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初中物理教師德育論文

初中物理教師德育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8-07 14:24:08

『壹』 伍隍中學的學校榮譽

半個多世紀來,伍中人艱苦創業,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用智慧和汗水換來了桃李滿天下,迎來了學校飛速發展的今天。迄今為止獲得了八項省級殊譽:四川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首批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達標先進學校、四川省中小學現代技術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實驗示範學校、四川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由於學校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嚴謹治校,開拓創新,全體教職員工團結拼搏,扎實工作,使該校教育教學質量直線上升,2003年該校本科上線288人,2004年本科上線502人,2005年本科上線592人,2006年702人,2007年833人。其中2006年劉歡以666分考上北京大學,2007年陳飛以666分考上清華大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已向清華、北大、同濟、廈門等大學輸送合格新生近7000人。
學校連續十一年被評為「資陽市高考升學先進單位」。目前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正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以「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為辦學思想,以「立功立德,愛國有鄉」為辦學宗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力爭開創伍中更輝煌的明天。
現階段2014年領導班子
陳永富

伍隍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全國文明禮儀教育標兵,四川省優秀班主任、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骨幹教師,資陽市政府先進個人,雁江區優秀人才示範崗;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或獲獎;資陽市物理專委會委員,資陽市聯合教研組成員。
張定洪

副校長,中學語文一級教師,資陽市優秀學科教師、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高三教學工作,成績突出,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報刊發表。
熊鷹

年級組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全國文明禮儀教育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優秀指導教師,資陽市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德育先進個人、師德建設先進個人;雁江區德育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四川省論文大賽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專刊發表或獲獎。

『貳』 谷隴中學

原名黃平縣立初級中學,創辦於1931年9月18日。1941年增設高中部,向鄰縣招生,成為完中,更名為黃平縣立中學。黃平民中有一支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先後有蔡亞飛、李吉生、唐遠霞三人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光榮稱號。現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人,中級教師69人。專任教師159人,本科學歷145人,達標率為95%,平均年齡為34歲,平均教齡為11年,符合「四化」要求。
先後歷15任校長,著名校長有楊正凡、吳少峰、余介侯、謝良德等。共畢業初中16期,高中6期。校址在新州鎮龍淵路(現燈光球場、工人俱樂部一帶),面積僅十餘畝,校舍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6幢,約三千平方米。另附設有谷隴分校。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0日黃平解放,1950年3月,鎮遠專署決定將黃平中學、谷隴分校、舊州人民中學合並為「貴州省立黃平中學」,分設新州部、舊州部。谷隴分校並入新州部。同年6月,任命張玉環同志兼校長。1951年9月,奉省人民政府令,新州部改名為「貴州省黃平民族中學」,舊州部單獨成立「黃平中學」。 1953年8月,學校遷入現址,1956年恢復高中招生,成為完中。1958年「大躍進」中又改名「黃平中學」。直至1982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現名,並列入省屬重點中學至今。2000年,縣政府決定將原「黃平職校」並入黃平民中,成為學校的「職教部」,使黃平民族中學成為一所集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成人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級中學,面積也由原來的50餘畝擴大為64畝。 黃平民中解放後不斷成長壯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加快了軟硬體的建設步伐。從1999年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實施「四制一目標管理」,五年實踐,努力創新。教研教改,成績顯著,近五年來,該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報章上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有50多篇獲獎,英語組承擔的國家級課題《民族地區高中外語學習策略》論文,榮獲全國一等獎第一名,這是貴州省第一次在此類全國學術年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黃平民中的校、處兩級負責人絕大多數仍在第一線任課,「雙肩挑」者達10餘人,既是管理能手,又為教學骨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少人被評為省、州、縣先進工作者。 教師愛校敬業,關心學生,鑽研業務;學校努力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福利,穩定師資隊伍,並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使之完全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全體教師正為達到此目的而努力。黃平民中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型高級中學,有13個民族的女兒在此學習。學校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學生互相尊重,互助共進。校內各族學生團結和睦,親密無間,學校因此獲得州、省授予「民族團結先進單位」的稱號。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黃平民中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體教師辛勤耕耘,銳意進取。近五年來,每年向各類大學輸送數百名優秀人才。自1977恢復高考以來,黃平民中升入大專以院校的達4000多人,其中被重點大學錄取的達300多人。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黃平民中注意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能力和特長,寓教於學,樂在其中。學校堅持開設音樂課、美術課,每逢「五·四」、「一二·九」組織文藝匯演;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球類」和「田徑」運動會;成立合唱團和各類「興趣小組」,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個性,不定期舉行繪畫、書法、盆景等展覽。還組織校男女籃、排、足球隊,積極開展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多年來,該校學生的達標率都在90%以上,受到上級表彰。 學校重視組織學生經常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不少學生在體育、音樂、美術、書法、文學創作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梁鳳梅獲全省中**會女子乙組100米、200米冠軍;塗玉香(女)獲全省「安酒杯」中學生作文競賽第一名;張彥舒獲全國中學生「新時期讀書競賽」特等獎;江普慶參加「全國中學生物奧賽」決賽獲三等獎、「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羅玉鳴獲「全國英語競賽二等獎」等。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施行。 學校工會和共青團組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校工會是校長和黨總支實施民主管理的助手,校工會經常深入基層,團結全體教職工,積極參政議政,獻言獻策,努力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組織會員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由於成績顯著,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工會」,並授予「模範教工之家」稱號。 黃平民中的共青團工作抓得好,成績突出,是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校團委連續三年被上級團委授予「紅旗團委」光榮稱號,所辦的「業余團校」被團省委評為「合格團校」,並予掛牌。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加「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發揚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起到了帶頭作用,受到社會好評,2003年被團省委評為「青年文化下鄉」先進集體。 建國以來,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鼓勵,獲得許多榮譽,摘要簡介如下: 1954年4月,中央教育部派出以民族教育司李碩民科長為首的視察組到貴州調查民族教育情況,視察組對黃平民中各方面的工作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認真調查,於5月份作出結論:「黃平民族中學在貴州省的民族中學中,學校的計劃、教學活動、校風、校紀、校容等方面均屬上乘。」 1956年8月,黃平民中語文組劉漢興老師被評為省級先進教師,出席了貴州省第一屆文教群英會。 1957年2月,副校長顧伯華被選為「貴州省赴京觀光團」成員(唯一的漢族團員),3月2日受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合影留念。還參加了當年「五·一」節天安門觀禮。 1961年,劉國才老師被評為省級勞模,出席了貴州省第二屆文教群英會,並應邀到貴陽師院作報告。 1989年,庄國鈞老師被評為省級先進教師。 1994年,潘開凡校長被評為省級「三育人」先進教育工作者。 1994年,蔡亞菲老師(女)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在此之前的1991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1993年,副校長李吉生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授予全國優國教師獎章;1996年被評為中學物理特級教師。 1998年,唐遠霞老師(女)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獎章,1999年批准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後被評為特級教師。 此外,獲州、縣兩級先進獎勵者,數以百計,在此從略。 集體榮譽方面,更是碩果累累。 1984年,學校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 1986年被評為省級「體育活動先進單位」。1987年被評為「貴州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學校」。1990年學校黨支部被評為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2年8月,獲省教委、省體委、省民委、省總工會、省農業廳、省民政廳、省殘聯等七家聯合授予第八屆省運會「體育先進單位」。 1992年獲全州高完中教學質量二等獎。 1993年在全州高完中督導評估中,被評為「先進學校」。 2000年12月,被州政府授予「全州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9月,榮獲州人民政府授予「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4月10日,學校評出第一批骨幹教師(校級):陳澤甫、王登萬、龍子平、吳贛瑤、楊文才、歐陽光、尹柱林、時平、熊莉、趙世碧、楊廷春11人。 在此之前,該校有特級教師李吉生、張家榮,全國優秀教師蔡亞飛、李吉生、唐遠霞,省骨幹教師張家榮,全國優秀教師李小平等。 4月27—30日,全州第四輪高中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及州級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專家對該校進行認真的督導評估,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2005年元月,經州人民政府下文,評為州級示範性高中,並獲二等獎。 2004年,該校高考又取得可喜成績,錄取重點大學67人,本科383人,大專328人,合計錄取778人,創歷史新高,其中江普慶同學以671人的成績榮獲全州理科第一名,被清華大學錄取。學校和優秀考生均獲得縣委、縣政府重獎。 2004年11月,經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年聯合會和省青年聯合會(團省委)嚴格審查和考核,該校李小平老師加入「中國地方優秀青年赴日本訪問團,到日本進行為期18日的訪問考察,對日本的高中教育改革進行具體了解,一切費用均由日方承擔,這是黃平民族中學自建校以來第一位以正式身份應邀訪問外國的教師,是黃中的光榮。 該校教師參加全州第二屆優質課比賽獲優異成績,英語教師李小平、語文教師胡瑤、體育教師鮑龍均榮獲全州優質課一等獎,為學校增加了榮譽。 此外,各方面獲縣級獎勵的數以百計。 這些獎勵,即是學校的光榮,更是對我們今後工作的鞭策和鼓勵,激勵該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黃平民族中學建校70餘年,先後培育了高、初中畢業生近二萬人。一部分人升入高一級學校深造,成為專家、學者;有的擔任了各級領導職務,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成績;更多的是分布在各條戰線上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校友們共同為家鄉和母校爭光! 著名的校友有: 王朝文(苗族,原貴州省省長)、王銳宗博士(留美科學家)、潘迎華(苗族,中國美協會員)、吳治清(苗族,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明淵(苗族,中國作協會員,專業作家)、潘世鈞教授(原貴州民院副院長)、譚照華(研究員,電腦專家)、張興永研究員、雷安平教授(苗族,湘潭大學哲學教研室主任)、羅義群教授(苗族,黔東南師專副校長)、黃潤秋教授(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林博士(中國石化總公司駐土庫曼共和國代表)、還有方黔平博士,龍江平博士、鄭建新博士、段培佳(女)博士、李繼凱博士、黃建昌博士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校園建設,日新月異,先後新建了實驗大樓、教學大樓、大禮堂、教工宿舍、學生宿舍等。進入新世紀後,發展更快,又建成辦公大樓、科技大樓、女生公寓、新教工宿舍等。每值夜幕降臨,華燈齊放,滿目輝煌,更為壯觀。校園面積105畝,全校建築總面積已達50000平方米,為解放前的近二十倍。現正作全面規劃,進一步搞好綠化、美化、亮化,為創造一個安靜、美觀的育人環境而努力。

