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的交往

師生的交往

發布時間: 2021-03-28 17:50:22

師生怎麼相處

教師要按人民的要求,祖國的需要去培養下一代人,去塑造他們的靈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科學。教師要向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經得起風浪考驗的,有著准確判斷力和正確世界觀的高素質人才。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對學生施以長久的培養和鍛煉,這長久的育人過程,就決定了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與學生心靈貼近,產生共鳴,才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一、如何才能和學生心靈貼近 教師應著力於發展「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並以這種關系作為處理各種事務的支點,化教學任務為杠桿,撬起教書育人這副重擔,收獲良多。「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它符合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也符合學生對教師的企盼。它既不同於傳統的以師權統治學生的師生關系,也不同於簡單的「同志式」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它比「同志式」的師生關系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它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感情基調是既有朋友的民主平等,又有朋友的言而有信,坦誠相待,絕對的真情實意,更有文化知識的教學相長,互相促進。在這樣的感情基調上進行教育教學,處理一切事務,傳授文化知識,探討人生之道,疏而不堵,情理兼容,就可以順利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二、如何建立這種朋友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要用民主,平等去播種,方能長出幼芽。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必須破除「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放下老師的架子,不要對學生施以任何壓制性的舉動。在初接新班之際,師生關系生疏,大部分學生對老師態度怯怯,當然也不乏一些試探老師的好奇心理,此時教師必須注意細節上的處理方式,給學生以民主、平等的快感。如某教師在接一個新班級時,曾因個子矮小受到學生的取笑,在學生放肆的笑聲中,教師壓制了自己,拿出「尊嚴」來給學生「顏色」看的沖動,冷靜地待鬨笑的潮水涌過之後,從眾多的目光中收集到了「為什麼不發火?」的信息,進而放下老師的架子,與學生推心置腹地談論這件事,首先肯定了學生活躍,開朗的性格,實事求事的率真,也承認了自己矮小的事實,並談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你們敢於直率地指出我的缺點,這就是把我當朋友看待,就憑這一點,我們能在以後的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進步。」這樣一來,滿堂的鬨笑,變成了竊竊私語,跟著便是師生那輕松自如的沒有心理戒備的,敞開心胸的自我介紹。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便在這民主,平等氛圍中發了芽。 三、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要用言而有信,坦誠相待的絕對真實的情意培育 良好的開端並不意味著成功,教師第一節課的推心置腹僅僅讓學生知道:這位老師或許可以靠近。幾堂課下來,紀律雖「好」但並不令人滿意,因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仍躲藏在他們的外衣下面。面對他們試探的目光,應注意言而有信,不說假話大話,嚴格地兌現自己的許諾。於是,開始在學生周記、作業中看到了「老師,我們真的能做朋友嗎?」、「我可以跟你說心裡話嗎?」、「你可不可以不讓我們做作業?」這些問題後,教師應一一坦誠地作答復,漸漸地,師生交流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交流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言語往來也越來越自然,由此,教師和學生在心靈上溝通了,在感情上共鳴了! 四、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會在教學互助互動,教學相長中結出累累碩果 師生心靈上相通,感情上共鳴,對開展教學工作和也是十分有利的。在任何一次課堂中,學生都能積極配合教學,在作業練習中學生也能按時完成,對教師指出的錯誤,也能著手修改訂正;對老師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學生也能友好地指出來,他們甚至能對老師的講授作適當的補充和修改!老師通報的教學計劃,學生心領神會,兩年下來,師生配合得很默契,真正做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因此師生在這默契的配合中成長起來了。 朋友式的師生關系,靠民主和平等去播種,靠言而有信,坦誠相待的真實情意去培育。在教學中的互助互動,教學相長中結出累累碩果。因而從教者應用自己充滿溫情的愛心,坦盪磊落的誠心,從流如善的虛心投放在學生的身上,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最純真的情義的回報。師生相處就是朋友之間的相互期待,學生是教師最純真的朋友。

