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戀宋詞
❶ 描寫師生情誼的詩詞
1、《玉樓春·春恨》宋代詩人晏殊
原文: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
譯文:天涯海角都有盡頭,但是老師的恩情卻沒有窮盡的時候。
2、《《徵調曲》(其六)》南北朝詩人庾信
原文: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譯文:河流中飲水時,會想起這水的源頭來。學有所成時,會感念我的恩師。
3、《師恩難忘》近代劉紹棠
原文:師恩難忘意深濃,桃李人間茂萬叢。
譯文:老師的恩情深厚很難忘記,老師所教的學生遍布天下。
4、《一株紫丁香》
踮起腳尖兒
走進安靜的小院
我們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師窗前
老師,老師
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伸進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師——綠葉在風里沙沙
那是我們給您唱歌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師,休息吧
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
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
5、《師生情》 現代丹楓草
無情的歲月
吞食了我的青春
昔日的少年
增添白發無數
冬去春又來
花謝花又開
一群五十多歲的學友
歡快地向生態園走來
看著老師滿臉的皺紋
想著屬於我的未來
心中增添了惆悵無奈
師生的情
同學的誼
像美麗的月季花
永遠盛開
❷ 哪個小說閱讀器師生戀小說最多
你是天涯羈客復,踏過繁華三千。一制深一淺,你走在光陰的邊緣,看遍江山如畫柳如煙,聞遍千閣旖旎絲竹聲,邂逅一段繾綣流年。雲水間,淺笑依稀嫣然,碧水池畔,琴瑟幽幽,琵琶灧灧,是誰在波光倒影里,拈花一笑,將一曲曲琴韻悠揚化作繞指柔,醉了唐詩,醉了宋詞,醉了如水的月色?都說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眷戀的心,還在不停的尋覓,於千山萬水中抬起眼眸,看見你,嫣然一笑,宛若蓮花生。我知道你會從雲海深處走來,於是,我安靜地在紅塵深處等你。
❸ 關於寫師生情的詩句
1、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南北朝庾信《征調曲》其六
譯文: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頭,學有所成的時候,便會感謝我的恩師。
2、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新竹》清代:鄭燮
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比喻老師)扶持。
3、師恩難忘意深濃,桃李人間茂萬叢。——《師恩難忘》近代劉紹棠
譯文:老師的恩情深厚很難忘記,老師所教的學生遍布天下。
4、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勤求》晉代:葛洪
譯文:賢明的老師的恩情,,簡直勝過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毌對我付出的還要多。
5、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諄諄如父語 ,殷殷似友親 。——《酬問師》唐代:劉商
譯文:玉做的壺存著一顆冰一樣的心,紅色的筆書寫著老師偉大的靈魂。回憶依稀恩師所說得話,教導之心如同親父,憶惜與恩師相處的日子,雖然所別師徒,但是之間的情義對同親友。
❹ 描寫師生之情的古詩、唐詩、宋詞、現代詩,要名字加內容、解釋(最好透徹一點)
綠葉頌——贊園丁
作為一枚綠 葉
常為別人驕傲自豪.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奉獻
沒有索取
把美好的青春
獻給盛開的花兒
把金色的年華
獻給香甜的果實
作為一枚綠葉
常為別人抒情贊美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拼搏
沒有消沉
笑迎日出日落
伴陪花香鳥語
沐浴風風雨雨
抗擊雷電侵襲
作為一枚綠葉
常為別人舞高歌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浪漫瀟灑
沒有悲觀嘆息
在涼爽的秋風中
撲向根的懷抱
在金色的陽光下
讓向日葵個個向陽
綠葉!
園丁!
園丁!
綠葉!
❺ 唐代詩人誰被稱為花間鼻祖
溫庭筠。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但其實韋庄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
花間詞派產生於於晚唐五代時期的前蜀,是中國古代詩詞學流派之一,其名得自於後蜀趙崇祚所編詞集《花間集》。《花間集》收輯溫庭筠、韋庄等十八人的詞作,共計500首詞。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詞風近似,詞作內容多為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稱為「花間詞派」。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歧,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中唐以後,文人寫詞的漸多,溫庭筠是其中寫詞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作家。他出身於沒落貴族的家庭,長期出入歌樓妓館,「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舊唐書溫庭筠傳》),為當時士大夫所不齒,終身困頓,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國子監助教。他的詩和李商隱齊名,但更多表現個人的淪落不偶,而較少傷時感事之作。就是他的愛情詩,雖文采絢爛,而雕琢過甚,帶有濃厚的唯美主義傾向,實際是齊梁綺艷詩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溫庭筠的詩雖不能和李商隱相比;由於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他在詞創作的藝術成就上卻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
❻ 描寫師生之情的古詩、唐詩、宋詞、現代詩,要名字加內容、解釋(最好透徹一點)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文解釋】
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遠在天涯的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覺得露水漸漸重了。不能把這滿手的月光贈給你,還是回去睡覺吧,希望與你在夢里相見。
【注釋】
⑴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多情之人。可以指詩人自己,也可以指親愛之人,即是親人或是男女情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⑶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裡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
⑷末兩句:月光雖可愛,卻不能用手抓: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盪盪的充盈的狀態)。
賞析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朴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庄《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像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望月懷遠》,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著,詩的情意是那麼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❼ 關於師生戀的歌曲或詩詞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❽ 找一首師生數十年後重逢的唐詩或宋詞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哦。
❾ 師生情古詩10首
1. 《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
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3. 《蜂》 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佔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後,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4.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5. 《無題》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6. 《新竹》 唐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7. 《酬問師》 唐代:劉商
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譯文:
世界到處都是虛無縹緲的空幻,就像琉璃一樣透明的,誰能到達詩詞中那樣的心境狀態呢,只有內心純粹才行,只有禪心才能產生美妙的詩詞。
8. 《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9.