『叄』 駿景中學

廣州市駿景中學創辦於2000年8月,座落在天河區中山大道的駿景花園內,學校佔地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七千多平方...駿景中學以「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為辦學精神,努力把學校辦成天河區現代化教育中心的窗口學校廣州市駿景中學創辦於2000年8月,座落在天河區中山大道的駿景花園內,學校
佔地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七千多平方米,共有十九個教學班。學校設有現代化的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標本室、化學實驗室、學術報告廳、音樂舞蹈室、網路教室、紅外線語音系統等,還有標準的田徑場、排球場、網球場等;此外還建起了校園網,現代化的配套設施為教育教學和學校的管理提供了有效平台。

學校現有學生近1000人,教職員工66人,教師全部都是本科以上學歷。

學校先後被省、市、區評為「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無煙學校」、「天河區中小學德育
工作
先進單位」、「天河區初中辦學質量二等獎」、「天河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二等獎」、「廣州市先進班集體」、「天河區
優秀共青團支部」等。教師們有不少論文在國家、省、市級雜志上發表。還有5位教師承擔了市級公開課。

學校
參加了葉瀾教授主持的全國「十五」重點課題的「新基礎教育推廣性研究」實驗和蔣鳴和教授主持的「校本
培訓
實驗」兩個國家級課題,並受到專家們的高度贊許,體現了學校「以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指導思想。

駿景中學以「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為辦學精神,努力把學校辦成天河區現代化教育中心的窗口學校。駿景中學已有兩屆學生參加廣州市初中升
高中
統一考試,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考上廣州市示範性高中的比率達到40%,有兩位同學分別取得化學、物理單科狀元。

http://post.8j.com/comm/common/bizMap.jsp?id=10275291&code=020

廣州市駿景中學(以下簡稱「駿景中學」)自建校以來,全力建設以綠色、人文、科技為特色的現代化學校。駿景中學注重環境教育,2003年11月通過廣州市綠色學校評估,並注意對所在的社區進行環保思想和環保行為的滲透與輻射,現已逐漸形成了「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面輻射」的特色。今年,駿景中學申請創建廣東省級綠色學校,可持續教育理念融入了學校發展進程中,成為一種推進力量。

學校領導重視環境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形式,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位於廣州市全國模範住宅小區——駿景花園的駿景中學創辦於2000年8月,現已成為廣州市天河區的一所窗口學校。建校以來,學校領導將環境教育放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高度去認識,貫徹執行《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並納入學校長期的議事日程。
2000年以來,在由校長、主任、教師、學生代表、學生家長組成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領導下,駿景中學從教育、教學、行政、後勤各層面,將環境教育計劃和活動主題具體落實到有關職能部門、有關年級的工作計劃中,強化提高教師環境素質,探索環境教育的多種形式,形成了完善的學校環境教育實施體系。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們除了在課堂上講授環境知識外,還挖掘教材里蘊含的環境知識,並將其與生活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生動的環境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語文教師經常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科組老師在教《斑羚飛渡》時,不僅利用課文適時進行保護羚羊的教育,還引用了同類文章《藏羚羊跪拜》、視頻文件《可可西里》進行拓展閱讀,進一步深化同學們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意識。同時,還組織學生參加徵文比賽、作文,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
政治科組老師結合教學,介紹《環境保護法》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如《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以及《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使學生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享受良好環境的權益。
地理教學中,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線索,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聯系所涉及的知識,講解土地破壞、耕地減少、濫砍濫伐、傳統能源對大氣的嚴重污染,本市的空氣污染原因、城市人口和人口問題等;生物教學講植樹在環境中的作用、綠化、光合作用與凈化空氣、植樹造林、生態平衡等知識;化學科教師講解水的污染和防治水和人類的關系等問題;物理科教師結合學生學習聲學內容,調查室內和街市雜訊來源,還調查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等問題……

