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師生比
Ⅰ 四川大地震(和生命有關的)
老師們、同學們: 這是一起無法預料的災難,2008.5.12,四川汶川發生里氏7.8級地震,截至目前,已有上萬條鮮活的生命消失了。當哀樂低回,當青山垂淚,當一張張悲戚的面孔時時浮現,讓我們止住哽咽,強忍淚水,讓我們一起承受、一起戰勝災魔。 小荷作文網 這一天,全國人民感受到的不僅是大地的震動,更是心靈上巨大的悲愴。多少人現在正在燈火通明的廢墟里搜救;多少人在空地的防震棚里祈禱;多少人在醫院和手術台前忙碌,多少人在病床上咀嚼突然而至的災難和痛苦;多少人在顫栗的廢墟中流血、呻吟;多少人來不及留下片刻的喘息,他們的一切戛然而止,他們不是冰冷的數字,而原本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再也看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 小荷作文網 看到電視上相關的新聞,我們無法忘記卡在瓦礫中等待救援學生的目光;我們無法忘記許多失去孩子母親的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們無法忘記許多飢餓、流血、抽搐著的垂危生命…… 危機當前,清華學生、成都市民排隊獻血、海內外同胞捐款捐物。我們石梅小學的每個師生,亦被深深牽動。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深深意識到,此時此刻,沒有比捐贈更直接、更具體、更能體現愛心了。 安慰,是所有語言中最甜美的一種;捐贈,是所有善行中最感人的一幕。我們深深懂得,仁慈的愛心是人間美好的綠洲。兩重的愛心,勝過一噸重的語言。一份小小的捐贈,可能改變一個患難者的一生。災區人民更需要的,是我們的行動! 每一次災難都是對於公民精神和道義良知的考驗。於長歌當哭之中,讓我們緊緊站在受災兄弟姐妹的身邊!在此,我們以石梅的名義倡議:讓所有人積極行動起來,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讓災區人民在最困難的時候,感受到人間的真情! XXXXXXXXX XXXXXXXXX 2008.5.21星期三
我回了
Ⅱ 四川民族大學有多少師生
對外數據來是3萬餘人。
學校自有56個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學生2.8萬餘人,有教職員工1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餘人,副高以上職稱近640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00餘人。有46人先後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現有22人為國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53人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聘請國內外客座教授近300人,其中,院士6人。
Ⅲ 教育法中規定的小學師生比是多少
根據規定:
小學的師生比為:1:23,工作人員的比例不應超過教師總數的5%。一般師生比按是專1:25計算,或者屬按班級教師與班級比是1.4:1計算;教師與校級領導的比例又是沒有硬性規定,范圍比較大的學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備。
(3)四川省師生比擴展閱讀:
師生比(teacher-student ratio),學校教師人數與培養學生人數的比例關系。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師生比_網路
Ⅳ 四川省岳池中學的教學條件
岳池中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31人:專兼職老師276人,高級教師96人,一級教師111人,省高評委1人,中評委2人,省級骨幹教師11人,省市十佳教師、模範教師4人,市首屆名師2人(岳池縣高中僅2人)。岳池中學教師出版專著兩部,自編教材一本,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200多篇。科研課題獲全國、省、市獎近10項,其中教育部「十五」科研重點課題子課題《每天保證一小時體育鍛煉》獲全國一等獎,《語文閱讀、寫作分工教學》榮獲省二等獎。有6人在全省、全國競教或技能大賽中獲獎,其中全國二等獎、省特等獎各一次。廣大教職工樂於奉獻,勤於耕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教學技藝。
學校辦學條件逐步完善,建成教學樓兩幢,面積達2萬平方米,教室108間,每間教室配備了投影儀、大屏幕電視,安裝了校園網路系統。有科技樓一幢,面積2600平方米,建成了集圖書館、電腦室、電子閱覽室、學術報告廳、寬頻網路教室於一體的綜合樓;寬頻網路教室兩個,電腦共計三百餘台。學校還擁有多媒體演示室,多媒視聽語音室,電子網路備課室。音樂、美術、體育設施齊備。學生公寓樓條件一流,學生食堂環境優雅,功能齊備。
岳池中學建有寬頻校園網。網管中心面積25㎡。三台伺服器、中心交換機為CISCO 2948G-L3,網路主幹為11對光纖,第二層節點全是D-Link DES3226S交換機,堆疊後直接到桌面。校園網採用10M光纖接入互聯網。
岳池中學建有學生寬頻網路教室2個,面積3500㎡,計算機220台;教師多媒體網路備課室1個,面積45㎡,計算機20台;電子閱覽室2個,面積150㎡,計算機80台;16個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岳池中學的辦公、管理、備課等都實現了網路化處理。並且校園網接入到了教室宿舍區,使教職工在家也能進行各種學校工作。
岳池中學的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系統(中廣三維)也接入到網路中心的伺服器,通過校園網路使得這一資源為全體師生共享。