《尋雍尊師隱居》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
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
溫暖的花叢中卧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與雍尊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
10. 《七絕·師恩難忘》 作者未知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
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譯文:
與老師的相逢如同一面之緣,實在是太匆忙了,校園內的繁華幾度開放,而我卻沒有再回去探望老師。
但老師們對於我的教育和恩情我將永遠寄於心中,對於老師的感恩我將永世不忘。
❿ 古詩詞名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作者是誰
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原文:
《如夢令》
昨日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1. 雨疏:雨水稀疏的樣子,或譯大雨疏狂。
2. 風驟:強勁、卞急的風力。
3. 綠肥紅瘦:指海棠花葉子肥嫩,花兒卻憔悴了。
◇【翻譯】
昨兒夜裡下起稀疏雨水,但吹著陣陣強風,乘著酒醉酣睡,一覺醒來仍解消不了殘剩的酒意。惺忪之際問著來卷簾的侍女,卻回道:海棠花還是照舊如常。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應該是綠葉肥嫩、紅花憔悴呀。
【故事】
李清照這首小令以簡朴字句、情節來串結,用敘述、對話體的方式來交待來龍去脈,宛若電影畫面般將鏡頭從遠拉近。首先描述一夜不停息的風雨,纖細的女子憂心戶外綻放的海棠不能入睡,只能藉酒消愁,賴以排遣。一覺醒來,擁衾未起,詢問啟戶卷簾的侍女,粗心的女侍往外望,漠然回道:「都一樣啊。」女主人聽了,嘆息不已:「你難道不知道嗎?那紅的變少,綠的見多嗎?」李清照以其纖細的心靈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見著了一夜風雨,不由自主便興起詞人惜春、惜花的愁懷。〈如夢令〉整闋詞表面上似乎只是平鋪直述海棠花的凋零,其實女詞人從中更想吐露的是閨中少女對於青春流逝的焦慮與憂愁,因此以「綠肥紅瘦」來比擬對春天的留戀。
李清照〈如夢令〉其實也是善取前人智慧,運用許多先人的巧思,再加以點綴、拔乎其萃,成為千古絕唱。〈如夢令〉背景的鋪陳受唐人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點化而來,采其風雨、花落的意象。至於更直接的關聯,則取自唐末韓偓〈懶起〉一詩:「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卧卷簾看。」韓詩中清楚點出夜雨、海棠、卷簾,其抒發感觸皆被李清照所本,脫胎成「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如夢令〉雖承襲前人牙慧,但出乎其類、技壓群雄,反聞名遐邇,為後人所盛傳。
【歷久彌新說名句】
李清照《如夢令》一詞最經典之句在於「綠肥紅瘦」,王士禎《花草蒙拾》評此為「人工天巧,可謂絕唱」,李清照的同代詩人胡仔在其《苕溪漁隱叢話》中也說:「綠肥紅瘦,此語甚新。」李清照以紅、綠相對稱,對比甚為鮮明、強烈,不僅豐富視覺饗宴,也讓人品會更深層的韻味,因而突出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除了李清照詞以外,白居易也曾將色彩的運用比擬得相當精湛,其〈憶江南〉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以江花紅勝火、江水綠如藍相對印,豐富了詩詞色彩的美麗,讓人感同身受,彷彿真見火紅的旭日、藍綠的深邃江水。李清照詞中的「綠肥紅瘦」,也常為後人拿來代稱春逝夏來。近代文藝作家瓊瑤,善喜在其作品中穿插宋代詩詞章句,早期作品《窗外》描述一對年齡差距甚大,且不為外界許可的師生戀,男主角是位中學國文老師,女主角則是正值二八年華的豆蔻少女,兩人因為皆對文學有所愛好而陷入愛河。其中瓊瑤就曾引用李清照詞「綠肥紅瘦」來代稱熾熱夏天的到來,她寫道:「天氣漸漸的熱了起來,台灣的氣候正和提早來到的春天一樣,夏天也來得特別早,只一眨眼,已經是『應是綠肥紅瘦』的時候了。」沈從文的作品《如蕤》更絕,將洋溢詩意的「綠肥紅瘦」拿來實際比擬女性穿著打扮,在《如蕤》一開頭他就寫:「從二樓上來了一個女人,在寬闊之字形樓梯上盤旋,身穿綠色長袍,手中拿著一個最時新的朱紅皮夾,使人一看有『綠肥紅瘦』感覺。」從「綠肥紅瘦」的形容帶出小說女主角的特徵。沈從文還嫌一次不夠深刻,下文又再度強調一次:「正因為那點『綠肥紅瘦』的暮春風度,使人在第一面後,就留下一個不易忘掉的良好印象。」沈從文並非不了解李清照詞句內涵,而是故意運用巧思、諧意來塑造形象,讓人一看就印象深刻,經典名句因而得以脫胎換骨,以新形象繼續在新時代輾轉流傳。--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