營造環境教育的氛圍,打造綠色校園文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好環境的熏陶
駿景中學是一所佔地面積僅12000多平方米的小學校,但濃郁的綠色校園環境時時洋溢在這樣一個小而井然有序、優美雅緻的校園中。
師生巧設計,搞好校園規劃。為了有效地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學校教師發動學生開動腦筋,共同設計校園文化,讓學校的牆壁會「說話」。學校在教學樓的每一層都精心布置了系列宣傳畫,如民族風情篇、愛我家園篇、心理健康篇、環境教育篇等。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別具匠心地建造了生物園、地理園、耕作園、蔭生植物區,書法長廊、文化長廊、閱報欄、法制教育專欄、環境教育專欄、學生作品展覽專欄、健康路、「小橋流水」等,還利用學校外牆刻制了世界地圖、安置了外牆綠化,使學校看起來「步步是圖畫,處處是風景」,讓學校的每一處都成為教育引導學生的資源,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抓好行為規范,落實校園環保。駿景中學處於城郊結合部,大部分學生是農家子弟,他們在穿著整潔、愛護環境方面意識欠缺,校領導意識到應教育學生注重儀容儀表,愛護校園一草一木。因此,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要求學生回校必須穿著統一的校服,舉止文明得體,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對同學互助友愛。愛護學校的環境,不隨地亂丟垃圾,養成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
創建綠色班級,促進班級軟環境建設。學校給學生提供的,主要是學習生活的硬環境。為了促進班級軟環境的建設,使學生有一個更優美、更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駿景中學自開辦之日起就實行了「創建綠色班級」的活動。學校為每個班級提供了榮譽欄、學習欄、牆報,各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充分發動學生去設計、美化課室,每個月學校德育部門都定期對班級文化(綠化、凈化、美化)進行評比,對優勝班級進行表彰獎勵。通過這些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班集體榮譽觀念的形成,同時也使班級更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
以櫥窗黑板為陣地,宣傳環境保護。學校內的宣傳櫥窗和黑板報是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宣傳陣地,學校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和條件對學生進行環境宣傳。每學期班級都會出一期至兩期環境教育專刊,學校還發動師生動手撰寫稿件、摘編或剪貼報刊上的文章資料,自己動手布置學校的環保宣傳櫥窗。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參與,使學校的環保宣傳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以活動為載體實施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保實踐能力
幾年來,駿景中學成立了各類科技活動小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研究性學習活動。學校的生物小組在「非典」橫行時期,與廣州市動植物進出口檢疫研究所的專家聯系,開展了對「非典」病毒的初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一定價值的結論,受到了專家們的極大肯定。物理小組進行了節能、節電、降噪等方面的小實驗。另外,其他各種課外活動小組結合環境保護的內容開展活動,如外語小組編出了環保內容的牆報;文藝小組排演了宣傳環境保護的節目;文學、美術小組進行環境保護作品的創作等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的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學生的環境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結合「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無煙日」等與環保有關的節日,學校開展愛樹護樹、保護益鳥、採集樹種等教育活動。如2004年3月,學校組織初一(3)班全體同學,參加了天河區團委在植樹節組織的「種下一棵樹,種下一片希望」的活動,同時組織每班在校園開展植樹活動;2004年6月23日,駿景中學的「環保小天使」到廣州市天河棠下「好又多」平價廣場,開展以「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為主題的禁毒宣傳活動;2005年6月2日,學校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拒吸第一支煙,做不吸煙新一代」的聯合簽名活動;2005年11月26日,郭世莉校長組織帶領初二級全體學生,參加了廣州市禁毒委員會在天河宏城廣場舉行的禁毒簽名活動。
同時,學校還組織學生去肇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參加了生物環境夏令營活動,教學生辨認植物,提高了學生愛護大自然的意識。

與社區互動,讓綠色環保思想惠及社區居民,促進社區綠色文明的發展
為了帶動社區發展,學校還將環境教育活動從校內延伸到了校外,環境活動的影響輻射到社區,促進了社區的綠色文明。
幾年來,駿景中學成立了各種各樣的科技活動小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研究性學習活動,並聘請了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廣州市綠色社區研究所的成員之一的賴雲博士擔任學校的環境教育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專家,指導學校如何依託駿景社區,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生態教育活動。例如,地理環境監測小組對學校附近的大氣、水、雜訊等項目進行監測,並對駿景花園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寫出了許多研究性學習報告,對社區、學校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受到了社區居民的高度贊揚。生物小組對駿景花園和駿景中學的動植物生長情況進行觀察研究,並對校園內的花草樹木進行了掛牌活動。
與社區居民互動,開展「共創綠色家庭」活動。2006年國慶假期,學校要求初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父母、親戚進行吸煙有害健康、保護野生動物、不吃野生動物、毒品危害等方面的宣傳,家長針對小孩的宣傳寫出了自己的感言。通過這一活動,提高了社區家庭的綠色環保意識。
了解小區現狀,提出環保建言。寒暑假期間,學校要求學生了解村、小區環境衛生情況,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寫出總結,提出建議,致函村或小區並請求答復和落實。這一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環境意識,同時也促進了社區的環境發展。
與社區聯手,進行環保宣傳活動。學校綠色小天使先後在社區開展了「碧水藍天、清新空氣你我共享」、「保護母親河——珠江」、「綠色種子1+1」、「宣傳環保,共建綠色社區」等宣傳活動。2006年10月21日,學校德育部門與駿景花園居委會、駿景花園管理處一道,組織學校40餘名同學在駿景社區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宣傳環保,共建綠色社區」的環保宣傳活動。為了保證活動有效實施,政教部門制定了詳盡了行動方案並擬寫了環保倡議書,同時發動學校團委、學生會幹部准備宣傳資料、游戲等,學校也為這次活動劃撥了專門資金,製作了宣傳展板、橫幅,安排了相關老師進行拍照。在活動中,學校師生利用宣讀倡議書、開展環保知識調查問卷、環保咨詢、環保小游戲等形式,對社區居民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宣傳,受到了社區居民及管理部門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駿景中學師生在創建綠色文明校園、促進綠色文明社區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多年來的實踐讓師生意識到,環境教育要納入到素質教育的大框架之中。這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一項不可缺少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及全面素質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駿景中學將更加持久地做好環境教育工作,培養師生善待環境的價值觀和情感,讓綠色文明陶冶師生,促進社區發展!
http://post.8j.com/comm/common/bizMap.jsp?id=10275291&code=020