岳池中學電視閉路系統、無線遙控廣播系統、校園網信息埠安裝到了每一個教室,使得課堂演示系統的三機一幕變為四機一幕。再加上一個320座的多媒體階梯教室,2個200座多媒體階梯教室,一個350座的多媒體學術報告廳、一個80座的多媒體語音實驗室,該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以達到完善。
岳池中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情況也比較理想。每一位教師都能利用常規電教手段。中青年教師基本能使用網路資源進行多媒體教學。35歲以下的教師每學期必須上至少一堂多媒體教學的公開課,這一措施促使很多教師自製課件以適應自己的教學方法及特點,學校將其中的優秀課件存留在網路平台的資源庫中以共享。岳池中學5名青年教師獲得課件或競教四川省一等獎,一人獲全國二等獎。
岳池中學建有實驗樓1座(理、化、生實驗室),面積3600㎡,實驗教室24間,擁有全套現代中學實驗設備。建成有圖書閱覽室6間,面積720㎡,藏書70000餘冊。有音像電子閱覽室4間,面積640㎡。
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大地震,地動天不塌,大震有大愛.地震發生後,某校師生自願捐款
設第一天捐款人數為x人,則第二天捐款人數為(x+50)人(1分)
根據題意,得
6000 |
x |
7200 |
x+50 |
解這個方程,得x=250(7分)
經檢驗x=2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實際意義.(8分)
則兩天共參加捐款人數為250+(250+50)=550(人)
人均捐款
6000 |
250 |
答:兩天共參加捐款的人數是550人,人均捐款24元.(10分)
Ⅵ 四川省公招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考試大綱一般在教師招聘公告或者附件中都有說明的,有具體的考試范圍。教師招考考試可以一般是教育綜合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學科專業知識考試內容以中學為主,小學教師學科知識一般考的,小部分小學數學知識,大部分是中學數學的知識.
歷年的學科考試真題:http://www.zgjsks.com/html/jszp/kaoshitiku/linianzhenti/
教師招聘考試難度相對較小,一般只要認真學習考上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Ⅶ 西南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現狀
編者按:本文是年5月張詩亞教授、邵燕楠副教授赴英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同與會的各國專家學者作的報告。「頂崗實習」是我校張詩亞教授首倡的一條「更新」農村師資的新模式,它對於西部教育的扶助模式和師范類本科生實習體系的改革有著開創性的成果和意義。中央電視台、重慶時報等多家媒體都做過相關報道。《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也刊登了相關文章《西南地區農村師資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為個案研究》。本期簡報將呈現此文,在編輯中略有刪減。
西部農村教育滯後是中國教育進一步向前發展的瓶頸。提高中國農村基礎教育水平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之關鍵。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物力改善農村教育的現狀。中國政府承諾,到2007年,西部地區基本上實現「兩基」。為此,中國政府在西部農村啟動並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兩免一補」、「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
教師是西部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農村地區師資的落後局面,客觀上造成了城鄉教育的不公平。我國西部農村地區的師資隊伍存在著嚴重問題,如何改善、改變西部農村地區師資隊伍的現狀成為西部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為了真實、准確地了解西部農村地區師資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四川省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的師資情況作了實地調查。這兩個縣都是民族自治縣,都尚未實現「普九」。貴州省威寧縣是一個以彝族回族苗族聚居的民族自治縣,位於烏蒙山脈高原,處於長江、珠江上流分水嶺和烏江源頭地段。全縣人口共有109萬,全縣貧困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0%左右。四川省美姑縣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區,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東北部。全縣人口183000人,截止2004年,仍有62506人沒有越過溫飽線。
一、西部農村師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部農村的教育處於一種低級循環的狀態,西部農村教育的滯後不僅是教學設備、教學手段等教育物質方面的落後,而且是教育觀念的落後。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教育觀念的傳播都要依靠紮根於廣大西部農村的教師。然而,西部農村的師資現狀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教師數量不足