⑵ 師生如何交往

互相尊重是前提。沒有必要把老師神聖化,但是老師這項職業是一個偉大的職業,老專師們從辛勤耕作中體會到屬人生的樂趣。當我們小的時候,接觸到的成年人時間最長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師了,做學生的應該把老師當做自己的父母,尊重老師,有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待學生一般沒有半點功利色彩的。

⑶ 師生交往的原則

師生交往還是一門藝術。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除了遵循理解、尊重、寬容、平等專等原則之屬外,還要學會一些師生交往的技巧。講究一些方法和技巧,對於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比如,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學生的心裡想什麼,要培養一點幽默感,最好能記住學生的各種自然情況(如年齡、生日、家庭狀況)等。而期望或期待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師生交往的技巧,比如將一個任務交給一個能力較弱的學生,相信他能完成這個任務,這實際上就包含了一種期待和信任。又如,教師主動和差生接觸,同樣蘊含一種期待,學生便會在這種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師的期待內化,最終達到與教師期待的一致。

⑷ 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是怎麼樣的

要有一定的界限,但是又要互相成就,這就是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

⑸ 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是怎樣的

師生間的積極情感有助於解決學生多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師生間積極情感的土壤,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情感基礎。
良好師生關系以指導思想正確,師生心理相容性好,師生關系中的感染、陶冶功能得到充分運用為標志。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各種方式來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理解信任的師生情感關系、交往互動的師生教學關系,這樣,教師才能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教師敞開心扉,使教育之舟漂泊在知識的海洋上,以情感為風帆,更加順利地載著學生健康成長,駛入成功的港灣。

1.民主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

民主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在學校教育中,師生之間除了教學關系外,其實更重要是師生間的人際交往關系。教師所充當的角色絕對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的職責是「促進」是「培養」是「引路」,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地和諧、健康發展。民主平等是重要的人道原則,是現代師生關系的重要標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諧民主的師生人際關系不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它還可以融洽師生間的情感關系,增進師生間的情誼,突出教師的個人魅力,增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影響力和感染力。

在師生關系的問題上,教師為主導,是師生關系的實施者,所以教師在師生情感的溝通過程中,應有主動性。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師觀」和「學生觀」,重新調整角色定位:在人格上,教師和學生是完全平等的,雙方應互相尊重。學生和教師是平等意義上的「人」。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在實踐中注意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學生
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對待學生應像尊重同志和公民一樣,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滿足學生的尊重需要,不恥笑、辱罵、貶低學生,不說諸如「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懂」「你真笨!」「我不願意再見到你這樣的學生」等有傷學生自尊的話。

第二,正確的評價學生
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很深的影響。因為教師進行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學生受到的心理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對學生的自信心、動機、情緒穩定的一般影響,也有強化、選擇和決定力方面的調節機能和感情的傳導,還有對學生欲求的滿足、阻遏、甚至對其成長發展著的人格形成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負責地進行評價,克服隨意性,教師對學生的欣賞、肯定,教師的期望、關心,可以滿足學生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尤其是對那些愚笨拗犟的學生,教師的過低的不公正評價和冷落,更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挫傷自尊心和上進心,同時也易使他們與那些教師評價過高、被老師偏愛的學生間產生忌妒與敵對現象。

⑹ 師生交往的意義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讓老師更加的了解你。
了解你所欠缺的,如何才能幫助到你。
與老師交流,你會覺得老師也不是那麼可怕。讓你更加的親近,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輕松。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⑺ 師生如何交往5點