『肆』 蘭州第十九中學

蘭州市第十九中學區級重點初級中學,蘭州市第十一中學是一所市級示範性完全中學,兩校各有特色,但總體感覺蘭州市第十一中學似乎略好點。 蘭州市第十九中學蘭州市第十九中學前身為蘭州市武都路中學,它始建於1970年元月,為一所完全中學。1985年8月,更名為蘭州市第十九中學,設有普通高中和高級職業中學塑料加工工藝專業,現為一所區級重點初級中學。學校佔地3642平方米,建築面積5874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樓各一棟,有教學班19個,1100名學生,教職工88人,其中高級教師5人,一級教師38人,學歷達標率為88.5%(本科31人,專科38人)。教學設備齊全配套,有圖書室,微機室,電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實驗儀器達國家二級標准,圖書人均14冊,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學校以「治學嚴謹,勤奮進取,提高素質,全面育人」為宗旨,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畢業班升學合格率逐年上升,學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好評,聲譽逐年提高。近十年來,先後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城關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兩次獲「蘭州市初中教學質量優秀獎」,2000年又被市教委授予「標准化初級中學」。 學校概況蘭州市第十九中學位於武都路西段409號,在繁華西關什子的東南端,具有先天的交通便利條件。其前身為武都路小學(戴帽中學),1971年7月正式成立武都路中學(含初中與普高);1985年8月改為蘭州市第十九中學,普高變為職高;1995年4月撤銷職業高中,成為完全部初中。 學校佔地面積486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6579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24個,學生1300餘名。教職工10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4人。本科畢業率達到85%以上,有7人達到碩士學歷。學校先後有12人獲得蘭州市"教學新秀"稱號,12人為市級"教學骨幹",2人為省級"教學骨幹"和"省園丁"。教師撰寫教育論文150餘篇,在校《教科研信息報》上交流,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專題論文60餘篇。學校出版論文專集有《教育革新》(2006專刊)《新課程教育教學案例集》、《新課程教學設計集》、校級課題《如何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合格率,逐步提高優良率》論文集。 在學校建設上,我們通過全面實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技興校、名師強校"的發展戰略,嚴格教師隊伍建設,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加強民主管理,健全工會組織,完善校長負責制。"敬業、嚴謹、篤學、創新"的八字校訓不但要求師生德才兼備,還確立了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豐富的科技與人文素養,富有開拓創新精神與較強實踐能力、身心健康與人格健全的內涵發展型優秀中學生。 學校特色特色造就卓越,特色造就人才,學校在辦學實踐中,注重形成個性化的教育觀點,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用智慧創造陽光校園的精彩。發展才是硬道理。我校積極尋求學校實際與時代發展趨勢的結合點,確立了"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高一級學校培養更多、更好的生源"的學校辦學理念,構建了"人人參與,全員管理"的管理模式,倡導"面向全體、人人成功"的教學觀念。我們立足全區基礎教育發展現狀和學校辦學實際,誠心鑄師魂、真心樹師德、全心強師能、實心建機制,使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有了新推進。 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恆的主題,故重視教科研工作,堅持走科技強師、科技興校之路才是發展之本。因而學校成立教科室指導教學工作,創辦了《教科研信息報》,及時報道教師開展教科研情況並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最新的信息。現在學校正在大力加強教學改革,打破傳統課堂"師引生跟"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嘗試創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將傳統教學的部分參與變為全員參與,將傳統的教師質疑變為學生質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權",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另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兩校積極搭建交流研討的平台,全員參與教科研活動。如開展學術沙龍活動;輪流上課,全員評課;採集信息,資源共享;難點爭議,思維交融;讀書學習,升華理論等等。我們的先天優勢就是能夠隨時多次的開展兩校間(十九中、金回中)的交叉授課觀摩交流活動,以校際間的交流為兩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好的展現平台,使老師們不僅僅局限於在本校的發展,而是給老師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間與渠道。通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課堂、不同的學情鍛煉老師們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課堂應變能力、對學生信息篩選能力、組織駕馭課堂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以此總結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追問、在追問中探詢更有效的路徑。 近年來,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學校自2003年起至今曾榮獲城關區教育質量金杯獎六次,銀杯獎一次;並連獲蘭州市教育質量優秀獎。學校先後還獲得"城關區校園環境標志校""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城關區委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丁學廉校長自2003年起連年被評為區級先進教育工作者,2007年還被評為市級先進教育工作者,2008年被評為"省園丁",2009年被評為蘭州市"傑出校長"。 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學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教育也積極貫徹"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針,建構以人為本的養成教育理念。以德立校,激勵為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體驗道德與人格的魅力,讓養成教育回歸生活。在藝術教育方面,以藝輔德,以藝益智,以藝健身,豐富藝術教育的內涵。從2003年至今校合唱隊、舞蹈隊、校樂隊、美術作品都曾獲蘭州市中小學藝術比賽金獎、銀獎。 蘭州市第十一中學蘭州市第十一中學坐落於蘭州市中心廣場東口,始建於1956年,是一所市級示範性完全中學。 學校本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宗旨,以管理促質量,以質量求發展,在抓好硬體建設的同時,更注重學校軟體的建設。根據「優化初中,發展高中」的辦學思路和創建品牌學校的辦學目標,以抓好教職工隊伍建設為主線,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近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位居市屬學校前列,每年有二百多名學生考入省、市重點高中,學校也連續獲得蘭州市教育局頒發的「教育質量優秀獎」,在蘭州市享有良好的聲譽,博得社會的認可。 教師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20人,其中高級教師32人,一級教師48人。本科學歷92人,學歷達標率100%。更有一批骨幹教師帶動學校教學不斷發展,其中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市級骨幹教師11人,市級「222工程」學科帶頭人2人,省、市級教學能手3人,市級教學新秀7人。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嚴謹治學、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 教學成績 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教科研成果不斷涌現。2002、2004年蘭州市第三、四屆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教學比賽,有5人4個學科分獲一、二、三等獎;2004年蘭州市「優質課」比賽中,有14人分獲一、二、三等獎。近三年來,在國家、省、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有26人分別在省、市新課程優秀論文評比中獲一、二、三等獎;另有多人在其它學術活動中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 近年來,學校教學管理中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全面提高」的教學指導思想,抓住「一主兩翼」,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教科研為突破口,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實行教學目標激勵機制,強化教學動態管理。以人為主,充分調動、尊重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學校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使學生素質明顯提高,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2004中考成績再上新台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躍居市屬學校第四名,梁又文同學以684.5分名列全市第二,有110人中考成績超600分。 2003年學校抓住復辦高中的契機,認真選拔、引進了20多名業務精良、經驗豐富的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擔任高中教學工作,並嚴格教學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有較大提高。2004年會考中,盡管入校成績低,仍取得了會考過關率90%以上的良好成績。我們相信通過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首屆學生在06年高考中,也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學科教育成績斐然,在近三年全國、省、市級數理化、英語能力、現場作文等競賽中,有200多名同學獲各級各類獎勵。 學校緊抓常規教育,努力建設校園文化,促進德育教育的深入發展。實行嚴格管理,全員育人,倡導文明的德育工作思路,建設良好的校風,得到社會好評,為教育教學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藝術教育 加強藝術教育,組織各種活動,推進學生素質全面進步。每年有近百人通過A、B級藝術等級測試,近年來,學校藝術團多次在全市比賽中獲銀獎、銅獎等各種獎勵。2005年學校合唱隊節目獲蘭州市政府「第五屆金城文藝獎」一等獎。此外,多人多次獲體育、美術、書法等項目各種比賽獎勵。2004年的「奧運聖火衛士」選拔中,該校同學獲全市第一、第三的好成績,宦凌雲同學最終代表甘肅赴京參加聖火傳遞活動。 境外留學 自2008年開始,該校對於每一屆初中優秀畢業生。在考慮其德,智,體,美等因素後。給予優秀中的優秀者赴新加坡留學。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伍』 2010年吉林教育第2期目錄去哪裡

