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為師德高為范800字
㈠ 學高為師 德高為范的意思
品德高尚的人就能夠成為老師,學問淵博的人就能夠成為典範。
「言高為師,身正為范」即為言語高深的人成為老師,行為端正的人成為典範。
都是修身養性的名言。
師和范的意思:老師、典範
㈡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求出處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陶行知指出:「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范自己行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於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殊在於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2)學高為師德高為范800字擴展閱讀:
陶行知主張教師要以身作則,他為自己定下的師德標准,即「科學的頭腦、農民的身手、改革社會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㈢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解釋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老師的基本准則。意思是學問高可為師,道德品性好為別人學習的標准。
㈣ 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的作文700多字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強調身教勝於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範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尤其是班主...
小草生長在瓦礫之中,才顯現出他生命的美麗;蒼松矗立於絕壁之上,才顯現出他生命的精彩。愛因斯坦說:「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最短暫的生命的意義。」老師就用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社會,老師是最有生命的一員。
九月金秋,老師是這個季節的主題,空氣中彌漫著感念師恩的情緒。尊師重道是永遠的美德。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所有的教師都應該享受崇敬與祝福。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不會忘記,當群星閃亮的時候,是你們還在不辭辛勞地在燈下奮筆疾書編寫教案或批改作業;當萬家燈火輝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候,是你們還在孜孜不倦地為學生排憂解難。多少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你們的手中欣然綻放,多少顆枝零葉亂的小樹在你們的剪裁下茁壯成長。三尺講台是你們為我們指點迷津,開拓視野的燈塔。不求回報是你們奉獻精神的代名詞,默默無聞是你們敬業愛業的真實寫照。
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我們的教師所給予的愛恰恰就是這種神聖。「教育沒有愛就成了無水之池」,教師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斷澆開一朵朵美麗的心靈之花。
對教師的愛,學生的感觸是最真切的:
你給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讓我自由地去來。
你給了我一盞知識的明燈,
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知道
我享有的是一份博大寬廣的愛。
淺析「
身正為范」
淺析「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
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之淺談
----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之淺談摘
要:那麼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教師呢?是簡單...
It's
a
very
good
question
!
I'm
going
to
work
on
it!
But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that
can
only
be
felt,
we
can
never
tell
!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簡短數字,概括出教師風范。「學高為師」是說教師必須業務精煉,知識面廣,有高潮的教學教育能力。「身正為范」是說教師是高尚人格的化...
㈤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出自哪裡
一、第一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第二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專家、書法家啟功教授的深思感悟,並由他親自題寫,之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
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意思解讀:
1、」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2、「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意思是:老師應該努力做好學問,有充足的知識和品格來教導學生;要努力樹立自己的形象,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世人做個好的典範,成為社會中的楷模。
三:校訓的含義:
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後學的師表。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
行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的模範。是儒家文化在教育行業的高度概括,是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教師隊伍的優秀品質。
能夠在教育乃至所有行業產生廣泛影響是因為,具有較大的感召力、感染力,與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有密切關系。
(5)學高為師德高為范800字擴展閱讀:
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內涵:
是中國知識分子人格修養的標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啟功70多年從教生涯中的一個感悟。啟功闡釋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後學的師表。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行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中的模範。他指出,校訓沒有任何人執行考試、考察、判分、評選,實踐校訓關鍵在於師生的自覺性。所學能否真正成為師表,並不是「職稱」、「級別」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為模範,也不待旁人選舉出來,而是要隨時捫心自問,有沒有可慚愧的思想行動。
㈥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孔子說的么
不是,
是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一向是為人師者的基石。為了加強師德教育,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師德,首先要做到「愛崗敬業」。身為幼兒教師,既然選擇了幼教這一行,就要遵守職業道德。愛心,耐心,責任心,缺一不可。愛孩子,尊重孩子的一切權益,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更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師德,其次要做到「以身作則」俗話說:「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鏡子」,成人怎樣做,孩子就會怎樣表現。只有自己首先約束好自己,孩子才會在你的帶領下,成長為更加美好的自己。
(6)學高為師德高為范800字擴展閱讀: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㈦ 如何做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D 試題分析:人類文明最直接、最集中的傳遞是在學校的師生之間進行的。教師使命: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材料中「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體現了老師不僅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在品德上做好榜樣,選B。
㈧ 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1000字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也有人說成:學深為師,品正為范。從中可見學乃教育之基礎,德乃教育之本源。從字義理解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那麼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教師呢?是簡單的知識淵博型,還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業務素質,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師呢?我想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樣才能做一名具有優良品德、豐富的專業知識的好教師呢?我個人認為應具有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不是職業,而是事業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轉型階段,文化發展空前繁雜,社會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每一個人都需要面的問題,作為教師一定要有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認清教師不僅僅是我們的職業也是我們的事業,要把教育事業作為我們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面對拜金主義盛行我們教師的價值觀一定不要盲從,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認識到這種風氣的錯誤性,以及為了改變這種風氣,我們教師需要用過硬的素質來抵禦這種風氣。對把教育當事業的人,我懷有真誠的敬意。所謂「把教育當事業」,我理解至少有兩個含義:第一,研究;第二,創新。有事業心的教師,面對教育的所有現象,都能夠以一種研究的眼光去打量與審視,並自覺地進行研究。這種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論推導,而是結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個教育行為進行分析、比較、質疑、琢磨、提煉等等。有事業心的老師總是具有一種超越自己的慾望,不願意簡單地重復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課文,針對不同的學生,或者在不同的時期,也希望能夠講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經驗的班主任,面對新的班集體,也努力追求帶出新的個性與特色。如果說,把教育當飯碗,能夠滿足教師物質生活的需要;那麼,把教育當事業,則還能給我們帶來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收獲。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教育者都把教育當事業,但是毫無疑問,一個把教育當事業的老師能夠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師的師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寂寞,甘於辛苦的,必須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第二、教師不是演講者,而是榜樣
我們常說「無聲教育」,就是指學生通過教師日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模仿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將教師好的和不好的行為進行了學習。因此,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對學生都會起示範與榜樣作用,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是學生的教師,學生是教師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育工作不僅僅是教學,更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家長把學生交給學校、交給教師,我們就有責任、責無旁貸去珍惜愛惜學生的時間。教師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第三、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獲取知識的引導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問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自己的工作。新課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發展與探究中學習知識,建構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從轉變自己「講課」為主的教學行為做起。
以往的課堂教學,主要弊病之一就在於教師灌輸得太多,將課文進行「支離破碎」的分析,術語、概念灌輸得多,感悟、體驗被忽視。事實上,老師灌過不等於學生學過,學生學過不等於學生學會,學生學會不等於學生會學,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達到「學生會學」的境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改變「灌輸者」的角色,盡量做到:支離破碎的「分析」不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自己能講的不講,教師自己講不清楚的不講,學生聽不明白的不講。那麼,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講授些什麼呢?不是照搬教參,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課文的心得體會、感悟和發現;必須有高於學生之處,能為學生開啟心窗,要能講得學生佩服你;必須是傳授程序性的知識,而不是陳述性的知識。所謂「程序性的知識」,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做,如何去運用,換言之,就是教他以規律、方法,授之以「漁」;必須傳授主題性的知識,而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益;必須傳授邏輯上有必然聯系的知識。加涅說:「有組織的知識必須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統掌握。」教師在講授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喚醒已有知識的記憶,以不斷建構新的知識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