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同考淘汰
⑴ 怎樣處理好師生關系
對待學生,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還是有一番道理的。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學習效率高。只要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考試的時候沒有遺憾,考完試後沒有悔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不單不會記恨於「嚴師」,而且會漸漸體會到「感恩」的涵義。回憶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難道不是如此嗎。 2.在課堂之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交談的時候要請學生坐下,讓他感覺你是將他平等看待的。不要讓話題總在學習上打轉,不然會弄巧成拙。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師生間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遠,教師在學生心中也就沒有了「威信」,學生自然隨時抵觸了。在我看來,這種交流、溝通如果稱作「聊天」會更合適一些。你們之間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時尚等等。還可以互講故事、互述經歷……至於「學習」,只在關鍵時刻,以物指人,講幾句經典、哲理的話就可以了。多關心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很努力而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只要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看到、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自然就會尊重老師,不會「鬧課堂」啦~[切記:千萬不要對學生大發感慨地說自己有多麼地愛他們,否則學生會認為這個老師很「虛偽」的,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你的 實際行動! 3.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教師,要教書育人,但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時代在更新,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教師,都應該有所涉及。不要讓自己的學生覺得老師「什麼都不懂」,在學術方面也應如此。你要隨時充滿危機感,不斷充實自己,因為你隨時都有可能被學生問倒! 4.學生犯錯,絕對要受到懲罰,絕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懲罰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醫生得對症下葯;(同樣)學生的思維上出了問題,教師也得「對症下葯」。比如:對於好玩的學生,可以針對他個人規定:「任務(如:作業、背書;下同)完不成,不許上體育課(或者課間去辦公室補作業)」;對於「好吃懶做」的學生可以規定:「任務完不成,吃飯的時間去辦公室補完」……其實,大多學生為了自己的「那些愛好」都會乖乖的完成任務,至於那少部分「個例」,可以採取「單獨談話(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寬限期限」)」的方式使其樂觀、順從、主動的完成任務。 5.教師自身看法要改觀。如果是班主任,則凡事應多聞、多問。尤其是「課任老師」和年輕老師應注意:應讓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個班主任。比如:教室不幹凈,過道里垃圾礙眼,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僅僅只是課任老師而「視而不見」,假想那教室是你自家,你會視而不見嗎?;應讓學生先立即清除垃圾,再對全班進行「思想」教育。 你要留學生一個整潔的形象,還要留學生一個刻苦、勤奮、樂觀、自信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是受學生尊敬的,被同行效仿的典範! 師生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它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一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對學生發展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等方面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學生對教師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等方面所表現的接受、反感、恐懼、緊張、抑鬱、對抗等方面的關系。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達到和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要處理好這種關系,作為老師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也就是說要愛護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幫助每一個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避免使用過激的語言,多用一些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話語。不能以貌和成績取人,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厭其煩,讓他們感到你的真誠,使他們覺得你是真心的關心他們,從而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不僅是一座知識的寶庫,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也是終生敬重的楷模。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按照教師職業規范去行事,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決不能利用師生關系為個人謀私利。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部分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師生關系較為緊張。有的學生因不喜歡某位教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程,從而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其次,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還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身教重於言教」,對學生身心最深刻的影響莫過於教師自身素質的完善和提高。強烈的刻苦鑽研精神,勤奮拼搏的意志力,嚴格的自律、科學的態度是一名教師必不可少的修養.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身為人師,自身的言行就與一個班集體的風氣密切相關。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必須深入學生,融入班級中去。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增加與學生相處的機會。同時通過這些活動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另一面,從而形成一種信任、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 再次,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還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傳統的評價體系過分重視學生成績,致使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後進生的教育,使他們不能得到應有的教育,進而出現厭學、逃學現象,導致師生關系非常緊張。要改變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種科學的評價標准,實施多渠道素質教育,真正實現「轉化後進生」,最終做到「沒有後進生」。 最後,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叢「主體思維」向「關系思維」轉變,即提倡以「對話」為內在精神,從非對話時代走向對話時代。如果說以前的知識教育、個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體思維的產物的話,那麼對話教育倡導的則是一種超越主體的關系型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方式下,教師、學生、知識,不再是一個個獨立、封閉的個體,他們在開放而又寬松的情境中進行著對話、溝通和交往,彼此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關系。「對話」精神的引入,使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接受教育。從學生那裡了解他們的思想、心理發展、知識結構等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作為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使教師和學生在「平等」交換意見的過程中達成融洽、和諧,從而有利於師生良好關系的形成。
