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與師德修養
這要先確定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在此基礎上呵護學生關愛學生。
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建設。
㈡ 帶班教師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重視班級管理,認清班主任工作的職責。
這幾年來,我園都強調班級管理的重要性,每月所舉行的精神文明先進班評比,其目的是通過評比活動,使各班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同時經過師生的努力,共同創設安全、和諧的幼兒園環境,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對不同崗位教師的管理(如配班老師和保育員),又有對不同個性幼兒的管理;既有對生活的管理,又有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既有對人的管理,又有對物的管理等等。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比一般教師都要強的多種能力:首先,要有凝聚力。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能夠使本班人員與自己一道為實現班級目標而努力,相互間能團結一致,和睦相處。第二,在班上發現問題時,具有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班級工作不斷完善和不斷地改進。第三,具有處理各種關系及矛盾的能力,如班級人員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本班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與其他班級之間的關系等等。
二、良好班風的形成,與班主任的管理關系密切。
可以說,有怎樣的班主任,就有怎樣的班級,有怎樣的班級,就有怎樣的學生。為什麼有些班的幼兒特別講衛生,懂禮貌,有些班的幼兒不講衛生,到處扔垃圾,不懂禮貌,有些班常規很好,不論參加任何活動都有組織、守紀律地進行,而有些班給人感覺幼兒自由散漫、不受約束,秩序很亂。當舉行大型活動,班級管理的效果對比會更加明顯。也就是說哪個班精神面貌比較好一些,家長和員工都心中有數。良好的班風可以說是一種精神風貌的體現,也可以說是一種座右銘,一種共同的目標。它是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良好的班風,它可以使每個幼兒
,到班級的每個教師、家長都能積極主動、充滿干勁地為班級服務。
三、班級工作既要務實、創新,又要與時俱進。
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每位老師有每位老師的特點,每個班級有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此基礎上,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要求和班級的發展狀況,不斷開拓創新,推動班級工作不斷進步。
四、班主任要帶頭樹立為家長、幼兒服務、為班級服務,為幼兒園服務的意識。
班主任一方面是班級領導之一,另一方面又是幼兒園一個普通教師,對班級工作要有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和作風,影響同班的老師、保育員熱情服務於幼兒和家長,要讓本班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讓家長感到滿意。只有樹立了這種服務意識,才能真正發揚民主,讓每一位幼兒和老師能夠當家作主,真正地做到師生共創良好的班級環境;才能建立平等的、融洽的、親切的、互相尊重的家園關系、師師關系、師生關系,讓師生感覺到班級家庭的溫暖,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
五、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師的組織者、協調者,又要作好幼兒的教育者、管理者。
班主任的特殊工作性質決定了班主任要充當好雙重角色。
首先,作好本班教師的領頭人,帶領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項工作,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使大家一直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團結一致的方向。一方面, 該出手時就出手。如家長來了,班主任首先要與家長作好交流工作,增進家園之間互相了解;對發現的問題,班主任要首當其沖、身體力行地解決,而非將責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該放手時就放手,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師,讓大家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促進工作;讓每一位老師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看法,誰的意見合理採用誰的,不要唯我獨尊,不要高高在上;鼓勵同班教師都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交流,與家長建立了朋友關系、合作關系。
其二,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帶動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既要作好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工作(如道德行為、交往能力、日常習慣養成等等),又要認真承擔學科教學工作,與本班教師一道,共同履行好教育管理的職責,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六、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共同合作,又要明確職責。
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確各自職責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優質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並在班級總體工作目標下,互助互補,互相幫助,才談得上是成功的合作,這樣一來,工作也不會因職責不明而遺漏,也不會因界限太清而延誤。如主題教學,界限太清也不行,不分彼此,職責不清也不行。目前,我園小班至大班每個教師負責一個月的主題內容,界限劃得太清,以致於現在已經把主題當作是一種純學科教學。關於主題的制訂和內容的開展,我觀察所得基本上是誰負責主題,誰說了算,甚至有些班根本沒有理會幼兒的興趣愛好,也不會與同班教師商討,違背了以人為本,尊重幼兒的宗旨。建議各班以後要根據幼兒興趣和本班情況,與同班教師共同商討,制訂出切合實際的主題,切忌獨斷獨行或讓一個教師獨立承擔一個主題。主題制訂後,為了更好完成教學目標,由班主任做好各項活動的分工,每項活動實施都需要同班的員工一起合作,共同把主題活動搞好,可以說每個主題活動的開展,都是本班教師和幼兒共同努力的成果,只有這樣才使主題更加豐富多彩,更能體現師生共創的班級環境。
七、要樹立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師德師風,努力創設一種相互尊重、平等和諧、民主團結的育人環境和良性的競爭環境,應做到以下幾點:
1、待人接物要以和為貴,寬容大度,嚴以律己。這是班主任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質修養。
2、做班主任要有自信心,也要經常自我反省。