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是西部農村地區師資的瓶頸。許多西部農村地區的教學點、村小、非完小都存在一位教師肩負幾個班的教學工作。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美姑縣的依果覺鄉爾瑪村小,只有一位教師,由於缺少教師,不能招收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這位教師教授三、四年級所有的課程。由於缺少教師,爾瑪村的一、二年級的學齡兒童輟學。截至2005年,四川美姑縣共有中小學教師1495人(包括代課教師),現有中小學在校生22408人,根據師生比例,尚缺小學教師529人,初中教師尚需36人,仍需9名高中教師。如果按2010年「普九」目標來概算,需小學教師1585名、初中教師662名、高中教師107名,合計共需教師2354名,到2010年中小學教師需凈增1232名。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現有專任教師3196人,根據師生比1:29.8人計算,尚差2288人,現有初中專任教師1457人,按照1:23.9的師生比,仍需1380位專任教師。
教師數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的財政困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2004年的財政收入達到2.4億元,但財政支出卻達到4.5億元,處於一種入不敷出的境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到2010年,共需要新增教師10062人,平均每年需新增教師1400人,按新進教師最低工資標准計算(不含教師今後晉職晉級提高工資),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教師工資2100萬元。但涼山州「普九」欠賬資金已達到19864萬元,成為縣鄉政府和學校的承重的負擔。2004年,美姑縣縣財政全年對教育總投入2434.0728萬元,其中中小學教師的工資2297.6274萬元,業務費34.2萬元,公務費52.2454萬元,村小建設費50萬元,教師的工資佔了美姑縣財政投入的大部分。
對於西部農村學校來說,因縣財政困難而造成教師缺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二)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青年教師所佔比例少,就美姑縣和威寧縣來說,青年教師普遍不願意去工作,即使依靠行政命令分去的教師,也表示有離開此處去別處工作的願望。 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上佔40.2%,近年來,許多學校基本上停止錄用新教師,教師隊伍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
2. 教師的職稱結構或編制結構不合理。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在農村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佔22.5%,所佔比例偏少。在中小學教職工隊伍中,職工所佔的比例偏高,專任教師的缺編尤為嚴重。
3. 學科結構不合理。四川省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的許多學校只開設語文和數學課程,其餘的課程均未開設,最主要的原因上缺少這些學科的教師。在所調查的一些學校中發現,即使開設這些課程,國家給學生發放了免費的圖畫、音樂等教科書,也因為沒有教師而形同虛設。一般來講,語文教師兼任圖畫教師,語文教師的通常做法是:上圖畫課時,讓學生自由選擇所做的事情,教師只是維持一下課堂秩序。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除高中和城區學校外,大部分學校語文、數學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80%以上,初中和小學的英語、計算機、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嚴重不足。
4.教師地域分布、流動不合理。骨幹教師多分布在城鎮、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方,真正需要的教師的邊遠農村代課教師居多。縣城中小學,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普遍存在教職工嚴重超編,人浮於事,辦學效益較低。而農村中小學、特別是一些比較邊遠、條件比較艱苦的學校,教師嚴重不足,教師的學科不配套。西部各省每年都會對教師進行考核或者考評,通過考核或者考評的教師就可以掉入中心小學或者縣城裡的中小學,而沒有通過考試的教師,就會被重新分配到離中心小、縣城中小學遠一點的學校。通過這種方式,縣政府試圖鼓勵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但這種做法卻人為地製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使原本處於劣勢地位的農村教育的更劣勢的地位。
5. 雙語教師不足。在民族聚居的地方,小學一、二年級實行雙語教學,三年級以上採用漢語授課。這就要求有大量的雙語教師,但在美姑縣和威寧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雙語教師嚴重不足,也沒有對已有的雙語教師進行當地語言的培訓。教師與學生處於一種不能交流的狀態,只好採用手勢等方式進行日常的交流和溝通,這無疑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實施。
(三)教師教學能力不高