  • 學困生,教師能為你做點什麼 張丙庭;(3)
  • 「同課異構」因何而異 蔡金忠;(6)
  • 淺談閱讀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高芳;(7)
  • 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康興國;(8)
  • 基於任務型模式的中學英語教學體系構建探討 曹明傑;(9)
  • 展現形成過程,優化概念教學 蘇惠蘭;(10)
  • 對創新性教學的再思考 熊宇紅;趙凱;(11)
  • 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 關志輝;(12)
  • 碰壁點撥式數學教學模式 朱琦;(13)
  • 在課程整合中有效學習——淺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陳紅梅;(14)
  • 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與實踐 陳翀;(15)
  • 芻議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嵇紅梅;(16)
  • 摭談「幼兒師范生物課的情感教育」 李凱;(17)
  • 把脈當前的語文綜合性學習 王惠琴;(18)
  • 淺議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形成策略 郭衛峰;(19)
  • 淺談研究性學習 李艷紅;(20)
  • 讓「生命化作業」彰顯數學魅力 朱萍萍;(21-22)
  • 領悟教材精髓——領悟教材內化教材提升教材 劉小紅;(23)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傳承與創新——一堂農村小學英語課的啟示 顧秀嵐;(24)
  • 尋找滲透數學思想的突破口 胡煌英;(25)
  • 重視課外閱讀 促進學生發展 張曉培;(26)
  • 淺談寫字教學中的筆畫變化 王向紅;(27)
  • 架設經驗與新知之間的橋梁 何永菊;(28)
  • 淺析籃球活動中的接球動作 王全友;張平;(29)
  • 論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培養 谷玉艷;(30)
  • 淺議英語總復習的方法 張志英;(31)
  • 淺析音樂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 黃小琴;(32)
  • 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討 季婷婷;(33)
  • 談生活教育理論與應用題教學的整合 王華祥;(34-35)
  • 淺談兒童鋼琴興趣的培養 夏玉英;(35-36)
  • 讓興趣為英語學習插上翅膀 盧蓉;(37)
  • 話課堂 論教學
    創實效——再議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 鄭傑才;(38)
  • 京歌好聽亦好唱 陸萍;(39)
  • 如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強化時事教育 婁方應;(40)
  • 新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張彩華;(41)
  • 讓小學生享受英語學習過程 顏玉秀;(42)
  • 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 孫伏龍;(43)
  • 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 王永華;(44)
  • 讓幼兒在活動中養成愛心意識 陸霞;(45)
  • 注重作業習慣 提升學生素質 李新建;(46)
  • 關於高中理科班歷史教學的一些嘗試 楊偉明;(47-48)
  • 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羅先雲;(48)
  • 優化教學,約會精彩 費菊梅;(49-50)
  • 准備情緒 投入創作——「活動作文」教學探究 曹當妹;(50)
  • 自製教具 上好物理演示課 孫永才;(51)
  • 巧用插圖 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王霞;(52)
  • 淺談體育課「用心就好」的反思 馮靜;(53)
  • 一題多練,有效發展學生能力 吳祥珍;(54)
  • 運用趣味教學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王雪;(55)
  • 立足語文談綜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初探 祝林梅;(56)
  •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郁瑾;(57)
  • 立足課本,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柳華玉;(58)
  • 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凸現策略 王玉根;(59)
  • 高中政治教材素材的剪裁 邊洪偉;(60)
  • 探討體育與健康課的活動氛圍的創設 沈維珍;(61)
  • 英語課如何導入 左桂芹;(62)
  • 對大頭娃娃舞引入中學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探索 鄭建娣;鍾聲;(63-64)
  • 讓興趣彌漫在閱讀的空間 徐志華;(64)
  • 識字教學也可以如此美麗——聽朱柏峰老師上《詞串識字》有感 潘利斐;(65)
  •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收尾方法 衣華玲;(66)
  • 注重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寶紅梅;(67)
  • 觀、疑、議——古詩文教學感悟點滴 凌粉萍;(68)
  • 詩畫結合 情境相融 姚風雲;(69)
  • 淺談學生習作的批改 張永兵;(70)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談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 徐平屏;(71)
  • 語文教學中想像力的培養 陳向東;(72)
  • 由「70%」引發的思考——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蔡巧雲;(73)
  • 作文與作文教學的誤區和建議 王化文;(74)
  • 小議語文作業的溝通價值及其有效開發 章燕君;(75)
  • 讓孩子心中的話自由流瀉——《找春天》教學實錄及評析 王懷耘;(76)
  • 開放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李穎;(77)
  • 略談樂府與歌行 景曦紅;(78)
  • 讓學生「富」起來——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陳錦鳳;(79)
  • 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現狀與對策 陸昌霜;(80)
  •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淺議 劉曉雲;(81)
  • 優化課堂提問 指導有效閱讀 趙曉麗;(82)
  •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 鄭三福;(83)
  • 優化復習過程,提高語文素養 曹珊;(84)
  •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實現教學減負增效 許晴;(85)
  • 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培養策略談 董柯;(86)
  • 在情感體驗中學語文 王承娟;(87)
  • 激趣、設疑、拓展、求變——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初探 姜小玲;(88)
  • 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伍鳳賢;(89)
  • 如何創設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境 張淋淋;(90)
  • 中學物理興趣教學模式探析 邢永彬;(91)
  •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何松先;(92)
  • 自由選擇 自主探究 劉素芸;(93)
  • 漫談「數學與生活」 全翠花;(94)
  •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沈永玲;(95)
  •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邵生貴;柳少華;(96-97)
  • 數學課堂中的快樂之旅 卜曉娟;(97)
  • 淺談物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實驗的開展 周微;(98)
  •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之我見 張金鑾;(99)
  • 幾何圖形計算公式的體驗教學法 張霞;(100)
  • 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嘗試 陳煉;(101)
  • 淺談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訓練 王先井;(102)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方法初探 劉冰;(103)
  • 淺析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張榮;(104)
  • 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實施有效教學 冒國平;(105)
  • 愛是良好教育的基礎——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之一 梁平安;(106)
  •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嘗試 任雲雲;(107)
  • 例談情感體驗,讓學生學會關愛 王朝陽;(108)
  • 初中數學差生的學習障礙成因分析及轉化 張占武;(109-110)
  • 給有過失的學生搭個「梯子」 孫春艷;(110)
  • 淺談教師在「師生對話」中的角色定位 吳素飛;(111)
  • 淺談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龍安瓊;(112)
  • 用音樂的旋律搭建情感的橋梁 張鳳;(113)
  • 淺談教師心理品質與學生成長的關系 陳鳳雲;(114)
  • 讓學生當自己習作的「主治大夫」——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自改自評」「互改 許霞;(115)
  • 淺談校園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王洪波;(116)
  •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齊艷春;(117)
  • 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夥伴 羅慧芳;(118)
  • 適度約束
    自由放飛——教師如何適度掌控體育課堂紀律 龔留風;何勝;(119)
  • 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成長 丁淑英;(120)
  •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李榮艷;(121)
  • 淺談中澳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差異及啟示 鍾麗莉;(122)
  • 教育孩子應寬嚴適度,嚴字當頭 尤恆年;李玉蘭;(123)
  • 提高教師素質勢在必行 徐景章;(124)
  • 依託草根化研究,大面積提高教師素養 姜北光;(125)
  • 構建校外少先隊活動陣地 促進少先隊員全面發展 唐立新;(126)
  • 談如何激發教師參加培訓的內驅力——以佛山市三水區小學教師培訓為例 劉光達;(127-128)
  • 強化班級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范玉蓮;(129)
  • 論幼兒園青年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教育管理 孫寒冰;(130-131)
  • 小學畢業班語文復習的策略與措施 包白娣;(131)
  •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與實踐 薛翠娣;(132)
  • 吉林省四平實驗中學 (2+133-134)

『陸』 唐山五十四中

唐山五十四中是唐山市路北區屬初級中學,有東、西兩個校區。現有教學班54個,在校生2906人;在崗職工185人,專任教師156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這所學校是一所正在發展中的學校,幾年來一直保持著持續發展的態勢,尤其是近三年來發展速度逐漸加快,社會聲譽逐年提高。

1995年前,唐山五十四中還是一所薄弱學校。他們從95年以來逐漸明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六年來,他們始終堅持這個辦學思路,使這所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學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和辦學條件都有了明顯提高。

唐山五十四中的德育工作已經形成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堅持搞了六年。每年新生入學都要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普測,然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對普遍性的問題分年級搞講座,對心理障礙比較嚴重的同學進行個別疏導,跟蹤觀察。這項工作在唐山市有較大的積極影響。學校的創建英雄班團隊活動,對優秀班集體的形成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目前,學校有全國性的「李大釗班」、「趙先友班」、「白求恩中隊」和「二七團支部」四個英雄班團隊集體,他們根據本班的實際經常搞主題班團隊活動,到社會參加青年志願者活動,他們搞的活動多次在唐山電台、電視台、唐山勞動日報和晚報中報道。唐山五十四中的常規性養成教育堅持低起點,貼近初中學生的實際水平,從「不妨礙他人」抓起,常抓不懈,循序漸進,取得了明顯的實效,使校風越來越正,受到了學生家長的好評。