首先作為班主任要相信班級每位員工都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做出色。同時自己也要具有自信心,這樣才會使班級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但自信並不代表自負,如果發現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漏洞和問題,我們也要自我反省,學習別的班級好的做法,及時調整和改進管理工作;並常常自查,自己發現在管理幼兒和教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只有不斷反思,不斷協調和改進,班級工作才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3、為人要謙虛好學,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不要只挖別人的短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缺點。與同事間建立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工作環境,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㈢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美德教育
一、多措並舉,塑造學生心靈美
學生的思想教育,是班級管理中長期探索的問題。有句話說得好:「千教萬教,授人真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如果在班級管理中不注意思想教育,就會嚴重影響班級和諧、健康地發展,更可能會培育出社會的危險品。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特別重視思想教育,利用隊會、班會、公益活動等時間,適時地學習一些名人事跡,並讓學生寫出感想,擇優進行全班交流;在班上多開展「好人好事」競賽活動,每星期還評出最美陽光學生。
二、強化紀律觀念,規范學生言行
古人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增強學生的紀律觀念,用制度規范學生言行,對學生成長及班級管理都是極為重要的。在管理中,為了既能規范學生又能讓學生主動接受、減少矛盾,我採取了相應做法:首先,在班上學習相關的制度,如《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課堂紀律》、《班級制度》等,讓這些觀念深入學生心裡;然後,讓學生寫出自我行為規范,並指導其訂出自我管理細則;最後督促執行人員一律按制度行事,如有違反,一定按學生的自我管理細則並結合班級制度給予相應督促。這樣大大減少了學生對接受懲罰的不滿,學生心情愉悅,班級自然和諧。自帶班以來,我所帶班級從未發生過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惡性沖突事件。
三、耐心、細心轉化後進生
1.多鼓勵,樹信心。我班有位姓伍的學生,紀律觀念很差,學習也不用心,經常違紀,學習成績在班上倒數,更甚的是經常不交作業,在各位老師心中是公認的「雙差生」。後來,我經常找他談話,對他嚴肅批評多次,按班規及自我規范細則也進行了很多次教育,但收效不大,我很是惱火。此時恰逢班級勞動,我觀察到這位同學把最臟、最重的活全包了,從前到後沒歇一下,搞得又認真又賣勁。於是,在每天的班級小結中,我當著全班表揚了他,給予他精神鼓勵。接著又一次,他的作業做得很認真,我又及時表揚了他,同學們也給了他肯定的掌聲。這便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以後的日子,他很少違紀了,而且作業也比往日認真多了。長期的努力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使他進一步克制自己,改掉不足,努力進取。
2.定點位,找差距。這是轉化差生的良好葯方,能醫治差生的心靈,能使差生揚長避短、走向成功。
3.授方法,點迷津。許多差生並不是智力有問題,相反有很大的潛力,他們只不過沒掌握學習的方法。可適時找這些學生談談心,了解他們的困難,多給予幫助;而且可成立「一幫一」小組,並訂出相應的獎懲制度,分階段對其進行評估,優則獎勵,差則懲罰,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壓力,進而促使他們努力。
四、理解、關愛,贏得學生信任和尊重
愛能產生動力、激發熱情,有愛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認真洞察每個學生的心理,不時地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困惑與苦惱,不斷把愛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用愛心感化學生、教育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班主任工作才能得到全體同學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才能真正起到指揮棒的作用,班級管理和建設才能順利向前發展。
五、身教重於言教,為學生樹立榜樣
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效仿、學習的直接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墨化的作用。班主任必須處處、時時、事事、言言、行行嚴格要求自己。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班主任言行上不嚴謹,勢必會不知不覺地對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提高師德修養。論語有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本人深有體會: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看到教室的講台上粉筆丟得亂七八糟的,整個檯面到處都是粉筆灰,於是我就將粉筆一個個撿好,用抹布擦乾凈檯面。同學們看到我擦桌子,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有的擦黑板,有的拖講台的地面,很快講台就變干凈了。從那以後我就很少看見講台、地面、多媒體上有粉筆灰,教室整潔、干凈。班主任應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並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質,言行一致地做好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深受教育。
六、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將德育教育滲入活動中
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中,我要求學生統一著裝,注意儀容儀表,全體肅立,嚴肅認真,行注目禮,在國歌的音樂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全校開展的「倡導文明禮儀新風尚」活動中,我組織引導學生摒棄不文明的言行和陋習,形成學習模範、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提倡學生文明有禮新風尚。
