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孝
⑴ 當今教師地位之我見作文400
七月,一個總是被各種充滿激情的形容的名詞。陽光總是那麼明亮,難免會有一些淘氣的光從樹葉的間隙溜出來。有的時候作在車上,看外面的藍天與白雲總用一種登仙之感。我是一個喜歡紀念也喜歡分享的人,記得自己總是傻傻的發簡訊給同學「快抬頭,藍藍的天呢!」漸漸的,面對太陽,我竟然會惆悵,這美好的天氣竟然讓我不敢正視...我的心事總是那麼重,炫目的陽光帶給我的並不是享受,而是關於各種考試的思索。
我好累,心靈的枷鎖已經把我禁錮的如此牢固,每一天面對的是各種試卷...有的時候我會偷偷的哭,因為太累太累,我們完全沒時間去思索什麼人際關系,什麼師生孝道之類,即便我們想去思索...
我們的生活速度確實太快...作為學生,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我們所能做的,只有記憶和考試,就好比電腦的輸入和輸出。我們機械的記住一些東西,把它們放到我們的「生物硬碟里」,儲存起來,但是我們終究是人,終究有極限...
⑵ 高考之我見400 字作文範文
七月,一個總是被各種充滿激情的形容的名詞。陽光總是那麼明亮,難免會有一些淘氣的光從樹葉的間隙溜出來。有的時候作在車上,看外面的藍天與白雲總用一種登仙之感。我是一個喜歡紀念也喜歡分享的人,記得自己總是傻傻的發簡訊給同學「快抬頭,藍藍的天呢!」漸漸的,面對太陽,我竟然會惆悵,這美好的天氣竟然讓我不敢正視...我的心事總是那麼重,炫目的陽光帶給我的並不是享受,而是關於各種考試的思索。
我好累,心靈的枷鎖已經把我禁錮的如此牢固,每一天面對的是各種試卷...有的時候我會偷偷的哭,因為太累太累,我們完全沒時間去思索什麼人際關系,什麼師生孝道之類,即便我們想去思索...
我們的生活速度確實太快...作為學生,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我們所能做的,只有記憶和考試,就好比電腦的輸入和輸出。我們機械的記住一些東西,把它們放到我們的「生物硬碟里」,儲存起來,但是我們終究是人,終究有極限...
記得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個學生為了高考,去使用了記憶洗滌器...從小學的加減乘除,再到中學的各種函數,再到高考知識點,一點一點的被輸入這個學生的腦袋...他很高興,因為自己完全有能力和別人一爭高下了。
他從考場出來,興奮無比,因為每一題他都能倒背如流一般的寫出來。他慢慢的走著,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他突地停住了,「我是誰?我家住哪?」以及關於自己快樂的童年的一切他都記得了...
其實各種措施還是有的,不過這些措施不是起不到實質性作用就是幫倒忙...
曾經引起很大反響的「減負」...「減負減負,越減越負"成了它最真實的寫照,學生放學早了,作業少了,但是各種變向的「對策」又如長江不盡,滾滾而來...直到現在提起「減負」學生們依舊能「津津樂道」的「點評」個一二。
「既然經濟都能與世界接軌,那麼教育為什麼不能?」為什麼不能?「沒有人說不能啊?我們嘗試用外國先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呵,這就是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們的「言辭」。讓我們來來磚家叫獸們都做了什麼:
1.採用外國選修課制度在中學普及
選修課是有了,但是選秀的科目少,大多都是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之類。高一還好,高二更是變本加厲的"與國際接軌".因為要高考,所以」建議大家報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類的選修課...老師們這樣一「建議」,我們便沒有辯駁的餘地了,只好乖乖的選上。為什麼?於情於理來說,其一,中國是禮儀之邦,尊師重教,難道我們能不聽老師的嗎?其二,中國人愛面子,老師都「建議"了,你不選不就是不給老師面子么?...因此,我們又走上了「求學之路」
2.選修的科目問題
選修是有了,但是選的一般都是主科的拓展或者是一些娛樂科目...其實真正該選的是我們所謂的「主科」。舉個例再來說:比如,語文,數學,英語必修,我可以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這九大科裡面任選。最少選3科,但是任意搭配,這樣不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解決了綜合素質的問題,又培養了人才。
不得不說的是人才,21世紀的人才。
高考式的教育,是要求學生學習那些已經有的定律,公理,准則。我並不是說學習「前人總結的東西」是錯的,但是死記硬背,然後在進行理解,這樣真的能把人的潛能開發到最大么?高考式教育重視的是考試的結果,而非過程,所以才加入了所謂的,不完善的,原始的「過程性評價」。反而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外國的教育是提倡鍛煉學生的創造力,而中國的高考,我猜想大概是想鍛煉學生的記憶力。
最後一點,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學生進了大學,積極性不高,能力得不到鍛煉。外國的大學「寬進嚴出」,要求學生在大學努力積累,努力創造,這就是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