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唐山五十四中十分重視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變「教師中心」為「以學生為本」,變單純教給學生知識為既教知識又教學法。鼓勵和支持任課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學習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學校有50%的任課教師能夠自己設計、製作課件,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課。今年,學校青年教師方萍設計、製作的初中物理課件在全國大學、高中、初中混合編組的課件評比中獲三等獎,初中化學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在河北省課件評比中獲一等獎。由於學校大多數任課教師轉變了教學思想,改進了教學方法,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因此,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好評,成為學生嚮往的熱點學校。

為了保證學校的持續性發展,三年多來,唐山五十四中加大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學校在精神上鼓勵、經費上支持教師搞教育科研。2000年初,學校有三名教師開始嘗試教育科研,其中兩人參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朱新民教授主持的初中數學「示例演練教學法」的實驗研究;另一人參與廣東湛江市教科所鍾德贛主持的初中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法」的實驗研究。她們的教改實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數學「示例演練教學法」的實驗報告,2001年在中科院心理所獲科研論文二等獎,2002年獲科研論文一等獎。2003年8月,學校成功地承辦了中科院心理所「自適應學習與示例演練第十屆年會」。2000年五月,
唐山五十四中參加了河北省校園網建設實驗;年底,又參加了河北省教科所組織的初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現在學校申報到的省級教育科研子課題8個,參與實驗研究的教師59人。2001年10月,省教科所和市教研室的10名教研員來學校檢查實驗研究的進展情況,對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6節實驗課給予了高度評價。

四年多來,我校用於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累計108萬元,建成了有110各節點的校園網,購置了60台教師終端機;購買了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和電子圖書庫,引進了河北遠程教學網和雙威華教網的資源;裝備了兩個能保證每生一機的計算機網路教室;建成了三個有多媒體計算機、液晶投影機和實物展示台的多功能教室;裝備了實用的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和勞技教室。目前,學校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無論是數量還是檔次,在唐山市初級中學中都是一流的,能夠滿足學校教師搞多媒體教學和教育科研的需要。

經過近四年的艱苦奮斗,唐山五十四中已經成為河北省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行動研究實驗學校、河北省初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學校、河北雙語教學實驗學校、唐山市電化教育試點校。先後獲得過河北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唐山市素質教育示範校、唐山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學校、路北區文明單位、路北區師德先進群體校等榮譽稱號。今後,學校還將繼續堅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把學校辦成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的現代化學校。

『柒』 鹽城市時楊中學的學校領導

陳建權,男,196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特級教師,華東師大數學教育碩士,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鹽都區十大優秀青年,鹽城市新世紀「111工程」培養對象,鹽城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鹽城市數學學科帶頭人,鹽城市名教師,鹽城市數學學會常務理事,鹽城市教育法制與管理研究會理事,鹽城師范學院數學科學院特聘教授;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教育學會專家庫成員,江蘇省考試研究會會員;主持或參與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8項,《中學數學教學參考》、《學習報》特約編輯,發表論文20篇,出版個人專著《高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證研究》一部。歷任鹽城市龍岡中學年級主任、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2006年任鹽城市龍岡中學副校長,2012年11月任鹽城市時楊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顧舟山,男,1967年3月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鹽城市名校長,鹽城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鹽都區「151」工程培養對象,鹽都區優秀教育工作者、鹽城市先進德育工作者、鹽城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有《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從<論語>談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的影響》、《讓思緒在美的天空中放飛》等十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在省市教育部門主持的「師陶杯」等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多次獲獎。主持省、市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2項並結題。現任學校副校長、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學校後勤、群團工作,負責學校黨務工作。
戚太龍,男,1963年10月出生,1982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物理高級教師,鹽都區物理學科帶頭人、「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多年從事高三物理教學工作,發表論文多篇,曾獲鹽城市三等功,現任學校副校長,分管學校教學、教科研、教學裝備、教師培訓、教學評價和學生評價工作。
陳治全,男,1975年1月出生,1995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鹽都區地理學科教學能手,有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論文評比中獲獎,現任學校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安全、衛生、文化宣傳、檔案及各類創建工作。
林漢新,男,1969年7月出生,1988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鹽都區數學學科教學能手,鹽城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鹽都區優秀黨員,鹽城市心理學會理事,《中國考試》專家庫成員,現任學校工會主席,主持學校工會工作,分管學校體育、藝術工作,負責學生救助工作、老幹部工作以及學校民調工作。
潘培琪,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7月畢業於揚州師范學院歷史系,中學高級教師,現任鹽城市時楊中學副校長。1998年12月,被鹽都縣教育局授予鹽都縣「教學能手」稱號。2004年9月,被鹽都區人民政府表彰為鹽都區「優秀教師」。2005年12月,被鹽都縣教育局授予鹽都區「中學歷史學科帶頭人」稱號。2007年3月,被鹽城市教育局表彰為鹽城市「教師教育先進個人」。2008年,被評為鹽都區「優秀黨員」,被聘為鹽都區教育局教研室兼職教研員。2009年9月,獲得「江蘇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2009年10月,獲得「江蘇省和諧教育先進個人」稱號。工作以來,先後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十多篇。 韓選賢 1952年8月-1956年6月任時楊初級中學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王德一 1956年6月-1958年10月任時楊初級中學校長。
卞玉豐 1958年10月-1963年3月任時楊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左伯儒 1963年3月-1965年2月支持學校工作。
徐恂堂 1968年6月任時楊中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學校工作。
張忠諤 1969年10月任時楊中學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1月任學富人民公社中學(時楊中學)黨支部書記。
呂 青 1973年4月任學富人民公社中學革委會副主任,1975年5月任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學校工作。
樂升謙 1977年5月任時楊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徐安仁 1982年8月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蔡亞龍 1984年任時楊中學校長。
羅 斌 1986年8月任時楊中學黨支部書記。
張至生 1989年-1994年9月任校長、黨支部書記。
陳少明 1994年9月-1996年任校長、黨支部書記。
胡學章 1996年-2005年11月任校長、黨支部書記。
卞同瑞 2005年11月-2012年11月任校長、黨總支書記。