⑵ 怎麼看待復課後師生同考一張試卷
河北衡水第二中學復課後
高一高二學生和老師
一起進行了復課檢測考試
老師和學生分在不同考場同卷作答
考試結束後
老師的答卷也將通過電腦閱卷平台
接受閱卷老師的統一評分
有老師稱
這是大學畢業後第一次考試,很緊張
還有老師稱,
感覺重回學生時代
能更深入理解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
教學中心主任陳雪冰說
這次的復課檢測
一是檢驗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
另外也檢驗老師備課情況
和個人能力提升的情況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有的網友覺得此法挺好
促使老師們換位思考
⑶ 發問式批評是屬於一問一答還是師生共同思考
發問式批評是教師們常用的一種批評技巧。所謂發問式批評,就是教師對犯錯誤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問,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加深自己對所犯錯誤的認識並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批評的過程。這種批評方式對事不對人,是通過啟發、討論來引起犯錯誤學生的反思,調動他們自責的主動性,在保護犯錯誤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使之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一問一答
⑷ 師生同考活動學習總結
答--什麼叫總結?總結就是將您所做的事情全部的羅列出來,找出成績和不足,來發揚成績糾正錯誤。
⑸ 老師與學生同考同閱,並開會公布成績,能大幅提高學校教學成績嗎
真實來說,這是學校領導不懂教育原理,想當然的措施。師生同考對提高學校教學成績沒有什麼幫助,甚至可能有反效果。不過,領導似乎很樂意這樣做。
從我國教育歷史來看,凡是學校聲譽隆起的,一定有一個偉大的校長。民國時期這樣的校長非常多,如春暉中學的經亨頤 、南開中學的張伯苓、清華梅貽琦、北大蔣夢麟等。這些校長是真正為了民族復興,祖國強大,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的。從而老師能夠專心地教,學生能夠努力的學。
只是這樣的校長似乎越來越少了。
⑹ 某校要求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並一起公布分數,能否提高教學質量
上次我還對對我的學生講過“應當讓老師也跟學生一起參加高考,並且實行淘汰制”,一起公布分數,看高低
問題本質我覺得這樣來做事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提高一個整體的教學水平。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師這個團隊裡面。經歷的時間也是非常長的,清楚一個現象,就是有的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老師,他們是真的不作為,沒有辦法。
所以講,我覺得有非常大的必要,讓每科的老師跟學生共同參加考試,給學生一個挑戰的機會。這樣一方面能夠促進老師自身的教學實力,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一個潛能,因為對於學生來講,老師就是他們的榜樣,就是他們心中的“神”,因為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講,老師就沒有不會做的題目。如果給你一個挑戰權威的機會,你會不會珍惜呢?道理就是這樣。
⑺ 師生同修課試卷
河北衡水抄第二中學復課後
高一襲高二學生和老師
一起進行了復課檢測考試
老師和學生分在不同考場同卷作答
考試結束後
老師的答卷也將通過電腦閱卷平台
接受閱卷老師的統一評分
有老師稱
這是大學畢業後第一次考試,很緊張
還有老師稱,
感覺重回學生時代
能更深入理解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
教學中心主任陳雪冰說
這次的復課檢測
一是檢驗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
另外也檢驗老師備課情況
和個人能力提升的情況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有的網友覺得此法挺好
促使老師們換位思考
⑻ 師生同考活動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為了認真落實「六不六要」,切實為師生「松綁」「減負」,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縣從去年冬學段開始,在學生學習成績調研測試中推行師生同考制度,並一塊密封進行評判。 這樣讓教師自己參加考試,不僅對平時教學把握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更好地有效教學,而且對自己業務有了進一步的檢驗、提高。
一、「師生同考」便於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和重難點,有的放矢地授課施教。
由於現在的課本有所改動,老師對新教材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好。因此。只憑著自己以往的經驗進行教學,從而忽略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讓師生同時參考,教師們不僅能夠直接體驗試題的難易程度,直觀地進行試卷質量分析,親自體驗學生對試卷的適應力和接納度,還便於教師對之前講授的知識點和課堂進度進行反思,更為重要的,將對以後的教學工作,提供實質性的指導意見,有利於針對性地施教和備課,對教學過程中的「不當教學」和「不適教學」行為進行校正。
二、「師生同考」便於對自己業務的檢驗、提高。
通過這次師生同考,我認識到了自己知識的匱乏,對「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長流水」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師生同考,不少人覺得是增加了老師的負擔,甚至有人認為是損害了教師的尊嚴,但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教師,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和學生一起考試,而是敢不敢和學生一起體驗一下「被考」的滋味,重溫當年內心的緊張,從而促進教師眼光向下,在課堂上放下身段,發現問題,加強自身的學習,在教學上多理解學生,多從學生實際出發,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得心應手。師生同考,能讓教師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能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間的溝通,這樣的老師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和尊重。
總之,「師生同考」對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大有裨益,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一名敢於和學生換位體驗的老師,才會贏得學生的尊重。
⑼ 師生同考,是對教師的侮辱,還是激勵
本人是一線教師,也曾遭遇師生同考的待遇,對此,頗有微詞。
教師能站在講台上,已經證明有資格從事教學工作,根本沒有必要通過這種近乎侮辱的方式強迫全體教師參與這種考試,而且考試成績其實也說明不了什麼,能考高分未必能把學生教好,能把學生教好的教師也未必能拿到高分。
還有,教師之間年齡差距較大,老教師與年輕教師更是無法相比。
所以,我是不支持或者排斥這類形式的,因為他起不到激勵教師進步的作用,除了引起教師的反感外,基本沒有任何意義。
⑽ 岩石崩塌師生50秒撤離,學校應該怎樣加強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
平時要加強這方面意識,而且要注重演練,遇到緊急情況不會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