師工作部,主要統籌教師的思想引領和管理服務,在解決教師實際問題過程中加強思想引領和制度規范,統籌推進教書育人實效。內容來源於光明日報
『捌』 教育部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有哪些
「違反師德」的10種行為:
為規范高等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堅決糾正師德師風問題,特作如下規定:
一、嚴禁教師不依法依規履行教師職責,有損害國家利益、損害學生和學校合法權益的言行。
二、嚴禁教師在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和網上網下日常活動中有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三、嚴禁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四、嚴禁教師有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嚴禁教師在招生、考試、學生推優、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六、嚴禁教師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七、嚴禁教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包括通過電子支付手段贈送的紅包禮金和以電子形式支付的手機話費等。
八、嚴禁教師參加學生及家長以任何形式安排的宴請以及支付費用的旅遊、健身休閑等娛樂活動。
九、嚴禁教師通過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生活用品、社會保險等商業服務獲取回扣,以及讓學生及家長報銷或支付應由教師本人及家庭成員承擔的任何費用。
十、嚴禁教師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等違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其他行為。
(8)師德失范的案例擴展閱讀: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室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要將師德考核納入高校教師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應通知到教師本人,確定不合格的,應當聽取教師本人意見。
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應評定為不合格,並在教師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
在強化監督、懲處的同時,《意見》也注重師德激勵,要求職務(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評選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師德表現突出的高校教師。
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主要舉措是:創新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理想;加強師德宣傳,培育重德養德良好風尚;健全師德考核,促進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師德失范行為;注重師德激勵,引導教師提升精神境界;嚴格師德懲處,發揮制度規范約束作用。
高校是師德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師德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高校要明確師德建設的牽頭部門,成立組織、宣傳、紀檢監察、人事、教務、科研、工會、學術委員會等相關責任部門和組織協同配合的師德建設委員會。
建立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院系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師德建設合力。要建立一崗雙責的責任追究機制。要加大師德建設經費投入力度,為師德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高校主管部門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主要領導親自負責,並落實具體職能機構和人員。建立和完善師德建設督導評估制度,不斷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支持高校設立師德建設研修基地,搭建教育交流平台,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升師德建設科學化水平。
『玖』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現狀案例
一、基本案情
據《文匯報》2002年3月15日報道,地處黃河口的廣饒縣和利津縣同處山東省東營市,相隔不過數十公里,l0年前,兩地經濟狀況還難分伯仲,可如今,廣饒人在經濟上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前年,廣饒縣實現工業總產值接近90億元,而利津縣只有30億元。兩縣工業基礎相差無幾,發展模式也基本相同。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
前些年,適逢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之際銀行緊縮銀根,許多鄉鎮和地方企業步履艱難。此時,不少地方和企業紛紛颳起了借改制為名逃避金融債務之風。廣饒縣委、縣政府則要求企業不能借改制逃廢金融債務。對那些瀕臨關停倒閉的企業,從全縣信用環境的大局出發,由縣政府出面,讓一些效益好的大企業先把其債務全部承擔落實下來,由政府部門想辦法逐步消化。連續5年,廣饒縣金融機構家家贏利。良好的信用環境,使銀行敢於向企業貸款。這為廣饒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金融後盾。
同樣的處境,一些利津人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從1995年起,利津縣的一些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採取母體分離、嫁接改造等形式,「懸空」銀行債務,進而又以破產為名,另組建新企業,逃避銀行債務。在利津縣,有近半數的縣屬企業存在逃債的行為。這種狀況,使銀行損失慘重。短期利益行為,破壞了利津縣長期的信用環境。信用根基的動搖與損壞,使利津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影響。利津那些通過逃避債務而得以一時喘息的企業,也因為失去了銀行長久的支持,很快再次陷入困境。
二、案例評析
講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黃金規則。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越發達越要求誠實守信,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人們進行經濟活動和從事職業活動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
市場經濟是信譽經濟。利津的經濟發展與廣饒的經濟發展差距巨大,是因為利津縣一些企業採取欺詐行為逃避銀行債務,破業將遭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