『捌』 莆田第十八中學的教師風采

1、朱慶霖:男,漢族,1964年7月出生,1982年7月畢業於福清師專數學系,中學高級教師。現任莆田第十八中學數學組組長。1993年曾獲得「莆田縣教壇新秀」稱號,2004年被評為市骨幹教師 。
2、吳文賢:男,漢族,196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85年7月畢業於福清師專中文系,中學高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語文學科外聘教研員,城廂區課改小組語文學科指導組組長,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教務處主任。曾參與《中學寫作指導與範文例析》一書的編寫,有多篇教學論文和教學總結在CN刊物上發表,指導學生作文多次在市級以上獲獎,因此獲省優秀指導教師兩次,省「伯樂獎」一次,現承擔市級課題《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並擔任負責人。2001年被評為「莆田市優秀教師」。
3、王盛國:男,漢族,196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89年7月福建省教育學院歷史系(大專)畢業,2003年9月參加福建教育學院函授,中學高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地理組組長。
4、陳金發:男,漢族,196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1985年7月福清師專英語系專業,2004年參加福師大英語系自考畢業,中學高級教師。多次被評為區優秀教師,2004年9月被評為「莆田市優秀教師」。
5、林文木:男,漢族,196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89年7月莆田師范大專班中文系畢業,2004年7月福建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函授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辦公室主任。一直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多次指導學生作文在市級以上獲獎,2002年撰寫《淺談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論文收入全國優秀論文匯編,2002年9月被評為「城廂區行風建設先進個人」。
6、翁文新:男,漢族,196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87年7月福師大福清分校英語系畢業,2004年7月福建師范大學英語系函授畢業,中學高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總務處主任。自1987年9月參加工作以後,一直奮斗在教學第一線,2004年指導學生鄭國忠同學參加全國英語能力競賽榮獲省三等獎,陳雪白同學榮獲市二等獎;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文章50多篇,並與他人合編三本論著。
7、占秋添:男,漢族,1967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7月福師大體育系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主修體操專業,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中學高級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政教處副主任,有豐富教學經驗,有多篇教學論文在學報、CN刊物上發表,其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獲得中國教育叢刊論文評選二等獎,1999年被評為湄洲灣北岸體育先進工作者,2003年所帶的軟式排球隊獲得城廂區第二名,並被城廂區體委評為優秀教師稱號。
8、蔡秀萍:女,漢族,1968年1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1989年7月福清師專英語系畢業,2004年7月福建師范大學英語系函授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英語組副組長。
9、蔡建宇:男,漢族,196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88年7月福州師專歷史系畢業,2002年7月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函授畢業,中學一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副校長以及高二歷史教學工作。
10、李桂水:男,漢族,1970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福建師范大學政教系畢業,中學一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2000年被評為「北岸優秀思想政治課教師」;2003年指導學生獲省政治小論文競賽一等獎,教學能力強,深受師生的好評。
11、楊清泉:男,漢族,1973年10月出生,1996年7月省電大政教系畢業,中學二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有多篇教學論文和總結參加區市交流並收入匯編,其中論文《實施素質教育為先》榮獲市二等獎,2003年5月加入城廂區思想政治研究會。16、黃清水:男,漢族,197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96年7月福師大英語系畢業,莆田市骨幹教師。2001年參加首屆全國英語技能大賽,獲莆田賽區第一名,全國二等獎;2001年9月起承擔省級課題「張思忠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獲市級「園丁獎」二次;國家級「優秀輔導教師獎」一次;撰寫的論文有三篇在CN刊物上發表,教學能力強,深受師生的好評。
12、王和仁:男,漢族,197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7月福州大學化學系畢業,中學一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現任莆田第十八中學化學組組長。多年來,一直擔任高中化學工作,指導學生參加市級以上獲獎達10人次,多次被評為市「園丁獎」,教學能力強,深受師生好評。
13、鄭秀鶯:女,漢族,1969年5月出生,1990年7月福清師專物理系畢業,2004年7月福建師范大學物理系函授畢業,中學一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
14、鄭開國:男,漢族,196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莆田第十八中學物理組組長,莆田市骨幹教師。自1988年7月莆田師專生物系畢業以來,一直擔任畢業班物理教學工作,是省級課題「中學物理探究性學習」課題組組長,城廂區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學科帶頭人,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市級獲獎達六人次,並多次評為市優秀指導教師和園丁獎。
15、呂金宗:男,漢族,1967年3月出生,1989年7月福建農學院畢業,中學一級教師,莆田市骨幹教師,現擔任莆田第十八中學高二生物教學工作。
16、阮萬北:男,漢族,1971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97年7月莆田師范大專班美術系畢業,中學二級教師,莆田市城廂區美協會員,莆田市骨幹教師。1994年以來,一直從事美術高考班教學工作,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省書畫競賽獲獎,2004年教學論文《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注意》被選入大型教育文集《中華教育改革文論》二卷中,並獲獎。
17、朱美瓊:女,漢族,1968年10月出生,1991年7月莆田師范大專班英語系畢業,中學一級教師。2001年被評為「區優秀教師」,2001年指導學生參加奧林匹克英語競賽獲市二等獎,有多篇教學論文和總結參加市交流並收入匯編,2004年被評為「莆田市先進教師」。

『玖』 錢塘江學校的學校領導

錢塘江學校校長 沈偉強196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8年參加教育工作,2000年走上學校領導崗位,2005年至今任錢塘江學校校長,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是海寧市名教師、嘉興市優秀教師、浙江省教育學會會員。
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農村學校任教已滿20年,愛崗敬業,注重科研,共發表各級各類論文20多篇,主持課題4個,其中有3篇論文獲浙江省、嘉興市一等獎。熱心指導青年教師,所帶學科整體成績列海寧市前列。學校被評為嘉興市文明單位。
錢塘江學校書記兼副校長 許園達
許園達:男,59年5月生, 78年8月參加工作,85年7月海寧師范畢業,03年7月獲得大專學歷,中共黨員,90年至今先後擔任村校教導、校長、中心小學付校長、校長、錢塘江學校書記兼副校長 ,從教近三十年來,為錢塘江學校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獲得者了一些榮譽。
本人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熱愛教育事業,作風正派、嚴已律己,清正廉明。
工作責任性強,勇挑重擔,以身作職,努力起表率作用。
平易近人,干群關系密切,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本人信奉:愛是需要付出的。
塘江學校副校長 朱振明
中共黨員,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1988年畢業於海寧師范,分配到錢塘江荊山完小任教,1990年2月調入中心小學任教至今。曾擔任小學體育專職教師,小學語文教師,現任教小學數學。1997年獲海寧市語文「優質課」獎,2004年被評為海寧市首批小學數學「優秀骨幹教師」,2002年獲浙江省第十五屆「春蠶獎」。2005年任副校長。與講台晨昏相伴,與學生朝夕相處,用一件件小事,用點滴的行動履行著一名教師的職責,詮釋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錢塘江學校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陸永明 錢塘江學校副校長兼教導主任陸永明

錢塘江學校副教導主任 陳國芬
1992年畢業於湖州師范專科學校物理專業,後完成浙江教育學院綜合理科本科函授及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自考,並獲學士學位。從事教育工作17年,擔任班主任12年。現為學校教科室主任,海寧市名教師。工作勤勉,熱愛學生。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堅持教育應以促進學生的一生發展為宗旨。
錢塘江學校副教導主任 錢利雅
錢利雅,小學高級教師,1995年畢業於海寧師范,現本科學歷。自參加工作以來,任教中、高段語文,2003年9月參加市「十五期間第二期小語骨幹教師培訓班」。現任校少總部總輔導員,教導處副教導,教科室主任(小學部)。 錢塘江學校政教主任 張福明
中共黨員,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管理系函授畢業。1974年11月參加工作,任教初中語文35年,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任錢塘江中學教導主任,2005年8月起任錢塘江學校政教主任;1999年起擔任學校工會主席。本人信念: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錢塘江學校人事管理 姚劍根
浙江省海寧市人,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1983年畢業於海寧師范,1996年畢業於浙江教育學院數學專業,現在海寧市周王廟鎮錢塘江學校任教。任教初中數學課、學校初中部書法課,人事幹部。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並在《書法報》上發表,德育論文《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收錄於嘉興市德育論文集,數學教學論文曾在海寧市獲獎,曾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 錢塘江學校總務主任 倪金林
錢塘江學校副總務主任朱國良
浙江海寧人,1968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一級教師。1987年8月到錢塘江學校工作,任教20多年來,擔任過10多年班主任工作。愛崗敬業,關愛學生,一直以來努力「播春風浸潤心靈,秉雅言傳承文明」。 2005年8月至今任學校副總務主任。
錢塘江學校副總務主任 方惠明
方惠明,男,1970年12月生,中共黨員,1989年浙江海寧師范畢業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錢塘江學校任教,擔任數學、體育教學工作已近20年,其中任班主任、體育教研組長15年;工作努力,關心學生,重視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2003年中央電大小教專業專科畢業,2008年嘉興學院小教專業本科畢業。