㈣ 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和學生養成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養成教育 摘要「學校無大事處處有教育」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讓人感到最為棘手的正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問題。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特別是新入校的學生狠抓習慣養成教育是當務之急是班級教育能否順利進行的基石。 關鍵詞班級 管理 養成 教育 班集體作為學生生活的基本單位是中學生教育開展的重要載體。而班集體整體的精神風貌和學生的素質對中學生教育起著很重要的決定作用具有良好的班風的班集體能帶給學生多方面的正面教育防止各種不利因素的滋生對於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可見加強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勢在必行。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著名教育家別林斯基說過教育的目的是「人道」。當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們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而非社會工具來進行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 尊重學生是現代教育「人道性」的一個重要特徵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既要發現矛盾共性又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的指導學生使學生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上使自身的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要求教師在育人過程中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我經常以告誡自己注意與學生交談時的用詞隨時分析學生的行為動態及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經過不斷的溝通和交流多數學生與入學時比較積極性提高了團體意識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提高了各方面都發生的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用高尚的師德感染影響學生 通過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自身的形象言傳身教影響學生。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雨果也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高尚師德特別是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高尚師德是一種無價的精神力量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拐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台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裡講課都感動得落淚沒有一個人不好好學習的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教書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師德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謙虛和無私奉獻作為一名教師所謂高尚的師德就是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於工作中體現一名教師對學生的真情關懷和嚴格要求。 三、要嚴格管理加強督導及時調整 有計劃必須有檢查。班級管理中學生很容易鑽空子。如果有了計劃而不能有效地實施那麼對學生的教育就無從談起更會導致今後的班級管理無法進行下去。針對我班的具體情況我將班幹部分為兩組一組負責檢查學生是否能認真執行計劃並及時記錄和反饋另一組負責搜集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效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對已經完成短期目標的學生及時提出新的目標對在具體實施中不能認真執行計劃的學生提出警告並適當懲罰同時提出完成期限對在具體實施中有問題的方案及時加以修改使其能順利實施。 四、注重細節遵守習慣養成規律循序漸進的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對學生進行行為養成教育要求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舉止從小處著手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工作實際過程中要有耐心和細心必須不怕苦、不怕累認真細致地觀察班上每一位學生「察其言觀其行」對學生言談舉止、遵規守紀情況、完成作業情況等等從中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作為教育學生的切入口。一方面努力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進行表揚和贊美盡力為學生提供發揮自己特長的平台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要防微杜漸發現學生的錯誤和壞習慣要及時加強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由於每個人生活的客觀環境和家庭條件、以及父母的教育不同等原因在我們身上部免不了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壞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們並不是短時間內突然形成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養成甚至我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卻它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現在很多同學容易產生懶惰情緒許多不良習氣也開始抬頭比如逃課、在宿舍酗酒、吸煙上網、打游戲等這些現象不僅影響了其他同學的生活破壞了良好的校風、學風。 針對以上現象對不良現象予以遏制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在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克服壞習慣的過程。我們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給學生一個正確認識自我和發現自己問題的緩沖時間。通過大家的監督幫助和自己意志品質的鍛煉來克服不良習慣這需要教師、同學、朋友一起為其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需要一個曲折的長期過程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性要在短期內改變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根據壞習慣形成的原因對症下葯。逐漸的去改變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期抓、抓反復」留給學生一個「反復」的空間。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探索、善於創新在實踐中不斷開拓進取拓寬思路想出新辦法、提出新見解解浹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好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劉紅.教育部發布2006年工作要點 王緒.對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思考.職業教育研究2007.1 朱才彬 《壩頭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表分析》 2008.4 劉良材 《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開發》 2005.3 李 瑞 《試論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7.10