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老師德語
㈠ 幻兒歌曲我班有個小問號的歌詞
我班有個李苗苗, 大家叫他小問號。 白天他問太陽為啥亮? 晚上他問星星有多少? 飛機為啥能在天上飛? 汽車為啥能在地上跑? 海中究竟有多少魚? 山中究竟有多少寶? 老師見了微微笑, 誇獎苗苗肯動腦, 只要大家愛學習, 將來一定會知道。 大班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我班有個李苗苗, 大家叫他小問號。 白...天他問太陽為啥亮? 晚上他問星星有多少? 飛機為啥能在天上飛? 汽車為啥能在地上跑? 海中究竟有多少魚? 山中究竟有多少寶? 老師見了微微笑, 誇獎苗苗肯動腦, 只要大家愛學習, 將來一定會知道。 大班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我班有個李苗苗, 大家叫他小問號。 白天他問太陽為啥亮? 晚上他問星星有多少? 飛機為啥能在天上飛? 汽車為啥能在地上跑? 海中究竟有多少魚? 山中究竟有多少寶? 老師見了微微笑, 誇獎苗苗肯動腦, 只要大家愛學習, 將來一定會知道。 我班有個李苗苗, 大家叫他小問號。 白天他問太陽為啥亮? 晚上他問星星有多少? 飛機為啥能在天上飛? 汽車為啥能在地上跑? 海中究竟有多少魚? 山中究竟有多少寶? 老師見了微微笑, 誇獎苗苗肯動腦, 只要大家愛學習, 將來一定會知道
㈡ 小學五年級上冊中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原文!
時間:1999年8月21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
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就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嗯,你再說說,從技術上講,怎麼才能寫得通順呢?
苗苗:得多看點兒課外書。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準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
(2)李苗苗老師德語擴展閱讀:
季羨林的人物生平:
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一個農民家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
1917年,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進私塾讀書,學習了《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1918年、1920年,分別於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附設小學、濟南新育小學就讀。課余開始學習英語。
1923年小學畢業後,考取正誼中學。課後參加一個古文學習班,讀《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晚上在尚實英文學社繼續學習英文。
1926年初中畢業,在正誼中學讀過半年高中後,轉入新成立的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此期間,開始學習德語。
1928年-1929年,日本侵華,佔領濟南,輟學一年。創作了《文明人的公理》、《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署筆名希道,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1929年,轉入新成立的山東省立濟南高中。
1930年,開始翻譯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婦》、《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麼美麗,多麼新鮮啊!》等,先後在山東《國民新聞》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高中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後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在清華大學四年中發表散文十餘篇,譯文多篇。
1934年,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應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的邀請,回母校任國文教員。
1935年,清華大學與德國簽訂了交換研究生的協定,報名應考被錄取。同年9月赴德國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師從瓦爾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兼任哥廷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1941年,哥廷根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以後幾年,繼續用德文撰寫數篇論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
㈢ 襄垣縣 虒亭中學老師李苗苗
襄垣縣 虒亭中學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人事處。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㈣ 作為一名奧運志願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
一般來講,對志願者有四方面要求:遵守道德規范,具有奉獻精神、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誠實守信,工作負責;身體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關於體育運動、北京及中國歷史文化、各國概況和涉外禮儀、志願者服務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外語交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使用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的能力和應變能力。
志願者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完成自己的崗位工作,他們還承載著語言溝通、文化交流的任務。志願者為服務對象服務的過程也就是向被服務對象宣傳一個民族和國家,宣傳和平、友誼、互助的過程。
要想成為一名奧運志願者,首先要具有崇高的奧林匹克精神,也就是要具有奧林匹克主義所包含的團結、友愛、互助、奉獻等。除此之外,志願者還要具備優良的素質:了解奧運會知識、熟知北京及中國歷史文化、有著良好的涉外禮儀、具備優質的志願者服務技能技巧。
志願者還需要對其工作性質有著清醒的認識,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制約每個人成為一名優秀志願者的條件,大多數志願者可能從事的是一些單調乏味的工作。比如,在奧運村裡做衛生清潔、在賽場做引導服務,有些時候要頂著烈日驗收門票,同樣遇到下雨天氣也要在寒冷的雨水中身披單薄的雨衣堅守崗位,在比賽場地來回運送記分成績,甚至放棄觀看比賽的機會隻身留在場外防止意外的發生,有些時候你只能聽到比賽中擂響的號角,幸運的話能看到明星的背影,如果不幸你甚至可能遠離賽場,留守在某個車來車往的交通要塞。
如果你認為志願者的身份能為你帶來劉翔的簽名,能讓你和郭晶晶『零距離』接觸,那就大錯特錯了。志願者沒有特權,相反,志願者的目的就是維護奧運會的權利,保障每一個運動員和每一位觀眾應有的權利,為大會的順利舉辦提供保證,為每一位運動員努力創造優秀成績提供客觀有利條件,為遇到困難焦急的觀眾送上一絲安慰與幫助,比如在比賽之前,觀眾們持票排著長隊入場,由於天氣很熱,難免感到煩躁。這時志願者臉上應始終洋溢著燦爛的微笑,為排隊的每位觀眾送一朵花或者一杯水,讓觀眾煩躁的心情得到些許平靜。雖然這些志願者同樣頂著炎炎烈日,而且看不到現場比賽,甚至連電視直播也沒有,但是他們為觀眾緩解了急噪帶來了快樂。這就是志願者的工作,簡單、乏味、枯燥,但意義重大。
