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建築暑期學校
㈠ 同濟建築設計考研的幾個輔導班幾凡 尚谷 立方
你好!建議你自己網路看看上海那邊的手繪班畫風、 口碑 、選最有名的風格比較好的。然後再到學校實際去看看,上一節課親自體驗一下就知道了。
㈡ 同濟大學校內建築的資料
和平摟
和平摟建造於1953年,建築面積約2600m ,由馮紀患設計,是一幢2屢磚木結構的內廊式教學、辦公用建築。該建築立面採用白牆灰瓦和木窗,體型簡潔形象質朴;平面呈L型,布局自由又不失嚴整整個建築功能、流線明確.盡度親切宜人,平潑中顯露出精細。該時期同類型和同風格的校園建築還有毗鄰的「工程實驗館」和「理化館」。從這組建築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設計者對江南民居建築的偏愛及運用現代建築設計方法的嫻熟,並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文遠樓
這是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之初的精緻夢想,現已成為永恆的經典。文遠樓於1953年建成,由黃毓麟、哈雄文設計。整座建築布局合理、體型豐富、外貌簡潔。二戰前後,現代主義風格深入影響中國,五十年代初誕生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本土現代建築,文遠樓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國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風格的建築。但由於後來全國上下的復古主義建築思潮影響,包豪斯現代建築思想受到冷遇和批判,現代主義建築沒能在中國得到發展,直至改革開放後建築界才開始重新認識到文遠樓所隱含的重要歷史價值。20世紀90年代末,文遠樓被載入《世界建築史》,全國僅有37座建築獲此殊榮。
明成樓
位於文遠樓北側的明成樓承載著新一代同濟城規人最真切的回憶與生活。我們親切的叫她紅樓,我們戲謔地說自己做著迷幻的紅樓夢。
1987年8月,紅樓一期工程建成。1997年5月,二期工程建成。今年,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裝修。她最初的設計者是黃仁,但時至今日,它包容了太多紅樓人對盡善盡美的追求。
紅樓以進廳為主核心。進廳正對內庭院,使人一進館便看到開敞的室外空間。東面是三層教師行政用房,圍繞著一個經常進行各種集會、演講、陳列、展覽、聯歡及交流談話的次核心——多功能廳布置辦公用房;西面是兩體段四層教室及教學輔助用房,教室設計成1到5年級合用的大統間,有利於高低年級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兩體段之間為由二層向三層逐步升起的六個大台階,既便於二層和三層的到中庭,又便於中庭的人交流。中庭頂蓋用V形截面球節點鋼管空間桁架,屋面用U形夾絲玻璃,整個頂部輕盈通透、豁亮開敞,室內外成為一體。建築物外界面是利用廢鐵屑與陶土燒制出的暗赭紅色面磚,價格很低又使建築物能有別於其它建築,體現一種雄健陽剛之氣。今年學院重新裝修後,擁有了面積1000平米、目前全國建築院校中最大的圖書館;可儲存學生二十年的作業的大型圖檔館。
紅樓幾經改建,但它始終遵從最初的設計理念:注重交流空間,與自然結合,古今中外文化交融,低造價高品味。
C樓
C樓的主設計者是原同濟城規學院青年教師張斌。C樓位於學校西側,緊鄰學院大樓,因無道路進入,一直是校園中「隱匿」的角落。這座總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的新樓嘗試對它特殊和潛力進行「揭示」,重新建立它與校園整體的關系。
新樓的設計理念是一個充分鼓勵使用者交往的建築,一個在理性秩序中激發「隱匿」的率性激情與創作直覺的身心活動場所。在這里,建築空間被理解成一種流動的連續體,不同功能使用空間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相對穩定的空間結構,而交通,休閑,景觀等非功能空間是活動的流動空間,它們包裹住功能空間,是交際活動的容器;在這里,設計者試圖突破服務空間與被服務空間的靜態關系,交往空間成為空間構成的主幹,而功能空間與它之間呈現一種動態的「即插式」關系——IT時代的非物質化圖景。