西部農村地區至今普遍存在著大量的代課教師。截至2005年5月,美姑縣仍有314名代課教師,其中小學畢業的代課教師有205名,初中畢業的代課教師101名,高中和中專畢業的代課教師僅有8名。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代課教師7.02萬人,其中在小學的代課教師6.08萬人,中學代課教師0.94萬人,佔全國代課教師總數的12.6%,佔全區專任教師總數的20.1%,這些代課教師絕大多數分布在農村小學和初中。代課教師的產生具有特殊的歷史、社會背景。20世紀90年代,為完成「普九」的任務,西部農村聘用了大量的代課教師。實行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後,一些縣級政府為了減輕財政負擔,空著教師編制不用,採取低薪聘請代課教師的方法來維持教學基本運轉。美姑縣代課教師的工資僅為60元/月。
Ⅷ 四川管理職業學院師生總人數
學院復擁有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專制業結構良好、實際動手能力強、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擁有全國鐵道行業名師4人,全國鐵路及軌道交通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8人,專任教師268人,其中正、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96人,「雙師型」教師189人,並聘請了101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相關行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學院佔地536畝,面向雲、貴、川、渝四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7892人。
Ⅸ 四川大地震後,學校組織師生為災區捐款。五年級的捐款數佔全校捐款總數的百分之20,六年級的捐款
四分之一等於百分之二十五 百分之二十五加百分之二十等於百分之五 百分之五等於200 全校共捐款4000
Ⅹ 四川省北川中學的歷史
學校佔地62484㎡,校舍建築面積36921.85㎡,有4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級30個,初中班級本部12個,新區6個,在校學生人數2761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2657人,佔96.23%。有教職工193人,其中:專任教師179人(高中96人,初中83人)。高中專任教師中,本科畢業86人(另有4人研修班結業),高中專任教師
學歷達標率為92%;在179名專任教師中,有中學高級職稱23人(其中高中18人,占高中專任家教師的19%),中級職稱88人。中高級職稱共11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2%。
地震前在縣委、縣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效益不斷提高,辦學品位不斷提升。2001年、2003年高考成績佔全市所有高中的第七名;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獲綿陽市高考綜合評估(B組)一等獎;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獲綿陽市高考(C組)二等獎。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
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溫家寶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北川中學在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集團培訓中心正式復課。
2008年5月23日上午,在位於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學師生,並進入該校高三(一)班教室,給全班70名學生上了一堂愛國、感恩課。課堂上,溫總理親手用粉筆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字,成為該校師生們學習的不竭動力。
2008年北川中學有593名考生參加高考,除了4名保送生外,共有113人的成績上本科分數線,其中高三(3)班學生王德鑫以658分獲得全校理科最高分,這個分數也是935名北川籍考生中的理科第三名。 重受震後的北川中學建的新北川中學位於北川縣永昌鎮,佔地225畝,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新縣城最為平整的一塊土地,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建築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唯一一所高中。學校採取住宿制,同時容納5200名學生學習、寄宿(學校有3000餘學生),擁有千人會議室及高一、高二、高三教學樓等11棟建築。
2008年10月27日,新北川中學援建計劃北京啟動,預計投資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新北川中學重建工程將按照「樸素、安全、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則進行,由中國僑聯向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胞、歸僑僑眷發起援建。
按照溫家寶總理關於援建北川中學的指示精神,邀請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等5所名校建築系的教授,組成設計團隊共同擔綱設計。設計團隊共提出了3套初步設計方案,這些方案既各有特色又有共同的思考,都融入了地域性與文化整合的思想,其中一套方案提出將「羌族紅」融入教學樓的建造中;有方案提出設計採用地域性的建築材料與構造,並用羌族民居的雕樓形式,來延續地方文化認同;還有方案提出在學校大門入口建「照片牆」,以紀念在「5·12」中遇難的同學。中新北川中學規劃效果圖校園全貌國僑聯組織各設計團隊先後進行了8次設計方案論證評審,並由40多位國內頂級專家審查討論,歷時四個多月,最終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綜合各設計方案優點,形成了北川中學的設計方案。
