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比師才重要的舉例
❶ 教師辯論賽,我是二辯,題目是正方《教師師德比專業技能更重要》,反方(《教師技能比師德》更重要
正方論點:因為良好的師德能夠更加容易令學生尊敬老師,從而向老師學習知識。所以師德要放在第一位,教師必須先樹立好良好的師德才能更好的傳道解惑。如果一位沒有師德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大談真理,學生對教師的話左耳進右耳出,怎麼能教育好學生呢?
反方論點:教師技能是教師必須先有的,如果有良好的師德,但如果在專業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則教育將無法傳道和解惑。倘若學生感到某位教師缺少了應有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師德形象只能留下一片蔭影。所以教師第一件事就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專業技能極大豐富的前提下才能維持教師良好的形象。
❷ 對於一個老師來說,師德才是最重要的嗎
師德雖然非常的重要,但是他不是最為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能夠教好學生,還是在於老師的教學能力上,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假如一個重點班出現這么一個老師,恐怕這整個重點班的學生的成績水平都將嚴重的倒退,這對於學校而言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大部分的這些師德好,但是水平不行的老師往往都是放在一些普通的班級裡面。
而對於普通的班級和普通的學生,這樣的老師就更為嚴重了,因為他們本身成績也就不高不低,考本科是勉勉強強能上一部分人的,但如果在這個老師的帶領之下,很可能他們連這一部分人都沒希望了。
❸ 師德和才能,誰更重要
才能更重要。
1、教書育人,教書是教師的主業,沒有這個本領,教師在回學生答面前說話都不響。
學生一開始佩服老師、喜歡上老師,還是由於其精湛的技藝。如果一個教師課上得一塌糊塗,學生就不可能信其道,自然而然,也不會親其師。
2、要讓學生看得起,老師必須要有過得硬的本領。
能否折服學生,首先還得看教師的課上得究竟怎樣。專業上折服了學生,才能進一步在品行道德上去感染學生,對他們潛移默化。否則,他根本看不起你,連正眼也不瞧你,不能感受到高尚的品德。
(3)師德比師才重要的舉例擴展閱讀:
做一個好老師
1、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德為立身之本,才為立身之基。從事育人工作的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
2、忠誠之心。
敬業愛崗,熱愛教育事業是社會對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個教師忠誠、獻身黨的教育事業的基礎廣大教師要不斷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強化忠誠之心,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
❹ 師德與師才哪個更重要
前者更重要
❺ 師德比師技的重要性
兩者都很重要,主要的是師德是你有沒有資格當老師,師技是你有沒有能力當老師,師技乃師之根本,師德乃人之根本,基本上缺一不可,不過從這邊來看,師德更要重要,師技隨著時間的增長自然會提升,師德卻可能始終如一
❻ 教師技能比師德更重要辯論賽總結
才能是敲門磚,師德是敲進門後才能體現.所以進門前才能更重要!進門後世界又專豁然開朗屬,才能是教出好學生,完成教學指標的關鍵,是教師評比,教師評級的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標准.所以年終審核時更關鍵!日常工作中有問題的學生,求學的學生需要學習的是你的才能.德是一種傳輸方式但決定因素還是才能,是金子總會發光,所以方式可以改,實力還是要在!所以全過程中才能比師德重要
❼ 辯論賽師德與師才第三辯正方觀點提問
理論上講:師德重要。實際上講:師能重要。師能無國界。師德從小方面講:聽從領導安排,遵守規章制度。
❽ 師德與師能哪個更重要
師德更重要
任何一來個行業源,德都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作為老師更應如此。老師教書育人,具有表率作用,所以老師的言行舉止、師德師風更為重要。
老師要有極強的責任心與愛心。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對學生的任何問題都能細致耐心的解答。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區別對待學生。
不謾罵侮辱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不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不有償補課,更不會上課不講下課講,不從事任何兼職,保證最充足的精力用在教學上。
(8)師德比師才重要的舉例擴展閱讀:
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
1、師德,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古之師,把傳道放在首位。今之師,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從肩負的使命、崗位的職責出發看待教師隊伍的師德和素養。在學生眼裡,教師的言和行都是可以學習的,所謂「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2、師能,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基本要素。
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勝任工作的必要條件。現在,教師隊伍執教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教學內容偏舊、教學方法偏死成為頑瘴痼疾;教師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教學基本能力有待提高。
❾ 學高為師德高為師 「學高為師」一方的有力的舉例多給一點 德高為師的例子也要
破題很關鍵,因為並不對立,北師大的校訓是「知為人師,德為世范」,華東師大的校訓版是「知高為師權,德高為范」。既然都已經並存了,還辯什麼呢?到時候就變成了雙方共同證明「知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個命題了,因為你在論證自己辯題的過程中根本無需攻擊對方的,除非你故意、誠心去攻擊一下。所以說如果真要辯,那就只有扣字眼,看看「師」和「范」有什麼區別。或者乾脆換個角度,論證「師德」和「師才」哪個更重要。這個舉例子就比較簡單了。
❿ 急求教師辯論賽,後天就要參加了,我是正方一辯,求一辯的陳詞,題目是《師德比才能重要》,大家
教師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關繫到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多年的教育實踐表明,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學行為和道德行為相結合才能達到目的,因為教師的理想信念、敬業態度、為人處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識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人師表」要求教師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包括日常言傳身教的一切行為。教師的言行必須高度自律,即使細微之處也應表現出「為人師表」的風范。
培養人才是個系統工程,是綜合性勞動的成果,不是哪個老師的個人功勞,學生的成才是由各級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培養的。出了人才,也沒有勞動成果的獨享性,不可能像出本書那樣有個人的版權,能獲得直接的經濟實惠。因此,教師應該具備比常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其加強師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代高等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更應培養能夠建設、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人才。教師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前世界發展的前沿科技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用自身完美的行為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所以,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教師就應該努力加強個人修養,不斷完善自己,以高尚的道德為人師表。
因此,必須加強師德建設,而在師德建設中,嚴格自律是重中之重。
教師是師德建設的主體,應自覺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以學問教人,又要以道德教人,即所謂「明德」。這是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儒家的經典著作《大學》開宗明義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所謂「明明德」,便是要發明受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明德」,也就是以道德教人的意思。當然,對於「大學」的含義,古今會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認為「大學」是教人高尚道德的學問,而近代則有人認為「大學」就是有大師之學,如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西南聯大的一次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所謂大師,不但學問要大,道德也應是高尚的,他們在以學問教人的同時,也往往以其高尚的道德在感化著學生。應樹立為國家、為民族培育英才的思想,而不是為了謀求個人的利益。
教師要「為人師表」,就要嚴格「自律」
教師處於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是先於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因此,教師的作用在於「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做人和與人合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優秀道德觀念,經過現代轉換,都是可以用來教學生的。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高尚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義、誠、達、禮等一些優秀的人格層面,這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孫奇逄所說,教人讀書,首先要使受教育者「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
教師自身須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核心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為人師表。
首先,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再則,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教師要善於繼承、汲取民族精華,並賦予時代精神,吸收古今中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善於「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體現中國特色,顯示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優勢。教育學生敢於思考,敢於創新,既要打好人文基礎,又要打好科技素質基礎。
第三,教師要成為遵紀守法的模範,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時代和國情特色要求教師不但自身懂法,還應教育學生守法。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
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上還應處理好幾個關系:道德認識與行為的關系,義務與權利的關系: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當今時代,人們特別強調培養人才的合作精神,教師更應該在這方面為學生做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