張斌介紹說,新樓的核心是居中貫穿的連廊系統,其中包含了一部貫穿所有工作樓面的直跑樓梯,以及一系列上下貫穿的光景,充足的天光和連續的空間使它成為所有師生的交往場所——一個充滿不連續情節的隨機空間,它容納了所有的可能。連廊北側是三個異質單元穿插的復雜系統:導師工作單元、機動工作單元、服務單元「接插」在不同高度上,之間被兩個流通的虛空間所包裹,一個是通高的室內休閑中庭,一個是室外的屋頂景觀花園,他們擁有一面共同的透明玻璃外皮,二層外皮與三個實體單元的不同穿插關系更增加了整個系統的流動性。半地下室提供了一個固定展廳,一個開放展廳,一個自助吧(兩層高)和一些設備用房。大樓上層部分玻璃樓面為固定展廳提供了間接的漫射天光。南側架空部分引入疊水及階梯式花圃,為地下室提供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休閑場所。另外,用一個兩層高的連廊將新樓的核心空間與老樓的辦公區中庭聯系起來,其下被一條下沉式車道穿過。為了達成從不透明到透明的不同變化,建築支撐部分主要為塗料牆面,而各單元的外皮分別使用了透明玻璃,半透明U型玻璃板、半透明鋼板網及拋光瓦楞鋁板等工業材料。
每一座樓都凝聚著同濟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精神。同濟城規學院完整的承襲了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原系主任馮紀忠老先生曾經帶著10個包豪斯風格的設計方案去北京參評,被統統痛斥為資產階級的設計。回同濟後,老先生忿忿地說,我這輩子再也不去北京了。然而,城規人沒有放棄,始終堅持,堅持決不允許密集的「大屋頂」或「平屋頂」在校園的存在,於是就有了城規學院三幢性格鮮明的建築。性格鮮明中有一脈相承,那就是創新精神。
㈢ 同濟大學建築系怎麼考啊
是可以的,但錄取分數與普通考生一樣。
建築系只能通過普通高考進入,只接受理科,甚至不接受大學里的藝術類考生的轉專業。而藝術設計專業屬於設計創意學院,是針對藝術類學生的。
同濟大學建築系,源自同濟大學土木系、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之江大學建築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建築系等,於1952年全國高等院系調整時由這些校系合並而成。 1986年以來發展成為由建築系、城市規劃系、景觀學系和設計創意學院等四個系(院)組成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系設有建築學和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3)同濟建築暑期學校擴展閱讀:
建築學專業學入學加試美術,入學加試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1、是在於了解新生的手繪情況及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和計劃;
2、檢驗新生中是否存著具有先天缺陷而導致無法順利攻讀的個例,例如色盲、厭學、無空間想像力等。
由於建築學是工程與藝術的結合,存在極個別的新生對繪圖和設計非常抵觸,通常這類新生可以在此加試階段主動提出轉專業申請,便可順利進入由學生自行選定的土建類其他專業,如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非設計類專業(城市規劃、景觀、園林等不可)。
㈣ 想讀同濟的研究生,拿到同濟大學暑期學校優秀學員還要推免預報名嗎
同學你好,恭喜你拿到優秀學員,一般來說拿到優秀學員就說明一旦你拿到自己所在學校的推免資格後,同濟大學就一定會接受你的。推免資格只有自己所在學校給,沒有推免資格的學生是不允許進行推免的。
㈤ 同濟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一個在同濟生活了近四年的同濟大四狗,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說明一下同濟大學有四大校區:四平路校區(本部)、嘉定校區、滬北校區、滬西校區。下面逐個為大家解釋一下哈!!!