新北川中學已於2009年5月12日14:28正式開工,於2010年9月1日前完工,成為北川新城的一個標志性工程。
北川中學硬體設施大部分由思科公司捐建,加之後期自身的不斷發展,學校整體硬體已處於綿陽市一流水平。
1、功能用房、專用教室配套,設備設施完善。學校配備了:
(1)網路管理中心1間;
(2)信息技術教室3間;
(3)專用多媒體教室98間;
(4)校園廣播管理中心1間,室外音柱20個,室內廣播190個;
(5)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管理辦公室1間;
(6)階梯教室(帶多媒體設備)3間;
(7)英語語言室1間;
(8)紫荊禮堂1個,附帶總控制室1間;
(9)清華遠程教室1間;
(10)校園廣播站1間;
(11)專用多媒體備課教室2間;
(12)運動場專用音響設備1套;
(13) 室外專用真彩LED顯示屏一塊,長虹52英寸電視機8台;
(14)數字電影放映設備1套;
2、課堂教學系統
每班教室都有投影儀、電子白板和實物展示台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
3、校園網路系統
(1)校園廣播系統採用電腦程序加分區控制方式,終端遍布校園,除教育教學之外,學生廣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進行廣播。
(2)校園網採用電信光纖接入網際網路。採用Cisco Catalyst4503—E雙核心交換機,分為有線、無線、刷卡系統等三套網路,有850餘個有線信息點,網路中心千兆光纖到各樓層,實現有線無線的全覆蓋,建成了以信息服務為中心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技術服務體系。
搬入新校區之後,全校師生齊頭奮進,努力拚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校師資力量大幅提升,現有在編教師18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及在讀研究生教師12人,高級教師37人,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37人(北京師范大學2人,華東師范大學4人,華中師范大學7人,陝西師范大學18人,東北師范大學1人,西南大學5人)。除此之外,還有北京支教教師16人,特聘專家型教師3人。
學生的生源不斷提升,2012年的生源比2011年要好的多,隨著學校 教學質量的上升,預計生源會越來越好。
在新校區舉行的2屆高考中,學校取得了輝煌的成績,2011年高考獲綿陽市特等獎,2012年高考更是創造了北川中學的歷史,一本上線人數是2011年的3倍。
據了解,北川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淳樸善良,勤奮好學。為了讓每位學生能夠安心學習,北川中學針對貧困學生專門組建了寒梅班,班裡學生的生活費由浙江新華愛心基金會資助。
「寒梅班的每一位學生成績普遍中等偏上,每位學生自入學以來,都勤奮刻苦。今天,學生們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各位科任老師的細心輔導和幫助。」2012級寒梅班班主任何興華欣慰地告訴記者:「寒梅班的學生除了刻苦學習,他們還銘記著一份愛心,他們用實際行動向資助他們的愛心人士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畢業的第二屆寒梅班有47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33人上本科線。
據統計,2012高考,北川中學參考人數660人,本科上線326人,上線率達49.4%,同比新增144人(同比增長26%),達目標人數的194%。
2013年,北川中學與綿陽中學聯合辦學,有教學班66個班,學生3217人,在編教師217人,綿陽中學教師17人,北京西城區及怡海集團支教教師10人,特聘專家型教師喬榮凝、王京華、陳玉芬3人。2013年高考成績在2012年基礎上更進一步,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一本線錄取人數102人。
學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力推行學生多樣化特色發展:與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聯合推進音樂課改,聯合開發《羌族音樂文化》校本教材,高一年級在多媒體教室、禮堂活動廳、信息化音樂室開設必修課器樂,讓合唱進課堂;與天津體育學院聯合編寫體育特色校本教材《羌舞健身廣播體操》,開設《羌族鍋庄》,每天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推廣普及;自主研發《魅力羌綉工藝》校本課程,在高二年級通用技術課程和美術課程中同步開設「羌綉」、電腦繪畫選修課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實踐操作項目。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試點工作重點內容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模式探索。學校以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依託,以全面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和資源建設及應用為主線,以教育教學中全面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抓手,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逐步實現教育教學全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