一、師生交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形成的以「傳道、授業、解惑」為目的而建立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際關系,這種特殊關系直接影響著教育的發展,在教學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沒有師生關系的和諧,就談不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育教學過程的優化,更談不上教育教學管理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師生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其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良好的師生交往有利於現代教學理念的深入貫徹,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對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有著深遠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教師很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態度和教學的效率,看到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調節教學策略。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 二、當前教學模式下的師生交往情況 新課標實施以來,師生交往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可和重視,廣大教師把師生交往作為改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新課程標准,積極探索合作、互動探究的教學策略,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但是,師生交往在一定程度上還受特定模式的影響,繼承著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明顯特徵,這越來越成為教育發展的障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師生人際關系的疏遠性 當今社會條件下學生與教師的價值觀念和角色期待等都不斷地加深加大,以致教師認為學生很難管理,而學生則要求教師的理解與支持,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師生之間沒有達成有效的溝通,使師生關系逐漸疏遠。據有關資料顯示80%的學生課後與教師接觸為零,教師由於多種因素尤其是教學任務的壓力,使師生之間課堂上的互動與溝通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這種情況教師也有苦衷,首先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以及求知慾有直接關系;其次,教師在教學以外的其他工作不易量化,通常沒有同教學工作量一樣列入教師的考核、評優的指標中,影響了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師生情感關系的距離性 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能使其互相了解,彼此共鳴,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目前教師與學生很少甚至沒有情感的交流,使師生關系變得非常淡漠,從而導致師生情感上的距離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最主要的是教師以人為本的理念沒有形成。 (三)師生教育關系的單向性 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從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雙向互動關系。從交流角度分析,教育關系是一種雙向互動關系,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然而,受傳統教育觀的影響,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擔任著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和倫理道德的傳播者,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從而形成這種關系的單向性。 三、現代教育中師生交往的特點 師生交往作為學校教育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活動形式,有其自身的特點。正是這些獨特的性質使其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師生的交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交往。 在師生交往中,教師不僅是參與者而且是主導者,師生交往是一個有教師帶有主動傾向,並且帶有重要交往角色的與學生共同完成的社會活動。即老師要教書育人, 要管好學生, 維持課堂紀律, 增強與學生的相互了解和認識, 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水平和藝術, 還要關心和愛護學生, 以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人。 (二)師生交往是以師生全程參與為主的交往。 全程參與學習過程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自主」貫穿於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從學習目的的明確到學習重點的明晰,從學習方法的選擇到學習形式的決定,從學習過程的推進到學習反饋的進行,師生都應該參與。這些過程中教師引導是為了配合學生,絕非包辦到底。 四、構建和諧師生交往的策略 因為在師生交往溝通的過程中, 教師處於主導地位, 發揮著主導作用, 師生關系的促進和改善也應該以教師為重點, 這是由教師的地位、職責和對學生個體成長的作用所決定的。

⑻ 課堂師生交往具有以下哪些特徵

交往是活動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靜態的社會關系的總和,而是動態地表現出來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簡而言之,所謂交往,就是共在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它存在著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之分.據此,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徵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徑便是交往,離開了交往,師生關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當前師生人際關系中普遍存在著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地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怨恨和抵觸情緒,師生關系經常處於沖突和對立之中.改變師生關系因此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可以說,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也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⑼ 師生交往應遵循什麼原則

原則一:師生交往必須有底線限制。年輕教師不要學習江湖習氣,不要與學生交往過密。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還得要接受教師的監督、接受學校和班級規章制度的約束,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也難免與教師或同學發生這樣那樣的沖突。所以,教師要充分預設適當的距離,否則,真正的教育就難以順利實施。

原則二:教師要注意學生的不同性格。與性格內向的學生交往,教師應主動些,因為這類學生很容易被教師忽視,很難得到教師的個別指導。與性格活躍的學生交往,教師應冷靜些,因為這類學生是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少恆心和毅力,教師要引導他們關注他人,做事不要沖動,學習要有目標和計劃,等等。

原則三:教師應走近和親近學生群體。教師與個別學生太友好,會讓這個學生產生優越感,同時也會讓其他學生感覺到教師不公平。

原則四:在任何場合下都要尊重學生。即便是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要對學生冷眼相待,挖苦或諷刺學生。家訪時要充分肯定學生優點,委婉指出其不足,即使表現特別不好的學生,教師也要讓家長知道孩子並非不可救葯,然後共同商討教育良策。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教師對學生的「問好」都不要漠然視之,要用微笑、點頭或簡潔的語言積極回應。

本文來自: 朝陽中學(www.cyschool.e.sh.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cyschool.e.sh.cn/onews.asp?id=436

⑽ 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尊重的原則2-公平的原則,3-平等的原則。4-這三個原則不絕對,都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候須要老師理解,有時候須要同學諒解。5-一定要學會換心思考!

熱點內容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