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師生
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一)尊師愛生
現代教育中的「尊師愛生」不是封建等級關系、政治連帶關系、倫理依附關系,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合作,順利開展教育活動。
尊師就是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教師的人格與尊嚴,對教師要有禮貌,了解和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師的意願和心情,主動支持和協助教師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愛生就是愛護學生,它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是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熱愛他人、熱愛集體的道德情感基礎。
尊師與愛生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信賴,而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又可激發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學習條件。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僅是現代社會民主化趨勢的需要,也是教學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現代人格的具體體現。它要求教師理解學生,發揮非權力性影響,並一視同仁地與所有學生交往,善於傾聽不同意見,同時也要求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學會合作和共同學習。
(三)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促進教師的教,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的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二是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三是學生可以超越教師。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現為師生關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態度、情緒、言行等的相互體驗而形成親密或排斥的心理狀態,而不同的情緒反應對學生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起著重大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的各門課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響著注意力和時間的分配,帶來了各門課程學習的不平衡。這些都可以從師生心理關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2. 新型師生關系是什麼
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2)依賴型師生擴展閱讀:
現代意義的師生關系的涵養方法:
導師和研究生時師生關系,絕非那種古代那種宗派上的師徒關系。搞研究,不能沾染上江湖習氣,不能拉幫結派,不能黨同伐異。作為文明社會、法治社會中的現代人,師生關系應更純粹些。孫家洲斷絕與郝相赫的關系,無可厚非,但是斷不斷絕,怎麼斷絕還得按程序來,誰都不能任性。
學貴有疑,老師可質疑學生,學生可質疑老師,真理是他們的啟明星,於此而言,師生關系切莫庸俗化,切莫為了利益而結盟。如果缺乏正氣,缺乏純粹的是非判斷,對學術不是好事。
3. 如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尋烏中學 謝雙全 眾所周知,教學是學校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是這一活動過程中的兩個基本要素,他們在活動中的地位如何,古今中外教育家們都對其進行過各自不同的探索,相應的對教學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產生過較大的影響。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盡管承擔的任務不同,但相對於教學過程中的其他因素,他們都處於主要地位,就相互關系來說,新型的師生關系盡管各人的理解不同,但核心內容應該是:平等、民主、融洽、和諧。因為惟其如此,才可使師生融為一體,共同探究知識的內在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從而成為知識的主人。 一、課堂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課堂師生關系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其主要症結在於:(一)以教師講授為主,形成了課堂的單調、沉悶;(二)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似乎主宰一切,嚴重影響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勢必形成學生的依賴,阻礙其學習積極性。當今的學生,信息渠道廣泛,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知識甚至超過我們教師,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其心理的成長程度往往出乎我們的意外。其內心自主意識空前提高,渴望教師的尊重與理解,渴求民主與平等。這也就是我們有些教師對學生不把教師當回事的疑惑的原因。因此,構建課堂新型師生關系迫在眉睫。 二、課改新形勢下的嘗試與探索 (一) 是重新認識「教師」角色。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似乎高於一切,發號施令、主宰一切。這一形象與當今高中學生的心理是背道而馳的,為了適應學生的心理,我們教師應盡可能地淡化教師「授」的功能,充分發揮「導」的任用,也就是要求課外苦練功夫,這功夫既包括加強自身素質,也包括對學生現有知識構架的掌握,甚至對每堂課上問題的設計、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等都要有所預想;課堂上要求我們靈活使用各種技巧,組織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內在聯系,勇於打破程式的束縛,克服一言談,視自己為課堂學習的一分子,讓學生心中只有知識而沒有教師。這樣做,關鍵是我們要克服教師至上的心理。我們現在還有許多教師對學生的稍為不禮貌大發雷霆正是教師至尊心理的影響。其實年輕活潑的高中生與我們教師講幾句俏皮話完全在情理之中,何必大驚小怪?教師角色定位準了,課堂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就易了。 (二)是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沉悶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1、積極發掘教材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對於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說,對所傳授知識的掌握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傳授,這是我們教師每天應該思考的問題,而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又忽略了這一點,通常都是一股腦兒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任務,不少教師往往把不講錯知識為目標。這樣傳授的知識在學生心裡能留下什麼印記呢?即使不斷重復收效也是甚微。政治術語可以說是枯燥且抽象的,但只要我們努力發掘也是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生動的語言極為形象,這樣的傳授勢必在學生腦海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當然,我們並不主張為趣味而趣味,把一堂課弄得花里胡哨。但課堂中根據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需要,來那麼一點「插科打渾」也是必要的,這不僅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更能活躍課堂,使學生輕松地獲取知識。 比如高二哲學,在講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時候,我引用下面的材料:在中央電視台《動物世界》節目中,曾經看到以下場面:3條兩尺多長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批大斑馬吃掉!3條小狼狗是怎樣打敗大斑馬的呢?大致過程是:3條小狼狗一齊撲上去,第一條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樣撞它,他都死死的不放;第二條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馬的尾巴,無論斑馬怎樣踢它,他照樣死死不放。斑馬前後都無比疼痛,已經喪失了自衛能力,第三條小狼狗則開始咬斑馬的腿,咬了不久,斑馬就已經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三條小狼狗開始置斑馬於死地。這個小故事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引發學生興趣,能夠把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原理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2、充分尊重學生,放手讓學生主動探求、積極尋找知識的內在聯系。尊重學生不僅是尊重學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權利! 曾經看到一篇教育專家的文章,文章指出:學生所獲得的知識,95%是通過自學獲得的,古人雲: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例如,在進行高三二輪復習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網路,不要擔心漏掉那一個知識點,或找錯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這種自主獲得的知識不但會使學生有一種成功感,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在課堂上用投影儀展示每個學生的作品,互相學習、借鑒。查缺補漏,最後教師作出評價。長期堅持,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 3、加強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潛能。課堂上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其實不是新鮮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動,有些教師理解就有些片面。