四平校區的標志性建築有:同濟大學校門(正門,四平路1239號)、毛像(毛澤東塑像)、國立柱、圖書館、瑞安樓、大禮堂、129禮堂、校史館、衷和樓等;
傳說中的天佑樓
㈥ 同濟建築學畢業的學生現在都在做什麼工作
建築學畢業的學生畢業後的工作單位一般是如下單位:
1、同濟大學設計院或者其他設計院做建築設計工作。
2、繼續深造讀碩士、博士然後留校。
3、去建設單位設計部工作。
4、考公務員,去當地政府的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做公務員。
5、自主創業。成立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
㈦ 參加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暑期學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同濟的土木在國際的聲譽甚至比同濟建築都要高,排名全球前20以內的。我本科就回是那答里的,女生,當時也有點怕可能以後工作不好找,但其實真正讀得久了發現選擇面很寬的!!你可以讀研,繼續讀土木,或者轉建築、管理;你可以出國,因為很高的國際聲譽同濟土木學生出國都比較容易的;你也可以本科畢業就工作,我有同學去房地產、有同學去設計院、也有同學去政府事業單位。。。大一大二的課程和高中有點相似,數學物理力學啥的,到大三就開始有專業課了,大三下分方向——橋梁、建築工程、道路、地下。。我的下兩屆就一直都是在四平路校區學的,貌似沒有聽說什麼新生校區的事情。四平路校區很棒哦,上海內環內最好的學校哦!轉專業么,要到大二才能轉,而且你得把人家專業的大一也重讀,所以不是很推薦。輔修可以考慮,我有同學輔修語言或者經管的,不過要佔用你兩年的每周六時間,看你能不能堅持了。總之,選擇面很廣,主要看你自己的興趣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與自己的特點,了解你自己!祝你成功!
㈧ 同濟大學 本部有建築設計培訓班嗎
有的,
在南校區網路教育學院。
專升本的建築學。
還有個培訓班,在農行邊上的,你可以去看看。
同濟大學全國排名24名。
㈨ 請問同濟大學土木學院的暑期學校收學費什麼的嗎
㈩ 參加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暑期學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同濟土木的土著飄過。。。
首先一點要說的是:每年都有N多的2本甚至3本的外校同學報考同濟土木,並且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因為同濟不黑,也就是說,如果你初試成績夠高,復試表現很好,那麼斷然不會把你陰下去。但同樣需要承認的一點是:老師們也確實不怎麼歡迎2本學校的同學,也可以理解。。。人之常情吧,從同濟本身的角度出發,確實是希望招到本校或其他名牌院校的學生。
2本院校或者普通一本院校考來的同學,怎麼說呢,普遍水平還是要低於同濟土著或者東南,清華之類考來的學生的,但是也有一些確實個人能力很突出的,比如我學弟那屆有個石家莊鐵道學院的女生,讀研的時候幾乎門門課都是最高分,總成績也是第一,後來直博了。所以說人才是不會埋沒的,關鍵是你得有那個本事。
我覺得如果你打算考,就認真復習,高標准,嚴要求,這幾年同濟土木確實有點過熱,有太多人都連續考兩年甚至三年。。。如果你基礎很好,那麼可以拼一拼試試一年考上,如果基礎不是很好,那麼建議還是選一些其他土木也不錯的學校吧,同濟土木固然好,但是「性價比」就沒那麼高。每年都有很多外校的同學,初試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復試一下子就露餡了,因為復試考察的內容很綜合,需要你確實基礎很扎實才能通過。
還有,沒有人能告訴你「希望」有多少,我也是經歷過考研洗禮的人,直到出分的前一刻,你都不可能知道希望有多少,我有幾個同學連續考了3年研,都失敗了,我覺得並不能說他們學的不好,只是巨大的壓力,使得他們沒辦法保持平穩的心態,以至於沒辦法發揮好。對於你,也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頂住巨大的壓力,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
所以看你自己怎麼決定了,拼一把,或者選擇更穩妥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