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愛心譜寫師德

愛心譜寫師德

發布時間: 2021-07-29 15:50:30

① 「愛心塑造才為徑,人格熏陶德作舟」這句話能作為師德師風專欄的對聯嗎

不太好,因為上聯並不完美,為您略做改動:
傾心培育德為先,
人格塑造愛作舟。

如何做一名充滿愛心、甘於奉獻、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師

教師的職業要求了教師的品質。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就是教師的工作,但如今,教師如何傳道?如何授業?怎樣解惑呢?許多老師並沒有為此有個統一的解說。我認為,當今社會的現實決定了教師的責任任重道遠。現在農村的孩子大多數是兩姊妹。獨生子女較少,但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接班人,家長心目中的寶貝。教師要改變觀念,不能再用以往的懲戒教育形式。因為這樣不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傷害了孩子那顆稚嫩的心靈。當今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對學生有一顆寬容、包涵、細膩的心。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要用「真愛」感化他們。這種「真愛」就是耐心、輕言細語、細雨潤物…….老師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師德才能談傳道、授業、解惑。 教師如何傳道?現代教育要求教師知識淵博,雄才善辯,正面引導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師生交流融洽、和諧。「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同的人理解的層次不同,我個人認為用教材教就是「變通地使用教材」。即啟迪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做適應社會的人,學會生存的一切本領,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並能夠解決問題。不僅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要求具有高素質的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的人才。教師怎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呢?那就是責任和愛心。當學生對知識產生困惑時,教師要真正做到一個「引領者」的角色;當學生有疑難時,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當學生產生心理障礙時,教師又要用愛心加以輸導;當學生在人生路上抉擇時,教師要勇於指明學生前進的方向;當學生迷茫時,教師要指點迷津。教師教書育人,當今的現狀,許多青少年的犯罪成上升趨勢,這也不能不說與當今的老師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在這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裡,學生對外界的好奇,自己的涉世尚淺,上當受騙誤入歧途。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性傳授是不可非議的,但對學生的思想輸導,思想教育很難說教育到位。育人,育怎樣的人才?這是作為教師的首要任務。當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里進行計算,每天應該有一節思想引導課,這一節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案分析,甚至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看青少年犯罪的事例,讓他們明白是非曲直,真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也可以講講班級中的優秀事例來感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心靈保持純性。一位心理學家說:「要改變一個任性或殘暴的人,除了向他表示好意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任何一個人不是天生就是壞人,也不是天生就是好人。後天的教育尤為重要,教育學生成才的首要任務是教做真人。我校每天利用五分鍾時間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我個人認為五分鍾還是比較短。可以把養成教育設定成一節課來教育學生,規范他們的言行,讓他們從小就開始培養其德。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習慣。」因此,又特別是小學生,更應該讓他們從小養成好習慣。 教師如何授業呢?歸根結底就是需要教師有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再教」。這對如今的教師啟發是最大的。無論哪位教師都懂得這個道理。但做起來就非常難。的確葉老培養的學生在他的指點下都能夠達到「不需再教」。例如肖復興,他有幸得到葉老指點一篇習作,然後,他就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因為葉老的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如今的教師還有待提高自己的師德和教學的品質。那麼我們現在的教師怎樣才能做到呢?「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一絲不苟,吃苦耐勞」等詞語也描繪不完教師的師德和辛苦。要做到「教是為了不需再教」:第一,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從一年級起要求學生上課有激情,上課坐姿端正,積極思考,積極發言,多問為什麼?培養學生學會與夥伴交流和積極動手、動腦、動口相結合的能力。法國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運動的根。其實,這運動的根就是大腦的思維,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允許並鼓勵他們的思維朝不同的方向輻射。學生問為什麼?又特別是小孩子最易問他所不懂的問題,我們作為教師,請不要遏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倘若教師不能回答小孩子的問題,這並不丟人,要教會孩子自己去解答問題,尋找答案。第二,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尤為重要。我們作為教師,無論你是教什麼學科的,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更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現實要求人人都要具備一種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科學地用腦,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秘訣來學習,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就拿學生學習科學這一門課來說,教師要教會學生與夥伴交流的能力、小組合作實驗的能力、學會寫實驗報告的能力、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夠與夥伴交流實驗成敗原因的能力、撰寫實驗小論文的能力、觀察實驗過程的能力、持續觀察習慣的能力等。不同的學科,學習方法與技巧都各異,教給學生知識不是目的,教師更應研究如何在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各種學習方法。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講課,他會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中教會學生一種或幾種學習方法。學生也就會更加明確這種方法,在自己今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我很多時候都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特級教師的講課差距在哪兒,我自己也覺得自己的課堂中往往就是缺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目前我正在嘗試著,恰當、符合情理地、隨機地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一提到:「解惑」,我覺得成都九中的教師做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因為他們特意安排了中午一個多鍾頭的時間,各科教師都會坐在辦公室里等侯學生來咨詢老師問題,並耐心細致地給予學生的問題逐一解答。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當自己遇到問題在自己的能力范圍里不能解決時,就可以去問老師,這也正如孔子所說:「不恥下問」。通過問,自己能夠從中受益。其實,解惑,這本身就是我們教師的分內之事,但在如今的學校里,無論小學、初中,學生在課余問老師問題是少得微乎其微,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分析原因有這樣幾類:一類是學生不方便問老師,因為課余老師不在辦公室。二類是學生膽小,不敢問老師。三類是學生礙於面子,怕老師笑話自己。四類是學生怕老師找借口隨便打發自己,問了也是白問。五類是因老師的敷衍塞責,並無誠意。六類是學生怕夥伴嘲笑。七類是怕教師傷自己的自尊心等。無論是哪種,請我們作為教師的要培養學生有「不恥下問」的習慣。不懂就問,總比不懂裝懂好得多。 教師這個普通的職業,在平凡中熠熠閃著金色光芒,孕育著偉大的師愛,更深含著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的精神。我為這種職業感到自豪。正因為有了教師,才會永遠讓祖國的各行各業紛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繁榮勝景。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現代教師,更應該是一寬容和諒解的人,他能夠把學生從膽怯和自卑中解放出來,讓每位學生都能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講述自己的苦惱,並得到教師的理解和指導。」由此可見,現代教師的最高要求是高尚的師德,有責任感,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具有一顆真正愛心。贊可夫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班級中教師發現有一個兔嘴的小女孩,一天,老師讓每個孩子輪流上台,教師給每個孩子說一句悄悄話。當輪到這個身體有缺陷的孩子上去時,她很沮喪,也很膽怯。但老師在她耳邊輕聲地說:「我希望你是我女兒」。這一句話並不驚天動地,正是這一句溫暖人心的話,改變了她的膽怯、懦弱、自卑,也正是這一句話成就了這一位學生。在我班級中,也有一位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我每天主動與他交流,並鼓勵他,你今天表現非常棒。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就是你了。(悄悄在他耳邊對他一人說)我還在班隊課上,以「互幫互助」為主題,召開了主題班會,把自己的互幫事例在班級中講出來,通過班會讓學生從小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學生從小有愛心、有責任感,能夠主動去幫助行動不便或有困難的人群。信息時代,也是知識爆炸時代,現代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要知識淵博、幽默風趣、為人師表、熱愛學生、人稱楷模、善解人意、知心朋友、儀表端莊、面帶微笑、平易近人等的新時代教師形象。