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過,「志願者對於奧運會的意義,正如對於聯合國的意義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們建設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公平和更加安全的世界的進程中,志願者精神將繼續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對志願者的闡述與安南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說:「志願者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石,是奧運會真正的形象大使。他們代表著奧林匹克精神。每一名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都將成為一百年來數百萬奧運志願者中的一員。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傳播奧林匹克精神,並且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提供公平祥和的競賽環境。」
奧運會是公益性的體育盛事,是全球關注的體育盛典,特別是第一次在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舉辦,能成為這屆奧運會的志願者,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在我國近13億人口中,有4億的青少年,以青少年為主體的2008年奧運會志願者,在為奧運會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能力、開闊視野、擴大社會交往、得到寶貴的經驗和經歷、領悟奧林匹克精神的真諦。而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這些非凡寶貴的財富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父母,在數十年後也將影響自己的子女,將奧林匹克精神傳達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為中國留下寶貴的遺產。
我們的志願者肯定會為奧林匹克運動,為我們的人文奧運增添最亮麗的風采。
㈤ 中國女明星最漂亮的排名前十是誰
中國女明星最漂亮的排名前十如下:
1、迪麗熱巴·迪力木拉提
代表作:阿娜爾罕、克拉戀人、漂亮的李慧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傲嬌與偏見。
都說新疆出美女,迪麗熱巴就非常的漂亮,最大的特點是那雙大眼睛,非常靈動,擁有一張具有異域風情的臉,讓人看了就非常難忘,獨特的長相在娛樂圈非常吃相,加上自身演技也不錯,所表現出來的性格也非常好,所以粉絲特也非常多。
㈥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課文內容
時間:1999年8月21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就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嗯,你再說說,從技術上講,怎麼才能寫得通順呢?
苗苗:得多看點兒課外書。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準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
(6)李苗苗老師德語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張鈁,女,原名張苒,筆名張苗,2003年5月改名張鈁。1989年1月12日出生於北京。 張鈁出生於一個文學藝術世家,她的父親是一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和詩人,母親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教授。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張鈁自幼對文學、美術等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幼年時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學大師的關懷下成長。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書中記錄了她與巴金、冰心、季羨林、臧克家、丁聰、王蒙、胡絜青等當代著名文學藝術大師們的一次次精彩的對話,發行了好幾萬冊,在海內外引起相當的轟動。全國幾十家電視台和重要媒體,對其做了專題報道。
2003年,受香港《明報》出版社的邀請,她和另外三位內地小作家與文學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會面交談,被港人戲稱為四小俠和查大俠「香江論劍」。 會談後,《明報》出版社出版了繁體版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書內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藝術家散論》、《荷塘》等文章,在海內外繼續引起一定的轟動。
訪問對象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人物生平:
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一個農民家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
1917年,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進私塾讀書,學習了《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1918年、1920年,分別於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附設小學、濟南新育小學就讀。課余開始學習英語。
1923年小學畢業後,考取正誼中學。課後參加一個古文學習班,讀《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晚上在尚實英文學社繼續學習英文。
1926年初中畢業,在正誼中學讀過半年高中後,轉入新成立的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此期間,開始學習德語。
1928年-1929年,日本侵華,佔領濟南,輟學一年。創作了《文明人的公理》、《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署筆名希道,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1929年,轉入新成立的山東省立濟南高中。
1930年,開始翻譯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婦》、《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麼美麗,多麼新鮮啊!》等,先後在山東《國民新聞》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高中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後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在清華大學四年中發表散文十餘篇,譯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