『拾』 南昌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怎麼

南昌二中的前身為南昌市心遠中學。經南昌市教育局批准,以南昌二中為主體,與全國、省、市著名教育專家合作,在南昌二中教育集團愛國路校區(原南昌四中)
開辦南昌市心遠中學。心遠中學將依託南昌二中百年文化的深厚積蘊,優良的辦學傳統,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管理模式,一流的師資隊伍,將學校辦成一方育人
的園地,學生成長的沃土。學校將秉承「以學生發展為本,對學生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為學生健康發展、茁壯成長營造「夯實學科基礎、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創
新精神、增強處世能力」的環境與平台。

我們的校訓是:勤樸肅毅

我們的校風是:心高志遠步堅履實

我們的教風是:愛生嚴謹科學創新

我們的學風是:勤奮樂學善思創新

我們的辦學目標是:遵循教育規律,依法辦學,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將學校辦成理念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設備一流、學生素質一流的優質品牌學校。出經驗、出人才,辦成省市乃至全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示範基地。

我們在辦學中將激勵學生勵志奮發,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意志品質毅力,「育精英,出精品、煉精華、提精氣,」升華人格、全面發展。讓來到我們身邊的每
一名學生,都成為他自己做得最好最能出彩的學生。為今後健康成長,走向社會,報效祖國和人民,報答父母與親友,感恩社會,也為自己高品位的生活,收獲美好
的未來與幸福奠定堅實基礎。

南昌市心遠中學將於2014年繼續面向全市招收初一年級新生,歡迎各位小學應屆畢業生踴躍報名!

認識「心遠中學」

1、依託南昌二中辦心遠中學意義何在?

答:其意義有二

1.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南昌二中這一名校資源的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

2.將南昌二中的優質教育資源注入心遠中學,實現兩個同步:一是管理同步,即管理理念、管理機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同步;二是教學同步,即教學計劃、教學常規、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測試的同步。在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管理上,實現高起點辦學。

2、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什麼?

答: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對學生終身負責。圍繞學生「健康、成人、成才」的目標,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教師的發展促使學生的發展、以教師的提高確保學生的提高。

為此,我們將在學校工作中激勵學生勵志奮發,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意志品質毅力,升華人格、提煉氣質、全面發展。讓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名學生,都成為
他自己做得最好最能出彩的學生。為今後健康成長,走向社會、報效祖國和人民,報答父母與親友,感恩社會,也為自己高品位地生活,收獲美好的未來與幸福奠定
堅實基礎。

3、學校的師資情況如何?如何加強師資培養?

答:學校的師資由南昌二中蘇圃路校區派出,由原在二中蘇圃路校區初中部任教的骨幹老師擔任。為了保證師資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將在校本培訓中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行師德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養成「熱愛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的基本素質。

2.進行班級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培訓。培養優秀的班主任,使每一名教師都自覺地做好德育工作。

3.進行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使老師熟練掌握和應用課程標準的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與方法。

4.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使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通過培訓,使老師們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廣博的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學能力。

4、如何遵循教育規律進行教學?

答:首先校領導要深刻認識教育規律,依據教育規律制定教學規則,引導教師自覺地遵循教育規律開展教學。對老師們來說,要認真地學習、掌握和應用教育規律:
在教學內容上,深入分析、制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循序漸進,不盲目「一步到位」、拔苗助長;在教學方式上,科學地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尊重學生,激發
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堅決杜絕「罰抄」等摧殘學生心身健康的錯誤做法;在課業負擔上,通過教育科研,尋求最佳作業量,在精緻、合理的課
外作業下,把「提高學習成績」和「提升學生素質」完美地結合起來。

5、學校怎樣做到教學設施一流?

答:教學設備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我們將認真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配備教學設施。如每個教學班按56人/班配置座椅,每個教學班配置先進的觸摸式一
體機,每間教室安裝空調。每位老師配備手提電腦,配齊所有教學實驗(含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全部器材、葯品等。並且在辦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工作的需要不斷
提高教學設備的配備水平。

南昌市心遠中學教育專家簡介

黃恕伯

教育總監

江西省首批特級教師;教育部《物理課程標准》研製核心組成員(我省參加制訂國家課程標準的唯一成員);人民教育出版初中和高中物理教科書作者;江西省教育學會特級教師分會理事長;江西省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發表論文、編著100多萬字。《教壇名家》、《人民教育》等書、刊譽為「物理教育心理學的曙光」、「摘取教學藝術明珠」的人。指導學生創造發明的作品先後
8次在全國比賽中,榮獲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4枚。參加過教育部全國高考物理試卷命題工作,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雜志發布的「全國新課程中考試題
紅黒榜」、「全國新課程高考試題紅黒榜」物理學科評價組組長和撰稿人。2011年應邀做客中央電視台《小崔說事》節目,2012年攝制央視新聞頻道《真誠
溝通》公益專題短片。

榮獲南昌市特等勞動模範,江西省勞動模範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 」稱號,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汪長模(法人代表)

校長

江西省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擔任南昌十五中校長、南昌市教科所所長,96年當選省、市黨代會代表,1998年至2002年連任省政協委員,獲得江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連續兩次被評為市勞動模範,曾三次被評為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中國物理學會成員、江西省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南昌市物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撰寫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和省市刊物上,編撰多本教輔書籍並主持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研究。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多年的從教經歷塑造了熱愛教育、傾心奉獻、嚴謹治學、務實奮進的人民教師形象。紮根南昌基礎教育前沿,深入學校,破解教學難題,傳播
先進經驗,推廣課改成果,受到學校和師生贊譽。他的教育理念、教學實踐、教學改革成為南昌市教育界的一面旗幟,對南昌教育的發展和品質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
動作用,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教材分析、高考復習、學生競賽等方面的豐富經驗、獨到觀點,為廣大師生所推崇。

吳華琪

常務副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南昌市政府督學,南昌市歷年高中教師資格評審文科評審組組長。曾任南昌八中等校校長,南昌豫章中學副校長,黨支部書記。曾獲南昌市優秀知識分子、南昌市優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長期從事學校管理,精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教育理念先進,工作作風扎實深入,在工作中堅持依法辦學,遵循教育規律辦學,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強調只有擁有高
素質的教師,才能培出高素質的學生,為此特別重視在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育科研中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特別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致力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深厚的學養、強健的體魄,經常深入調查,用新課程標准要求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師、指導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使之成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一代新人。

熱點內容
零基礎學b超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3 02:08:22 瀏覽:876
高一歷史期末試題 發布:2025-05-22 23:46:40 瀏覽:782
學美術賺錢 發布:2025-05-22 22:37:49 瀏覽:740
n97多少錢 發布:2025-05-22 20:56:55 瀏覽:451
大學數學的題 發布:2025-05-22 20:37:43 瀏覽:333
金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44:09 瀏覽:902
曹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03:11 瀏覽:143
上海五年級數學試卷 發布:2025-05-22 18:44:58 瀏覽:493
生物質鍋爐廠 發布:2025-05-22 15:57:39 瀏覽:807
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教學 發布:2025-05-22 15:03:32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