③ 如何做一名充滿愛心、甘於奉獻、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師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教師,都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都願自己具有新時代風范的人民教師,做一名充滿愛心、甘於奉獻、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師。 (一)首先要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教師,其首要一條就是具有深厚而廣博的學識。我們都知道,一個理想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方面,那就是: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准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對所教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應有廣博的知識。所謂"精"就是要"知得深",對專業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知得廣",能觸類旁通,具有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作為今天的教師,這一點尤為重要。特別是當代教師,面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們更應該下工夫,和時代一起前進。有句流傳已久的話: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的知識,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知識呀! 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是教師自身教育的一項重要工程;是我們一切教育理想的基礎;是培養造就新一代有素質、有文化、有能力,道德情操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需要。 做學習型的教師,向書本學習至關重要。向書本學習就是多讀書,做好讀書筆記,記錄學習心得感悟,用以指導實踐。讀書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了解外面的世界,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博古通今,積聚文化底蘊。其實還具有更加積極的作用,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引人入勝、令人賞心悅目的同時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靈,提高人生的品位增強人的文化氣質,積極的影響到你的學生,你的家人,使人生達到一種新的境界。這將是我們做教師的要用畢生的學習去追求的。 做學習型的教師我們還要向身邊的人學習,博採眾長。向身邊的同行學習。大教育家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呀!不必說三人其實每個人都有它自身的才智,互相交往和對話時就會發現人與人是相互促進的,並在此過程中要善於自省自我教育。 (二)還要做一名師德師風的先鋒 首先,對待教育事業必須忠誠,充滿愛心、甘於奉獻。一名教師在其教育生涯中,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一旦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將責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植於腦海中,並付諸於行動,變為對學生的滿腔熱情和對教育的兢兢業業,唯有如此,才能產生對工作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的原動力。在教學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須盡量想辦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 其次,對待教師集體一定要團結一致,老師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聽從領導的安排,那裡需要就那裡上。主動為他人著想,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和同事們一起進步。 在工作中要嚴於律已,以身作則,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還有就是現代人的經濟觀強,我們教師要嚴保自己的清廉,不能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雖然現在教師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我們要看到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大,要看到教育的春天會來到的。保持平和心態,不要過於急燥。