一是認為不好動,一是認為教師問學生答就是互動。這些認識的偏差,影響了我們的課堂效率,而加強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就不一樣。當然,師生的互動、學生的互動,教師在上課前都應該作周密的考慮,切忌盲動。我們各科教學中都有一些問題,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鄰桌間的、小組間的互相討論來解決,我們做教師的也就沒有大包大攬的必要,完全可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教師在這種探究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模式中,能夠真正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夥伴。 (三)是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見,展現自己的才華,體驗成功的喜悅。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確實極有見地,我們今天的教師更應銘記在心,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包括向學生學習。 1、創設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敢於發言,勇於獨見。傳統的課堂形式,使得我們現在有許多學生不敢發言,生怕出錯,生怕見笑。要營造寬松的氛圍,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上要把學生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語言親切、和顏悅色,多方引導,積極肯定。對於學生不同的意見,多加分析,不妄加否定,更不能指責、恥笑,做一個寬厚長者。長期堅持,寬松的課堂氛圍就會形成,學生才會輕裝上陣,才能大膽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互動效果。 2、轉換師生課堂角色,讓學生當演員,教師當導演,抓住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傳統的課堂往往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老師講,順著老師講的記,主動性受到抑制。這樣的課堂模式,學生看到的往往是教師,看不到自己。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我們進行了角色轉換的嘗試。 3、課堂盡可能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增強自我意識。過去我們課堂中往往存在著這樣的偏差,好學生發言不斷,差學生默默無聞,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勢必不利於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也是造成部分所謂「差生」厭學的原因。我在上課提問這個環節上,精心設計問題,問題有區分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在高三三輪復習課上,提問覆蓋率能達到70%以上。 4、更多地讓學生參與。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他才會產生新奇的喜悅和不易忘懷的情感。鼓勵學生質疑。學貴有思、思貴有疑。應該說,課堂上學生沒有對疑問的回應和釋疑後的喜悅,那這樣的課不能說是好課。由此使學生的學由被動轉向主動,由唯書,唯師轉向善於思考並敢於批判,即圍繞學到什麼轉向學會學習。做到這點,必須建立在教師信任與尊重學生,與學生人格平等的基礎上,有了這個基礎,好的教法一定源源不斷。 總之,我深刻地體會到沒有課堂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而要構建課堂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的真誠、智慧與耐心。我也只是有了一些體會,根本談不上經驗,只不過希望以此與各位老師互相交流,以圖教育方法的改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4. 新型師生關系有哪些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有崇高的愛國情懷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內教師在知識與技容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
二、教師是學生的示範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不僅在知識上受教師引導,更在行為等方面都受教師的影響,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師生之間是合作者。古人言「教學相長」,教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但同時學生也在改變教師的知識結構、情感態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直接或間接地也增長了知識,錘煉了品德。
四、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共創共樂關系。學生對教師要尊重,教師對學生要關愛,兩者既要堅持平等的地位,也要注意分工不同,但只有共創才能共樂,共同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5. 新型師生關系有哪些呀
第一是「民 主平等」。 民 主平等已成為現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
第二是「尊師愛生」。 學生對教師尊敬信賴,教師對學生熱愛,是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特徵。愛生是尊師的基礎,尊師是愛生的結果。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在建立尊師愛生的新型師生關系中起著主導作用。
第三是「和諧相融」。師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師和學生集體之間、和學生個人之間,在心理上能彼此協調一致,並相互接納,教師的行動能夠引起學生積極的響應。
學生的心理變化也能被教師時時關注,師生之間關系融洽,親密無間,團結協作,彼此相互依存,對維系正常的師生關系起著重大的情感作用。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
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教師 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質性,多層次的關系體系。
學校中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6. 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1)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
(2)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特徵是:
①尊師愛生,相互配
②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③共享共創,教學相長
(3)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基本策略是:
①了解和研究學生;
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③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④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
⑤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
7. 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它表現在 民主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教師理解回學生,一視同仁的與學答生交往,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同時也要求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尊師愛生(學生尊敬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人格尊嚴,對教師有禮貌,願意協助配合教師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師熱愛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了解關心愛護。),教學相長(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學生可以超過教師),心理相容(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是協調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是師生關系親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8. 新型師生關系要求()
新教材上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尊師愛生、和諧相融、教學相長、共創共樂專。
師生關系包括彼此所處屬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多層次的關系體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教育關系是師生關系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也是師生關系的核心。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是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而產生的。
(8)依賴型師生擴展閱讀:
師生之間不僅有正式的教育關系,還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關系。心理關系是師生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而產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這種關系能把師生雙方聯結在一定的情感氛圍和體驗中,實現情感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師生心理關系是伴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學活動中一種客觀而基本的師生關系,它受到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直接影響。由於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所以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貫穿於師生關系的全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