④ 教師應如何體現出愛心

不論教書也好,育人也好,教師對學生有無愛心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對學生的愛心,既不會主動教書育人,也不會正確教書育人。因此,凡為教者必須有一顆愛生的心。教師的愛心是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學生的關心、尊重、理解、信任和嚴格要求等心理意向。一個熱愛和忠誠教育事業、師德高尚的教師,內心必定燃燒著一團愛生的烈火,因而一定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視學生為心頭肉。學生也會因此而感到心裡溫暖如春,必然在感情上會親近老師,在行為上樂於接受其教誨,即「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關心和尊重學生,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關心學生,就是自覺、主動地接近學生,和學生交朋友,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只有摸清了學生的思想脈絡,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才能從實際出發,動腦筋、想辦法,採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思想教育,傳授知識,收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尊重學生,就是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待,在民主的氣氛中共同探討做人的真諦和求知的有效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存在的疑慮、困惑,解決學業上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在人生和求知的道路上,朝著時代期望的方向健康發展。教師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這是教書育人的關鍵。理解學生就是全面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正確對待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位置上思考問題。當他們取得成績、有了進步時,和他們共享喜悅;當他們遇到挫折或犯了錯誤時,用愛心去溫暖他們的心,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和糾正的辦法,並給以鼓勵。由於教師的理解,學生就會逐漸信任、親近教師,進而主動、自覺地將老師的教導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信任學生,就是相信學生的絕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即使犯了這樣那樣的錯誤,也要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教師信任學生,也必然會得到學生信任的回報。教師一旦為學生所信任,就會被學生當成知心人,學生就會主動向老師打開心靈的「窗戶」,坦吐真情,大膽暴露思想問題,並敢於提出問題,講出對人生的憧憬和遐想。教師的教誨就會在師生感情融洽、和諧的氣氛中被學生接受,並轉化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心,決不是無原則地遷就、袒護、放縱,而是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愛相濟。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就是按照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正確做人;用科學知識武裝學生,使其成才。一旦發現有背離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有疏於學業的表現,就要毫不留情地、嚴肅地批評和及時地矯正,並引導其自覺地用社會主義道德觀念支配自己的行為,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新人。教師對學生的愛心還表現為甘於吃苦和自我犧牲。凡深深愛著學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優秀教師無不具有很強的吃苦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紮根農村、特別是落後山區的廣大教師,他們身處艱苦的環境不怕苦,主動改變艱苦的環境能吃苦,為了讓學生們在品德、學業上有所長進,他們早起晚睡、勤奮耕耘,不僅要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慷慨解囊幫助貧困學生,許多人因此犧牲了家庭的幸福、個人的健康,甚至獻出了生命。然而有誰悔過?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太愛學生了。教師對學生的愛心,更表現在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傳道、授業、解惑」重任,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在品德、人格上不斷修養、甘守清貧、不走歪道,做好學生的榜樣;在業務知識、教學能力上不斷充實、提高,成為學生成才路上一塊鋪路石。

⑤ 如何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

小的時候,我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被人們稱之為陽光底下最神聖的職業。回首一生,我們哪個人沒有得到過我們敬愛的老師的點撥呢?在我們無助的時候,老師!向我們伸出了關愛的大手;我們的成功背後,是老師在為我們甘做人梯;我們迷茫的時候,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 一、師愛是一劑改善師生關系的良方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因此,師愛對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劑良葯。在傳統的課堂上許多教師只會板著臉、嚴聲厲嚇,如果學生犯了錯誤,不分青紅先訓斥一翻。久而久之,學生的抵觸情緒就愈演愈烈,這種惡性的循環最終導致了學生的厭學,課堂的混亂。通過上面的故事我真正感悟到,只有老師對學生充滿了真摯的愛,真正的用心去關懷他們、照顧他們,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在無形當中樹立起了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他就會願意去學,並主動、認真的去上好你所教的每一節課。 師愛,像甘泉,它能滲透滋潤學生的心靈;師愛是暖流,它能化解師生冷漠的隔閡,它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 二、師愛對於每個學生是平等的 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愛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鞭策。他能夠觸及人的靈魂。當我們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時,就會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同時,師愛對於學生來說是平等的,事實上,在每一位老師的心裡都會對學習好、聽話的學生有一些偏愛。對於學習差,而且擾亂課堂的學生會有一種反感。巴特爾曾經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師愛,即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師德的核心所在,是每個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營養要素,是鼓舞學生鬥志的興奮劑,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師愛是世界上最偉大而又神聖的愛。教師不僅要把廣博、真誠、寬容的愛給學生,而且要讓師愛潛移默化,影響和啟迪學生,讓他們逐漸把這種愛奉獻給他人,我們才能不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⑥ 研討題:用愛寫好師德,小時侯不懂事,長大後知道,教師對學生希望與愛心,為學生做棒樣,用愛譜寫師德

教師既是教書育人,又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教師對學生有愛心是師德的一種體現。

熱點內容
教師師德師風自查自糾報告8 發布:2025-05-29 08:39:19 瀏覽:959
教師節派對 發布:2025-05-29 07:44:04 瀏覽:73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9 07:07:04 瀏覽:625
初三上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9 00:01:37 瀏覽:16
英語劇本網 發布:2025-05-28 23:12:35 瀏覽:218
語文園地六課件 發布:2025-05-28 22:45:54 瀏覽:275
生活英語對話 發布:2025-05-28 22:11:55 瀏覽:22
家訪的實施 發布:2025-05-28 21:23:18 瀏覽:828
定海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5-28 19:44:43 瀏覽:930
高蘭老師 發布:2025-05-28 18:07:53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